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blog/2007-11/01/content_6987450.htm 在 2017-06-02 15:42:05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凭假玉玺登位后,皇太极为何把族名改成"满洲"?
 
您的位置: 新华网 首页 >> 新华博客 >> 博文精选
凭假玉玺登位后,皇太极为何把族名改成"满洲"?
2007年11月01日 09:27:45 来源:
【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收看新华手机报

第六章 皇太极称帝之谜

要说到皇太极于1636年正式称帝建立大清政权,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与大清政权相关的民族--朝鲜民族和蒙古民族,因为这两个民族对大清政权简直是太重要了。不征服他们,自己的政权就不能从外部巩固。

采取什么手段征服他们呢?皇太极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办法:

对于邻邦朝鲜,皇太极采取了以打为主、辅之以拉的办法;对于自己的妻子布木布泰的家族所在的蒙古民族呢?皇太极采取了以拉为主、辅之以打的办法!

这是为什么呢?

话还要从皇太极第一次出征朝鲜说起。

一、第一次出征朝鲜之谜

朝鲜原来一直是明朝的属国,自14世纪末建立李氏王朝以来,与明朝的关系密切。被纳入明朝全辽战略的体系之中。因此朝鲜对于控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势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率兵侵犯朝鲜,明朝出兵协助朝鲜。这场战争胜利以后,朝鲜与明朝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努尔哈赤势力兴起后,明朝在随后的萨尔浒等战役中,就曾征发朝鲜军队助战。

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势力进入辽河以东地区并向西辽河地区扩展时,朝鲜的存在就成为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此,控制朝鲜或征服朝鲜,成为后金对明作战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1627年春,皇太极为了缓解进攻明朝时的后顾之优,准备用武力来迫使朝鲜就范。他派大贝勒阿敏和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等率大军进攻朝鲜。朝鲜方面防御很差,金兵进兵甚速,不足半月时间,就攻陷平壤。朝鲜国王李倧抵抗不利,率王妃、子女逃避江华岛,派遣使者向金军求和。

两个月后,阿敏派代表到江华岛,与李倧举行盟誓,并违反纪律,命令八旗将土分路掠夺三日,获大批财物人畜后退出朝鲜。

皇太极此次用兵朝鲜的军事目的,是想给朝鲜势力以打击,迫使朝鲜不敢轻易出兵骚扰金兵的后方;其政治目的主要企图以武力迫使朝鲜切断与明朝的关系,使其在金明交战中能倾向金国,或保持中立;在经济上想因粮于朝鲜,以解金国大饥谨造成的燃眉之急。而朝鲜方面,则幻想在金兵入侵时,能得到明朝的援助,虽然战败,仍不愿就此屈服。同时,金国在当时主要的进攻目标是明朝,想用全力争夺辽东地区,实际上不可能倾全力于朝鲜,和议既成,就急速回师。

所以此次进军朝鲜,皇太极并末达到预期的目的,“平壤之盟”的性质是一种“兄弟之盟”。朝鲜对于议和条件,事后都没有完全履行,对金国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仍然与明朝保持君臣关系,以物资和船只等,支持明朝对金的军事行动,而且更积极备战,对金国要求遣还逃人一节,也尽量推托不办。

朝鲜对于议和条件,事后都没有完全履行,对后金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对于后金要求朝鲜与明朝断绝关系一事,朝鲜国王李倧公然向皇太极表示:“贵国既欲议和息兵,甚为美意,故孤亦喜而许之。但念敝邦之于明朝,君臣分义甚重,若贵国要我负明,则宁以国毙,断不敢从!”。

不过,这个时候的皇太极可来不及想那么多了,因为他觉得他称帝的时机已经到了。因为在征服朝鲜之后不久,皇太极就从自己的妻子布木布泰的家族所在的蒙古民族手里得到了传国玉玺!

二、传国玉玺之谜

说起来,这个大汗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通用的称呼,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要想称帝,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你必须要有称帝的一定的借口--这个借口或者是什么天降神瑞之类、或者是什么得到以外财富之类。

在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中,皇太极能够称帝就是因为他得到了一枚玉玺--据称这枚玉玺还是一枚传国玉玺!

问题在于,这枚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呢?

说起来,这枚玉玺也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呢!

和氏璧原来产于楚国,卞和发现后几经磨难,才落到了楚国的国王手中;后来,又几经辗转,落到了赵国国王手中;不幸又为秦王设计骗去,这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自从秦朝统一后,这枚由著名的和氏璧雕刻成的玉玺就落到了秦始皇赢政手里!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灭亡,秦王子婴把这枚由和氏璧雕刻成的玉玺献给了汉高祖刘邦!东汉灭亡后,这枚玉玺一度落到了东吴的孙策手里!此后,在中国的历史上,它就下落不明,再也找不到消息了!

它到了哪里呢?据说,它最终流落到了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人的手里!此后,从汉朝传到元朝,它一直在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手中流传!元顺帝北逃时还带在身边。但是随着元朝的灭亡,它又再度下落不明!

200年后,一个牧羊人见一只羊三天不吃草,而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牧羊人好奇,挖地竟得到玉玺。后来玉玺到了林丹汗手中。

当然,那枚真实的、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传国玉玺其实早就找不到了,人们只是愿意相信林丹汗手中的这枚玉玺就是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传国玉玺而已!

就是为了这枚实际上是假的传国玉玺的玉玺,在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中,还引起了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二人的贪念。于是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得到传国玉玺的人就能得到天下。所以,多铎动念要多尔衮用传国玉玺推翻皇太极,兄弟俩争执之际,豪格闯入,对两人起了戒心。

赶在大军回国前,豪格差人向皇太极报讯,说多尔衮与多铎有反叛之心,皇太极疑心大起,备下重兵准备捉拿多尔衮。大玉儿由孝端皇后处察知皇太极心思,在多尔衮回京的前一夜,命苏茉尔偷偷通知多尔衮,让多尔衮献出玉玺免除大祸,没料到被探访多尔衮的豪格撞见苏茉尔,多尔衮虽谎称苏苿尔是自己府第前来报讯的丫头,但数日后,豪格却在大玉儿身边认出苏茉尔,引发了皇太极对大玉儿和多尔衮之间的怀疑。

苏茉尔灵机一动,用计搪塞,承认大玉儿确实派她送信给多尔衮,为的却是多尔衮的家事。原来多尔衮出征前宠爱侍女乌兰,乌兰怀有身孕,却在多尔衮出征时流产,京中盛传是小玉儿虐待所致,大玉儿为了怕多尔衮回家发怒,致使家庭不和,才派苏茉尔先去开导多尔衮。

于是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就这样化险为夷了!

历史上是这么回事么?话还要从皇太极三次出征漠南蒙古察哈尔部谈起!

三、皇太极三次出征察哈尔部之谜

前面我们讲过,皇太极即位之初是四大贝勒当政,群臣上朝时共同南面而坐。共同南面突出不了皇太极的地位。皇太极处心积虑夺取独自南面权,借用各种机会把其他三贝勒打下去。

1630年,皇太极以阿敏从滦州、遵化等地败归、心怀异志僭拟国君等16条罪状将他幽禁籍没。1631年,皇太极又以持刀“向前”(行刺皇太极)为罪名处置了莽古尔泰。在明白了皇太极杀鸡给猴看的手法后,代善便自个儿要求下台。终于,皇太极“南面独坐”,稳固了权力。

内部稳定之后,皇太极开始向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开战!

问题在于,皇太极为什么要屡屡地向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下手呢?我们还要从察哈尔部在漠南蒙古中的地位谈起。

明清之际,我国蒙古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即内蒙古、漠北蒙古即外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鲁特蒙古。

漠南蒙古位于明朝和后金之间,并同明朝定有共同抵御后金的盟约。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也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

林丹汗的势力非常强大,而且又有据说是传国玉玺作为后盾--在那个时代,很多人还都是非常迷信、非常相信有传国玉玺的人就能拥有天下这个道理的。因此,这个时候的林丹汗自称是全蒙古的大汗,而明朝政府每年也给林丹汗送来大量“岁赏”,使其同后金对抗。因此,这个时候的林丹汗就成为后金政权南下的最为重要的障碍!

努尔哈赤时,漠南蒙古东边诸部多归服后金,但察哈尔部成为漠南蒙古诸部对抗努尔哈赤父子的坚强堡垒。皇太极即位后,西向三次用兵,其主要目标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

1628年,皇太极利用漠南蒙古诸部的矛盾,同反对林丹汗的喀喇沁等部结盟,首次亲统大军进攻林丹汗。到敖木伦,获得胜利,俘获11000余人,后乘胜追到兴安岭。

1632年,皇太极再次率军远征林丹汗,长途奔袭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林丹汗闻讯,惊慌失措,星夜逃遁。皇太极回军,途中获得明塞外民众数万、牲畜10余万。此后,察哈尔部众叛亲离,分崩瓦解。林丹汗逃至青海打草滩,出痘病死。

1635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继承人、其子额哲率部民千户归降,昔日为敌20余年的察哈尔举部投降,广阔的漠南蒙古归于清朝。与此同时,元朝的传国玉玺也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

问题在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引起了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二人的贪念的故事,在历史上发生过么?

我们的历史上没有这个方面的记载。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的编导的合理想象而已。

但是,问题在于,上述故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澄清:

第一、即使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二人的确有贪念,而且他们的贪念被皇太极怀疑,大玉儿命自己的丫鬟苏茉尔偷偷通知多尔衮。这样的事情会发生么?

第二、多尔衮出征前宠爱的侍女乌兰怀孕流产一事是真的么?

关于前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后金政权在战争中是不需要女人进入战场的。关于后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还要有进一步的说明,这里暂且不表。

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应该是皇太极称帝了。

四、皇太极称帝之谜

皇太极得到“一统万年之瑞”--虽然他明明知道这枚玉玺是假的,可他还是大喜过望--如同自己的统治地位就真的得到上天的认可一般。他亲自拜天,并告祭太祖福陵。

此后,他迅速决定: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改“大金”国号为“大清”,自己的称号由“大汗”改为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16351122日(旧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女真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辛亥革命以后简称为满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

满洲这个名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皇太极为什么要发布命令改族名为满洲?

前面,我们说过,明代女真曾分成许多大小部落,满洲是建州部所属的一个小部落,努尔哈赤父祖即属于该部落。后来因为努尔哈赤起兵实现了女真各部的统一,满洲这一名称随之也逐渐显赫并用之称呼整个女真。

但当时明朝官私著述中都没有用过满洲这一名称,他们经常用的是建州或女真。朝鲜人也称他们为建州或女真。满族自己则或称女真,或称诸申。

由于女真和诸申都是同音的演变和汉字的不同写法,而不同的称呼对清朝统治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予以统一。

1635年,皇太极明确规定,满族人一律称满洲,不准称诸申。1777年,清朝政府下令编纂《钦定满洲源流考》,再一次肯定满洲为部族名。有清一代满洲一直作为民族的名称,同汉、蒙、回、藏等并用。迄今所称满族就是满洲族的简化。

至于满洲二字的含义如何,现在尚无一致意见。清代官方的代表性看法是,满洲二字来源于西藏每年朝贡称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汉译为妙吉祥,满洲是由曼珠演变而来。但西藏于1642年才向清朝朝贡,满洲这一名称此前已存在。

另一说是,明代初期女真曾出现一位赫赫有名的李满住,满住遂成为部落名称,后由满住之音而转为满洲,这一说法较前者可信。

皇太极为什么要发布命令改族名为满洲呢?纠其原因,最主要的应该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清朝统治者避讳其先人曾受明朝统治,便有意把满洲称为族名。

第二、这是由于汉人普遍对女真人有仇视心理,因为早在宋朝时,当时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权就经常南下骚扰,给汉人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因此,皇太极为了避免汉人记旧仇,给统治造成麻烦,所以将“女真”改为“满洲”。

1636515日(旧历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即皇帝位的典礼,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呢?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不必深究。

不过,传说终归是传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的真正含义正如同前面将“女真”改为“满洲”一样,是为了避免汉人记旧仇,给统治造成麻烦。也就是说,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

皇太极改国号、称皇帝还表明:他自己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国臣民的皇帝。

皇太极改国号也好、称皇帝也好,邻邦朝鲜仍然是不予承认。如何对付这个仍然不承认大清王朝的死硬反对者呢?

五、皇太极再战朝鲜之谜

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政权,但是这个时候的朝鲜国王李倧拒绝派遣质子,不接待使臣,不派人为皇太极称帝“劝进”。这进一步激化了大清与朝鲜的矛盾。朝鲜积极备战,并请求大明王朝援助。

163612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渡江,攻陷义州,势如破竹。另一路军进入平壤,直抵王京城下,朝鲜国王李倧逃至南汉山城,固守待援,被清兵包围。朝鲜援兵几次来解围都被击溃,汉城陷落。

16371月,皇太极对李倧发出通牒,责令投降。李倧在内外援绝的情况下出降。此次李倧投降,清朝给予的条款与十年前的“平壤之盟”条款,性质已完全不同。“平壤之盟”虽然也是战败国与战胜国所定的屈辱条约,但毕竟是一种所谓“兄弟之盟”,稍存一些对等的意义。此次所议条款,完全把朝鲜降为清朝属国的地位,是一种所谓“君臣之盟”。所定条款,是由清朝一方提出的,要求朝鲜一方承认,作为“永定规则”。

朝鲜国王李倧上书皇太极,表示接受条款,并公开表示:“自(崇德二年)正月三十日以前则为明朝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后则为大清之臣子。”但是对于投降条款中的清兵征明时要求朝鲜出兵之事,李倧仍然感觉到非常的为难。不管怎么说吧,朝鲜自此以后,还是由明朝的属国变成了清朝的属国。

皇太极两次用兵朝鲜,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一是改变了朝鲜依违于明朝和清朝之间的立场,二是得到了来自朝鲜的物资供应,三是解除了南攻明朝的东顾之忧。

  相关评论      
相关稿件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责任编辑: 纪连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