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636305.html 在 2019-05-29 00:07:0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三个新四军女兵的多彩人生》才女教育家--王于畊--党史频道-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三个新四军女兵的多彩人生才女教育家--王于畊

2012年04月12日09: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返回>>>《三个新四军女兵的多彩人生--回忆母亲张茜、王于畊、凌奔》;作者陈丹淮 叶葳葳;人民出版社出版

引.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宣告一个伟大的革命时代拉开了大幕。这一年冬天,一个女婴在河北保定的一个院子里呱呱降生。也许就是这个年份上的巧合,注定了这个女孩一生追随着共产党而走。

她就是王于畊--新四军的才女,新中国杰出的教育厅长,开国上将叶飞的夫人。她自比为终生的女兵。

王于畊踏着红色的理想而来,迎着灿烂的朝霞而舞,最终化为美丽的英雄花,骄傲地装点着她无限钟情的红色大地。

一、启.蒙

英儿的二哥是保定二师的学生,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在二哥的启蒙下,英儿 10岁就接触到鲁迅的《呐喊》,知道了共产党。

“二哥”在“保二师学潮”中被捕,遭到严刑拷打,后不幸病逝。

英儿将二哥的照片立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并在遗像背后写上“死去的太阳”。英儿在二哥的好朋友黄先生指引下,加入了“民先”组织。“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英儿投身伤兵护理工作,保定陷落前毅然与家人不辞而别,怀揣介绍信投奔八路军……

王于畊,原名王桂英, 1921年 11月 29日在保定省府前街八号降生,乳名英儿。

王家是耕读世家,祖上几代人都识文断字,是个传统的小康之家。英儿的父亲是读书人出身,后到一个军阀手下做事,是一名文职人员。他到过遥远的福州,曾经穿着长袍马褂在著名的鼓山“喝水岩”拍照留念。后来,他厌倦了混战不止的军旅生活,回到保定,用攒下的一点积蓄在老城开了家铺子,在省府前街买了个四合院,过起了平淡又安定的生活。

英儿五岁时,生母因肺病不幸去世。父亲悲痛欲绝,把对逝去前妻的怀念之情全部转移到英儿身上,给了她特殊的父爱。后来,父亲续弦,英儿便有了继母。这位继母姓杜,虽不识字,但心地非常善良,对英儿视如己出。英儿六岁时就上了小学,是全家唯一的一个上学的女孩,这在当时并不多见。

王家没有分家,老大、老二早逝,英儿的父亲是老三,成为家里的主心骨,抚养着老大、老二的家人。英儿称大伯的二儿子为二哥,与他最亲。英儿上小学后,二哥考上了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很快他就成了学校的活跃分子。

英儿特别喜欢与二哥聊天,总是缠着他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很多话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 10岁女生探讨的范围。二哥对妹妹的这种转变感到高兴,不再把她当小孩子看待了。有一天,他偷偷塞给妹妹一本红皮子书,让她读一读。英儿接过一看,是鲁迅的《呐喊》。二哥告诉他,鲁迅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个作家。二哥不愧为学师范出身,他爱讲故事,任何深奥的大道理,经他一转换,立即变得通俗易懂。每到晚上,英儿总是等父母睡下后,悄悄溜进小西屋。大槐树下,那一线微弱的灯光,一高一矮两个人影,经常跳动到深夜。二哥成了英儿心目中光彩夺目的太阳。

在所有的谈话中给英儿最震撼的是,二哥对她说:“在杀人场上,和几个人绑在一起的哥哥就要被枪毙了,弟弟在旁边的人群中挤着看。哥哥唱着国际歌,其他的几个人在大声呼叫着口号。‘砰’的一声枪响,哥哥倒了下去。弟弟在旁边咬着牙说:‘哥哥死了,还有弟弟! ’”说这些话的时候,二哥眼里泛着泪光。这一刻起,英儿看到了一个理想存在及其穿透一切的力量。她问道:“二哥,共产党里面有女的吗?”二哥说有的。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英儿立下一个志愿:做一个这样的“女英雄”!

死去的太阳

1931年,英儿年满 10岁,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学生。但就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因日本侵略者的到来更加动荡起来,她的生活也从此不平静了。

由于忙于“剿共”的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在东北三省的 20万军队不战而退。不到半年时间,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尽被日军侵占,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全民抗战的强烈呼声。各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在中央的部署下积极发动群众,不断掀起新的救亡浪潮。尤其在高校云集的北平,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思想被广大爱国学生所接受,并通过他们迅速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保定是距离北平最近的华北重镇,中共地下党很早就在这里开展工作。其中创办于 1904年的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保二师,又称红二师),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开展地下斗争的大本营。二师的老师和学生,很多是思想进步的左倾分子。

1932年“一 ·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全国掀起更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 3月,中共保属特委以保定学联的名义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全市各界联合起来,声援淞沪抗战。保二师学生中的党团力量也随之迅速壮大,这引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极大惊恐。 4月,国民党河北省教育厅为阻止保二师学生宣传抗日,参加革命活动,宣布学校提前放假,进行整顿,所有学生一律离校回家。不久,省教育厅以参加共产党和共产党嫌疑为名,开除学生 20余人,停学 40余人,并以包庇共产党革命活动为由,撤销张腾宵校长职务。留校学生闻讯后,立即开展护校斗争,要求省教育厅收回成命。到 6月中旬, 50余名返校学生成立了护校委员会。 6月 21日,保定军警包围了二师,割断了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要求学生家长到校劝里面的学生回家。护校学生毫不畏惧,与数百名武装军警顽强对峙了 15天。 7月 6日凌晨,武装军警在国民党驻保定十四旅旅长陈冠群的指挥下,突然扒倒围墙,冲进校园,对学生展开疯狂屠杀。学生们奋起抵抗,用棍棒、大刀和长矛同军警展开殊死搏斗。结果, 13名学生惨遭杀害, 2名学生受伤, 36名学生被捕,酿成震惊全国的“七 ·六”惨案。惨案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政府仍不肯善罢甘休,大肆捕捉、审讯二师的进步学生。学生被捕后,在狱中遭受了坐老虎凳、压杠子、灌凉水、火烫、吊打等酷刑的折磨和摧残。之后,有 4名二师学生被北平绥靖公署判处死刑, 10名学生被判处 10年徒刑, 7名学生被判处两年零八个月徒刑。

二哥也是参加“保二师学潮”的积极分子。“七 ·六”惨案发生后,他在家里的病床上被当局抓走,遭到严刑拷打,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英儿的父亲情急之下,动用了几乎所有能动用的人脉关系,终于将二哥保释出狱。二哥一回家就卧床不起,肺病逐日加重,一年多后便离开了人世。

家里的惨剧发生后,英儿的父亲深受打击,人一下子苍老了很多。他把二哥藏在床下的红色书籍搬到院子里一把火烧个精光。英儿急得直跳脚,终于趁父亲不注意时偷出了一本书,正是那本红皮的鲁迅的《呐喊》。

二哥之死,是英儿一生难以治愈的伤痛。她知道,二哥是为了那个红色理想而献出生命的。她还清楚记得与二哥的那次刻骨铭心的谈话。几年后,英儿考上了河北省立保定女子师范学校。该校的前身是始建于 1906年的“直隶女学堂”,名气很大。父亲为女儿能考上这样一所学校感到自豪,同时也加强对她的看管,常督促她专心学业,有时还要检查她看些什么书。父亲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汲取“教训”,防止再失去一个女儿。

小西屋自二哥去世后就不再住人,了无生气。英儿放学一回到家,就隐入这间小屋,捧着那仅存的红皮书默默地坐上半天。她思念着逝去的二哥,也回味着往昔与他谈话的内容。穷人是怎样穷的呢?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英儿将二哥的照片立在书桌上最显眼的地方。她特意在二哥遗像背后写上这样几个字:“死去的太阳。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