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朔州概况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shuozhou.gov.cn/zjsz/szgk/201604/t20160429_56933.html 在 2019-01-24 15:06:05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中国·朔州--朔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朔州概况
2018年07月16日 来源:朔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晋蒙交界区域。1989年1月正式建市,现辖2区、1市(县级市)、3县、73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591个行政村、118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7.6万人。全市现有基层党组织5479个(基层党委201个、党总支266个、党支部5012个),党员83512名。历史文化厚重,早在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峙峪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作为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化长期融合汇聚的历史舞台,形成了独具特色、兼收并蓄的地域文化。境内有象征华夏文明的内外长城,有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应县木塔,有见证民族交融、晋商辉煌的西口古道--“杀虎口”,有全国最大的广武汉墓群、杨家将浴血奋战的金沙滩、辽金代表性建筑崇福寺等一大批文化遗存。历史上先后涌现出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宰相王家屏等一批杰出人物。

右玉精神发祥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久久为功改善生态,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26%增加到现在的5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3个百分点,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孕育了宝贵的右玉精神。201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2012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谈话时以右玉为例强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意愿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强调:“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右玉这个曾经沙化十分严重的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交出了生态系统修复、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两份答卷”。2017年全县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全部超过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46%,整县脱贫“摘帽”已经省委、省政府公示,正在准备接受国家核查。右玉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朔州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工程”:一是以全域绿化为目标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二是以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节约保护为重点的桑干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三是以采煤沉陷区、露天开采区、矿山开采裸露区为重点的大规模复垦工程,四是以打造宜居环境为目标的城乡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和城市集中供热“三集中”工程,五是以工业固废、畜禽废弃物“两废”为主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六是以蓝天保卫战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程。目前全市森林面积391.4万亩,森林覆盖率24.54%。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33.48万亩,怀仁到2019年实现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右玉到2020年实现全域绿化,朔州到2030年实现全域绿化。

改革开放试验田。朔州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座年轻城市。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同志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的历史性握手,促成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第一个中外大型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2012年7月15日,在全国“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颁奖典礼”仪式上,朔州市因“建设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启了中外经济合作的先河”被评为“影响中国改革十大资源型城市”。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基础扩展后的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现拥有3座年生产能力2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露天矿,2座年生产能力千万吨级的现代化井工矿,年入洗能力1.25亿吨的6座配套洗煤厂,4条总运输能力1亿吨的铁路专用线,载重卡车、电铲等技术装备在国内领先,是我国目前规模、资源回收率和全员工效等多项指标位居行业领先水平、千万吨级矿井群最集中的露井联采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是我国主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西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过全市人民近30年不懈奋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产业转型潜力带。自然资源丰富,初步探明有煤、铁、铝钒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35种,煤炭、石灰岩、粘土类矿产是优势矿产,煤炭储量493亿吨,保有地质储量422.9亿吨,占山西省的六分之一。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基本各占三分之一,有盐碱地200多万亩,其中重度盐碱地30多万亩,可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证。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油料、马铃薯、甜菜、莜麦、豌豆等30多种。牧草资源、水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农林牧综合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被国务院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成长型资源城市,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大宗工业固废及资源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等机遇,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煤炭产业:全市共有煤矿69座,总产能18870万吨/年,原煤生产能力全省第一,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三。配套煤炭洗选能力3.4亿吨、煤炭发运能力超过2亿吨,均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生产原煤3433.8万吨,同比减少151.5万吨,下降4.23%。电力产业:已并网发电和在建的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1745.06万千瓦,其中火电企业15家,装机容量1199万千瓦;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1037.21万千瓦,其中火电企业10家,装机容量657万千瓦。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成运营,“亿吨级煤炭、千万千瓦级电力”的全国综合能源基地已经形成。高端陶瓷产业:全市共有陶瓷企业79家,实现就业4万多人,日用瓷年生产能力达到20亿件,建筑陶瓷年生产能力7200万平方米。今年一季度完成产量6.2亿件,28家规上陶瓷企业实现产值9.3419亿元,同比增长28%。新能源产业:已并网发电和在建新能源电厂总装机容量546.06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企业52家,装机容量479.55万千瓦,居全省第一;光伏发电企业16家,装机容量59.11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企业2家,装机容量5.4万千瓦。已并网发电新能源电厂总装机容量380.21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企业28家,装机容量323.7万千瓦,居全省第一;光伏发电企业14家,装机容量54.11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企业1家,装机容量2.4万千瓦。现代煤化工产业:重点是位于山阴县的晋北(朔州)现代煤化工基地,被列为全国七大现代煤化工基地之一,具备4000万吨/年的煤炭转化规模,松蓝化工6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中煤平朔75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等一大批优质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全市共有医药企业9户,其中,已运营7户(5户集中在怀仁县金沙滩医药工业园区,2户分布在应县和开发区);另有2个项目在应县,正在积极推进。形成年产1000吨化学原料药、1000万瓶输液器、1000吨乳酸菌素原料药、5000吨土霉素和24亿粒植物空心胶囊生产能力。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实施“举右玉龙头,打长城品牌,走生态之路”发展战略。今年一季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23.06万人次,同比增长27.14%;实现旅游总收入28.36亿元,同比增长26.44%。草牧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建设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区、北方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先行区和有机旱作农业核心区,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77万亩,草牧业总收入80亿元。生猪出栏55万头、奶牛存栏19万头、羊出栏401万只,蛋鸡、肉鸡、肉牛存栏分别达到232.9万只、28.1万只、6.16万头。商贸物流产业:平鲁区内陆港项目,三期总投资20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吞吐煤炭5000万吨,创利税30亿元。怀仁县海宁皮革城,是皮革、皮草制品集散物流、陶瓷展销交易集散、美食中心、娱乐中心、旅游中心、医疗养老中心、交流中心于一体的城市商贸生活综合体。

京津地区后花园。作为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镶嵌在晋北大地上的一颗靓丽的“塞外明珠”。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气温6.9摄氏度,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5条。寒来暑往,四季分明,“春天惠风和畅,夏季清爽宜人,秋天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极具塞外高原风情,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旅游资源独特,拥有各类规模的旅游景区景点80处,其中4A级景区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正在全面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巩固提升和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影响。

当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要求,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明晰了生态立市、稳煤促新的发展思路,战略定位上坚持生态优先,产业选择上立足生态为基,全力打造“2+7”的产业格局,即:按照“减、优、绿”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煤炭、火电两大传统产业,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致力于培育形成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重点在壮大高端陶瓷、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草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七大新兴产业上求突破。从2018年起,明确提出煤炭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每年至少下降2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增加值比重相应提升,到2030年力争非煤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现在的28.1%提高到45%,力求产业结构逐年向好变化、经济质量逐年提高、综合效益逐年提升,推动山川大地“绿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城乡环境“美起来”、党风政风持续“正起来”,奋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王永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晋ICP备07500137号  晋公网安备 14060202000030号 网站标识码 14060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