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被恐惧缠绕的沈从文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ifeng.com/a/20140802/41415110_0.shtml 在 2019-09-03 19:43:3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被恐惧缠绕的沈从文|沈从文|甲骨_凤凰资讯

被恐惧缠绕的沈从文


来源:深圳特区报

沈从文在煎熬中最终走出了恐惧,但年事已高,虽多年投入文物历史研究亦富成就,但《边城》的那种创作激情,早就被岁月打磨光圆。记得曾有人讲过,苦难出文学,但如果苦难异化为对文学的高度恐惧,别奢谈创作,苟且偷生兴许才是最大的命题,比如后半生里的沈从文,以及有过同样经历或消逝于那个年代的诸多文人。

原标题:被恐惧缠绕的沈从文

书名: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作者: 张新颖 出版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6月

苦难出文学,但如果苦难异化为对文学的高度恐惧,别奢谈创作,苟且偷生兴许才是最大的命题。

1948年暑期,在同二子“虎虎”的一次对话中,沈从文兴致冲冲地表示,为追赶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一定要努力”,再“写个一二十本”。然而接下来沈从文依旧饱受左翼文化界的批判,与其说他对自己的文学作品和创作能力产生怀疑,倒不如说他对快速变化的时局倍感恐惧。正是这种强烈的恐惧感将他推向了生命的尽头--切脉自杀。长期研究沈从文的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以此时间为切入点,展开了沈从文“后半生”的沧桑叙事。

沈从文曾想坚守,但迫于现实,他选择沉默。1949年1月,沈从文写道,“若勉强附和,奴颜苟安,这么乐观有什么用?”(见季羡林《悼念沈从文先生》)自杀事件平息之后,沈从文毅然割断了赖以成名的传统文学情结,一头扎进文物历史研究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受文学熏陶多年并颇富成就的作家,沈从文心底绝不会否认文学和文字的意义。但在那个扭曲的特殊时期,出于对他人、家人和自己的必要保护,失去了免于恐惧能力的沈从文,除了努力争取一点自保希望别无他法,尽管这样可能损及此前呕心沥血积攒起来的文学声誉。或正因这些谨慎,老迈之年虽历经磨难,但沈从文总算得以苟且偷生。而同样遭遇的老舍先生投向了未名湖。自杀的文化名人还有吴晗、邓拓、傅雷夫妇、翦伯赞、杨朔等。

自杀事件后,沈从文“由艺术与文化的理想出发,落实到了历史文物方面的具体事情”。从本书中难以寻觅沈从文这种转向的学术动机,但与文学创作面临的风险相比,这种转向可能更为保险,并有先验可循--郭沫若就曾凭借《甲骨文字研究》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不过,恐惧归恐惧,隐藏在心底的那些文学情结怎能不“蠢蠢欲动”。1950年后他先后创作过《老同志》和《中队部》,但这些试图与新兴文学对接的“应时之作”未能发表,这足证“他的文学遭遇了新兴文学的挑战”。他也写过一些应景诗,然而,这类既不能真正割断传统文学血脉,又无法真正对接新兴文学的作品,难免两头不讨好。好在沈从文因此增添了一层层保护膜,只不过薄如蝉翼。

在沈从文的后半生里,更多“作品”是那些应付各类批斗的检查。“从1966年7月到1968年12月,他就做过60多次检查”,“共被抄家8次”,最后实在抄无可抄。接下来又被发往湖北咸宁五七干校,研究工作停摆。沈从文的作品和个人变得更加敏感,连原来抢着出版其作品的出版社因规避风险不得不撤销计划。

他不仅自己敏于写传统小说,面对那些频频登门虚心请教写作乃至写字之辈也均冷言相劝,连“徐州师范学院《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请他提供自传稿”也被他“谦虚”地拒绝。这绝非中国文人的传统习性,而是对恐惧的本能反应。

与国内视沈从文作品为“牛鬼蛇神”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海外,其作品逐渐走热,不仅在欧美日多个国家相继推出,关于沈从文作品乃至个人的研究著作亦纷纷面世。

沈从文一生创作过80多部文学作品,但主要集中在1948年前,1948年成为沈从文命运和事业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并不会有明确的前半生与后半生界限,权因这种时间区间里所发生的诸多事件,与前半生有着鲜明的差别。

沈从文在煎熬中最终走出了恐惧,但年事已高,虽多年投入文物历史研究亦富成就,但《边城》的那种创作激情,早就被岁月打磨光圆。记得曾有人讲过,苦难出文学,但如果苦难异化为对文学的高度恐惧,别奢谈创作,苟且偷生兴许才是最大的命题,比如后半生里的沈从文,以及有过同样经历或消逝于那个年代的诸多文人。

标签:沈从文 甲骨 文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