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闲话王闿运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841004150457205119.html?id=205119 在 2021-06-09 11:12:4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科学网-闲话王闿运
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辛晓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4-9 23:36:35
闲话王闿运

 
王闿运是晚清名士。他和他的弟子杨度,再传弟子康有为,后来都是这段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但是我对这个人,始终没有好感。仔细想想,原因只有一个字:假。
 
首先,他一生的很多故事,都不尽不实,有伪造之嫌。他与肃顺的关系是他一生最大的资本,他后来出入权门,凭的就是这张通行证。张之洞曾在《送王壬秋归湘潭》诗下自注:“王为某故相客,故有中郞之感。”但是他的这段历史,就经常真伪难辨。
 
据他自己说,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他以会试不售,留住在法源寺时,肃顺对他非常赏识。“其时夷患初兴,朝议和战”,尹杏农主战,郭嵩焘主和,而肃顺在权臣的地位上,依违于和战之间,拿不定主意。每次商议和战大计,经常由他折冲樽俎,在法源寺进行。他借居的法源寺几乎成了“枢密之地”。他的弟子费鸿简,在《近代名人小传里》说得更为确凿:“顺奉之若师保,军事得以谘之。”
 
这件事的真伪,很让人怀疑。同治十年(1871年),他有一折《陈夷务疏》,其中提到和战时,完全是乡曲之见,他认为“火轮者,至拙之船也为,洋炮者至蠢之器也。船以轻捷为能,械以巧便为利,今夷船煤火未发,则莫能使行,炮需人运,而重不可举”,只要派几个“敢决之士,奄忽临之”,就会“骤失所恃,束手待死而已”。甲午战争时,他还建议李鸿章“率两洋木船,登舻誓师,克日渡海,蹈隙而进,横波直冲,糜碎为期”。以他对夷务的肤浅认识,真的参预过和战大计?
 
其次,是做作。名士好名,做作是难免的。当时的名相王文韶说过,“名士不能不吃饭”,在朝士中广为流传。名士的“名”,就是他的饭碗。但是做作得太过了,就会显得矫饰。如同东施效颦,非但不能取容,还会成为丑态。
 
据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一次他去拜见,曾国藩因为军务烦忙,来不及回拜,就“未答拜而招饮”,他认为受了侮辱,立刻怫然而去。如果说,这还于“礼”有据,下面这一出就是演戏了。他在船山书院主讲时,有一次,湖南巡抚陆春江来见他,他收下拜帖后,故意拒而不见。直到陆巡抚去了半日以后,他才买船追到百里以外去回拜。有人问他,何必这样前倨后恭?他回答说:“前之不纳,示不敢当;后之远追,又示以敬。”
 
他这出戏的脚本,用的是《世说新语》王子猷的故事。为了便于对照,我将王子猷的故事也抄在下面:“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有人说王闿运游戏人生,“萧散如六朝人”,我实在不以然。
 
他越到老年,好名之心越重,随时随地忘不了沽名钓誉。据说,张之洞任两江总督时,有一次他去求见,张之洞没有见他,要他再等一天。以他向来的倨傲,理应拂袖而去,可是他却等了一天。有人不解,拿上次曾国藩的事问他,他回答说,曾国藩“年辈俱过我,可责以简慢”,张之洞年辈都后于我,“虽呼召我不嫌”。这才被人发现,“湘绮入世,貌似逍遥,实则处处留心,丝毫不茍也”。
 
除了以上两项,他还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话说得太大、说得太满。在晚清一代的封疆大吏中,他最属意的是曾国藩,对其他人很少放在眼里。即使是阎敬铭、李鸿章、彭玉麟这样的杰出人物,他都认为是“以轻材膺重任”。但是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初建湘军时,他提出从军的要求,没有被曾国藩收用。咸丰十年(1860年),他再次去安徽祁门时,希望留在军中任职,还是被曾国藩拒绝了。
 
他这二次被拒,都很不寻常,被外界议论纷纷。但是在我看来,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话说得太大、太自命不凡。
 
他对这二次被拒,一直讳莫如深。唯独在一首诗注中,对第一次略有说明:“是时曾侍郎年四十四,余年二十三,初入学,上谒论事辄自专”,话也说得相当隐晦。不过,他第二次去祁门时,没有直接向曾国藩提出请求,而是请李榕代为转达的。因此在给李榕的文集中,留下了一封曾国藩的回信,其中就这件事,作过以下的解释:“若人言语不实,军事一有挫折,渠必横生议论,与其日后失欢,不若此时失欢。”可见他这两次失意,如出一辙。
 
遗憾的是,他经过这两次挫折,并没有引以为戒。后来向曾国藩献计献策,还是自居“纵横之才”。在湘军鼎盛时,他曾建议曾国藩经略南洋、称霸东南,作为福建、广东的屏障。甚至建议他铤而走险,联合太平天国自己做皇帝,“与其替别人争天下,何不自己创业垂统?”据说,当时曾国藩以手醮茶,在几上写了无数个“妄”字。
 
在晚清一代,以幕宾起家的不乏其人,左宗棠、李鸿章、周馥、张鸣岐等,都由幕僚出将入相,跻身于封疆大吏。但他遍谒诸侯,始终未见大用。无论胡林翼、曾国藩,还是左宗棠、李鸿章,对他都是敬而远之。用他自己的话说:“闿运平生志愿,满腹经纶,一不得申。”我想,他的一再受到冷遇,都与他夸饰不实有关。否则,以这些人的门下多士,哪里容不下一个王闿运?
 
当然,以上讲的都是他的短处,他能成为名士,必然有过人之处。孔子所谓:“吾不试,故艺。”他的这些长处,除了诗文瑰丽,最有名的是幽默。他的幽默多发为联语。喻谦曾编有《湘绮楼联语》四卷,收集甚丰。幽默靠的是机敏。
 
这里举一个例子:民国二年(1913年),他应袁世凯之邀,出任国史馆馆长,樊增祥、易顺鼎等人为他洗尘。他是湖南湘潭人,在席上漫谈时说:“我吃遍各地,酱油还是湘潭的最好。”易顺鼎开玩笑说“湘潭出将”,他立刻还了一句“龙阳出相”,让易顺鼎哭笑不得。易顺鼎是龙阳人,而龙阳是出相公的地方,相公就是男妓。
 
这则故事流传最广,他的机敏可见一斑。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