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16/09/9073112_528328500.shtml 在 2018-03-13 10:49:0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海南旅游】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

   

海南旅游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

2016-01-16  锦的城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国海南省的一个自治县。位于海南岛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面积1161平方千米,人口16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保城镇。其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是海南省著名温泉旅游胜地。

 

县情概况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距省会海口市230公里。辖9个乡镇及2个地方农(林)场,62个村(居)委会、464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营农(茶)场。全县总人口15.7万人,其中:地方人口10.4万人,农垦人口5.2万人。地方人口中农村人口8.2万人,黎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全县面积1160.6平方公里,人口16万人,其中黎族占56.2%,苗族占3.8%,其他民族40%。辖有3个乡、6个镇和5个国营农(茶)场及1个热带作物研究所。县城保城东出环岛东线高速公路45公里,南下海滨旅游城市三亚76公里,北上海南著名山城五指山市39公里,境内通车公路118条,可通达各乡镇、村庄。

自然地理

1、气候条件

保亭县全境长夏无冬,阳光、椰林以及各类热带水果种植园,构成一幅旖旎多姿的南国风光。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这里的原始森林、温泉、红毛丹珍果、石林奇峰、天然溶洞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等,赢得海内外人士的赞赏。

2、旅游资源

保亭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是海南省著名温泉旅游胜地,泉水最高温度达93°C,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属偏硅酸重酸钠型温泉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美容价值。仙龙洞是海南省目前发现的较大的溶洞,溶洞全长400米,洞中有洞,洞中有山。仙安石林面积500亩,属热带喀斯特石林地貌,林中怪石千姿百态,气势雄伟。此外,保亭县的三道湾、毛拉洞水库、毛真湖、番娥湖、龙潭瀑布、甘什玲以及民族浓郁的毛真等地,都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3、自然资源

4、水资源

保亭县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大小河流密布,水能蕴藏量9万多千瓦,已开发利用8580千瓦,占可供开发利用的24%。

5、森林资源

全县森林面积36万多亩,全为热带雨林,拥有1400多种热带雨林乔木,珍贵木材有母生、子京、坡垒、花梨、绿楠、红罗、加卜等。

6、林产

保亭县是我国重要的南药种植基地,拥有沉香、降香、萝工芙、大血藤、砂仁等148种南药品种,南药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保亭县橡胶种植面积38万亩,年产干胶1.5万吨,还有早熟荔枝、龙眼、红毛丹、椰子、芒果等多种热带果类。

7、矿产

保亭县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铁、金沙、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等11种,其中已探明具开采价值的有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结晶灰岩。

历史沿革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四月,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正式批准,析崖县、陵水、万宁、乐会、定安部分黎区设置保亭县,治保城镇。因清朝曾设"宝亭营、汛"而得名;另有一说是清末冯资材(宫保)征黎时带兵驻此,建亭一座,后人称为"冯官保亭",日久简称"保亭",县以亭名。

1958年保亭与陵水、崖县合并为榆林县。1959年榆林县更名崖县,同年恢复保亭县。1987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保亭县,设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1995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辖12个乡镇、60个行政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茶)场,总面积1160.7平方千米,总人口15.15万人,其中农垦系统5.03万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55万人,农业人口12.60万人;城镇人口1.94万人,乡村人口13.21万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6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总面积1160.7平方千米,总人口15.24万人,其中农垦系统5.14万人。辖12个乡镇、60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茶)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7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37万人。辖7个镇、5个乡: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三道镇、新政镇、响水镇、毛岸镇八村乡、六弓乡南林乡毛感乡、报什乡,共有60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8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44万人。辖12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9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56万人。辖12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人口统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39506人,其中:保城镇25651人,什玲镇11042人,加茂镇8379人,响水镇9454人,新政镇10108人,三道镇10332人,毛岸镇2891人,六弓乡6371人,南林乡4949人,毛感乡3723人,八村乡2471人,报什乡2601人,国营通什茶场2571人,国营新星农场9739人,国营保亭热作物研究所2825人,国营金江农场8687人,国营南茂农场11585人,国营三道农场6127人。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16.1亿元,是2006年6.99亿元的2.3倍,年均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是2006年1.75亿元的15.4倍,年均增长72.9%;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0.9亿元,是上个五年8.12亿元的7.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是2006年2263万元的10.2倍,年均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是2006年6446元的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是2006年1942元的2.2倍,年均分别增长17.7%和16.5%。在全省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考核中,我县综合得分排位大幅提升,由2007年的第12位分别提高到2009年的第2位和2010年的第3位,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10年荣获全省中部市县农民增收工作二等奖。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47.1:9.3:43.6调整为2011年的36.6:12.2:51.2,第三产业比重高出第一产业14.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1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2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分别是2006年37万人次和0.38亿元的5.9倍和7.9倍,年均分别增长42.8%和51.2%,旅游业直接拉动的就业人数从不足1000人提升到近4000人。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5022人。投入3337万元除险加固8宗小型水库。完成农村公路硬化建设145条、327公里。投入3700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8宗、惠及农民 2.8万人。新建文明生态村116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3751户。基本完成农村茅草房改造任务,共改造2210户、受惠农民8800多人。

 

旅游景点

1、安石林

毛感仙安石林位于保亭县境西部与三亚市接壤的仙安岭。石林海拔700米。为热带岩溶石林地貌,面积约0.39平方公里。这里的石芽一般高10-15米。最高的达35米。石林溶沟似斧劈刀削,一般深5-10米,最深达25米。百余尊大石芽和数不清的小石芽千奇百怪。

石林丛中还有很多溶洞,大小各异,千回百折,洞下溪河可渡木舟。石林周围为热带低山雨林覆盖,景色丰富多彩。仙安石林融山、石、洞、崖、林、溪为一体,是热带风雨溪流镂雕的艺术精品。

2、南国槟榔庄园

南国槟榔庄园景区坐落在海南省保亭县三道镇的甘什岭、位于南榆中线274公里旁,距海南省三亚东线高速公路6公里,面积300亩,始建于1993年,于1995年10月28日正式开业。

南国槟榔庄园自然景观包括:黎族田园风光、海南岛面积最大、最古老的摈柳园、多种亚热带古树、山泉溪水成多级瀑布从园中穿流而形成的怪石群。人文景观有:"奥雅宫"(黎族头人住的房);"隆闺屋"(黎族姑娘居住和娱乐的场所)等。来海南旅游观光客可参与黎家古老的弓骛射击,品尝黎家竹筒饭和黎家山茶,观赏多姿多彩的黎族歌舞。

整个南国槟榔庄园景观由三园、三舞、三怪、二村、一馆、一蜂、一街组成。三园:200亩槟榔园、千种植物园、山栏园;三舞:黎族歌舞,苗族歌舞,艺人表演玩峰舞;三怪:石头长出榕树来,蜜蜂学乖不蜇人,小孩爬槟榔树比猴子快;二村:黎村风情,苗村野趣;一馆:黎苗文化展览馆;一蜂:100窝蜜蜂繁忙酿蜜;一街:民族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一条街,形成了以南国古老的文明为史脉,黎苗风情为中心,热带生态园林为纽带的远古文化,民俗风情,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特色景观,人称"海南黎苗族风情圣地"。

3、七仙岭温泉

七仙岭温泉位于保城外9公里的七仙岭下,是海南目前最大的温泉之一。区内气温适宜,空气清新,环境幽静。 现有自喷泉眼7只,日出水量7000多吨,最高温度93°C,属硅酸重碳钠型水,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现已建成数家温泉度假村,可供游客度假休闲,活动内容有矿泉疗养康复、观赏民族风情、参加登山观景等。

保亭特产

1、海南岛盐:

海南岛盐--国家地理标志永久保护产品,是于2010年由海南省盐业进出口贸易公司提出申请,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而成为国内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其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经0有关部门审核批准进行保护的产品,目前我国已经对近千个国内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在海南,除了"文昌鸡""和乐蟹"、"兴隆咖啡"、"福山咖啡"获保护外,"海南岛盐"成为海南第五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 "海南岛盐"有七大特点: 一是制盐历史悠久。从唐代乾元年(758年)就有近海老百姓煮海水为盐的记载。海南岛至今仍保存着1200多年前老百姓凿石为槽盛海水晒盐的千年古盐田遗址。印记着海南岛人民最早利用太阳光和海水晒盐的聪明才智。目前海南岛有莺歌海盐场、东方盐场、榆亚盐场等三大盐场,年平均生产海盐18万吨左右。 二是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海南岛天然日晒盐产区分布在本岛西南部沿海岸线上,该地区降雨量少,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日照时间长,风力大、气温高(年平均温度26℃,最高达36℃),蒸发量强(年平均蒸发量2400毫米左右),海水浓度高,常年保持在3.5波美度左右,是世界咸海区之一,有利于发展海盐生产。 三是晒制海盐的海水清澈纯净。海南岛是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根据历年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南岛四周的海水质量是最优的。日晒盐的海水采用地无任何工业污染,无大城市用水污染,无大的河流污染, PH值为8.36,钠镁比值高达8.3,是国内其他海盐区无法相比的,"海南岛盐"正是利用这种无污染的海水经太阳光天然晒制而成,是100%的环保食品。 四是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中国权威检测部门检测,"海南岛盐"中富含人体需要的钠、钙、镁、钾、铁、锌、锶、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锶(Sr)的含量高达35MG/KG,比福建盐的5.5MG/KG高出5倍,比日本同行业的2.91MG/KG高出11倍。锶(Sr)元素是人体骨骼生长的重要元素,对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疗效甚好,锶的化合物溴化锶是健胃剂,乳酸锶可治抽风病等,对人体非常有益。锶(Sr)对食物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因此,用含锶高的盐烹煮食物,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味道透彻,口感特别好。 五是生产工艺对盐无污染。海南岛的日晒盐生产工艺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操作方法,从海水引进盐田到日晒制成盐,完全依靠太阳光对海水的自然蒸发浓缩而成盐,采收盐与贮运盐的工具也是木、竹制的。经过洗涤离心脱水后再经人工筛选才包装销售的,没有机械器具带来的污染,始终保持着环保的状态。而日本、澳洲等地的生产盐是机械化作业,真空罐蒸发工艺使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受到破坏,盐的味道变得苦辣,这是最大的区别。 六是口感清纯鲜美。"海南岛盐"口感好,是国内外其他海盐和井矿盐无法媲美的。日本和澳洲的真空罐盐口感的苦辣味更无法与之相比。韩国客户将"海南岛盐"与其他地区的盐分别加工泡菜进行比较,结果是用"海南岛盐"做出来的泡菜口感与色泽是最好的。"海南岛盐"具有得天独厚的环保优势,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七是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证和IS09001、HACCP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海南岛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保亭红毛丹:??

红毛丹是典型的热带珍稀水果之一,其果实外形美观、肉质细嫩、鲜美爽口,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磷、铁、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果中佳品,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红毛丹生长对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在我国大陆地区,只有保亭最适宜发展种植红毛丹。

3、山竹:

山竹原名莽吉柿,原产于东南亚,一般种植10年才开始结果,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果,非常名贵。果实球形,大小如柿,果形扁圆,壳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盖顶,酷似柿样。白色果肉,肉质嫩滑味甜,品质优良,其幽香气爽,滑润而不腻滞,与榴莲齐名,号称"热带果后"。

山竹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8%,柠檬酸0.63%,还含有其它维生素B1,B2,C4和矿物质,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因此,山竹不仅味美,而且还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莲之燥热。在泰国,人们将榴莲山竹视"夫妻果"。另外,山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体弱、营养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4、砂仁:

砂仁多年生常绿草本,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地。高达1.5m。地上茎直立,无分枝。叶排为2列,无柄;叶片窄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4~40cm,宽2~5cm,全缘,羽状平行脉;叶鞘抱茎。穗状花序成疏松的球形,具花8~12朵;花萼筒状,先端3浅裂,花冠管细长,先端3裂,白色/蒴果椭圆形,成熟时红棕色,有肉刺。种子多数,芳香。花期3~6月,果期6~9月。

果实椭圆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软。种子团为3瓣,每瓣有种子6~15粒。种子不规则多面形,直径2~3m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外被膜质假各上马;质硬,胚乳灰白色。香气浓烈,味辛凉,微苦。

种子含淡黄色挥发油,油中含乙酸龙脑酯、樟脑、樟烯、柠檬烯、B-蒎烯、苦橙油醇等;另含黄酮类成分。

性温,味辛。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脾胃虚寒、食积不消、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5、巴戟:

【特征与特性】茎圆柱形。叶对生,呈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钝或圆,全缘。头状或聚伞形花序顶生。根肉质肥厚,圆柱形,呈结节状。子房下位,聚合果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7~10月。巴戟喜温暖湿润怕寒冷,也较耐旱。在年平均温度21℃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月平均温度20~25℃的地区生长最适宜。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广,荫蔽度30%至全光照生长较好。属于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或壤土。生于海拔300m以下山坡灌丛或疏林边。

【分布状况】原产南亚热带气候温和、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次生林下,我国分布于福建南部,广东,海南,广西东南部等地。越南南部也有分布。

【巴戟药用】

【采制】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

【性状】根呈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暗灰色,具纵纹及横裂纹,皮部有时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呈串节状。质韧,断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与木部剥离,木部黄棕色或黄白色。无臭,味甜而微涩。

【化学成分】预试根含蒽醌、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性微温,味甘、辛。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巴戟天可以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治疗肾阳虚弱的阳痿,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也可以治疗肝肾不足的筋骨痿软,腰膝疼痛,或者风湿久痹,步履艰难。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