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李济深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072ngk75k9ss0pg.html 在 2021-06-13 09:06:1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李济深 简历 - 名人简历

李济深

李济深

李济深 (1885─1959) 原籍江苏,生于广西苍梧。原名济琛,字任潮。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26年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谋总长、黄埔军校副校长。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留守广州。1927年曾参与蒋介石的反共活动。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次年至香港主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与冯玉祥等倡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5年任桂系军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共政策。1948年就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

李济深(1885-1959),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李济深 - 个人

李济深 (1885~1959) ,原名李锦江,字任潮。1885年11月6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三十)生于广西省苍梧县。曾入广东黄埔两广陆军中学、广东讲武学堂、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任陆军大学教官兼陆军部军事编辑局编修。1920年底后任粤军第一师副官、参谋长、师长兼第一军参谋长。1925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年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1929年因反对蒋介石讨伐李宗仁而被软禁于南京汤山,“九一八”事变后获释。1933年11月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人在福建发动抗日反蒋运动,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失败后往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任主席兼组织部长,从事反蒋抗日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军事委员会西南办公厅主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支持抗日民主运动。1947年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同年底,从香港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1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济深 - 生平经

李济深

早年进私塾﹐读经史。1903年就读于广州黄埔陆军中学、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在新军任见习官、排长,后入广东陆军讲武堂继续学习。1909年,被保送到设在保定的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时五年。

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师参谋长。1922年,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后,兼任代理师长。1923年以后,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职。 1924年1月,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李济深被任命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委员长蒋介石)。2月,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临时主任。3月,又任军构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当时,李济深因还在西江练兵,这些工作都由邓演达代理,5月,李济深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升任军长,并普级为陆军上将。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第二纵队纵队长。随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指挥。率陈铭枢、张发奎等部南征雷州半岛和琼州。对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作了贡献。1926年1月,在国家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4月,又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上将总参谋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并代行总司令职权(总司令蒋介石在前方指挥作战)。此外,还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广东党政军全权。所部第四军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参加北伐,攻必克,战必胜,使第四军获得“铁军”光荣称号。1927年4月初,李济深和古应芬到上海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反共会议。会后,返回广州,发动“四·一五”政变,派军队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东办事处和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查封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团体,杀害邓培、肖楚女、熊雄等两千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李济深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和第八路军总指挥。9月,国民党宁、汉、沪三方合流后,又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曾派重兵围攻进入潮汕地区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1929年3月,在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爆发蒋桂战争。3月15日,蒋介石以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扣押,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济深被释放。同年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和训练总监。但李济深没有接受蒋介石的收买,不久离开南京到广州,开始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1932年,曾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图谋反蒋,未成。后又联合方鼎英、陈铭枢等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成为当时拥胡(汉民)反蒋(介石)的军事处领。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将李济深第二次“永远开除党籍”。11月20日, 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蒋军事下放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从此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李济深被选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久,福建事变被蒋介石镇压,李济深逃亡香港。后又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出版《大众日报》,继续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李济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蒋介石鉴于全国的抗日形势,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并任命李济深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还授予李济深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44年,桂林沦陷后,他团结一部分军人和进步人士,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济深联络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曾两次在庐山与蒋介石面谈,批评蒋的内战政策。1946年3月至4月,李济深联络李章达、蔡廷锴等先后两次娱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被推选为主席。联络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为促进国内和平民主而努力。1947 年3月9日,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号召国民党内“每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5月,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积分在香港成立,宋庆龄被推选为名誉主席,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5月5日,发表通电,代表民革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2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开香港北上,到达东北解放区。1949年6月,代表民革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1949年9月,李济深代表民革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在民革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济深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1959年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李济深 - 个人评价

李济深是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事业,为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史进程: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爱国革命坚定不移,虽经坎坷,但面对时代的挑战,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力量和道德勇气。

祖国统一是最牵动晚年李济深心弦的一件大事,他曾多次发表讲话和文章,敦促台湾国民党当局和在台的旧部故交,不要忘记孙中山先生的教导,以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利益为重,顺应史潮流和人民意志,及早走上正确的道路。在他逝世的前四天,写下了:“十年国庆万年红,衡麓光辉永照中;我与全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

李济深先生之子李沛金先生评价父亲:“父亲不但深信三民主义,平等对待所有的人,他还是一个真诚、坦率、勤俭值得信赖的人。他从不以权谋私,因此尽管他是一个来自广西的外乡人,却能管理好广东这个有着强烈地方主义色彩有省份,而且深得民众的喜爱。”

白崇禧这样议论父亲:“作为广西人的李济深,因其高贵的品格和诚挚待人的作风而在广东军中被广东将官拥戴为领袖。”

黄绍竑这样描述过父亲:“即使手握行政和军事大权,他也不滥用职权,他严于律已,克已奉公,而且平易近人。”

李济深 - 性格特征

李济深一生坚持民主真理,不顾自己的荣辱乃至生命,不屈于强权和反动恶势力,屡屡触怒蒋介石,以至一次被囚禁,一次被通辑,三次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李济深先生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以致解放前夕,在香港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期间,他的家庭生活还需朋友们接济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给了他优厚的待遇,但他依然是生活节俭,衣着朴素。工作之余便是读书看报、练习书法。他在晚年,把收藏的数百件珍贵藏品以及家乡的故居全都无私的捐献给了国家。

李济深 - 军事才能

 

辛亥革命爆发时,李济深为阻止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和同学一起自发地行动起来,破坏了保定附近的浏河铁桥。1912年,他闻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清政府后,满腔热情地到上海,找到军长姚雨平,要求参加战斗。此时,姚雨平正为部队缺乏军事人才而着急,李济深的到来恰似雪中送炭,立即被姚雨平委任为作战参谋,直接参与全军作战计划的制定和指挥工作。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军是北伐军中的主力部队,奉孙中山令,沿津浦铁路向北进攻。在北伐过程中,李济深初步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为了使作战计划更加详细与周全,他亲自到前线侦察地形,选择行军路线。他主动请缨,直接到前线指挥作战,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津浦线主战场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军,迫使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实行南北议和。李济深因为在作战中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被姚雨平破格提拔为第22师参谋长。

1914年,李济深以优异成绩在陆军大学毕业后,不但被留校任教,还在陆军部军学司担任职务。在任教期间,李济深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军事理论素养,悉心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军事人才。许多人后来成为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高级将官。如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的徐永昌,广西省主席、集团军司令的黄旭初等,都是他的学生。因此,李济深在军政界声望极高,有“全国陆军皆后学,两粤名将尽门生”的声誉。

李济深 - 纪念场所

 

李济深故居位于梧州市苍梧县料神村。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先生1885年诞生于此。

故居1925年建,庄园式砖木结构建筑,四周筑围墙和四角炮楼,内为四合院式厢房和楼房,天面回廊过道与炮楼通,兼有中西建筑艺术。占地3040平方米。后山有苍翠古铁树林,风景幽雅。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故居为青砖瓦房四合院,院后有苍翠古铁力木林,风景幽雅。

大门口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着胡耀邦亲笔题写的“李济深故居”5 个大字。顺着扶梯登上二楼,四周回廊上西式栏杆别致,门窗上雕的花草图案,增添了古色古香的色彩。二楼是李济深的卧室和会客室、电报室,大体仍保持着当年的摆设。李济深故居建于1935年,李济深曾在这里接待过不少国民党要员和大批爱国文化人士。故居瓦面建有墩子式的人行道,与四角上的炮楼相通,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建筑物。解放后,李济深故居曾多次进行维修,1997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为中西建筑艺术以及居室与炮楼完美结合叹为观止,著名民主革命家、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的儒将风范和革命业绩更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29年,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汤山获释后回住于此,1936年在这里召开过民族革命同盟会。抗日时期联络国共两党及文化界人士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朱蕴山、梅龚彬、陈希周、宣侠父等商讨敌后抗日事宜。1944年接受周恩来建议回旧居组织民众武装,并与董必武派遣的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这里组织"南区抗日委员会",开展敌后抗日并与延安保持电讯联系。

1993年为纪念李济深先生发行的邮票!

 

李济深 - 相关词条

国民党将帅:

白崇禧曹浩森陈诚程潜杜聿明
方鼎英冯玉祥傅作义何成浚胡琏
胡宗南蒋介石吉鸿昌李家钰李品仙
李济深刘峙刘镇华李宗仁罗广文
鹿钟麟商震盛世才石三友宋希濂
苏炳文孙殿英孙立人孙中山汤恩伯
佟麟阁卫立煌吴奇伟杨虎城杨杰
严立三张学良张治中张自忠赵登禹

 

 

 

 

 

李济深 - 参考文献

1.《李济深诗文选》,文史资料出版社。
2. 《李济深全传》,团结出版社。
3. 《李济深纪念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

TAGS: 中国人 中国军事人物 人物 各国人物 建国大业人物原型 政治人物
名人图文
  • 李富春
    李富春(1900年5月22日-1975年1月9日),男,湖南长沙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
  • 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二十
  • 李聚奎
    李聚奎(19041995)湖南省安化(今涟源)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
  • 吕正操
    吕正操(1904-2009),字必之,辽宁省海城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新中国第二任铁道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
  •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与白崇禧一起,为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
  • 李达上将
    李达(1905-1993)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
名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