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   平凡的世界   温暖情怀与励志功能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625/c1003-21965911.html 在 2023-08-13 05:41:2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温暖情怀与励志功能--读《平凡的世界》--观点--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品经典)

温暖情怀与励志功能--平凡的世界

梁向阳

2013年06月25日14:14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8年10月,新浪网“者最喜爱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2012年2月,山东大学文学院在全国十省市进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阅调查,过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者占被调查者的38.6﹪,位列所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第一位;同年,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十七家单位组织的“大众有奖荐书活动”中,《平凡的世界》也荣登榜首……

平凡的世界》为何能产生巨大反响?评论界虽有多重解,但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怀与励志功能的小说,为读者提供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路遥是新时期坚持书写当代社会变革以及普通人生存与命运的现实主义作家。新时期之初,当许多作家还沉浸在“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之时,他已把目光投向变革中的现实生活,用文学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情感。他的代表作《人生》,把人物置身于“城乡交叉地带”,聚焦广大农村有志有为青年的出路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人都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梦想。路遥从《人生》成功的幸福中断然抽身,开始潜心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他决心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奋斗折射中国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的城乡社会变化。他最早给这部长篇小说取名为《走向大世界》,决心要把这一礼物献给“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花费了路遥6年左右的时间。为了写这部书,他多次重返陕北故乡,深入到农村、城镇与煤矿中,进行生活的“重新体验”,以加深对农村、城镇变革的感性认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发表后,评论界几乎是全盘否定,认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已经过时。可路遥并没有被打蒙,而是以极大的艺术自信心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相继完成了第二部、第三部的创作。就在路遥的创作完成第二部的时候,他健壮如牛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他甚至想到过放弃、想到过死亡,结果是,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在简单的保守治疗后又开始了第三部的创作。

整整6年,路遥燃烧着自己的生命,以惊人的毅力创作完成了皇皇巨著《平凡的世界》。1988年5月25日,他终于在陕北甘泉县为《平凡的世界》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他从书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此刻的路遥已经泪流满面,他再一次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了父亲和庄稼人的辛勤劳动……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与《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描写苦难的新时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的作家却并不多,路遥当属其中之一。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平凡的世界》还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怀。一是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不要说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极人物,如乡土哲学家田福堂,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二是作品处处展现温暖的亲情与友情,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小说。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人间亲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孙玉厚一家了--孙玉厚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小说还书写了美好的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等人间美好的情感。三是作品中的爱情写得很美,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无性不成书”的长篇小说创作风气中是难能可贵的。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恋爱,就写得很纯美,让人为之感动。

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原因。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5日 24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