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6-20/3121892.shtml 在 2021-06-12 14:16:4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雷峰塔地宫阿育王塔轰动一时 历经千年完好无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雷峰塔地宫阿育王塔轰动一时 历经千年完好无损

2011年06月20日 09:35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期宝贝:纯银阿育王塔

□类别  银器

□文物原属  五代十国时期

□文物现状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栏目主持  齐书勤

□讲解嘉宾  黎毓馨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

2001年3月1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杭州雷峰塔地宫进行考古发掘,惊世发现了用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一座,轰动一时。如今,作为国宝级文物,这座银塔已经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这座纯银阿育王塔,塔身内用金棺盛装“佛螺髻发”舍利,是当年吴越国王钱俶建造皇妃塔(后称雷峰塔)的核心所在,也是他毕生崇佛的体现。纯银阿育王塔直接仿自延寿造夹纻育王塔(温州白象塔出土的漆塔),间接仿自鄮县阿育王塔。

地宫阿育王塔 历经千年却完好无损

这座阿育王塔通体呈纯银质地,外表局部被镶嵌上鎏金,虽经历了千年的洗礼,但依然完好无损,褶褶生辉。在外形上是单层束腰状,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顶盖四角各耸立1朵蕉叶状山花,塔顶正中立着塔刹、相轮。阿育王塔通体高35.6厘米,最宽部位为12.6厘米,重1272克。底板、基座、塔身、顶盖、山花蕉叶、塔刹、相轮、金棺等部件,均捶揲成型后整体接合、安置。底座为方形基座,宽12.5厘米,高4.2厘米,下有一片银版封护,每个侧面有5棵菩提树与4尊禅定佛像,互相间隔排列,表现了释迦牟尼树下成佛的景象。方形塔身的立面呈倒梯形,宽9.5~12.6厘米,高9厘米,四面的圆拱形龛内镂刻佛本生故事画面,每面一幅,一图一景,上面四角各立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金翅鸟用梵语叫“迦楼罗”,为护法的“天龙八部”之一。

在塔身四面的佛本生故事,正面雕刻着“萨埵太子舍身饲虎”,以此面作为观察者视线的前面,则右面为“快目王舍眼”,左面为“月光王施首”,后面为“尸毗王割肉贸鸽”本生。塔身的最上层图案,两边为忍冬纹,正中以兽面作装饰。佛本生故事讲述了释迦牟尼前生的累世修行,意在宣扬佛的善行。塔顶盖四角的山花蕉叶,每个角的向外部分都垂直折成两个面,每个面各分上下两层,上面捶揲,镂刻佛传故事画面共16幅。每个角的向内部分,则捶揲佛坐像、立像和舍利瓶,舍利瓶象征着释迦牟尼的涅盘。金棺银塔其意义等同于金棺银椁,是瘗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

天宫阿育王塔 需要1000℃高温才能修复旧貌

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保存很完整,但天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就没那么“幸运”了。“雷峰塔地宫发掘是2001年,天宫发掘是在2000年底。当时,我们先看到塔的顶部夹杂在一堆砖头里,边上还散着很多铜钱。搬开砖头后,发现这座阿育王塔已被挤压得严重变形,塔里放着的舍利金瓶也被压扁。不过金瓶里的舍利还是完整的。 ”黎毓馨回忆当时的发掘工作时说,“发现时,塔已经被折损,运回后我们将塔进行拆卸分解为6个部件。 ”这件阿育王塔,在启动修复前鲜为人知。据悉,纯银材质的阿育王塔,全国仅此两座。考古专家经多方考证,确认天宫、地宫两座银质阿育王塔的形制、装饰题材、质地均相同,不同之处是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内有金制容器,即“金棺”,存放当年钱俶供奉的“佛螺髻发”舍利;而天宫的阿育王塔内悬挂4厘米高的葫芦状金瓶,内含舍利。

天宫阿育王塔出土后,对其修复的工作却困难重重,其中温度掌握最为困难。据介绍,天宫阿育王塔含4%左右的铅,在目前出土的银器中很少见。因此,整个银器的硬度很高,需高温才能恢复形状;而银的延展性很强,如温度控制不好,造型、纹理都会受影响。“为此,修复时局部最高温度控制在1000℃左右,还需多次表面处理,最终使该塔重现千年旧貌。 ”

雷峰塔 修建目的只为供奉“佛螺髻发”

钱俶毕生崇信佛教,纳土后曾以爱子为僧。钱俶为吴越国王时,于公元955年开始,效仿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故事,敕造八万四千金涂塔,颁布吴越国境内,甚至远播日本。金涂塔实物,多有传世,近年考古发现中多见于五代至两宋时期吴越国故境的佛塔地宫、塔顶。雷峰塔也是钱俶崇信佛教的体现。据钱俶自述建造雷峰塔的目的,是为了奉安“佛螺髻发”。

雷峰塔,又名西关砖塔,是吴越国王钱俶因皇妃得子而建,因此原名叫“皇妃塔”,因地建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雷峰塔在建成之后,钱俶在《华严经》跋文中说,按照原先的设想,欲将雷峰塔建成“千尺十三层”,后因财力未充,只建成七级。所以后世有传雷峰塔是七层砖塔。实际上雷峰塔本是八角五层砖身楼式佛塔。其木檐部分曾屡遭毁坏,而砖身部分却未有大变。雷峰塔共作五层,底层高度约12米,以上每层近8米。后世传说雷峰塔分七层砖塔应属“七级”之说的误传。此外,雷峰塔遗址考古发掘所揭露的塔基部分,为钱俶初造时原物。

在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到了南宋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雷峰塔被重修,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 ”到了1924年,由于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部分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面世,“雷峰夕照”胜景却从此名存实亡。雷峰塔倒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2002年,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顺应民心重新修建了雷峰塔。

地宫封闭千年后才重新开启

2002年,雷峰塔被修建前,考古专家对塔基遗址曾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共发现千余件古物,包括很多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文物,如《庆元修创记》残碑和皇妃塔塔图石刻等。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很多重要信息也被基本弄清,如雷峰塔的建筑结构、建造年代以及历次维修和破坏过程。

不过最让人牵挂的是,雷峰塔下到底压着什么?其实,雷峰塔下并没有镇着白蛇或其他妖孽,而是埋着地宫宝物。在清理过程中,专家们意外地发现了雷峰塔地宫。地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丧葬习俗结合后的产物。作为佛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宫一般位于塔基的正下方,用于埋葬佛祖舍利,或储藏重要的佛像法器和施主信物。雷峰塔地宫为吴越国首次建塔时所修,在972年建塔之初封闭,之后就再没被开启过。 2001年3月中旬,位于塔基正中塔心室下方约三米处的地宫被正式开启,塔下尘封千余年的佛家宝物终于重见天日。

地宫开口向上,为井穴式单室结构,长宽各约1.7米,深约1米,内置铁函,其下堆有数以千计的各种铜钱、料珠、玉饰、经卷和其他供养品。有些文物等级非常高,代表了五代时期吴越国金银器和玉器制作的工艺水平,尤其是铁函内所装带“佛螺髻发”的黄金棺和纯银鎏金阿育王塔,更是无比珍贵。这座地宫成为吴越国建造的佛塔地宫中首次被科学发掘的一座,为今后研究江南地区众多的佛塔地宫提供了宝贵资料。

链接

印度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

阿育王 (约公元前286~公元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原本是通过暴力获得统治权力。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的时候,战况异常惨烈。阿育王目睹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灾难和痛苦,受到极大震动,深切懊悔。他立即停止武力扩张,皈依佛门,并大力弘扬佛法。

阿育王最为人称颂并永久载入史册的功绩是建造了八万四千佛舍利塔。他打开佛陀入灭后“八王分舍利”的舍利塔,取出佛陀遗骨,重新分为八万四千份,再建八万四千塔,并把舍利分别安奉于塔中供养。由于阿育王的大力护持,从而使得佛教走出印度,成为世界性宗教。

相关阅读

吴越国王钱俶打造“东南佛国”

吴越国,是唐末宋初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一国,由浙江临安人钱镠创建。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北分裂,北方中原地区兵革重兴,对佛教限制严格。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灭佛,废除未经国家颁额的寺院,并将民间保存的铜佛像全部没收。这样,原来仅仅得以维持的北方佛教更为凋零。此时南方相对安定,一些国家的统治者热心于佛教,尤以吴越国为甚。历代吴越国王保境安民,奉中原各朝正朔,在这种环境下,吴越国境内佛教大盛。末代国王钱俶,更是广种佛田,建造佛塔无数。钱塘江边上有六和塔,传说是他为了镇住肆虐一时的钱塘江大潮而建。建造雷峰塔,则是为了奉安“佛螺髻发”。

钱俶毕生崇信佛教,至死不渝,事迹显著。自谓“凡于万机之暇,口不辍诵释氏之书,手不停披释氏之典”。在钱俶统治期间,于境内造经幢,刻佛经,建寺院,修宝塔,礼遇天台德韶和永明延寿等高僧,遣使往高丽、日本寻求佛教诸宗典籍,复兴天台宗。在首府杭州重修灵隐寺,创建永明禅寺(今净慈寺),建造六和塔、保俶塔、雷峰塔等,还修凿了烟霞洞、慈云岭、天龙寺、飞来峰等几处南方地区少见的石窟造像。在他为王的三十年间,吴越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南佛国”。

钱俶崇佛最著名的事例就是效仿印度阿育王建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这些宝塔大多为金属小塔,用来藏经卷或瘗舍利之用。出土的实物中以铜塔为多,铁塔略少,塔上均铸有铭文。温州白象塔出土的漆阿育王塔,是目前仅见的一座漆塔,也就是延寿造夹纻育王塔。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内放金棺的银鎏金阿育王塔和天宫出土的内置金瓶的银阿育王塔,是目前仅见的两座银塔,就是钱俶专门为雷峰塔特制,模拟唐代以金棺银椁的最高规格瘗埋佛祖舍利。

历代民间都有仿造阿育王塔

吴越国在五代时有“东南佛国”之称,是同时期我国境内佛教遗迹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雷峰塔就是吴越王崇信佛教的集中体现。雷峰塔下“佛螺髻发舍利”的发现,是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发现“佛指舍利”后的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由此形成了北京佛牙、西安佛指、杭州佛发之称的三大“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虽然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留下了无数的舍利供后人参拜,但佛祖的真身舍利毕竟少之又少,是如今世界上人们难得一见的圣物。

历代民间仿造的阿育王塔实物,时代以五代至宋朝为主,塔上多有纪年铭刻。元明清时期较为罕见。民间仿造的阿育王塔,多为铜质,尚有铁、银阿育王塔和阿育王塔砖雕,但数量极少。从分布地点看,五代时期民间造阿育王塔均分布在吴越国境内。宋代地域上有所拓展,但始终没有越过长江,最北为沿江的江苏南京,最西为安徽青阳,出土地点仍以五代吴越国故境为多。民间造阿育王塔实物,目前所见最早为黄岩灵石寺塔天宫出土的铜阿育王塔须弥座,五代及以后,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一些佛寺内筑有不可移动的大石塔或塔幢。此外,阿育王塔图像还见于杭州南宋时期的摩崖龛像,同时期南京秦氏墓园内佛寺建筑构件上亦有发现。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 2021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