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建制沿革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gzlps.gov.cn/sq/ldgk/lsyg/ 在 2020-02-04 22:53:4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历史沿革

市情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17-06-13 16:36  来源:市地方志办

建制沿革

今六盘水所辖地域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秦统一中国后,属马郡汉阳县地;汉代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夷县、犍为郡汉阳县、鄢县;三国时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兴古郡宛温县,魏仍分属平夷县、宛温县;晋为平夷县、宛温县地;隋为爨氏所有,未入职方;唐隶汤望州、盘州;宋为罗殿国、罗氏鬼国、于矢部地;元分属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顺元宣慰司;明分属普安府(州、卫)、西堡长官司、贵州(水西)宣慰司;清置水城厅、普安州(厅)、郎岱厅;民国时期置水城县、盘县、郎岱县。解放初期,建制未变。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接着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1966年,中央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指挥部。1967年10月,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六盘水开始成为一个政区,下辖三个特区。1970年12月分隶安顺地区、兴义地区、毕节地区的郎岱县、盘县、水城县分别与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合并,合并后仍称特区,隶属六盘水地区。1978年12月,地区改为省辖市,市革命委员会驻水城特区。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消水城特区,分设钟山区、水城县。市人民政府驻钟山区。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消盘县特区,设立盘县,以原盘县特区行政区域为盘县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红果镇。

历史概况

今六盘水市境史前是古人类的重要栖息地。贵州省目前发现的早期智人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盘县大洞出土的距今20多万年的人牙化石呈现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特征,被命名为“大洞人”。大洞出土的石制品显示出勒瓦类哇类似技术。水城硝灰洞出土距今8万年的人牙化石具有早期智人特征,被命名为“水城人”。硝灰洞出土的石制品系用“锐棱砸击法”打制而成。六枝桃花洞出土有距今一万多年的晚期智人“桃花洞人”的股骨化石,用“锐棱砸击法”打击的石制品和穿孔贝壳等文化遗物,浅层还出土了陶片、陶纺锤及磨光石斧。
战国时期,今市境为夜郎国地,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已进入农耕时代。在这里,“ 僰童”(即奴隶)与笮马、髦牛成为巴蜀商贾致 殷富的商品,反映出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征。汉代,中央王朝通使夜郎,设立郡县,并配合郡县的设置和军队的驻防推行屯田政策。大批移民迁入夜郎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夜郎国灭亡后,夜郎地区直接纳入郡县体制,统治者在这里推行“羁縻”政策,“毋赋税,以其故俗治”。东汉以后,屯田制逐渐被破坏,许多豪民发展成为封建贵族领主--大姓,随其而来的垦殖者则成为依附性很强的农奴--部曲。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先民(东爨乌蛮)中的布、默两支从滇东北向今市境和默西广大地区发展,逐渐战胜濮人而占有其地。兴起的豪民大姓拥有大批部曲,实行封建领主制统治。部曲平时为大姓耕田,纳租服役,战时编为行伍,为大姓作战。隋改郡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二州俱为羁縻州。羁縻州是中央王朝通过土官实行间接统治的方式,其都督或刺史由当地土酋担任,子孙世袭,在本地有自主权,对唐王朝有朝贡和出兵助战等义务。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对土酋封以王号,借土酋力量以对抗南诏和磊理国。今市境作为缓冲地区,南为于矢部地(自杞国),东北为牂牁国(后称罗殿国),北为罗氏鬼国地。三个藩国(少数民族政权)为乌蛮所建。乌蛮有“随畜迁徙”的传统。是时今市境“邑落想望,牛马被野”,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的水平。元代,于矢部内附,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普定府;罗氏鬼国内附,被命为八番顺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蛮夷官”,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领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长其民”。明代,市境土司制度仍有发展,但改土归流(即改通过土官间接统治的方式为任命流官直接统治的方式)也已开始。永东十三年(1415),普安安抚司改为普安州,设流宫知州。中原文化逐渐深入,农业有较大发展
。清代雍正年间,今市境改土归流大体结束,北为水城厅,东为郎岱厅,南为普安州。此后,由中央政权直接统治的县级政区粗定,延续千余年的领主制被地主制取代。地主制经济改劳役地租为实物地租,自耕农相对农奴有较多的人身自由。清王朝鉴于明末战乱造成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的局势,下令招民复业、招民垦种,釆用较宽政策刺激农业发展。大批外籍人口迁入今市境,带来先进的农具、农作物新品种和牛耕、施肥、引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逐渐被取代,农业产量成倍提高。随着流官统治的扩大,交通状况逐渐改善,驿道改线,驿站重设;学堂书院陆续兴办,诗书礼仪日渐普及。与此同时,手工业、商业也有显著发展。造纸业、酿造业、釆矿业、冶炼业等逐渐兴起。铅、锌、银、铜等矿藏得到初步开发。全市至今共发现古铅锌矿遗址十多处。水城福集厂的铅锌成为清王朝造币的重要原料。与此同时,土地兼并日渐严重,农民从乾隆鼓励耕种和垦荒政策中所得土地很快丧失殆尽。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渐残酷。清代中后期,贫苦百姓“数年不能更衣,终年不得盐”。遇到天灾,以至掘观音土为食,道殣想望。不堪忍受的各族人民不断揭竿而起进行反抗。清咸丰、同治年间,普安直隶厅大坡铺张凌翔领导的回民白旗军起义,水城厅的苗仙姑、黄金印起义,郎岱厅的马啊奴、朱大黄瓜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清末,安健等一批有识之士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为推翻帝制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先是军阀割据,后是国民党统治,剥削压迫未减,横征暴敛又增,鸦片泛滥更造成众多上瘾者欠债累累,卖田鬻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未曾中断。工农红军一、三军团,九军团,二、六军团分别途经今市境,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苦难的百姓看到光明。抗日战争时期,今市属各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捐资助前,训练壮丁,有数千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数百将士为国捐躯。民国时期,教育有所发展,新学取代旧学。抗战时期,一些沿海地区的企业、银行内迁,带来经济和金融一时繁荣。京滇公路(现320国道)过境段的通车,使市境成为联通云南的要道。

      1949年12月,今市境全部解放,接着顺利完成清匪、反霸、征粮、减租、退押“五大任务”,并花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土地改革。社会局面百废俱兴、政通人和。1956年,各县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今市 境建立。60后代中期,六枝、盘县、水城被列为“大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在20多年时间内完成投资40多亿元,调动10多万产业大军在市境建成六枝、盘江、水城三个矿务局和水城钢铁公司、水城水泥厂、水城发电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从而使六盘水这块边远封闭的穷乡僻壤一跃而起成为在中国经济战略布局中占居一席之地、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内容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