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钱镠与杭州:“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_历史频道_凤凰网
钱镠与杭州:“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
2010年08月18日 11:55 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钱镠还是明白“吴越”不过是乱世中的地方小政权,自保尚可,要成大气候则难。所以钱镠“保境安民”,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建设,治理水土,修筑海塘,疏浚内湖,数十年后,吴越之地蔚为气象。如果说欧阳修所著《新五代史》所记载的吴越国赋税沉重、重敛其民是事实的话,是否还可分析一下,这些赋税收入究竟用在了什么地方?是胡花乱用,还是大部分用在了正道上了?除了“常贡奉中国不绝”外,用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等必要的花费究竟有多少?钱镠晚年有一次与僚属们谈起杭州城的变化,众人盛赞杭城邑屋繁会,江山雕丽,湖海形胜,为天下稀有,此皆大王数十年精心治理之力也。钱镠却很清醒,他说:“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

本文摘自《乱世中的人性》 作者:蒋建平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钱镠风风光光地回到杭州,在老家临安招摇了一圈,改其乡临安县为临安衣锦军,将家门后的大山封为功臣山,幼时玩乐游钓之所,尽蒙以锦绣,甚至还把小时候经常玩耍地方的一棵大树封为“衣锦将军”。旌旗锣鼓,振耀山谷。

此时有一老妪,年约九十余,拿着果篮壶浆,迎于道前,钱镠见了,连忙下车,纳头便拜。老妪抚摸其背,说:“钱婆留,喜汝长成!”当年,钱镠出生时,其父欲将钱镠扔入井中,是这位老妪劝其父将他留下。这次钱镠荣归故里,重重报答这位老妪。

钱镠在家乡大摆宴席,招待父老乡亲,凡八十以上老者都使用金樽,百岁以上用玉樽。酒酣耳热,钱镠起席,高唱“还乡歌”,歌词仿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词曰:“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钱镠虽然唱的声情并茂,但歌词文绉绉的,乡亲们文化程度不高,都听大不懂,不能尽兴。钱镠觉酒席上气氛不浓,于是再次酌酒,改用家乡话唱起山歌,“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侬心子里!”吴语,“侬”即“我”意。

山歌虽然只有三句歌词,但却是乡音土语,立即引起乡亲们的共鸣,据说,满场“叫笑振席,欢感闾里”。宋代吴地一位名叫文莹的和尚著笔记《湘山野录》,记载了这首山歌,据说这是吴中山歌最早见记录者,文莹在记载这段故事后还说“今山民尚有能歌者”,说明这首山歌流传甚广,直到北宋时还在流传,还有山民会唱这首歌。

钱氏占据吴越之地,其领土共有一军十三州:即安国衣锦军(钱镠的家乡临安),杭州,越州,湖州,温州,台州,明州,处州,衢州,婺州,睦州,苏州,还有新置的秀州和后占的福州,以杭州为首府。吴越国的全部范围包括今天的浙江和江苏南部及福建北部一带,都是鱼米之乡,为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钱镠小时候读书不多,他由贩盐起家而行伍,所以起先也和五代其他一些军阀一样,重武将而轻文人,认为文人酸溜溜的没甚用处。但是在得到了吴越之地后,他认识到这和打江山不同,治理江山必须延揽人才。所以他建了“握发殿”,效法周公“吐哺握发”的故事,广揽四方士人,为己所用。

钱镠幕府中如沈崧、皮光业、林鼎、胡岳、罗隐等人,都是当时的俊彦之才,沈崧、罗隐等人还经常对钱镠提提意见,有时候口气挺重,钱镠不以为忤,照样重用。

罗隐在当时名声尤重,因其生的丑陋,性格耿直,恃才傲物,人称丑才子。罗隐诗歌做得很好,其中《牡丹花》等诗,为时人传诵,诗曰:“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任是无情亦动人”一句成为当时老少皆喜的佳句,罗隐的诗中还有一些精警通俗的句子流传人口,如“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等都成为传世的经典名言。

唐大中十三年,罗隐至京师,应进士试。宰相郑畋向来看重罗隐之才,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喜欢诵读罗隐的诗歌。遂将罗隐召至府中,相府千金想象中的罗隐是个风度翩翩的俊俏才子,谁知郑小姐隔帘望见罗隐大失所望,从此将罗隐诗弃之一边。

离开相府后,罗隐性情变得更为激烈,他不把王公将相放在眼里,我行我素。为京师达官显贵所不喜。所以历七年考试不第。咸通八年他自编其文为《谗书》,书中对高层人士连讽带骂。尤为公卿所恶。

唐昭宗曾欲以甲科取罗隐,一些大臣当场反对说:“隐虽有才,然多轻易,明皇圣德,犹横遭讥,将相臣僚,岂能免乎凌轹?”并举出罗隐所作的《华清宫》为证据:“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昭宗听了,就取消了原来的打算。

有朋友向罗隐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罗隐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还是榜上无名,人称“十上不第”。

京城陷于黄巢军后,罗隐曾经投靠过淮南节度使高骈,这时高骈却惑于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神仙之说,酷好仙术,荒唐不堪。罗隐写了《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后土庙》加以讽刺。他把诗题在墙上,乘舟挂帆而去。

罗隐的家乡在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50多岁时罗隐回到家乡,依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据说罗隐刚到杭州时,不知道钱镠人品如何,便作诗一首送于钱镠,其中有两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把自己比作祢衡,试探一下钱镠是不是容不得人的黄祖?

钱镠见诗不以为怪,他知道罗隐是个有才之人,即使真是祢衡也要敬重他。这一点上钱镠不仅超出黄祖好多,而且也比被后世很多人称为英雄的曹操肚量要大。罗隐一到,钱镠即任用罗隐为著作郎,参预军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蒋建平 编辑:石立
凤凰历史
热点图片热点视频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