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国际妇女运动的历史与现实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study.ccln.gov.cn/fenke/shehuixue/shxkdt/shyjzs/34613.shtml 在 2016-06-17 22:36:16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国际妇女运动的历史与现实-学习中国

国际妇女运动的历史与现实

2013-10-22 15:26:17 《发展论坛》 天去

(一)

国际妇女运动从萌芽兴起,发展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但妇女作为整体的有组织有纲领的社会群体并形成国际运动,则蓬勃发展于20世纪。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和同工同酬,举行了大罢工游行示威,得到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响应。翌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经克拉拉·蔡特金提议,大会一致通过,决定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并提出要求各国政府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同工同酬、保护母性,保护童工等提案。1911年第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日德、奥、瑞士、丹麦、美国等国的劳动妇女都举行了游行集会。1924年,由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中国妇女第一次纪念“三八”节活动在广州举行,各界妇女纷纷打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同工同酬”、“保护童工孕妇”、“同等教育”、“禁止童养媳”、“禁止多妻制”等标语口号上街游行。尔后,3月8日,便成为召唤世界各国妇女觉醒、争取自身解放的一面旗帜。

20世纪上半叶,国际妇女运动形成以争取妇女参政为主题的第一次高潮。由于大批劳动妇女进入产业劳动而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经济地位,许多妇女便开始要求争取自身社会经济地位争取选举权的斗争。1909年12月,英国“妇女参政权同盟”组织大规模的争取妇女参政权的请愿运动,签名者达28万多人。法国、美国的妇女组织也都通过集会演讲游行示威罢工绝食等斗争方式要求本国政府修改有关立法,使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06年芬兰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并进入议会,之后十年中,挪威、丹麦、冰岛、瑞典等国妇女也都先后赢得选举权。1918年美国众议院在“全美妇女参政协会”组织的妇女运动的强大压力下,批准了美国成年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选举权的议案。1928年英国妇女的参政权被政府承认。1944年法国宪法确认了妇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日本妇女在二次大战后的1946年才获得参政权。世界妇女的参政运动经过几十年波折才获得成功。

20世纪下半叶,国际妇女运动在联合国组织介入下形成第二次高潮。1975年、1980年、1985年分别召开了三次世界妇女大会,史无前例地将妇女问题作为国际性政府间会议专题讨论解决。1975年联合国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国际妇女年世界会议”,即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13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大会向联合国建议,宣布1976-1985年为“联合国妇女十年”。会议通过了《关于妇女的平等地位和她们对发展与和平的贡献的宣言》(简称《墨西哥宣言》)和《实现妇女年目标而制定的世界行动计划》(简称《世界行动计划》)。1980年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妇女十年中期会议”,即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145个国家的代表与会。大会审查和评价了为实现妇女十年目标所取得的进展和遇到的障碍,并通过《联合国妇女十年后半期行动纲领》,大会还举行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签字仪式,100多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缔约国。1985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审查和评价联合国妇女十年成就世界会议,”即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15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会议。大会通过了《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简称《内罗毕战略》)。三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及在此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人口基金等先后就妇女问题召开的专题会议和专题项目,大大地推动了各国政府对妇女问题的重视和解决,许多国家建立和加强了一些全国性妇女事务机构。在拉美绝大多数国家成立了妇女局;在亚太地区也相继成立了各类妇女机构,如澳大利亚在国务院下设有妇女办公室,日本、韩国、泰国都设有部级的妇女事务代理,菲律宾设有妇女角色全国委员会,印度、马来西亚、马尔代夫、萨摩亚设有顾问团,直接向总理反映有关问题。联合国各妇女机构和一些国际社团组织在此期间的积极活动也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

(二)

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妇女运动,日益成熟和壮大,日益紧密地将妇女解放和发展与整个全球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联接起来,将局部的团体利益升华为全世界各阶层妇女的共同利益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其鲜明特征为:

1.行动纲领日益转向实际,从个体解放转向全面发展。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发端于知识妇女,受资产阶级革命及“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潮影响,她们打出了女权运动的旗帜,要求走上社会,要求男女平权。但多是流于发表宣言、演讲、请愿、成立团体等形式。她们试图从社会舆论上扭转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如美国的女权运动领袖斯坦顿夫人曾力图通过注释《妇女圣经》,从创世说中改变妇女天生是男人的附属物的说法,法国女作家奥伦比·德·古日的名言“妇女有上绞刑架的权利,就应同样有在议会演讲的权利”,也代表了早期妇女运动的主旨和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现代经济现代科学的发展,妇女自身及整个社会对妇女运动都有了新的认识。妇女运动不仅是将妇女从封闭的家庭中解放出来,不仅是要求婚姻自由,要求就业,要求八小时工作制。妇女运动更深层的内涵是妇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男女平权、机会均等即是女性要求得到的正当权利。“妇女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国际妇女运动的主题和行动纲领,也被明确列为世界妇女大会和国际妇女十年的主题。现今人们对妇女教育发展的关注不仅是接受教育扫除文盲,也更注意女性的高等教育及教育隔离问题(即女性多被局限于艺术、教育、医学类专业,男性则多居于法律、商业管理、工程等专业);对妇女就业问题也不仅是同工同酬和就业率高低问题,也更关注就业层次和就业的性别隔离问题(即就业妇女大多集中在所谓女性职业范围里,如服务员、护士、秘书等,75%的职业被男性垄断)。当前国际社会和妇女运动对妇女发展问题的解决,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并注意从实际操作和项目援助上给予重点扶植和帮助。

2.着眼点从本国转向世界。早期的国际妇女运动多是与本国的运动联系在一起,现阶段妇女运动已具有鲜明的全球意识,尤其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妇女运动功不可没。为抗议英国入侵埃及,英国妇女曾组织游行示威;为反对军备竞赛,反对在欧洲部署核导弹,西方各国妇女参加了英国妇女在格林汉康芒空军基地举行的反核示威,这次维护和平的反核示威坚持了700个日夜,震动了整个世界。近年,联合国一些妇女机构和国际妇女社团组织纷纷通过项目援助、专题考察、专题会议等深入某些国家和地区促进那里的妇女发展。如对发展中国家妇女进行工农业技术培训、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节育避孕技术指导等。妇女运动的全球意识最为显著的是近二十年多次召开的世界性妇女会议。这些会议在敦促各国政府改善妇女地位,听取妇女呼声,使妇女作为男性的平等伙伴参与全球事务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社会主义国家妇女运动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妇女运动在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得到在其他国家难以享有的优越条件:(1)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妇女参政、就业、劳动保护、婚姻、计划生育等诸多方面,政府通过及时制定法律条文和实行政策倾斜给予保护。如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家先后很快颁布了规定“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宪法》;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分配土地时不分男女,按人口统一分配;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特别做出对女工的保护性规定。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1992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益又做出比原有法律更全面具体的规定。(2)系统有序的全国性妇女组织。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有统一的全国性妇女组织,按行政区划层层建立妇女事务机构,在本国执政党领导下,有统一的行动纲领,行动力度较强。如中国的妇女组织--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就以它庞大的组织体系联合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在各级政府事务参政议政方面、在维护中国妇女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合法权益以及推进中国妇女发展等方面做出巨大成就。在旧中国,90%以上妇女没有受教育权。新中国建国40年累计女性扫盲1.1亿人,1990年全国女性人口文盲比率已降至28.9%(6岁以上人口)。与建国初期相比,小学女生人数增加了37倍,中学女生人数增加了53倍,大学女生人数增加了29倍。在旧中国,就业妇女仅占妇女总数0.2%。1990年就业妇女占劳动适龄妇女总数的89%。在城镇地区女职工人数大量增加,1992年达5586万人,是1949年的93倍;女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例也由1949年的7.5%上升到1992年的37.8%。在乡镇企业女职工也占职工总数的40%。旧中国妇女参政比例极小,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历次普选参加投票的女公民都在女公民总数的90%以上,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1.03%。目前女干部占全国各级干部总数的32.2%。中国妇女运动的巨大成就还突出表现在政府对妇女健康的重视和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上。1988年全国卫生系统专门组织各省区对3300多万妇女进行妇科病的专项检查并对其患者组织治疗。这在解放前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在其他国家也是难以实现的。

分享到:
  • 欢迎,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