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民族民俗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jxnf.gov.cn/main/nfgk/mzms/4123/default.shtml 在 2018-03-16 12:43:5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民族民俗
县委 县人大 县政府 县政协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南丰概况>>民族民俗>>正文
民族民俗
南丰县人民政府网字体:【 日期:2011-01-03来源: 作者:

【民族分布】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汉族人口居多,另有14个少数民族192人,占总人口(267753)的0.074%。其中蒙古族72人,回族16人,藏族6人,维吾尔族5人,苗族9人,彝族6人,壮族13人,布依族4人,朝鲜族15人,满族29人,侗族5人,瑶族2人,佤族1人,畲族9人。

  【民风风俗】插秧  南丰统称栽禾。栽禾要求栽得快,株行距均匀整齐。每坵大田开插时,由栽禾能手先下田栽第一行禾,其他栽禾手左右跟随,栽插进度居后者称“关进猪仔笼”,旨在促其加劲追赶。栽禾时,三餐必备酒肉款待栽禾人,上午下午小休时,还备点心招待。

  砍伐  上山砍伐木竹,一般在农历四月或八月,砍杉树要求砍口“上碗下碟”,即砍倒的树身底端呈碗状,树蔸上象碟,中低沿边平斜。砍竹须将蔸部竹节戳通,以利蓄水养鞭,竹木倒向要求蔸朝山下,以利溜放。伐木时禁忌甚多,各种工具均使用代用语,呼唤同伴不叫其名,只以口哨或拉长音调呼喊,结伴下山,称作“班师”。

 跳傩  南丰傩舞班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起傩”开始活动,到元霄节后一至三日结束,谓之“收傩”(亦称“完傩”、“园傩”、“介〈解〉傩”)。活动时,各傩舞班串村过堡,出入城镇,早去晚归,巡回演出。乡民需看傩舞,只要俟其经过时,放一串鞭炮欢迎,傩舞班即会进入厅堂或禾场表演。俗云“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

  龙舟赛  南丰盱江一带村庄每逢端午节均举行龙舟竞赛,以瑶浦、水南、桥背等村为最。船装木雕龙头龙尾。16~20人划浆,1人把舵称艄公,敲锣擂鼓,按节奏划浆,口唱龙船调及赞词,进行比赛。有的船身四周悬彩旗(清末还曾以铜钱编为鱼鳞,贴在船舷,鳞光闪闪),上坐乐队,更有甚者,船上装有台阁,沿河游奏,称彩龙船。

  架花  礼花的一种,为一竹框纸糊大匣,内放多层小匣,点燃引线后,每隔数分钟掉下一层小匣,但仍悬在大匣下,每层小匣有纸扎戏曲人物或口号、标语、祝词等,助之烟花火爆,光如白昼,匣旁人物、字迹历历可见。1939年“七·七”抗战二周年纪念、1945年庆祝抗战胜利在体育场放过架花。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对私改造胜利完成、1959年国庆10周年、1983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历届蜜桔节等大型庆典活动都放过架花。烟花字幕有“喜鹊衔梅”、“天女散花”、“满天星”、“桔都明天更辉煌”等。

  民间节庆

  一、春节  从农历十二月下旬起即进入过年准备阶段,家家掸尘,擦洗家俱,张贴春联,操办年货,二十三日夜祭送灶神,二十五日过小年,二十九或三十为除夕,是夜合家团聚吃年饭、放爆竹,点岁火,关“财门”后通宵守岁。初一早晨燃放鞭炮开“财门”,早餐作兴素食,以图吉净,然后邻里亲友相互拜年,互道“恭喜发财”、“事事如意”、“添福添寿”等一类吉祥话,小辈对长辈拜年,得给孩童婴儿赏赐“压岁钱”。新中国成立后,这个传统节日仍然保存,习俗相沿。法定假日三天,机关单位举行“团拜”,组织各种文娱活动,组成慰问团向烈军属、敬老院老人和离、退休干部拜年以及开展拥军优属等活动,充满节日气氛。自上世纪90年代后,每年春节前夕,县委、县政府领导通过电视向全县人民拜年,乡镇及不少县直单位领导也通过电视向辖区群众或下属拜年,表示新春祝福。2000年始,时兴发短信拜年,用手机向对方发送贺词。

  二、立春  为一年二十四节气之始,有“新春大似年”之说,迄今仍以小白菜作春菜,并按时燃放爆竹迎春接福。

  三、元宵  俗称“过上元”,食汤圆、办家筵、看龙灯,孩童玩龙头、兔子、飞机灯;城乡各处,夜间灯火辉煌,锣鼓声声,鞭炮此起彼伏,人们情趣盎然,古有“除夕晚上的火,元宵夜间的灯”之说,俗称“闹元宵”。

  四、春社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是旧时祭社神日子,传说社公是主持一方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的土地神。农家纷纷采摘鼠曲草(俗称禳供草)捣烂后掺入米粉中,制作禳供糍,供奉土地神。民国后,社祭活动渐废,然做禳公糍的习俗,仍沿袭至今。

  五、清明  古来民间有清明期间(前三后七),“具牲醴,展墓祭,复土除草,挂纸钱插柳,族众醵钱聚族为会,祀庙社、家祠”的传统习俗。至民国中期仍有于清明、冬至日聚族为会祭祖祠,在族祠内大摆筵席,族众群相宴饮,统称“食祠堂”。新中国成立后,清明扫墓、踏青的传统习俗不衰,并赋予新内容,组织青少年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遗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举行春游和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等。

  六、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相传为佛祖生日,俗称浴佛节。民间妇女普遍作乌桐饭供佛,家家作乌米糕,扬尘打扫卫生,流传“四月八,食块铁,食了鸟米糕,神鬼见了愁”、“佛生四月八,扬尘嫁瓦辣(泛指害虫),嫁到深山去,永远不回还”等谚语歌谣,古时有“买生放生”以体现佛道“好生之德”之善举。

  七、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户户贴门符,悬艾蒿,挂菖蒲,室内洒雄黄洒,以驱蚊灭瘴,小孩佩彩色香袋和蛋袋,家家裹粽子,吃包子,向长辈送节礼。县城及盱江沿岸附近郊区盛行龙舟竞赛活动,热闹非常。

  八、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叫过七月半),又称“鬼节”。节日食蒸糍,办家宴;早日夜晚,焚纸钱祭家祖,节日傍晚焚纸钱施舍孤魂野鬼。

  九、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民间一大传统节日。节日里,家人团聚会餐,亲属好友间均相互馈赠礼物,晚上备月饼、瓜果等赏月。旧时许多青少年喜在节日里放风筝,节日晚上有烧瓦子塔焰火和请桌子神、笤帚神、牛仔神等游戏,新中国成立后已少见。

  十、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称“重九节”。重九登高,是县城郊区人们的传统习俗;乡间则以蒸米糕、酿米酒欢度重阳。古代登高活动,在县城河东南山,自清末始移至琴台门外乌石冈一独自拔高的红石山上(现建有自来水塔),因而得名登高山。节日里,人们在酒宴后扶老携幼、陪客伴友云集山巅,有的带些桔、柚之类果物向下抛掷,任人追逐捡拾,热闹非凡。该山现已划为居民住宅建设区,登高之习俗亦已消失。

  十一、冬至  节日前后,人们纷纷上坟培土复盖祖墓。此时,民间有家酿冬酒、腌制肉禽以备来春食用的传统习俗。

  民间忌讳

  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忌踢门槛、扫地、抹灰、倒垃圾、挑水、劈柴、动用刀斧锄、动土和打骂人等;“白露”节令时,忌人体各部位沾水;每天早间忌说梦、鼠、虎、鬼怪等;农历无立春节气为“哑年”,忌结婚、做屋、砌灶、迁居、发蒙等。

  过年和立春日,出嫁女儿忌在娘家住宿;已婚女婿女儿忌在娘家同床,出嫁女儿忌在娘家分娩,产妇坐月子期间,房间忌外人入内,忌人踏门槛、倚门框。

每逢七、八日,忌办喜庆和去亲友家做客;年节喜庆时宰杀牲畜,忌说“杀”,应说“放”;几户同住一幢屋,忌在一年内连续举办几桩婚嫁喜事;送客饯行忌说不吉利的话,在菇农家做客忌说“谢谢”;在船筏民家中吃饭忌说“翻”。

相关链接
                
"中国南丰"门户网站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主办:中共南丰县委 南丰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南丰县委宣传部 南丰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