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外白渡桥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fudan.edu.cn/2009/0316/20760.html 在 2018-03-09 10:02:2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外白渡桥_相辉笔会_复旦大学

外白渡桥

作者:郑宝恒发布时间:2009-03-16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经过近10个月的精心修复,于今年2月25、26日回归原位,重展英姿。本文主要从外白渡桥历史沿革的角度进行叙述。

外白渡桥的由来

在上海黄浦公园旁边,有一座横跨吴淞江(俗名苏州河)的铁桥,桥上车水马龙;桥头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这名称是从“外摆渡桥”转变而来的。外国侵略者踏上上海的初期,吴淞江东首租界里的人口很少,只在如今的大名路那里略有几间供外商船上水手住宿的房屋,这时往来于吴淞江东首两岸一只小小的渡船就可以满足需求了。1853年以豫园“点春堂”为指挥部的小刀会起义,占领了上海县城。城乡的封建地主官僚纷纷逃进租界,借帝国主义势力作庇护,以后一般的市民也开始迁入,致使吴淞江上的摆渡显得频繁起来,当时在吴淞江、黄浦江两江汇合处附近出现了几处渡口。这些由西往东渡口中,位于现在江西路的叫“二摆渡”;在今乍浦路桥处的称“头摆渡”;最东边的一处,也就是现在这座铁桥旁边的名为“外摆渡”。随着人口的日益骤增,单靠渡船摆渡已经不相适应了;此时的黄浦江未经疏浚,深度不够,一些海轮抵沪,只能停在吴淞口,不能进港,船上带来的国外报纸、商情报告和私人信件,概用快马从吴淞口循着衣周塘堤岸(今军工路)飞速送到上海的各个洋行。洋行凭着这些到手的情报,在上海市面上进行投机,搜括物资、钱财。在没有外摆渡桥的时候,马跑得再快,到了江边也得等候摆渡。如有座桥,快马可以飞驰而过,情报即可早几分钟到达洋行,洋行便可趁早下手;另外,当时鸦片不能公开买卖,载着毒品的商船要先在吴淞口外换转趸船,然后轻舟进港,这样须费很长时间。由于以上诸原因,于是有个名叫韦尔斯(wills)的英国人联络了12个外国伙伴,组织了“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于1856年在“外摆渡”(北端在吴淞路口,南端在原英国领事馆旁)的吴淞江上建造了一座木桥,名字就叫“韦尔斯桥”,但上海人民因为这座桥建筑在原来外摆渡旁边,就叫它外摆渡桥。木桥长450英尺,阔23英尺,中有吊桥,船过时开启,建筑费据说为12000元。桥主声言,他们造桥是得到清朝上海道台的特许,准其专利25年。凡过桥行人都得收费,逢人索制钱一文,车轿加倍(后又各涨一倍)。此后反对付费的声浪日高,一些华人恢复渡船,义务接送往来行人。1871年韦尔斯桥主拟建钢桥,因工程上疏忽塌掉两柱,部分桥身沉没江中,未曾建成。鉴于中国民众斗争情绪激昂,租界工部局委托英商耶松洋行,在韦桥附近另造新木桥,桥长385英尺,宽40英尺,两边各具宽7尺的人行道,造价银12900两,于1873年8月正式建成。由于桥就在外滩公园旁,外人定名为“公园桥”,而上海人还是叫它“外摆渡桥”。因为从此过桥不再付钱,所以也叫它为“外白渡桥”,即白白地渡过的意思,这便是本桥名称的由来。韦尔斯桥主看到原木桥不再“奇货可居”,于1873年10月折价卖给工部局,由该局拆毁。1889年工部局工务处易主,梅恩(C.Mayne)继位,在原新建木桥拆除后重建钢桥,于1906年正式动工,1907年完成。钢骨由英国克兰佛兰桥梁公司制造,这即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外白渡桥

外白渡铁桥建成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历尽沧桑。这里以前地处英租界,抗日战争期间是日寇的重要关口,日军在此设卡,检查来往行人与车辆。抗战胜利后,租界虽已收回,又成为美英水兵的登陆地。

修旧如旧 重获新生

1949年5月,上海迎来了解放,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外白渡桥从此获得了新生。解放后上海市政工程部门除经常加以养护外,还进行多次维修,拆除了桥上有轨电车轨道,铺设沥青混凝土面板,改装照明设备等等。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浦江大地,1992年起开始对外滩进行综合改造,从外白渡桥到金陵东路筑成长1000米,高6.9米,宽14.4米的防汛墙,以代替往日低矮的“情人墙”。

设计寿命只有50年的外白渡桥,至今已超期服役半个世纪。2007年7月启动外滩通道工程,经过严密论证,相关部门作出了“移桥”的决定。移桥工作于2008年4月6日、7日两天,将南、北两跨“分身”搬迁。移后被送往浦东民生路码头进行大修;大桥修旧如旧,近日“复位”,将于4月初开通,以实现“再安全使用50年”的目标。

相关文章

  • 验证码:

本周新闻排行

相关链接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宣传办公室维护

Copyright@2010 news.fudan.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