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  国家命运   电视剧纪录片化受关注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ent.sina.com.cn/v/m/2012-10-18/09133766290.shtml 在 2021-10-23 14:06:5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国家命运》电视剧纪录片化受关注|《国家命运》|纪录片|电视剧_影音娱乐_新浪网

国家命运电视剧纪录片化受关注

2012年10月18日09:13  北京青年报
胡亚捷饰演钱学森 胡亚捷饰演钱学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是中国成功进行的第一次核试验。48周年纪念日之际,讲述我国“两弹一星”研发历程的大型纪实性史诗片《国家命运》举办了研讨会。该剧10月7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首日,即以1.74的收视率领衔收视榜。主旋律电视剧缘何受热捧?这个话题在研讨会上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主旋律电视剧通常以中老年观众为目标人群,但《国家命运》却将受众扩展到了更年轻的观众群体。据搜索引擎数据统计,通过网络关注该剧的观众有超过七成以上是20-39岁。为何出现这等“反常”现象?有专家认为,《国家命运》能在满屏的通俗剧中异军突起,其背后是国民的大国情怀使然;其实,看过该剧不难发现,档案解密式的纪实风格;大量真实历史人物影像资料形成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乃至伟人得以重操经过改良的“方言”带来的亲切感……大处逼真,细节生动,也是《国家命运》满足人们对这段历史的饥渴感,并最终赢得年轻观众的原因所在。

在历史中,“两弹一星”留给了世界太多的不解之谜,《国家命运》以纪实拍摄的手法为观众揭开一个个历史谜团,虽然题材严肃可看起来并不枯燥。比如众所周知中国原子弹试验场在罗布泊,但鲜为人知的是,苏联专家最早选定的试验场竟是敦煌。后经中国第一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实地考察,发现苏联专家采用的敦煌地图都是错的,图上的几条河100年前就干涸了。最后聂荣臻决定放弃敦煌,并重新选定了罗布泊。多年后谈起此事,张蕴钰还感到后怕,如果当初听了苏联专家的意见,原子弹肯定将毁了敦煌这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命运》另一新鲜度来自于现场感。专家将其称为近年来纪实性电视剧中纪实“纯度”最高的一部。著名纪录片制片人闫东表示,“《国家命运》打破了常规电视剧的制作模式,将大量真实的历史人物影像资料和演员的表演进行无缝式链接。像钱学森三分之一的戏份,都是依靠历史影像资料,‘钱老’亲自‘出镜’。看这个电视剧时,很多时候觉得是像在看纪录片,演员部分就像纪录片的情景再现。我觉得《国家命运》就是研制‘两弹一星’整个过程的完整再现版,对纪录片的创作很有启发,是纪录片的‘电视剧化’”。

另外,这次《国家命运》中领袖人物的乡音“趋于普通话”也受到欢迎。剧中,希望拥有自己国家核武器的毛泽东抚摸着在广西发现的铀矿石,用带有湖南乡音的普通话说:“有了这个东西,我毛泽东少活几年也可以啊!”同样,陈赓大将为了将一批技术人才输送到筹备中的导弹研究院去,遭遇有些大学不肯放人,心急之下竟把周总理堵在厕所门口谈话,周恩来用“苏北普通话”笑道:“陈赓,也就你,找人办事敢跑到厕所里来。”这些话语虽然经过“改良”,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地方方言,但对于近年来只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的电视剧来说,仍然令人耳目一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称:“该剧对以往,无论是电影、电视剧写同类题材的作品都是一种超越,很有当下的现实意义。”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责编: sisi)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