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亲人缅怀   愿妈妈在天堂看到我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163581.html 在 2020-05-12 03:41:4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亲人缅怀:"愿妈妈在天堂看到我"--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亲人缅怀:"愿妈妈在天堂看到我"
肖欣
  2006年03月03日18:10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丁玲非常爱她的家人。在她百年诞辰之际,她的四位亲人接受本报的独家采访,并通过本报表达对丁玲、对故乡的热爱。 

“我很敬重她” 

陈明:(丁玲的丈夫,与丁玲在延安相识相爱。丁玲逝世后,一直致力于丁玲遗稿的整理。) 

丁玲热爱她的故乡,1982年回故乡后,她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再回来看一看。但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她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复出后,她忍着病痛,每年写一百万字,七年就是七百万字。那种毅力和精神非常人能比。我很敬重她。在她诞辰百年之际,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丁玲出现。 

“母亲是湖南的女儿” 

蒋祖林(丁玲之子,高级工程师,著有《我的母亲丁玲》): 

母亲是湖南的女儿。她出生于澧水旁,幼年生活在沅水边,少年求学于湘江畔。在这里,她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展翅飞翔,开始了她一生革命的征程。母亲虽然已经辞世,但是她的生命,仍将随着她的革命业绩和作品,如同家乡的澧水一样,奔流不息。 

1931年我父亲胡也频在上海牺牲,母亲为了革命工作,把出生才4个月的我送回常德交给我的外祖母抚养。她自这次回湖南之后,直到1954年才重回常德,1982年第一次回临澧,可说是天涯游子,四海为家。但她始终有一股对故乡的温情与思念。她谈到我的外婆,谈到她的幼年和少年时代,谈到家乡的风土民俗,故乡之情溢于言表。 

我8岁去了延安,50年后才回到家乡,但是我对常德的一些景物仍记忆清晰:笔架城墙,我读小学的校址孔庙,忠精庙,杨家牌坊,小西门等等。遗憾的是我与外婆一起居住的房屋已毁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不过我尚能认准房屋原来的位置。可说是故土难忘啊!愿家乡的父老乡亲幸福安康! 

“愿妈妈在天堂看到我” 

蒋祖慧:(丁玲之女,新中国第一代著名芭蕾舞剧编导,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祝福》等。) 

我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长。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是事业第一的。在妈妈走了以后,我才体会到她对我深厚的爱。妈妈不太和我说起过去的事情,也不让我知道她受过的痛苦,在我面前总是很乐观。我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是妈妈有意培养和塑造的。 

妈妈对我的事业非常关心。1948年,她鼓励我去朝鲜学习舞蹈,当时我一心只想搞热门的工业,但妈妈说我从小艺术感觉不错,秧歌扭得好,鼓励我向朝鲜著名舞蹈家崔承喜学习。后来妈妈又要我去苏联学习舞剧编导,说中国要编自己的舞剧。在我编导芭蕾舞剧《祝福》时,她又给了我很多非常中肯的建议。可以说,我的舞蹈生涯的每一步,都与妈妈的关怀分不开。 

今年是妈妈诞辰100周年,我非常想念她。我希望妈妈在天堂能看到我。月亮很圆的晚上,我会想妈妈可能在月亮上,我能看到她,她也正看着我,我们还可以说一说心里话。 

“奶奶的话是我的座右铭” 

胡延妮(丁玲的孙女,现为美国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驻中国代表) 

奶奶流放在太行山下的时候开始同我通信。后来以《我的中学生活的片断---给孙女的信》为题发表的就是其中的一封,是她所有书信中最长的,有8000多字。她在信中说:“人是在各种各样的磨练中成长的,要坚强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磨练”、“人更重要的还是要先做一个最崇高的人,最纯粹的人”。我非常爱我的奶奶,我始终把她的这些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奶奶始终教导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成材”。奶奶当右派的时候,我无人可靠。奶奶复出后的七年里,我仍牢固地保持着靠自己努力成材的意念。我去美国后,用一年半的时间读完了两年的研究生课程,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担任美国国际电话电讯公司国际市场部主管,是主管中最年轻的。几年前,我受聘于美国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派驻中国。 

在国外十几年,我始终牢记奶奶的教导,以自强的精神和执着的毅力,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有成绩不骄傲,遇挫折也不气馁。我每有所成绩,就会想起我的祖母,感谢她对我关于意志、性格和做人的教导。 

我现在有两个女儿:艾莉和罗拉。奶奶以前怎样教育我,我也就打算怎样教育她们,让她们靠自己的努力成材。 

来源:三湘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帆)
精彩推荐:
25年冒死拍摄火山
25年冒死拍摄火山
猪贩拉猪险象环生
猪贩拉猪险象环生
四川凉山发生泥石流
四川凉山发生泥石流
吊车斗车砸进教室
吊车斗车砸进教室



热点新闻榜
...更多
  
人民网搜索  互联网搜索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