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房山区概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fsh.bjstats.gov.cn/szfs/ 在 2017-05-14 08:13:15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房山区概况
Welcome to Fangsh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Net! 手机版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数字房山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数字房山

房山区概

作者: |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0-19| 阅读次数:
一、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房山区位于北纬39°30′-39°55′,东经115°25′-116°15′,是首都的西南门户。区政府所在地良乡是《北京市总体规划》中首都十四个中心卫星城之一,距京城(六里桥)25公里。
地形地貌:房山区总面积1989.5平方公里。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3。最高峰在百花山的白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在东南部的立教洼,海拔26米。
气候特征:本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2°C,历史最高气温曾达到43.5°C(1961年6月10日),最低气温曾至-26°C(1966年2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612.1MM,历史最大降水量1322MM(1954年),最小降水量277MM(1975年)。
行政区划:房山区行政区划几经变更。1958年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辖。1980年,城关、周口店部分地区约36平方公里划出成立燕山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房山县和燕山区,成立房山区。1998年11月18日,房山区政府所在地由城关镇迁至良乡。截止到2015年底,全区共辖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街道办事处8个、建制镇14个、建制乡6个,共有133个居委会和459个村委会。
人口: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2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6.2%。全区户籍人口79.9万人;全区出生人口6630人,出生率为8.29‰,比上年末降低5.2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392人,死亡率为5.49‰,比上年末降低1.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8‰,比上年末降低3.94个千分点。
人文资源:距今约70万年前,在周口店龙骨山一带,就有“北京人”在这里渔猎生息。在今琉璃河地区董家林村,是周初燕都城遗址,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古都的佐证。北京历史上最早的皇陵—金陵遗址,就在房山区周口店境内。云居寺至今还保存着隋唐时期静琬法师的石经瑰宝。
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28处。其中,区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处,普查登记项目23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225项,其中宋氏杂技等38项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五虎少林会、水峪中幡、京绣、北京灯彩、狮子会等8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菊花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杨家将(穆桂英)传说和京绣3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区共有唐、辽、金、元、明、清古塔108座,占北京市古塔总数一半以上,我国现存唐塔有三分之一在房山。
矿产资源:房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区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7种。其中原煤的总储量18.5亿吨,与门头沟区并称为“京西煤仓”。建材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大理石储量4.5亿立方米,7个品种,其中全国编号为M1101号的汉白玉,被周恩来总理称为 “国宝”。花岗岩储量1.2亿立方米,18个品种,50周年大庆天安门广场改造工程中三分之一花岗岩出自房山,获鲁班奖特别奖。优质石灰岩可采储量55亿吨。此外还有储量1.9亿吨的白云岩,储量5亿立方米的石板岩,储量4亿吨左右的页岩等10种主要非金属矿产。
旅游资源:房山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目前开发的溶洞主要有:云水洞、石花洞、银狐洞、仙栖洞等。1985年在北京第十一届国际洞穴大会上,石花洞与福建玉华、贵州织金洞、浙江瑶琳仙境一起被专家评为中国“四大名洞”。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中华国宝”银狐洞是岩溶洞穴中的奇葩。仙栖洞洞内厅堂深邃广布,暗河纵漫无源,大量钟乳石造型奇绝,精妙玲珑,令人叹为观止。信步于洞内犹如与世隔绝,来至仙境。
房山区西南部的十渡景区亦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山水四季如画,处处是景,众誉“青山野渡、百里画廊”。景区内构成岩溶景观的岩石主要是距今10亿–14亿年间中元古代时期生成的碳酸盐岩,经受风化剥蚀、流水冲刷、溶解渗透的天然雕琢,发育形成了十渡岩溶地质遗迹景观。十渡景区以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于1986年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2006年,房山、涞水、涞源三区县八大园区整合一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并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30条旅游黄金线路之一。我区百花山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可观赏的花卉植物200余种,药用植物400余种,在白草畔更有稀有的高山草甸。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概况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554.7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亿元,下降21.5%;第二产业增加值323.7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16.8亿元,增长9.6%。
“十二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0.3%、6.4%和12.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9:64:32.1变化为2015年的2.6:58.3:39.1。
财政:2015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109.4亿元,比上年下降19.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增值税6.5亿元,增长9%;营业税14.4亿元,增长7.4%;企业所得税3.8亿元,下降6.1%;土地增值税3.4亿元,下降29.4%。全区财政支出达到252.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6亿元,增长19.1%。
“十二五”期间,全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累计分别达到629.2亿元和1171.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和2.4倍。
税收:2015年,全区各项税收实现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房山地区实现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燕山地区实现1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6%。
三、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201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0.2亿元,比上年下降23.3%。其中农业产值17.3亿元,增长0.9%;林业产值6.8亿元,下降50.6%;牧业产值14.1亿元,下降26.9%;渔业产值0.7亿元,下降26.2%。粮食播种面积达18.5万亩,比上年减少2.9万亩,下降13.7%;粮食产量达6.2万吨,比上年减少0.9万吨,下降12.4%。全区粮食直补面积16.3万亩,粮食直补资金1937.5万元,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全区农业观光园达到110个,比上年减少1个。
“十二五”期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下降1.1%,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6.3%)7.4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2015年,全区共实施抗震节能改造1.5万户,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减煤换煤完成14万吨。延续启动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及81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032.3亿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833亿元,下降21.8%。全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16.5亿元,下降1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65.4亿元,下降20.2%。全区工业利润总额29.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8.9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8.8%)7.5个百分点。
2015年,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完成投资15.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10.9亿元。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完成投资27.6亿元,实现产值173.2亿元。全区加快推进光环新网房山绿色云计算基地、博曼迪汽车等一批项目开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内部路网、基地热源厂、瓦窑头110千伏变电站已全部完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宜居之城已经初见成效;坚持民生优先,提前启动回迁楼施工建设,并加快建设回迁安置房配套幼儿园,全力确保基地周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015年末,2个市级开发区共有入区企业97家,比上年末增长3.2%。201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8亿元,比上年下降20.6%。其中,良乡经济开发区年末有入区企业84家,比上年末增长3.7%;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建筑业:2015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实现346.3亿元,比上年下降5%;房屋施工面积3648.2万平方米,增长6.8%;房屋竣工面积572.8万平方米,下降20.8%。其中,区属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10.5亿元,下降15%;房屋施工面积866.8万平方米,增长4.1%。
“十二五”期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9%,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12.3%)6.4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与保障性住房
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8.8亿元,下降13.8%。
按城乡分,城镇投资390.7亿元,下降2.6%;农村投资141.6亿元,增长35.4%。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投资11.5亿元,下降33.6%;工业52.1亿元,增长26.8%;建筑业0.3亿元,下降40.8%;批发和零售业0.7亿元,增长48.9%;住宿和餐饮业2.3亿元,增长4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2亿元,下降53.5%;房地产业269.2亿元,与上年持平。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5.7%,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26%)20.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五年间年均下降3.5%,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14.8%)18.3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2015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9.2亿元,与上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165.7万平方米,增长2.7%;商品房销售额255.9亿元,增长11.8%。
保障性住房:2015年,全区保障性住房统筹建设项目7个,住宅总建筑面积47.4万平方米,开复工面积47.4万平方米,5599套。其中,限价房项目3个,开复工面积13.3万平方米,2004套;定向安置房项目3个,开复工面积20.6 万平方米,2194套;自住房项目1个,开复工面积13.5万平方米,1401套。
六、商业和旅游
商业:201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7%。进出口总额实现9.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9.9%。年末“三资”企业达到576家。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3%,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14.5%)1.5个百分点。
CSD市级商贸服务产业试验区稳步发展。中粮万科半岛广场顺利开业,运营良好,主要业态有超市、影院、餐饮、冰场、儿童娱乐等,已有品牌144个;首创奥特莱斯、绿地缤纷城不断调整业态结构、丰富品牌内容,带动地区商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年内三家大型商业设施共实现销售额16.2亿元。胜茂广场、长阳站P+R综合体、首创奥特莱斯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新变化。京源金百万商贸楼宇顺利完成改造升级;迅邦润泽物流信息化平台、寿春堂仓储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完成;华冠商业积极试水电商,与京东到家合作成效显著,全球购网上平台正式开通。
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稳步提升。研究制定《房山区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实施方案》,并加大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力度。全年建设便民蔬菜零售网点35个,新增早餐网点8个,新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30个。
旅游:2015年末,全区旅游单位数达到2830家,接待游客达到72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2%;旅游营业收入实现41.3亿元,增长6.8%。全区有A 级及以上旅游区(点)22家,星级饭店17家。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631.8万人次,五年间年均下降1.7%;累计旅游营业收入185.7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8.5%。
全区旅游业大力推进功能区优化、新型业态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市场开拓、服务体系保障等重点工作,旅游综合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北京文化硅谷、云居寺文化景区、十渡景区整体提升工程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霞云岭红色旅游区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打造了霞云岭龙门台和张坊镇穆家口村民俗村试点,开展了乡村旅游等级民俗村(户)评定工作。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与保定市旅游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以走进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主题,推出国际长走大会、“穿越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自驾游、云居寺浴佛节、坡峰岭红叶节等20余项特色旅游活动。
七、金融和新产业
金融:201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88.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684.3亿元,增长5.2%;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42.1亿元,下降7.2%。
新产业:2015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利润总额0.4亿元,下降55.8%。
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收入4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利润总额56.8亿元,增长97.1%。
八、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道路建设:2015年末,全区公路里程2907.6公里。
2015年,全区加强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14340万元;计划工程项目共计6项,包括房窑路改建工程、千榆路改建工程、房易路大修工程、岳琉预防性养护工程、京周路预防性养护工程、水峪1#桥大修工程。
公共交通:2015年末,全区境内公交运营车辆达到497辆,运营车辆客位2.9万个;公交线路达到49条,全年公交客运总开行86万车次,运送乘客5380 万人次;客运场站达到20个;公交候车亭达到564个,比上年增加58个;电动出租车400辆;轨道交通客运量3483.1万人次。
公共事业:2015年,全区总用水量2.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52立方米。
邮政业务总额完成1.2亿元,订销报纸及杂志16.1万份,出口函件671.8万件,特快专递8.3万件。
安全生产:2015年,全区发现受理治安案件40459起,查处40190起。发生交通事故17145起,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86.8万元。发生火灾17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5.5万元。
九、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2015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56元,比上年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317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61元,增长9.2%。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9955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2742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4294元,增长9.6%。2015年末,百户全区居民拥有计算机89台,其中接入互联网79台;百户城镇居民拥有计算机97台;百户农村居民拥有计算机72台。
“十二五”期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7%,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6%。
就业:2015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051人,促进7301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纯农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实现创业186人,带动就业1006人。培训各类人员2万人次,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0.3万人次,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0.3万人次。
社会保障:2015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27.5万人和37.5万人。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6万人、23.7万人和22.6万人。
全区享受城乡低保8561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6709人。城市低保标准由家庭人均月收入650元提高到71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家庭人均年收入7200元提高到8520元。全区收养性单位44家,投入使用床位6741张。社区服务中心11个。
十、社会事业
教育:2015年末,全区有中等教育学校56所, 拥有在校生4.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0.9万人,初中在校生1.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1.5万人。小学108所,在校生4.8万人。幼儿园104所,在园幼儿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全部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9.1%,高考录取率达到98.1%。
科学技术:2015年,全区确立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97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0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56项。
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3亿元;专利申请量1449件,授权量951件。
文化:2015年末,全区各类艺术表演团队768支,其中经营性文艺表演团队36支,群众业余性文艺团队(含民间花会团队)732支,演职人员2.8万人;影剧院7个。公共图书馆2个,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藏书116万册。在北京市正式注册的博物馆5个。
全区审批的文化经营单位共368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5家、游艺娱乐场所30家、网吧经营场所51家、电影放映场所7家、印刷企业54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08家、广播电视行业单位45家、文艺表演团体36家、演出场所备案2家。
广播电视:2015年,广播电台播出总时长6700小时,其中,新闻资讯类276小时,专题服务类1750小时,综艺类2830小时。电视台播出总时长8845小时,其中,新闻资讯类1960小时,专题服务类1420小时,综艺益智类2570小时。
广播电视工作主要推出了《民生•民声》、《聚焦环保》、《闪光的平凡》、《旅游好去处》、《重点工程》、《美丽新城》、《聆听新城新发展》、《营造优美城乡环境 建设生态宜居房山》、《回顾2015展望2016》等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挂牌栏目,《法治与生活》栏目在“2015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创新论坛”荣获“全国城市台十大品牌栏目”,《大山深处养蜂人》、《老书记的绿色大山梦》、《拐杖医生石志利》、《三十年的坚守》、《青少年抗战系列微电影》等多部作品在全国、市级评比中斩获佳绩。
卫生:2015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达到954个,比上年减少24个;卫生技术人员9212人,增加404人;实有床位6359张,增加186张。
体育:2015年末,全区有等级运动员202人。参加全国体育竞赛获得金牌3 枚。参加市级竞技比赛获得金牌87枚、银牌67枚、铜牌75枚。
不断加快体育设施建设,良乡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体育场和大众健身馆全面竣工。继续打造“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举办北京•房山国际体育文化节,先后举办北京市民健身挑战赛、2015京津冀(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长城杯”北京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北京市农民体育健身运动展示周等一系列活动。
十一、资源和环境
资源:2015年,全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16.9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8公顷,住宅用地84.7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28.4公顷。
全区水资源总量为4.7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12.1毫米。年末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978.1万立方米。总用水量2.9亿立方米,增长1.7%。
环境:2015年,大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96.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8%;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112.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9%;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8%;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7.5%、3.7%、3.4%、2%。
全区完成造林面积1533.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8%。
能耗:2015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为850.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1%;万元GDP能耗为1.5329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