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第三篇   浙江水资源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tssjy.jpkc.cc/tssjy/showindex/168/102 在 2016-04-29 01:38:4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特色水教育》
您所在的位置>>教学库>>理论教材

第三篇  浙江水资源

 

浙江——字里行间流动的水,山河湖泊涌动的泉,一个爱水亲水恋水依水治水用水的地方。这里盘踞着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飞云江、鳌江、苕溪、运河八条长龙,静卧着东钱湖、西湖、鉴湖、南湖四大湖泊,密布着杭嘉湖、姚慈、绍虞、温瑞、台州五大平原河网。浙江犹如一名清秀水灵的江南女子,密布的河网、八大水系便是让她钟灵毓秀的生命之脉。

水,赐给浙江物华天宝;水,也给这里的人民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就钱塘江来说,几千年来,平均2.7年中有一年发生大洪涝灾害,3.4年中有一年大旱灾,7.3年中有一年大潮灾。特别是河口地区潮强流急,风潮洪涝,灾害不断。这足以说明钱塘江水患之严重。然而,尽管钱塘江曾给人类带来过灾难,但历史不断证明,人们在遭受水虐,饱受水害和防灾抗灾,变害为利的过程中,努力地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浙江历史是一部创造“水利社会”的历史。

浙江八大水系作为一条条“肆虐之江”、“财富之江”,凝聚着古今无数先贤志士修库筑坝、治理江河的丰功伟绩。从史传大禹治水“大会诸候于会稽”,到新安江、分水江、老虎潭、长潭、珊溪等一座座水库,“紫金锁澜”降伏昔日肆虐的“蛟龙”,化狂澜为平湖,大坝巍峨,如一座座丰碑,永载史册。

如今浙江的水渐开了笑靥——富春清澈清凉、西湖波光摇曳、鉴湖桑青水碧,运河百舸争流……肆虐逞凶的江河,成为人们争相观赏的天下景观;浙江的城市再现“水清可游、岸绿可闲、街繁可贸、景美可赏”的水乡风光。灾害不断的八大水系变成了可持续利用的宝江,浙江文化的发展底蕴,浙江巨变的安全保障都凝聚在八大水系之中。

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今天,浙江水利人正加速以资源水利向生态水利发展的转变,重点解决洪涝灾害、水污染、水资源匮乏等三大问题,将重建生命江河、生命水域,实现水与人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3.1浙江省水资源状况

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一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水的问题。但是“水资源”一词,却是近一二十年才被引起重视的。关于水资源含义的解释有几十种之多,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这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通常以淡水体的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的定量指标,如用河川年径流量表示地表水资源量,用含水层补给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规定: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具有补给的循环性、变化的复杂性、利用的广泛性和利害的双重性等特点。水资源在自身的循环过程中可不断的恢复和更新,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在生产生活中水的利用无处不在,同时水的多寡也是一把双刃剑,水利和水害双重性十分明显。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8条主要河流,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3.1.1人均水资源量相对不足,属于中度缺水地区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亿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91.9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9.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福建、广东,居全国第四位,从总量上来说浙江省在全国属水资源较为丰沛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76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更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73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的1/4。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见图3-1)。

图3-1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国际比较

按照联合国的水紧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1),浙江省2000~2009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见表3-2,大多年份属于中度缺水年份。在2003年以前,浙江省水资源紧缺情况处于轻度状态,从2004~2009年(2005年除外)依据联合国水紧缺指标,属于中度缺水。

表3-1 联合国水紧缺评价标准

水资源紧缺类别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立方米人)
1、富水 >3000
2、轻度缺水 3000~2000
3、中度缺水 1000~2000
4、严重缺水 500~1000
5、极度缺水 <500

表3-2 浙江省各年水资源紧缺评价

项目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立方米/人) 评价
2000 2140.91 轻度缺水
2001 2072.71 轻度缺水
2002 2712.71 轻度缺水
2003 1262.16 中度缺水
2004 1476.16 中度缺水
2005 2175 轻度缺水
2006 1829.5 中度缺水
2007 1777.19 中度缺水
2008 1680.2 中度缺水
2009 1808.45 中度缺水

总体上看,浙江省水资源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少,属于中度缺水。

3.1.2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

浙江省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首先是年际变化较大,多年最大年降水量为多年年平均值的1.87倍,而多年最小年降水量只有多年平均值的0.40倍,年最大降水量与多年最小年降水量比值为2.27:1。全省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为0.6~0.22。其次是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最大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6%~18.9%。多年平均汛期4~10月降水占全年的73.7%,其余月份占全年的26.3%。多年平均连续四个月降水占全年总量的50%~55%,一般出现在5~8月或6~9月。降水以梅雨、台风雨为多。

3.1.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

浙江省降水量的地域分布自西南往东北递减,分布不均。降水高值区主要在山区,低值区主要在杭嘉湖、萧绍宁平原和舟山群岛等处,各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相差悬殊,有的山区高达13700立方米,而萧绍宁平原只有800多立方米,嘉兴仅600立方米。杭嘉湖、萧绍甬、温台平原及舟山群岛等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0%以上,但水资源仅为全省总量的20%左右。全省2009年各地市人口、土地、GDP、水资源量表如表3-3、图3-2、图3-3、图3-4所示。

表3-3 全省各地市多年平均水资源状况

项目 人口
(万人)
GDP
(万元)
水资源量
(亿m3)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产水模数
(万m3/km2)
亩均耕地拥有水量(m3/亩)
杭州 683.38 5098.6 145.36 2127.1 87.52 5293
宁波 571.02 4214.6 79.88 1398.9 82.43 2532
温州 779.11 2527.8 130.56 1675.8 110.77 5479
嘉兴 339.60 1918 21.06 620.1 53.03 656
湖州 259.17 1111.5 39.56 1526.4 67.82 1828
绍兴 437.74 2375.5 63.37 1447.7 76.67 2525
金华 463.68 1765.9 91.73 1978.3 84.02 3689
衢州 249.86 617.5 101.32 4055.1 114.6 6637
舟山 96.77 533.3 7.95 821.5 55.21 3168
台州 578.47 2025.5 90.80 1569.7 96.48 4123
丽水 257.39 542 184.59 7171.6 106.71 13725
全省 4716.19 22730.2 955.41 2025.8 91.91 3997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浙江水资源公报计算得出

图3-2  浙江省各地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情况

图3-3  浙江省各地市产水模数情况

图3-4  2009年全省各地市人口、土地、GDP、水资源量

3.1.4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面临中高度紧张缺水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同表3-4所列的有关用水紧张程度的分类,可以此表作为水资源短缺与否的评价准则。该准则认为:地表水的开发应遵循40%原则,即可用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量不应该超过40%,其余的60%作为自然生态系统需水。研究资料表明当河流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4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

表3-4 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作为水紧缺的分类指标

利用程度 紧张程度 问题
<10% 低度紧张 用水不是限制因素
10%~20% 中度紧张 可用水量开始成为限制因素,需要增加供给,减少需求
20%~40% 中高度紧张 需要加强供需管理,确保水生态系统有充足的水流量,增加水资源管理投资
>40% 高度紧张 供水日益依赖地下水超采和咸水淡化,急需加紧供需管理,严重缺水,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现有的用水格局和用水量不能持续下去

浙江省近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情况见表3-5,从多年开发利用率来看,全省多年平均水平24.21%,高于全国多年平均水平的20%。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来看,浙江省整体上属于中高度紧张缺水,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表3-5 浙江省2000~2009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情况

年份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评价
2000 20.87% 中高度紧张
2001 21.92% 中高度紧张
2002 16.90% 中度紧张
2003 35.86% 中高度紧张
2004 30.75% 中高度紧张
2005 20.69% 中高度紧张
2006 23.0% 中高度紧张
2007 23.6% 中高度紧张
2008 25.3% 中高度紧张
2009 23.2% 中高度紧张
平均 24.21% 中高度紧张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水资源公报计算得出

3.2钱塘江水系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也是浙江人民的母亲河,素以清澈澄碧的江水和排山倒海的江潮名扬四海,“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但是钱塘江的源头在哪里,却有一番争议。

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的是《汉书·地理志》,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这种观点持续2000多年。

20世纪30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开化县的马金溪。50年代,电力工业部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和浙江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联合组织的钱塘江查勘队,对钱塘江进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资源的查勘,确定了钱塘江源出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尖。1979年版的《辞海》有这样的记载:钱塘江,旧称浙江,浙江省最大河流,上游源出浙皖赣边境的莲花尖。70年代末,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再次组织了江源勘查,提出新的意见,认为钱塘江源头,应该在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龙溪(即龙田河)。

80年代初,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根据航测资料,并再次组织了江源勘查,提出新的意见,认为钱塘江源头,应该在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青芝埭尖。

1999年初,浙江省组织一批专家再次对钱塘江河源,进行数次的实地考察,纪录和积累了大量资料,并根据确定河流河源的标准和综合考虑、分析的原则:即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两江汇合处出境水流量这三个指标的对比论证,最终认定:“把衢江上游定为钱塘江源头更为合理,因为源自莲花尖的莲花溪、源自龙田乡境内的龙溪,都在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汇聚成河。齐溪镇的得名也由此而来,因此,钱塘江的源头应该在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境内。”

1999年11月11日,新华社向全国发了专稿:钱塘江的源头在哪里?经过专家多方考察,这一历史“悬谜”终于有了定论:钱塘江源头出自浙江西部的开化县境内。

钱塘江河道曲折,上游为山溪性河道,束放相间;中游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形状,江口逐渐展宽。

钱塘江北源为新安江,其上游为率水主源冯村河;南源为兰江,其上游为齐溪。南北两源在建德县梅城汇合,河长从北源源头起量计。

钱塘江南源和北源汇合后向东北流出七里泷峡谷,进入受潮汐影响的河口区,在北岸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闸与南岸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的连线上注入东海。从北源源头至河口,全长688公里,流域面积55558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河长243公里,集水面积6201平方公里,江西省境内面积110平方公里,福建省境内面积137平方公里,上海市境内面积1030平方公里(见表3-6)。全江有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143条,其中北源新安江有33条,南源兰江有60条。

表3-6 钱塘江集水面积从源头起分河段分省(市)统计   单位:平方公里

河段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上海 合计 其中水面
新安江 5645 6025 4 11674  
兰江 19145 80 106 137 19468  
富春江 7080 96 7176  
钱塘江 河口段
(东江嘴至澉浦)
11558 11558 890
杭州湾
(澉浦至芦潮港)
4652 1030 5682 4800
合计 48080 6201 110 137 1030 55558 5690
占省(市)流域总面积% 86.50 11.2 0.20 0.25 1.85 100.00 10.2

3.2.1钱塘江干流

1)新安江

新安江,又称徽港,西北以黄山山脉与长江水系为邻,源出安徽省休宁县六股尖东坡。初名冯村河、大源河、率水,在屯溪左汇横江后称渐江,至浦口左纳最大支流练江后始称新安江。曲折东南流折向东流,经安徽省南部边界、浙江省淳安等县,穿行新安江水库,经建德市城西南,在梅城镇东汇合兰江水系后东流,称富春江。干流全长261公里,流域面积11772平方公里。安徽省境内多年平均流量166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24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5.2万千瓦。两岸支流众多,具山区河流特征,源短、坡陡、流急,各河集水面积除横江、练江大于1000平方公里外,其余均在100~500平方公里范围。左岸有横江、练江、棉溪、昌源、大洲源等;右岸有小源河、新岭水、兰水、汊河水、琅河、桂溪、贤源河、街源河等。

2)兰江

兰江古名兰溪、瀫水,是钱塘江干流从兰溪市至建德市间的名称,为钱塘江南源。其支流有二:一曰衢港,亦称信安江;一曰婺港,亦称金华江。两水汇合于兰溪市西南的兰阴山下,因岩多兰苣,故名兰溪。兰江流至三河埠进入建德市,向北流经三河、麻车、大洋、洋尾、三都等乡镇,在梅城东关与新安江汇合。从源头至梅城,河长303公里,河宽250~350米,水深流缓。富春江电站建成后,兰江成为河道型库区,100吨轮船自梅城可达兰溪。

兰江是钱塘江水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上游马金溪源出安徽省休宁县南部青芝埭尖北坡,至衢州市双港口纳江山港称常山港,衢州市至兰溪称衢江(或衢港、信安江),沿途接纳乌溪江、芝溪、灵山港等溪流,至兰溪与金华江汇合后称兰江,自南向北流。衢江和兰江流经金衢盆地,河道宽广,水深流缓,出金衢盆地,河床渐见深邃。兰江流域面积19350平方公里,主流长300公里。

3)富春江

富春江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在杭州境内汇入钱塘江奔腾入东海。新安江和兰江在建德市梅城汇合后向东北流,下行至浦阳江口东江嘴的河段称富春江,长102公里,区间流域面积7176平方公里(北源至此全长为461公里,流域面积38317.6平方公里)。

从新安江、兰江在梅城东关汇合后始,自梅城东北流至乌石滩进峡谷,又东北流与桐庐严陵滩相接,这一段江又称七里泷。出七里泷富春江水库后,江面开阔,宽400~700米。至桐庐,左纳分水江;至窄溪镇,左纳渌渚江。两岸地形起伏,至场口镇始有较大平地,至富阳附近河道弯曲,宽500~900米。富阳以下,水流分叉,河中多沙洲,以铜钱沙为最大,河岸及沙洲有此涨彼坍情况;再向下至浦阳江口,河道受潮汐影响渐大,河宽450~1200米。

4)钱塘江

钱塘江发源于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富春江在闻堰镇附近纳浦阳江后称钱塘江,江道折向西北,至九溪又折向东北流,形如反写的“之”字,而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又称之江。

闻堰镇小砾山至杭州市闸口段区间汇水面积176平方公里。钱塘江河口段主槽摆动频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整治,闸口至海宁十堡段60余公里河段已基本稳定。在南岸绍兴县新三江闸附近,曹娥江从右岸汇入后,钱塘江继续向东北流至海盐县澉浦镇长山闸与余姚、慈溪两市交界处西三闸连线上,进入钱塘江河口区的潮流段(也称河口湾—杭州湾);最后在杭州湾芦潮港闸和外游山的连线上注入东海。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外口大、内口小。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澉浦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5公里。钱塘江河道自澉浦起,河床急剧抬高,致使河床容量突然变小,大量潮水涌入变浅的河道,使潮头受阻,而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出现水面壅高,甚至翻滚掺气,形成天下奇观“钱江潮”。

3.2.2钱塘江支流

1)乌溪江

乌溪江为衢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衢南仙霞岭山地,主源为浙江省龙泉清井,次源为福建省浦城县石子岩,流经龙泉、遂昌、江山、衢县,在衢州市东3公里处汇入衢江,干流全长150公里,流域面积25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76亿立方米。自然落差802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8.38万千瓦。主要支流有周公源、湖山源等。

2)婺江

婺江,又名金华江,是钱塘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磐安县龙乌尖,向西流至兰溪马公滩与衢江汇合。据光绪年间《兰溪县志》载,金华江原沿新周南界郭塘溪,循马达溪经下余村至今道,现已改经烟溪。干流上游和诸支流散布于黄土丘陵间;中、下游穿行于金衢盆地东部。

上游东阳江是婺江的主源,又名东江。在东阳境内通称北江,流入义乌后,称义乌江,在金华城东接纳最大支流武义江,流经烟溪进入兰溪市境,于马公滩入兰江。河道全长194.5公里,流域面积678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3.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3亿立方米,自然落差458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7万千瓦。

3)分水江

分水江,古名桐溪、学溪,别名天目溪、横港,发源于安徽省绩溪县云山岭,流域面积3444平方公里,主流全长164.2公里。上游为临安昌化溪和天目溪,两溪相汇于临安市紫溪村,以下河段称分水江,继续东南流入桐庐县境,至印渚右纳后溪,至分水下游2公里右纳前溪,经毕浦、瑶琳、高翔、横村、旧县、横村至桐庐县城北注入富春江。

分水江两岸多山溪,被郦道元称为“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由西北向东南次第纳入支流17条:后溪、保安溪、前溪、马源溪、锦溪、夏塘溪、毕浦溪、漕源溪、琴溪、云溪、九岭溪、大坑溪、龙伏溪、旧县溪、尖山涧、茅蓬溪、双溪。乘坐古朴典雅的竹筏顺江而下,时而穿涧过滩,时而逐流溪水,溪涧游鱼相逐,自有一番悠然怀古之情。

4)浦阳江

浦阳江发源于浦江县西部海拔818米的天灵岩南麓,流经安头、浦江县城、黄宅、安华等地,沿途纳大陈江、开化江,在诸暨市城区下游1.5公里的茅渚埠,向下分东西两江。主流西江北流经祝桥、姚公埠,沿途纳五泄溪;东江自茅渚埠分流后,北流至大顾家附近小孤山右纳枫桥江;东、西两江在三江口汇合。两江汇合后,经萧山区尖山、临浦、义桥,左纳凰桐江、永兴河,至闻堰镇南侧小砾山注入钱塘江河口段。干流长149.7公里,集水面积3451.5平方公里。

历史上,浦阳江素有“小黄河”之称,常常坍塘决堤,灾害频繁。这是由于浦阳江河道弯曲,水流宣泄不畅,下游又受钱塘江潮水顶托,一遇暴雨则常决堤为患,历来为洪涝重灾地区。据《萧山县志》记载,自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至1948年的806年间,萧山遭受较大的自然灾害170余次,其中洪涝水患多达70余次。为提高浦阳江两岸的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其上游修建石壁、陈蔡、安华、青山等大中小水库1037座;中游建高湖分洪闸;下游截弯取直,开挖新河。

5)曹娥江

曹娥江是钱塘江第二大支流,嵊县附近又称剡溪,上虞县境又称上虞江,百官附近古称舜江,下游段古称东小江。曹娥江发源于磐安县城塘坪长坞,干流自南向北经五丈岩、新昌县镜岭镇、嵊州市澄潭镇、嵊州市区,右纳新昌江后称曹娥江;继续北流左纳长乐江,右纳黄泽江,经三界入上虞境,蜿蜒北流经章镇、上浦,右纳下管溪,左纳小舜江;北流经上虞县百官镇,先后从西湖闸、马山闸、新三江闸纳浙东运河、平水江和萧绍平原内河诸水,在新三江闸附近注入钱塘江河口段。曹娥江干流从源头至新三江闸,全长182.4公里,流域面积5930.9平方公里。

3.2.3流域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

钱塘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0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62.84万千瓦(包括安徽境内47.74万千瓦)。能开发的装机容量200.14万千瓦,年发电量60.38亿千瓦时。

根据钱塘江自然条件、水能资源和社会经济特点,水资源开发均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给水、渔业效益。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治理钱塘江水旱灾害,并大力开发水能资源,至2006年底,已建成库容大于1000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70座,总库容284.3亿立方米;已建成的水电站装机容量146.51万千瓦,年发电量43.38亿千瓦时。

表3-7 钱塘江流域大型水库

所在县市 水库名称 工程等级 所在河流 总库容
(万立方米)
主要功能 控制面积
(平方公里)
上虞 汤浦水库 曹娥江支流小舜江 23489 供水为主,兼防洪、灌溉、发电及改善水环境 460
嵊州 南山水库 曹娥江支流长乐江 10283 灌溉,结合防洪、供水、发电等 109.8
新昌 长诏水库 新昌江上游 18980 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供水、养鱼等 276
诸暨 石壁水库 浦阳江上游开化江 11027 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殖、供水 108.8
陈蔡水库 浦阳江上游陈蔡江上 11640 防洪、灌溉结合发电养鱼综合利用 187
桐庐 分水江水库 分水江 19260 以防洪为主,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和改善水环境 2630
富春江水库 富春江 92000 发电兼航运 31645
建德 新安江水库 新安江 2162600 发电为主,兼顾防洪、供水 10442
东阳 横锦水库 东阳江上游 26900 灌溉、防洪、发电、供水 378
南江水库 东阳江上游支流南江上 11676 防洪、发电、灌溉、供水、养鱼等 210
衢江 铜山源水库 铜山源 17240 灌溉、防洪、发电  
湖南镇水库 乌溪江 206700 发电 2151
江山 白水坑水库 江山港主流峡口溪 24800 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综合利用 330
碗窑水库 达河溪 22300 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防洪 212.5

表3-8 钱塘江流域中型水库

所在县市 水库名称 总库容
(万立方米)
主要功能
绍兴 平水江水库 5457 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
嵊州 前岩水库 1250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
剡源水库 1001 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
坂头水库 1054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旅游、养鱼
丰潭水库 1449 发电调节、兼顾防洪
辽湾水库 1150 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灌溉
新昌 门溪水库 2116 以发电为主,结合防洪、灌溉。
巧英水库 2760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
诸暨 青山水库 1713 灌溉、发电、自来水厂
五泄水库 1001 灌溉、防洪、旅游、发电等综合利用
征天水库 1253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
安华水库 4732 防洪
临安 青山殿水库 5600 以发电、防洪为主
英公水库 3209 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发电
华光潭水库 8257 发电
淳安 铜山水库 1695 以发电为主,兼防洪、灌溉及水产养殖等
霞源水库 1370 发电、灌溉、供水
枫树岭水库 5744 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防洪及水产养殖
严家水库 2158 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兼顾灌溉及供水等综合利用
桐庐 肖岭水库 1740 灌溉、发电
建德 罗村水库 2180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等
富阳 岩石岭水库 4280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
婺城 沙畈水库 8555 以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工程
莘畈水库 3888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
安地水库 7100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旅游等
金兰水库 9400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供水
兰溪 芝堰水库 3547 灌溉,城市供水结合发电
城头水库 1600 灌溉结合发电
高潮水库 1131 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
火炉山水库 1450 灌溉,结合发电,水产养殖
金山头水库 1810 灌溉,结合发电水产养殖
永康 三渡溪水库 1135 以灌溉为主,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
太平水库 4895 以灌溉为主,防洪、供水、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
杨溪水库 6040 灌溉、城镇供水、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
武义 内庵水库 2990 以发电为主,兼有少量灌溉、供水任务
清溪口水库 1390 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
源口水库 2336 灌溉、发电、供水、防洪
东阳 东方红水库 1404 灌溉、防洪、发电
义乌 巧溪水库 1396 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供水
岩口水库 4241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
八都水库 3674 以防洪与供水为主,结合发电,灌溉
柏峰水库 2585 以灌溉为主,兼供水,防洪,发电
长堰水库 1112 灌溉,防洪,发电,供水
浦江 通济桥水库 8076 灌溉、工业用水
金坑岭水库 2150 城镇生活、工业用水为主
仙华水库 1158 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综合利用
磐安 五丈岩水库 1740 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衢江 黄坛口水库 10400 发电
江山 峡口水库 6340 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开化 茅岗水库 1125 防洪、发电、灌溉、养殖
齐溪水库 4575 防洪、发电、灌溉、养殖
常山 千家排水库 1967 防洪、灌溉、发电、养鱼
狮子口水库 1347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
芙蓉水库 9580 以防洪、发电为主,结合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
龙游 周公畈水库 1174 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
社阳水库 1525 以灌溉为主,防洪、养鱼、发电、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

3.3瓯江水系

瓯江是浙江第二大江,它位于浙江南部,历史上曾名永宁江、永嘉江、温江、慎江。瓯江发源于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帽尖,自西向东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流经丽水、温州等市,干流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028平方公里,从温州市流入东海。

瓯江年均径流量202.7亿立方米(最大308.5亿立方米,最小92.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9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年发电量54亿千瓦时。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现瓯江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289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22座。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成一批小型水电站;60~70年代又建成一大批小型骨干水电站;70年代以来贯彻小水电“自建、自用、自管”方针,小水电建设得到蓬勃发展;80年代在干流龙泉溪河段先后建成紧水滩大型水电站、石塘中型水电站;90年代又建成玉溪中型水电站;进入新世纪华东第一高坝——滩坑水电站顺利建成蓄水。

3.3.1瓯江干流

1)龙泉溪

龙泉溪发源于庆元镇锅帽尖西北麓,上游干流源流为梅溪,梅溪、青溪在黄南村头汇合后始称龙泉溪,向东流经龙泉市查田、兰巨、龙渊镇等乡镇,经道太乡至武溪村入云和县境(由梧桐口至武溪一段为紧水滩水库库区);出紧水滩,浮云溪自右岸注入,折东北流至石塘;出石塘水库,至大港头,松阴溪从左岸注入。流程197.5公里,流域面积3566平方公里。自然落差约1106.5米,平均坡降5.6‰。

注入龙泉溪的支流有19条,其中自南向北汇入龙泉溪,来自洞宫山脉的支流有:青溪(秦溪)、南窖溪、石隆溪、八都溪、横溪、桑溪、豫章溪、均溪等8条;自北向南汇入龙泉溪,来自仙霞岭山脉的支流有:锦溪、岩樟溪、大贵溪、林洋溪、塔石溪、白雁溪、道太溪、安仁溪、安福溪、大石溪、武溪等11条。

2)大溪

龙泉溪汇松阴溪后称大溪,折东北流,西坑至右岸注入;流至港口,宣平溪自左岸注入,折东北流至敏河,小安溪自左岸注入,东流折北经丽水市,复东流至厦河、古城,好溪自左岸注入,折东南流入青田境内,纳官庄源、祯埠港、海溪、雄溪、冲坑水、芝溪、石盖源水后,折东至船寮,纳船寮港,折南流至湖边村,小溪自右岸汇入。

自大港头至湖边村,流程92.5公里,流域面积(包括松阴溪、宣平溪、小安溪、好溪、小溪)9564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58米,平均坡降0.6‰。

3)瓯江

大溪纳小溪后称瓯江,折东南流,有石郭溪、四都港从右岸注入,继续东流折北,贵岙源从左岸汇入,折北流经温溪镇后,折东入永嘉、瓯海,菇溪自左岸汇入,复东流,西溪自左岸注入,折东南流,戌浦江从右岸注入,折东转南过梅岙,继南流进入温州市区,仙河门水自右岸注入,经双屿折东,水分南、北两江,继续东流,楠溪江从左岸注入。

瓯江纳楠溪江后,江流浩渺,继续东流,右纳瞿溪、郭溪、雄溪及会昌湖水、并纳温瑞塘河水,至状元桥镇,江心有七都涂沙洲,江水分为南、北两支。南流经龙湾,北流经乌牛码道,乌牛溪从左岸注入,继续东流,纳百石溪。南北两支汇合后继续东流,受灵昆岛分隔形成南口、北口。南口纳永强塘河水出温州湾入海;北口经黄华、岐头出温州湾入海。

瓯江自青田湖边村至河口长98公里,流域面积(包括楠溪江)4729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6米,平均坡降0.06‰。瓯江口是我国列长江口、黄河口、珠江口、钱塘江口之后的一大主要河口。

3.3.2瓯江支流

1)小溪

小溪乃瓯江最大支流,与瓯江干流大溪汇合于青田县石溪村境。小溪源头主流称南阳溪,发源于庆元县大毛峰山麓,在凤滩垟与来自右岸的左溪汇合后,北流进入景宁境内,称毛垟溪;纳西溪水后继续北流,英川源从左岸汇入,折东南流,标溪自右岸注入,后折北流至梧桐,梧桐坑自左岸注入,始称小溪;折北流,纳北坑水,折东南流纳际头、叶源来水,折北,有鹤溪自右岸注入,纳鹤溪后,折东北流,沿途纳梅溪、大山源诸水,折东流,炉西坑自右岸注入,折北流,大、小顺溪自左岸注入,后自东折南,纳小吾坑,折西北流,阜口源自右岸注入,折北流,左岸张口坑注入,折东纳仁村源、大奕坑,折东北流至湖边村汇入大溪。

小溪干流全长215.9公里,流域面积3405平方公里,河宽150~190米,河道天然落差1282米,平均坡降5.9‰,年平均径流量39.8亿立方米,年际丰枯变幅较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性。

2)松阴溪

松阴溪,古时称松川,又有松溪、松阳溪、松阳港之称。发源于遂昌县贵义岭黄峰洞山麓,在丽水市大港头汇入龙泉溪。

松阴溪源头主流为十四都源,亦称成屏源,上通源。出源头北流,纳金岙水、安坑,过成屏源口至遂昌县妙高镇河段称南溪;流经叶坦桥,北溪自左岸注入后,称襟溪,继续北流至渡船头,折东南至庄山,濂溪自左岸汇入;襟溪纳濂溪后,过资口入松阳,始称松阴溪,河水直向东南,十二都源自右岸汇入,折东流梧桐源自左岸汇入,折东南流至古市,十三都源自右岸注入,继续东南流纳东关源、庄门源、六都源、东坞源后,东流经寺岭下,竹源溪自右岸注入,四都源从左岸汇入,折东南流,沿途纳黄坑源、关溪、黄源诸水至港口,小港自右岸注入,后由东南折东,逶迤穿行在低山丘陵地带,至雅口,雅溪从左岸注入后,东流纳南坑源、石马源、靖居源后,折东南流,纳木岱坑、裕溪、凤弄源后,进入丽水市境内,穿过通济堰大坝,直奔大港头。

松阴溪干流长109.4公里,流域面积1995平方公里,河道宽120~160米,河道天然落差854米,平均坡降7.8‰,年平均径流量20.3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小港,在瓯江二级支流中,仅次于楠溪江的小源溪,主流长63公里,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

3)好溪

好溪,唐代以前称恶溪。因其滩多水急,舟楫常遭覆没而言“恶”,李白曾感叹“却寻恶溪去,宁惧恶溪恶。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自唐大中年间,疏浚河道、修堰兴利,易名好溪。

好溪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仰曹尖,上游名九曲溪,南流纳横坑、冬坑水、孔宅坑水、泊公源水,流至仁川并纳杨坑、小溪、东坑诸水,折西流至冷水;经冷水后,继续西流,纳龙溪、灵溪、玉坑后至泮潭进入缙云县,始称好溪;纳白竹溪后折南流,唐溪自左岸汇入,过左库水库后,折西转南至壶镇,纳白六溪、浣溪,折西南流,右岸子草坑注入,经东金岱石溪汇入,过东方镇后,直奔著名景区仙都;过仙都后,经五云至东渡,章溪自左岸注入;纳章溪后,继续南流,纳长坑,由南折西进入莲都区,纳廷坑、杉树坑,至彭头,方溪自左岸注入,过秋塘,折西南流,于古城村汇入大溪。

主流河长129公里,流域面积1380平方公里,河宽90~150米,平均年径流量12.2亿立方米,河道天然落差847米,平均坡降6.4‰。

4)宣平溪

宣平溪又称宣平港,民国《浙江通志稿》称畎溪,流经武义县、松阳、丽水市莲都区

宣平溪源出武义县顶头岗,源头主流为东溪。出源头南流,左纳洪坦、云华来水,右纳松溪后,南流至柳城镇,西溪自右岸汇入后称宣平溪;继续南流,竹客溪自右岸汇入,折东流至溪口左纳和尚坛来水,仍折南流,曳坑水自左岸注入,吾坑水自右岸注入,折东南流至莲都区丽新乡,纳老竹水后折东流,汇入大溪。

宣平溪干流长72.8公里,流域面积860平方公里,河宽50~100米,河道天然落差990米,平均坡降13.6‰,平均年径流量8.2亿立方米。

历史上宣平溪流域曾经设置宣平县,是浙江省内仅次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第二大畲族聚居区。

5)小安溪

小安溪又称太平港,民国《浙江通志稿》称安溪。发源于武义县新宅雪峰山,流经武义县、莲都区。

小安溪源头主流称菊溪又名李村水,南流至新宅乌门,大莱溪自右岸注入;纳大莱溪后折东流至沿溪口,沿溪自左岸注入,至溪下,金岩溪自右岸注入;纳金岩溪后东南流进入莲都区始称小安溪,折南流,纳西溪水、葛渡水后,南流至小安村,祥后水自右岸汇入后,继续南流,沿途纳小溪口、冯坑源及联城诸水后,经苏埠汇入大溪。

小安溪干流长72公里,流域面积575平方公里,河宽30~50米,河道天然落差902米,平均坡降12.5‰,平均年径流量6.3亿立方米。

6)楠溪江

楠溪江发源于永嘉、仙居交接的黄里坑。在括苍、雁荡山脉间,千回万转,自北而南,流经永嘉中心腹地,直注瓯江,是瓯江第二大支流,干流总长140公里,流域面积约2490平方公里,河道天然落差1030米,平均坡降7.4‰,上、中游平均河宽50米,下游平均河宽达375米,平均年径流量28.5亿立方米。楠溪江的主要支流有岩坦溪、张溪、鹤盛溪、小楠溪、花坦溪、五尺溪和陡门溪等。

3.3.3流域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没有一座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新中国成立后,瓯江治理开发从小支流到大支流及干流,从单一的防治,逐步转向以水力水电为龙头,灌溉、供水、航运、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至2008年底,已先后建成大中型水库33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分别是紧水滩水库,滩坑水库,总库容达62.4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436座,总装机容量71.53万千瓦,其中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0座,容量52万千瓦。瓯江流域现有大中型水库见表3-9。

表3-9 瓯江流域大中型水库情况

工程名称 类别 所在河流 总库容
万(立方米)
主要功能 集雨面积
(平方公里)
紧水滩水库 大型 龙泉溪 139300 发电、防洪、航运、渔业 2761
滩坑水库 大型 小溪 415000 发电为主,防洪、灌溉、 3330
钟前水库 中型 白石溪 2340 灌溉、防洪、供水、发电 38.7
白石水库 中型 白石溪 1300 灌溉、防洪、供水、发电 48.5
金坑水库 中型 船寮港 2040 发电为主,灌溉、养殖 97.3
大奕坑水库 中型 大奕坑源 2840 发电为主 61.81
北溪水库 中型 大源溪 3820 发电为主,兼防洪、养殖 132
雾溪水库 中型 浮云溪 1170 灌溉、防洪为主 29.7
高溪水库 中型 高溪 1017 灌溉为主,防洪、发电 26
大洋水库 中型 盘溪 1688 发电,防洪 36.94
金溪水库 中型 金溪 1973 发电、防洪 118
仰义水库 中型 瞿溪 1350 供水、灌溉、防洪 11.5
玉溪水库 中型 龙泉溪 1453 发电为主,供水、航运 3407
大白岸水库 中型 龙泉溪 2470 发电 150
石塘水库 中型 龙泉溪 8271 发电为主,兼有航运 3234
瑞垟二级水库 中型 龙泉溪 1485 发电 86.2
岩樟一级 中型 龙泉溪 1143 发电 109
大岩坑水库 中型 南阳溪 1125 发电、养殖、下游供水 100.2
瑞垟水库 中型 瑞垟溪 1066 发电为主,防洪、灌溉 23.65
泽雅水库 中型 戍浦江 5713 防洪、供水 102
成屏二级 中型 松阴溪 1346 发电为主,灌溉、防洪 215
成屏一级 中型 松阴溪 5230 发电为主,灌溉、防洪 185
东坞水库 中型 松阴溪 1460 供水、灌溉、发电 52
应村水库 中型 松阴溪 2349 发电 79.6
梧桐源水库 中型 松阴溪 1658 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53.2
雅溪水库 中型 小安溪 3000 发电 184
上标水库 中型 小溪 2159 发电 30.1
英川水库 中型 小溪 3731 发电 199
双坑口水库 中型 小溪 1470 发电 38
左溪一级水库 中型 小溪 1346 发电 90.2
谢村源水库 中型 谢村源 1473 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47.2
黄村水库 中型 严溪 1845 城市供水为主,发电 150.7

3.4椒江水系

椒江是浙江省独流入海的主要河流之一,居全省主要河流的第三位;是台州第一大水系,因入海口状如椒,故名“椒江”。

椒江主流发源于仙居县与缙云县交界的天堂尖,曲折东流,经仙居县、临海市至三江口与永宁江汇流后称“椒江”,出牛头颈,入台州湾。椒江自三江口至牛头颈下游出海口长19.0公里,属河口段,区间面积339.2平方公里。自临海市西郊三江村至黄岩三江口为灵江主河段,长46.0公里,区间面积1054.4平方公里。三江村以上分南北两大支流,南干流永安溪发源于天堂尖,河长141.3公里,流域面积2702.0平方公里,北支流始丰溪发源于大盘山主峰东麓,河长134.0公里,流域面积1615.6平方公里。

3.4.1椒江干流

1)永安溪

永安溪为灵江上游,长141.30公里。源头称石长坑,自仙居县西南端安岭乡迂回东北,流经缙云县境,在大园附近折回称曹溪(又名金坑)。在曹店附近与发源于陈岭水壶岗的曹店港汇合后称永安溪。沿途有40多条支流自南北两侧汇入,流域面积2702 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曹店港、九都坑、十三都坑、十八都坑、北岙坑、朱溪、双港溪与方溪。

2)灵江

从南北朝时孙诜著的《临海记》中可以看到:“临海山,山有二水,合成溪,曰临海。一水是始丰溪,一水是永安溪,至州北,两溪相合,即名临海溪”。临海山即现在的白马山,永安溪和始丰溪在白马山三江村汇合后称临海溪,即现在的灵江。灵江东南流经临海市区,至两水北折北流至棕棚埠,右有义城港汇入,左有大田港汇入,至三江口右有永宁江汇入。灵江自三江村至三江口河段长46公里,区间流域面积2670平方公里。灵江为感潮河道,水流平缓,潮区界在永安溪毛良店一带。

3)椒江

三江口以下称椒江,江面骤然开阔,宽达1800米,东流经台州市椒江城区至松浦闸注入台州湾。椒江河段长19公里,区间(含永宁江)集水面积1229平方公里。椒江水文站(吴淞基面)平均潮位2.14米,平均潮差4.00米,最大潮差7.13米。海域来沙甚大,涨潮平均含沙量7.17千克/立方米。1983年实测椒江断面平均涨潮潮量1.47亿立方米,平均落潮潮量1.58亿立方米。

3.4.2椒江支流

1)始丰溪

始丰溪又名大溪,发源于磐安县大磐山,为天台县内最大溪流,乃天台之母亲河,流经龙溪、街头、新中、平桥、山河、丽泽、城关、坦头,在滩岭乡下湾村出境入临海市,于三江村与永安溪汇合后称灵江。全流域面积1610平方公里,天台境内1111.54平方公里。河流落差686米米,多年平均流量20.53立方米/秒。全长132.70公里。

始丰溪是山溪性河流,坡度陡,水流急,洪峰持续时间短,水位暴涨暴落。新中国成立前,一场暴雨过后,带来的是良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在始丰溪兴建了里石门水库、桐柏水库、龙溪水库等大小水库60多座,从此天台人不再惧怕山溪水,这些充满野性的山水被驯服了。

2)永宁江

永宁江发源于黄岩市西部大寺尖,自西向东贯穿黄岩市中西部和北部,至三江口与灵江汇合为椒江,全长80公里。其上游大横溪,至圣堂与黄溪汇合称黄岩溪,经宁溪与半岭溪汇合称永宁溪,入长潭水库,长约34公里。水库以下,自潮济至三江口称永宁江,长43公里。水库上下有小坑港、柔极溪、杨岙溪、九溪、元洞溪、屿龚浦、西江等汇入,流域面积889.80平方公里,落差899米,平均坡降10.8‰。

3)大田港

大田港发源于临海金竹东北麓,上游称小芝溪,西北流至下蒋,右纳康谷溪后称逆溪,进入牛头山水库,而后西北流至四年村称邵家渡港,右纳大田河后称大田港,西南流至五孔岙从左岸汇入灵江。大田港河长53公里,河宽30~80米,流域面积522平方公里,落差159米,平均坡降3.0‰。1990年,大田港闸建成后,大田港已变成内河。

4)义城港

义城港是灵江右岸支流,发源于临海市青尖顶,东南流经双坑,蜿蜒东北流至尤溪(花园),右汇温家岙龙门水库来水,流至棕棚埠汇入灵江。义城港河长44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落差849米,平均坡降19.5‰。1974年红旗闸建成后,义城港已变成内河。

5)朱溪

朱溪发源于括苍山仙居县境内下坑,东北流经朱溪镇,至大战以下虎坦附近从右岸汇入永安溪。朱溪长49公里,流域面积379平方公里,落差787米,平均坡降16.0‰。

6)十三都坑

十三都坑是永安溪右岸支流,发源于仙居县雷公岗十八曲岭,东北流至圳口出山谷进入拓溪盆地,北流至拓溪大昌汇入永安溪。十三都坑河长41公里,流域面积226平方公里,落差560米,平均坡降13.5‰。

7)龙溪

龙溪发源于临海市桐峙山新屋村,东流入溪口水库,出水库后南流经山门村进入椒北平原河网,因河网河长百余华里,故称“百里大河”。其径流主要经华景闸、回浦闸流入椒江,其余通过松浦、杜下浦等闸注入台州湾。龙溪河长23公里(新屋村至华景闸下游入椒江处),坡降24.6‰,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

3.4.3流域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

椒江流域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9.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7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23.55万千瓦,年发电量7.83亿千瓦时。

根据椒江自然条件、水能资源和台州市社会经济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在椒江流域内兴建了以蓄水工程为主体,提、引水工程和地下水井相结合的一大批水利工程。至2006年底,已建成库容大于1000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10座,总库容14.8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6座。

表3-10 椒江流域大中型水库

水库名称 类型 所在河流 集雨面积
(平方公里)
总库容
(万立方米)
主要功能
长潭水库 大型 永宁江 441.3 73200 灌溉为主、防洪、发电、供水
牛头山水库 大型 逆溪 254 30250 防洪、灌溉为主,发电、供水、
里石门水库 大型 始丰溪 296 19900 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下岸水库 大型 永安溪 259 13500 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里林水库 中型 永安溪 92.3 1245 灌溉为主,结合发电、滞洪
桐柏水库 中型 始丰溪 60.9 1372 抽水蓄能发电调峰
龙溪水库 中型 始丰溪 76 2558  以发电为主
溪口水库 中型 龙溪 35.6 2840 供水为主,结合防洪、灌溉
佛岭水库 中型 西江 18.26 1727.7 防洪为主,灌溉、发电、养鱼
秀岭水库 中型 秀岭溪 13.9 1917 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养鱼

3.5甬江水系

甬江,古称大浃江,甬江流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总长105千米。由甬江干流和姚江、奉化江两条一级支流以及奉化江上游剡江、县江、东江、鄞江四条二级支流,以及平原河网组成。平原河网主要由市区内河、鄞州河网、镇海河网、部分北仑和慈溪河网组成。甬江的源头就是奉化江和姚江。而奉化江、姚江汇合处即是承载了宁波千年沧桑历史的“三江口”。

3.5.1甬江干流

1)姚江

姚江,在中国庞大的水系中并不引人注目。但就是这条百里姚江,却在七千年前孕育了灿烂的河姆渡文明。7000年前,先辈们在姚江边上的河姆渡引水、掘井,繁衍生息。姚江,又称舜江、舜水,主源为梁弄溪,其源头——四明山夏家岭东北眠岗山西坡,竖立着一块凿刻着“余姚江正源”五个浑厚楷体大字的石碑。

梁弄溪北行至四明湖水库,出水库至新江口称四明江,在新江口与通明江汇合后始称姚江。由西向东流,北纳贺墅江、马渚中河、西江、中江、东江、慈江诸水;南纳冯村、南庙、陆埠、车厩、大隐诸溪,曲折行至湾头,建有姚江闸,出闸行3.3公里与奉化江汇于宁波市三江口。自源头至三江口全长107.4公里,流域面积1934平方公里。

姚江属平原型河流,河床平坦,逶迤曲折,流速缓慢。从新江口至姚江闸段长79.1公里,水面坡降小于0.01‰,河宽50~150米,最宽处250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正常蓄水量约2468万立方米。

2)奉化江

奉化江,由四明山东麓的无数条涓涓细流汇合而成,随着县江、东江、鄞江的纷纷注入,渐渐地茁壮起来。

奉化江主源剡江,其上游称晦溪,源出大湾岗董家彦村。晦溪行至亭下村,有亭下水库,出水库行至公棠,右纳康岭溪后称剡江,上游河长36.3公里,平均坡降20.83‰,河宽20-120米;自公棠东流至萧王庙过亭下水库渠道渠首后,继续东流到江口,县江、东江自右岸汇入,行至方桥以下900米,鄞江自左岸汇入后称奉化江,河长30.4公里,坡降0.54‰,河宽50~220米;方桥以下至宁波三江口,河道曲折多湾,系感潮河段,河长26.4公里,河宽130~220米,平均水深5米,坡降0.01‰。

奉化江全长93.1公里,平均坡降8.1‰,流域面积2223平方公里。

3)甬江

甬江由奉化江姚江两江汇集而成,宁波市区三江口以下的甬江河段习称甬江,亦称大浃江。在距今6000年左右,随着海水退却,奉化江、姚江相继形成,并在今宁波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海岸线在金三官堂一带,甬江于此入海,入海口距三江口约8公里;在距今4000年前,随海水继续下退和泥沙淤积,海岸线延长至镇海一带,甬江亦随之延长,入海口距三江口22公里;1978年镇海港区拦海大堤建成,1983年游山外导流堤建成,北岸延长3.6公里至大游山以外,三江口以下甬江河段全长达25.6公里。甬江从姚江源至镇海入海口全长133公里;从奉化江源至入海口长118.7公里,流域面积4518平方公里。

3.5.2甬江支流

1)县江

县江,古称镇亭溪,发源于奉化、新昌、宁海三县交界的第一尖大公岙,因流经奉化县城而得名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大堰、南溪口与万竹乡来水汇合,再曲折东北流至横山水库,以上坡降14.3‰,河宽30~120米;出水库有岙底来水注入,流经楼延后,又有张家滩、印家坑两溪自左岸汇入,以上坡降3.45‰,河宽70~120米;经尚田、奉化县城、南渡、至方桥与东江汇合后,在方桥以下900米的三江口注入奉化江,坡降0.67 ,河宽60~150米。

2)鄞江

鄞江为奉化江左岸支流,它山堰以上称樟溪。其主流大皎溪发源于四明山区唐田上游白肚肠岗山麓,经北溪与梨洲来水汇合,北流经大横山至半岭,折东而流,曲折与陡坡峡谷之间,左汇峙岭来水,右受底坪及高白岩来水至周公宅,坡降21.74‰,河宽100-130米;再曲折北流经杜岙,至蜜岩与小皎溪汇合,建有皎口水库,长43.9公里,流域面积259平方公里;出皎口水库,纳龙王溪、桓溪、清源溪诸水,至它山堰,长16.1公里,坡降2‰,河宽80~130米;它山堰以下为感潮河段,东流至横涨附近入奉化江,河长9.4公里,旧称兰江,亦称鄞江,坡降0.48‰,河宽90~110米。

3.5.3流域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甬江流域治理开发,历程曲折,成绩辉煌,至2007年底,已建成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0座(表3-11),有力地促进了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甬江流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甬江将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表3-11 甬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名称 类别 所在河流 总库容
(万立方米)
主要功能 集雨面积
(平方公里)
皎口水库 大型 樟溪 11980 灌溉、防洪、发电、供水 259
四明湖水库 大型 梁弄溪 12354 灌溉、防洪、发电 103.1
亭下水库 大型 晦溪 15300 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176
横山水库 大型 县江 11180 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 150.8
周公宅水库 大型 大皎溪 11180 供水、防洪为主,结合发电 132
十字路水库 中型 人工湖泊 2300 灌溉为主,防洪(涝)、发电 10.8
新路岙水库 中型 新路岙溪 1610 供水为主,灌溉、防洪、发电 24
三溪浦水库 中型 东上河 3340 灌溉为主,防洪、发电、供水 51
横溪水库 中型 横 溪 3975 灌溉为主,防洪、发电、养殖 39.8
陆埠水库 中型 陆埠溪 2870 供水、农灌为主,防洪、发电 54
梁辉水库 中型 南庙溪 3077 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 35.06
梅湖水库 中型 五梅溪 1817 供水为主,防洪、灌溉、发电 23
上林湖水库 中型 东横河 1822 防洪、供水、灌溉 14.07
四灶浦水库 中型 人工湖泊 2014 灌溉、供水为主,旅游、养殖 5.12
里杜湖水库 中型 裘家浦 2370 供水、灌溉为主,防洪、发电 20.2

3.6飞云江水系

飞云江位于浙江省南部,是温州市第二大河。关于它的源头,历史文献记载不一。明嘉靖《瑞安县志》与《浙江通志》、清乾隆《温州府志》、民国《瑞安县志》所记载源头有二:一曰源出福建省政和县东北之温;一曰源出浙江省青田东南木凳岭。

为了查清真正的源头,1987年,温州和丽水两地组成河源考察小组,专程进行实地考察查勘,最后勘定河源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东塘行政村白云尖西北坡坑。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252平方公里。涓涓涧水沿际坑蜿蜒而下,流入东塘溪,东流景宁、泰顺、文成、瑞安而入东海。属山溪性强潮河流。

飞云江河流发育受地质构造的制约,沿华夏式断裂线流向,为西向东流,又因受纵横断裂影响,支流多构成羽状水系,左右两岸流域面积不相对称,一般南岸支流较短小,大部支流发育在北岸。

飞云江流域来水量分上游来水量和潮汐来水量。(1)上游来水量。飞云江上游来水丰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850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1183毫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9.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38.5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为11.86亿立方米。径流在年内的分配,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和4~10月的台风季节,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左右。(2)潮汐来水量。飞云江感潮河段的潮汐,一天内2涨2落,周期约为12小时30分,为不正规的半日潮。河口段由于径流作用,水流总的趋势是落潮平均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流量大于涨潮流量,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大潮期间,流速可超过1~2米/秒。涨潮时间为5~6小时,落潮时间为6、7小时,憨流时间大潮为30分钟,小潮20分。平均潮差4.5米,最大6.2米。

3.6.1飞云江干流

飞云江上游河段,从河源起点至百丈口,河长69.5公里。右岸有司前溪、洪口溪汇入,落差约为1200米,平均坡降16.2‰,区间集雨面积869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23%。河流从高山峡谷而下,河床岩石裸露,沿河两岸分布大块石、卵石和粗砂。

中游河段,从百丈口至滩脚,全长68.38公里,左岸有小溪、泗溪、玉泉溪、高楼溪汇入。河流宽100~350米之间,河床落差为115米,平均坡降1.1‰,区间集雨面积为1221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44%,沿河两岸悬崖峭壁,区间支流汇合口沙滩与心滩发育,河床砂砾石卵石覆盖厚度有10~80米。在珊溪河段兴建有珊溪大型水库电站。

下游河段,从滩脚至河口长60.8公里,为感潮河段,有金潮港,温瑞唐河汇入,右岸有曹村港,瑞平塘河汇入,河流落差10米,平均坡降0.16‰,区间集雨面积1221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3%。下游河段进入洪积与海积平原,径流与潮流交互作用,以及地形节制之下,出现多种河流形态。

3.6.2飞云江支流

飞云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主要支流有玉泉溪(漈门溪)、高楼溪、曹村港、金潮港,为瑞安市段的四大主要支流,另外还有龙湖镇的石龙溪、顺泰乡的大日溪、平阳坑镇的戈溪、梅屿乡的河溪、陶山镇的沙门溪、桐浦乡的桐溪、安阳镇的愚溪等,均为一级支流。其中绝大多数为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积小,坡降大,源短流急。这些支流汇入飞云江后,东流入海。

飞云江支流中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主要有洪口溪、峃作口溪、泗溪、玉泉溪及金潮港等五条,均系山溪性河流,落差大,坡降陡,有的坡降大于20‰。

1)洪口溪是飞云江右岸支流,发源于泰顺县洞宫山黄家岱,东南流经仙居至章,折东北流至百丈口汇入飞云江。河长50公里,落差1055米,平均坡降21.0‰,流域面积359平方公里。

2)泗溪是飞云江左岸支流,发源于文成县金竹垟,东南流入百丈漈水库,在吴垟以上9公里河段内有头漈、二漈、三漈,三级集中落差达320米,形成有名的百丈漈瀑布。至峃口汇入飞云江。河长42公里,落差730米,平均坡降17.7‰,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大峃镇以下至河口的河道可通竹筏。

3)峃作口溪又名小溪,是飞云江左岸支流,发源于文成县下垟村,东南流至三板桥,右岸有高岭头溪汇入。流经峃作口,至小溪口汇入飞云江。河长41公里,落差834米,平均坡降20.6‰,流域面积287平方公里。

4)玉泉溪又名漈门溪,是飞云江左岸支流,发源于文成县石源乡叶山底垟,东南流至小峃口汇入飞云江。河长40公里,落差803米,平均坡降19.9‰,流域面积275平方公里。

5)金潮港是飞云江左岸支流。发源于瑞安、青田两县边境的乌石坪,东南流经潮基至沙洲汇入飞云江。河长43公里,落差770米,平均坡降18.1‰,流域面积349平方公里。潮基以上属山溪性河道,坡陡流急,潮基以下受潮汐影响。

众多支流中构成小流域的有十三条(所谓小流域系指从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雨面积原则上在20~100平方公里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瑞安市的十三条小流域均分布在西部山丘区,总流域面积为749.51平方公里,占瑞安市总面积的55%,因属山区性溪流,受地形影响,河道源短,河床狭窄,坡降大,流程曲折,小流域的平均坡降在3‰~5‰左右。

3.6.3飞云江塘河

飞云江下游两岸为滨海平原水网地区,左(北)岸有温瑞塘河,右(南)岸有瑞平塘河。

1)温瑞塘河  

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其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 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 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 公里,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

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温州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2)瑞平塘河

瑞平塘河流域面积347.9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113.7 平方公里,平原234.2 平方公里。内河干流有北塘河、东塘河、吴桥河、曹村港、塘下河。其中北塘河长15.25公里;东塘河长13公里;吴桥河长10.2公里;曹村港河长15公里。

瑞平塘河横跨瑞安、平阳,覆盖两县(市)平原8个乡镇,219个行政村,近50万人口。主要承担瑞平灌区的防洪、排涝、蓄水灌溉和排污任务,是两县(市)水上的交通枢纽,同时也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生态安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被称为瑞安和平阳两地人民的“母亲河”。

瑞平塘河沿岸是鱼米之乡和风光之域,古人张南英有诗:“重叠小山藏古寺,参差远树蔽贤关。”苏步青也曾颂扬:“地灵人杰我平阳,鳌水雁山鱼米香”。

3.6.4流域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

飞云江流域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原水电部上海勘测设计院在1956~1957年对飞云江流域进行了普查,选定干流(中游段)分珊溪、九溪、赵山渡、滩脚4级开发方案;1993~1994年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提出飞云江中游段分珊溪、九溪、赵山渡三级开发,推荐由飞云江干流中游段分珊溪、赵山渡两个坝址联合组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进行首期开发。同时利用飞云江上中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水电资源,促进温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飞云江上游及支流中修建了4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飞云经流域水利资源开发情况见表3-12。

表3-12 飞云江水资源及水资源开发情况

水库名称 所在河流 总库容
(万立方米)
主要功能 控制面积
(平方公里)
珊溪水利枢纽 飞云江干流 180400 灌溉、供水、防洪、发电 1529
百丈漈 泗溪 6060 发电 104.57
高岭头二级 西坑梧溪 1682 发电 124.6
高岭头 小溪 1778 发电 32.6
三插溪水库 三插溪 1150 发电 267.5
林溪水库 金潮港 1773 灌溉、防洪、发电 61

3.7鳌江水系

鳌江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还有钱塘江和闽江)。鳌江发源于文成县桂山乡吴地山南麓桂库地方,源头海拔910米。鳌江在平阳、苍南二县境内,流域面积1521.5平方公里,总长92.47公里。分南北两支:北支为干流,经平阳县顺溪、山门至水头感潮区,然后经麻步、萧江、钱仓、鳌江镇注入东海;南支横阳支江为最长支流,经苍南县莒溪、桥墩、灵溪,然后分别从沪山内河至夏桥水闸,萧江塘河至萧江水闸,横阳支江至朱家站水闸三处流入鳌江。干流流域称北港,横阳支江流域称南港,南北港在凤江汇合后,东流注入东海。流经文成、瑞安、泰顺、苍南、平阳等五县。

3.7.1鳌江干流

鳌江主流流向是由西向东,西部多为高山、丘陵,地势高,仅在峡谷地带有小片零星水田。东部大都是滨海平原,有大片水田。鳌江干流总落差835米。

鳌江干流发源于文成县桂山乡吴地山麓,从河源到平阳顺溪为上游,长19.1公里。由于受两岸山岩所制,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曲折,河床块石巨岩犬牙交错,河道弯曲狭窄,河宽50至100米,坡降较大,为39.8‰,属山地溪流。

从顺溪镇至詹家埠(北岸)与小南乡下峥(南岸),为鳌江中游,长24.7公里,平均坡降2.9‰。两岸逐渐离开山岩控制,但水流仍湍急,河道多曲折。河宽在100至200米,河谷处宽200至500米。河床多系卵石覆盖,但陡峻,洪枯比变化常有摆动,造成多次改道,而形成苔湖、东门、水头等河间台地。

鳌江下游,自詹家埠、下峥至河口,长48.67公里,为感潮河段,全段受潮汐影响,河床亦受潮汐控制,地势仍西高东低,平均坡降0.1‰。两岸为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河床覆盖由砂卵石渐向泥沙质淤泥过度,河宽在200米上下,岱口桥至河口350~1200米。

3.7.2鳌江支流

鳌江支流中,流域面积在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横阳支江、怀溪、凤卧溪、带溪、梅溪,其中横阳支江为最大支流。

1)横阳支江

横阳支江是鳌江最大支流,其上游为莒溪,发源于泰顺县九峰尖南面山峰三角尖西北麓,经龙潭、黄土岭、大峨、田寮等地至莒溪,先后有山后、干坑炉、黄土岭、炉基坑、半岭炉和阳半岭等水注入。出莒溪,东南流,经田贡、樟坑等地,纳内垟、内高山等来水,至矴步头,与富垟溪汇合。出矴步头,折向东北,经下垟、长潭、七亩田等地,又纳方竹、松柏贡等来水,至碗窑,与腾垟溪汇合。出碗窑,纳罗蝉来水,经坑口、小后等地,进入桥墩水库。自源头至此,为横阳支江上游,统称莒溪。

桥墩水库以下为横阳支江。出水库后,至后隆,纳平水溪,经黄坑、柳垟至观美,有松溪水注入;纳松溪后,经水头、灵溪至流石,藻溪水流经流石水闸后注入;后经灵江镇、江南苏、四大、夏宅至张家堡,约行3公里后至萧江,注入鳌江。自桥墩水库至灵溪,坡降约为1‰,灵溪以下坡降甚平。横阳支江自源头至与鳌江干流汇合处长59.89公里,流域面积733.96平方公里。

2)怀溪

位于平阳县山门区,主流发源于平阳、文成两县交界黄罗山,海拔899.6米。河源从文湾东流,经过怀溪、晓坑、山门、东屿、南雁等五个乡镇,在南雁左岸汇入干流。怀溪河长18.89公里,河道落差875米,支流21条,流域面积95.34平方公里。

3)带溪

位于平阳县腾蛟区,发源于龙井山南麓,海拔1098米,河长23.95公里,流域面积99.18平方公里。

4)梅溪

在平阳县钱仓镇,主流发源于圣井山沙帽岩西麓,海拔662米。河流经过梅源、梅溪、钱仓,在梅浦河口,通过梅浦水闸入干流。梅溪河长全长22.62公里,河道落差640米,流域面积84.17平方公里。

5)凤卧溪

凤卧溪,古名径川,发源于龙井山南麓,经白沙坑、高岩头、樟垟、凤岭、 东山至老埠头,注入鳌江干流,全长17.14公里,流域面积52.23平方公里。

3.7.3 内河

主要河网有北港河、南港河、江南河、小南河等。

1)北港河

北港河分为二片,以东山为界。东山以北为北片,东山以南为南片。北片主要是水头、小南、江屿等乡镇的小片平原,约12.3平方公里,境内有8.7公里长度干流汇合上游诸溪之水,又有凤卧溪从中途注入,因而流量较大而流速甚急,属山溪性河流。南片系南湖小平原7.2 平方公里,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但因境内无大河流,唯中间垟心河自西至东约长3公里,且河面狭窄,河道曲折,有九九弯之称。

2)南港河

南港河主要分布在横阳支江左岸,平原广衍,约94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萧江塘河、沪山内河,二河从头到尾,多处相通,组成地域性的河网。

南港河之水大部分源于玉苍山,一部来自凤溪和横阳支江的分流。玉苍山之水分为三支,为洛溪、樟岙溪和仙堂溪。洛溪、樟岙溪在浦亭汇合后,在务山山脚分为两支,一支绕过务山脚转东注入沪山内河,另一支转向南行,注入萧江塘河。仙堂溪,曲折8公里,经天公安、廖宅、经溪、浦尾、双垟村等地,一部转北注入沪山内河,一部东行注入萧江塘河。

3)江南河

江南平原位于鳌江及横阳支江右岸,面积约168.2平方公里。

江南河网有干河二:一是龙金运河,由北向南,经龙江、江山、平等、宜山、仙居、钱库、项桥、括山等乡镇至金乡镇北门,全长26.4公里,平均宽度30.5米,纵贯于江南平原;二是云舥河道,由西向东,经铁龙、宜山、仙居、芦浦等乡镇至舥艚镇东魁,全长约20公里,横穿于江南平原。江南河网共长809.4公里,平均宽度18.6公里,河网蓄水量达3131万立方米。

江南河,溯其源泉,龙金运河之水出自望州山北麓,经护法寺至瓦窑头,分为二支:一支东行至钱库,一支北行至新安与宜山;云舥河道源出天龙山北麓,其水分为东西二括:东括之水自梅岭西北行3公里至将军岭脚与西括之水汇合,西括之水东行至将军岭约2公里,二水汇合后东北行经括山至钱库。

4)小南河

小南河地处鳌江左岸,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鳌江,面积达79.8平方公里。

小南河源出新罗山和昆山南麓,两源在坡南汇头汇合,南行至夹屿桥后,东南行经龙山南麓,迤至飞龙桥后,分为两支,自桥右系南行者为西塘河,穿飞龙桥东南行位东塘河。西塘河至钱仓全长10公里,东塘河至鳌江全长7.5公里。西塘河与东塘河之间其旁出之河,相互流通,构成小南河河网。

3.7.4流域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上蓄、中疏、下泄的方法,至2007年底,修建中型水库2座,即桥墩水库和吴家园水库,库容10808万立方米;此外还有一批小型水利水电工程。

表3-13 流域大中型水库情况

工程名称 类别 所在河流 总库容
万(立方米)
主要功能 集雨面积
(平方公里)
桥墩水库 中型   8433 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 138
吴家园水库 中型   2320 防洪、灌溉、供水和发电 33.76

3.8苕溪水系

苕溪在浙江省北部,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由东、西二苕溪组成,因两条溪大小相仿,又称姐妹溪。东西苕溪远在湖州城东汇合,经大钱口入太湖,兴建东苕溪导流工程后,两溪在湖州城西杭长桥汇合经长兜港、机坊港入太湖,太湖流域治理工程实施后,两溪在湖州市白阙塘桥汇合经长兜港注入太湖。苕溪干流长158公里,流域面积4576平方公里,河道落差779米,平均坡降4.9‰。

东、西两苕水系在东部平原散作千港万湖,形成密集的河网湖群,天目山脉尾闾的青山翠峰在岸相映,构成这一地区特有的秀丽胜景,所谓“水逶迤而清深,山连属而秀拔”,即所谓“山水清远”。

3.8.1苕溪干流

1)东苕溪

东苕溪水何处来?一江溪水何处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苕溪,又名龙溪、仇溪、余不溪。上源由南、中、北三个支流组成,而以南苕溪为正源。南苕溪主流长76公里,流域面积1420平方公里,发源于天目山南麓临安临目马尖岗,自西向东流,经临安市的里畈、桥东、临天、青山和余杭区的余杭镇,自余杭镇折北而流,称东苕溪。东苕溪流至汤湾渡左汇中苕溪,至瓶窑左汇北苕溪,流至德清县城左纳余英溪。新中国成立后建东苕溪导流工程,自虎墩山沿导流经横山、鲍山,至湖州市西的杭长桥与西苕溪汇合。东苕溪杭长桥以上有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干流长16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8.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5.4亿立方米,自然落差524米。

蜿蜒的东苕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无数光点,欢快地流着,穿过大桥,摸着长堤,朝着既定的目标流向太湖,年复一年,没有任何力量改变她的走向,展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美丽的本色!

2)西苕溪

西苕溪,又名龙溪港,因在湖州城区以西,故名。上游有南溪、西溪两源,西溪为正源,源于浙江安吉和安徽宁国两县交界的天目山北侧南北龙山之间的天锦堂,山峰海拔1415米,东北流至安吉县塘浦乡汇合南溪后始称西苕溪。

两源合流后,水分两支,其中北支系西苕溪故道,清同治年间原为西苕溪干流,后遇大水,干流改道,逐渐淤小。故道东北流至安城,复与南支汇合。

南支原系一小沟,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遇大水被冲开成为西苕溪干流。从塘浦村东流至姚家桥附近,侵占原大溪下游河段,至洪渚渡,有许溪、递溪合流之水从右岸汇入。至安城镇西苕溪由山溪性河道变为平原河道,故道从左岸汇入,主流北流至小溪口经石路村,东流经胥仓桥、徐家雨言门、土斗水桥,至湖州市与东苕溪汇合。

西苕溪干流总长145公里,流域面积227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2.0立方米/秒,自然落差297米,年径流量22.6亿立方米,为浙江省重要的北部通航河流。

3)苕溪

苕溪,据明万历年间(1573-1619)记载,因“溪岸多苕花”而得名。苕溪有东西之分。东、西苕溪在湖州市吴兴区白雀塘桥汇合,分为数十条港娄,分别经由环城河、小梅港、新塘港、长兜港、大钱港、横港诸道注入太湖。其中长兜港河宽250米左右,长7公里,为入太湖主河道。

3.8.2东苕支流

1)中苕溪

中苕溪,居北、南苕溪之中而得名,为东苕溪的主要支流。中苕溪主源猷溪,发源于石门姜岭坑,自姜岭坑向东南流经大山村、石门、水涛庄,于下城汇仇溪后称中苕溪,进入余杭长乐至汤湾渡,由左岸汇入东苕溪。全长47.8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

猷溪处中低山深谷区,大山至龙头舍间,溪底巨石相望,磐石连亘;龙头舍至拜节庙间,溪宽约20米,两岸壁立,突兀峥嵘;拜节庙至大仁寺间,谷形甚窄,层峦蜿蜒,岸坡较陡,惟水涛庄段河谷开阔,谷宽55~200米。

2)北苕溪

北苕溪由百丈溪、鸬乌溪、太平溪和双溪汇合而成,长46.50公里。鸬乌溪为北苕溪主源,发源于安吉石门山,从鸬鸟后畈进入余杭境内,至白沙与百丈溪汇合进入黄湖,又汇黄湖溪,至东山接纳青山溪、赐壁溪,至双溪竹山村与太平溪汇合后称北苕溪,至张堰横山庙下游从长乐镇东北、瓶窑镇南部汇入东苕溪。张堰以上流域面积310.40平方公里。在张堰附近有北湖分洪区。

3)余英溪

余英溪长41公里,流域面积179公里,发源于杨坞岭南,东南流至筏头进入对河口水库,出水库东流至武康以下汇入塘河,至杨树湾北水分二支:一支经秋山下注入东苕溪;一支东北流至长安里流入平野。余英溪落差449米,平均坡降11.0‰。

3.8.3流域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水利为要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在东、西苕溪上游先后兴建青山、赋石、老石坎、对河口等15座大中型水库。中下游截弯取直,新建南、北湖分洪闸,兴建排涝机埠,加固围堤,开挖导流港;加固加高西险大塘,对苕溪进行全面整治,灾害明显减少。

表3-14 苕溪流域大中型水库

水库 所在地 集水面积(平方公里) 总库容(亿立方米)
大型 赋石 安吉县 331 2.18
老石坎 安吉县 258 1.15
老虎潭 安吉县 110 0.9968
对河口 德清县 148.7 1.16
青山 临安市 603 2.15
合溪 长兴县 235 1.11
中型 大河口 安吉县 18.5 0.105
天子岗 安吉县 24.8 0.1851
凤凰水库 安吉县 39.5 0.2112
四岭 余杭区 71 0.2854
里畈 临安市 83 0.204
水涛庄水库 临安市 58 0.2888
泗安 长兴县 108 0.5
二界岭 长兴县 22.7 0.123
和平 长兴县 20.2 0.1146

3.9运河水系

运河水系属长江水系太湖流域,也称“杭嘉湖东部平原”河网水系。流域面积7500平方公里,其中浙江境内为6481平方公里。运河水系是以纵横交错的河道形成的平原河网水系,流域内地表径流北注入太湖,东注入黄浦江,“南排工程”兴建后,有部分水量经由南排工程的各个排水闸注入钱塘江。由于京杭运河横贯其中,故称为“京杭运河水系”,简称“运河水系”。本水系流域范围,西以东苕溪导流港东大堤——长兜港右岸为界,北以太湖——太浦河南岸为界,东以黄浦江支流斜塘、张径港为界,南以钱塘江海塘为界。

运河水系在浙江省境内河道总长度24600公里,河网密度3.9公里/平方公里;水面积总计633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10%。

3.9.1北排河道

主要有运河、澜溪塘、頔塘和北横塘、南横塘、双林塘、练市塘、金牛塘、白马塘、大坝水道、薛河等。

1)运河(京杭运河浙江段)

京杭运河浙江段航道自元末以来即由江苏省吴江市平望入浙江省境,经王江泾、嘉兴、石门、崇福、塘栖、武林头至杭州。千年古运河,特色数杭州。杭州的运河文化,散发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如拱宸桥、广济桥等古迹,夹城夜月、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等景观,茶楼曲艺、百戏杂剧等运河戏曲文化。

2)澜溪塘

起于桐乡市乌镇附近的金牛塘、白马塘交汇处,经江浙两省交界的鸭子坝进入江苏省。浙江省境内河长14公里,出省后流经江苏省吴江市面上的盛泽镇、平望镇后汇入太浦河。澜溪塘河道面宽60~80米,河底高程-0.5米(吴淞高程,下同),是北排河道中最大的排水河道,也是现在京杭运河的浙江段航道。

3)頔塘

原名荻塘,又名东塘,起自湖州市城东二里桥,经塘南、东迁、南浔镇至江苏省平望镇止,全长59公里,其中湖州至南浔段37公里,河宽50米左右,河底高程0米左右。是湖州市郊区主要排水河道,也是长湖申线航道。

4)北横塘

又称北塘河,位于湖州市东北湖滨区。西起大钱港,向东流经王母来桥、塘下漾、元通桥,经陆家漾入江苏省境,抵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的因渎村,全长23公里,河宽30~60米,河底高程0.6米。

5)南横塘

又称中塘河,位于湖州市东北湖滨区中部,西起升山乡的西山漾,向东经织里、轧村、上林村入江苏省境内,全长21公里,河面宽30~50米,河底高程0.6米。

6)双林塘

位于頔塘以南,与頔塘平行,西起湖州市和孚镇的和孚漾,东流旦头、思溪、镇西、双林镇、洪城至桐乡市乌镇西栅汇入澜溪塘。全长31公里,河面宽60米,河底高程-0.4米。

7)练市塘

位于双林塘以南,始自湖州市菱湖镇,向东南流经千金、含山,东北经练市镇至桐乡市乌镇汇入澜溪塘,全长22公里,河面宽55米,河底高程-0.1米。

3.9.2入黄浦江河道

在沪杭铁路以北的嘉北地区原以芦墟塘、伍子塘、坟墩塘、和尚塘、丁栅港等南北向河道与淀泖湖群相通,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挖太浦河后,截断了原来通道,现在主要以俞汇塘、经旗塘、三店塘等经圆泄泾连通黄浦江;铁路以南的主要有平湖塘、上海塘、广陈塘等经大泖港连通黄浦江。

1)俞汇塘

位于嘉善县境,起点为汾湖东侧芦墟塘,是嘉北入黄浦江主要通道。河道东流经大舜、丁栅、俞汇,在浙、沪交界的池家滨出省境后,经圆泄泾连通黄浦江。河道全长22公里,面宽40-80米,河底高程-1米。

2)红旗塘

起自嘉兴市效区油车港傎的沉石荡,经嘉善县天凝、洪溪、干窑、西塘、范泾、姚庄等镇至浙、沪交界的九曲港进入上海市境,下接大蒸塘后,通过圆泄泾入黄浦江。河流全长26公里,其中浙江境内21公里已按规划开通,河面宽92~110公里,河底高程0~-1.0 米。

3)三店塘

起自嘉兴市城东,流经嘉善县三店、凤桐港,经伍子塘转北入茜泾塘,过清凉港入上海市金山区境,经圆泄泾入黄浦江。河道全长32公里,河面宽50~70米,河底高程-0.7~-1.4 米。

4)平湖塘

起自嘉兴市东侧83号铁路桥,向东流经东栅、莲化庵、新丰、姜村、白马等乡镇,迄于平湖市城关镇东湖。全长29公里,河面宽60~90米,河底高程-0.68米。

5)上海塘

上海塘紧接平湖塘,起于平湖市东湖,流经诸仙汇、南桥等乡、村进入上海市金山区境,通过大泖港入黄浦江。上海塘是平湖市最大河道,河道长20公里,面宽60~150米,河底高程-1.0~-4.0米。

6)广陈塘

起自平湖市东湖,流经广陈镇入金山区胥浦塘,汇入大泖港后进黄浦江。浙江境内河长17公里,面宽29~40 米,河底高程-0.4~-3.6米。

3.9.3南排入钱塘江河道

为减轻杭嘉湖东部平原涝灾,1978年动工兴建“杭嘉湖南排工程”,在钱塘江北岸增辟排水口,使汛期部分涝水向南排入钱塘江,主要河道有:

1)上塘河

上塘河是杭嘉湖东部平原南部一条河道,起自杭州市德胜坝,经过余杭市临平镇,至海宁市盐官镇,是平原河网的高水区,水位比运河高1.5米左右,原来没有向钱塘江排水出口,1962年建海宁市谈家埭闸(净宽4米)排水入钱塘江。根据“南排工程”规划,又于1993年建成盐官上河闸(净宽8米)进一步增加上塘河向钱塘江排水能力。上塘河全长48公里,河底宽10米,河底高程3~1米。

2)长山河

起自桐乡市洲泉镇,跨过古运河,经屠甸镇、海宁市硖石镇、海盐县澉浦镇,至长山闸入钱塘江,全长67公里,其中古运河以西11公里,河底宽8~10米,古运河以东河底宽15~65米,河底高程-0.5~-1米,已于1980年开始排水。为加大排水量,长山河末端河道又浚深至-3米。

3)南台头河

起自桐乡市北孟庙,向东经大横港至沈荡镇连接彭城港入海盐塘,经海盐县屿城至南台头闸入钱塘江河口。全长42公里,河底宽由8米逐步扩展至33米,河底高程-1~-3米,于1993年开通排水。

4)盐官下河

起自桐乡市大麻以西古运河,经泰山桥港、辛江塘,穿沪杭铁路新134号桥,沿宁郭塘至海宁市郭店附近向南至盐官排涝闸站入钱塘江。河长26公里,河底宽自上而下从26米扩大至48米 ,河底高程-1~-2.5米,1998年开通排水。

3.9.4入太湖河道

俗称“溇港”,古时东部平原入湖溇港有39条,现已有7条淤塞或失去排泄作用,长兜港已成为苕溪入湖河道,尚剩31条,较大者(指河底宽10米以上者)有以下4条:

1)大钱港

原是苕溪入湖主要溇港,自西苕溪分流入湖和东苕溪导流工程建成后,苕溪入湖改走长兜港。大钱港起自东苕溪泄水故道和孚漾,北至大钱入湖,全长22公里,河底宽32米,河底高程0米。

2)幻溇港

起自北横塘,全长3公里,河底宽11米,河底高程 0.9米。

3)濮溇港

起自頔塘,1966年整治后,河道长10公里,河底宽32米,河底高程-0.2米。

4)汤溇港

南起湖州市东迁附近頔塘,北至漾西入湖,全长12公里,河底宽15米,河底高程0米。

3.9.5运河现代水利工程

1)三堡船闸

杭州三堡船闸位于京杭运河终点,是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唯一交通枢纽。三堡船闸由一线和二线两个五级船闸组成。1989年2月一线船闸正式通航运行,设计年通过量为300万吨,所有操作系统都采用中央自动控制系统。1996年12月二线船闸竣工投入运行,设计年通过量为550万吨,大大缓解了一线船闸的超负荷运行状况,使水上通航条件得到又一次的飞跃。三堡船闸的建成,结束了江河相望、咫尺不通的历史,拓展航程400公里,揭开了浙江省内河航道建设史上崭新的一页。它北通上海港和长江,东连杭甬运河直达宁波港,西溯富春江和新安江入皖,南抵钱塘江腹地金华、兰溪,成为浙江省水运网的重要枢纽,对改善华东地区的水运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船闸效益日益明显,它吸引了大批浙北以上地区船舶南下,2007年船舶总通过量达到2895万吨,创历史新高。百舸争流,一片繁华昌盛之景。

2)太湖南排后续工程

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一项骨干工程之一,为解决杭嘉湖乃至太湖流域的排涝通道问题而建。

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嘉湖地区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缺乏流域性综合治理规划,缺少排涝骨干河道,加之湖泊围垦,排水通道堵塞,杭嘉湖地区的水位长期不断被逼高,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1991年12月,杭嘉湖南排后续工程(以下简称“南排后续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按照1993年3月,原国家计委《关于太湖防洪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方案的复函》(计外资[1993]355号),南排后续工程被列入了世界银行贷款太湖防洪项目之一。工程建设期间,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浙江省水利厅共同履行建设主管部门职责。在嘉兴市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嘉兴市杭嘉湖南排工程总指挥部和有关县(市、区)杭嘉湖南排工程指挥部履行建设单位职能。工程自1991年12月开工建设至2000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06年所有单位(单项)工程全部通过验收。

南排后续工程以防洪除涝为主;兼顾灌溉供水、河道航运和改善水环境等方面综合效益。整体工程主要包括南台头闸、盐官上河闸、盐官下河站闸3项枢纽工程和南台头河、盐官上河、盐官下河、长山河运西段4项河道工程及其相应配套建筑物、补偿河道工程等。

3)长山闸工程

工程自1977年7月开工,至1980年5月建成,1980年8月投入使用。

长山闸排涝工程由长山闸和长山河组成。长山闸位于海盐县澉浦镇南2.5公里处,共7孔,每孔净宽8米,总净宽56米,工程设计流量871立方米/秒,长山闸外是杭州湾。长山闸工程于1984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长山河自长山闸起,经海盐、海宁,至桐乡洲泉镇,全长66公里,底宽65~10米,底高程为-3.0~-1.0米。长山闸工程设计排水量是7.9亿立方米,自1980年至2003年底,累计排涝总量已达214.34亿立方米。

4)南台头闸工程

工程于1991年12月开工,至1995年底基本建成。南台头排涝工程由南台头闸及南台头干河组成。南台头闸位于海盐县武原镇东南约1公里处。南台头闸共4孔,总净宽32米,闸底高程-1.5米。排涝闸设计流量664立方米/秒。南台头干河由海盐塘、大横港、莲花桥港等河道组成,经海盐、嘉兴,分别至桐乡和嘉兴市区,全长64公里。南台头闸工程设计排水量是5.8亿立方米,自1993年至2003年底,累计排涝总量已达41.51亿立方米。

5)上塘河闸

工程自1993年10月开工,1994年7月基本建成。设计排水量2.0亿立方米。上塘河排涝工程由排涝闸及排涝干河组成。上塘河闸位于海宁市盐官镇西1公里处,为1孔,净宽8米,修建在钱塘江强涌潮江段上。上塘河干河自盐官上塘河闸起,经海宁至余杭市,其中上塘河海宁段全长23.3公里。

6)盐官下河站闸枢纽工程

工程自1995年12月开工,1998年底基本完成。工程设计排水量7.0亿立方米。1999年泄洪达7.66亿立方米。

盐官下河排涝工程由盐官下河站闸枢纽工程和排水干河组成。工程位于海宁市盐官镇占鳌塔以东500米处。枢纽工程由排涝闸和排涝泵站组成。泵站和排涝闸联成一体,总长180.13米。东为泵站,设4台斜15度轴流泵,总装机容量8000千瓦,设计流量200立方米/秒。西为排涝闸,共6孔,总净宽48米,设计流量547立方米/秒。泵闸实行计算机监控,交替运行。

排水干河自枢纽起,经海宁至桐乡大麻与京杭大运河相接,长25.7公里,底宽48-37.5米,底高程-2.5~-1.5米。

盐官下河站闸枢纽工程修建于钱塘江强涌潮江段上,下游即为闻名遐迩的钱江潮。盐官枢纽在设计和建设上充分结合了当地的人文景观,建成了一个以防洪排涝为主,兼有旅游观潮及爱国主义教育等综合效益的新型水利工程。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1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特色水教育 技术支持:酷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