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因地制宜的锡伯族民居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hinaxinjiang.cn/zt2009/xbz/6/t20110622_759447.htm 在 2019-09-07 11:34:4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新疆 > > 魅力新疆--锡伯族 > 民风民俗
锡伯族.jpg
| 本网首页 | 民风民俗 | 音乐歌舞 | 锡伯族风情 | 节日 | 美食 |
  新疆 > > 魅力新疆--锡伯族 > 民风民俗
因地制宜的锡伯族民居
 
作者: 战争   发布时间: 2011-06-22 10:35:18   来源: 中国民族宗教网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金泉乡依拉齐牛录村民居的厨房

锡伯族起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嫩江流域。清朝伊始,为保边疆安宁,清政府在伊犁设置将军府,伊犁成为新疆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清政府派遣锡伯族部分青壮兵丁,携带家眷西迁,屯垦戍边。

锡伯人聚居的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处伊犁河南岸河谷盆地,是新疆通向哈萨克斯坦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丝绸北道和南北疆交通古道的必经之地,素有伊犁门户之称。

西迁的锡伯人执行了清政府的牛录制。“牛录”是清朝八旗军事组织的基层建制,每一牛录为300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锡伯军民迁驻伊犁河南岸设立锡伯营,划分为8个牛录,每一个牛录为一个作战单位。一直到1937年撤消锡伯营后,牛录制才随之撤消,但当年8个牛录所形成的8个自然村落至今还保留着,“牛录”变成了行政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的住房多是独门独院,院落南北长东西窄,四周栽树并围以矮墙。院落以住房为中心分成前后两院,前院小、后院大,大门在前院。前院紧靠住房的旁边搭固定棚,在里侧墙角砌锅台,设厨房。后院栽种果树、杨树、榆树、蔬菜、玉米等。牲畜圈、厕所、菜窖都在后院或房山头。房屋一般为三间,坐北朝南。锅台和北方满族的一样,设在中间的堂屋,通东西耳房的火炕。窗扇雕刻有图案,玻璃窗上有剪纸装饰。

而东北的传统锡伯族民居以西为贵,故西屋由长辈来住。过去房屋中都有“安巴纳罕”(大炕),这种火炕具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它由三面环绕的南炕、西炕和北炕组成。南炕由爷爷奶奶或父母睡,北炕由客人睡,西炕一般不睡人,有贵客来时请之坐卧。一般客人和家人不能在西炕上坐卧,因为西炕靠山墙立佛龛供佛。火炕高60至70厘米,造法很特殊,由5个烟道组成,火炕(环炕)的烟道都是互通的。新中国成立前后,随着房屋形式的改革,大炕也被改造,渐渐只打一面炕(或南或北,以北为多)。西屋的摆设比较朴素,一般放小炕桌、大木柜、凳子、八仙桌等。八仙桌前挂先辈的画像,桌上放香炉、茶具等。炕上还放有特制的长方形木具称之为“吉伯浑塔图库”(被柜或炕柜)。房屋的中间屋子有个过道,过道里屋是厨房,筑有两个锅台。锅台比里屋内的炕低,连着锅台修有小炕,炕和锅台中间隔有30厘米左右高的“古堆”(小隔墙)。东屋为儿媳、子孙卧室,室内摆设也平常。

过去,因为没有“洋炉”(铁炉),冬季取暖很困难,因此房内温度很低,经常四壁结霜。有钱人买铜铸火盆,穷人则仿照火盆,用粘土、牛粪、蒲棒(王)草、马尾等做土火盆,上面盛无烟榆木碳火取暖。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才开始用“洋炉”(铁炉)取暖。现在,锡伯族人民的取暖设备更为先进了。

如今,在辽宁和黑龙江的锡伯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又与北方汉族、满族长期交融,其民居已和当地民居一样,不大能看出民族特色了。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 四十五团四年建设保障性住房5000余套惠及民生2014/07/21
  • 一四七团老年公寓项目开工建设2014/07/01
  • 二二三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2014/06/25
  • 四十五团170户困难职工家庭陆续搬进公租房2014/05/22
  • 国家巨资支持兵团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2014/05/19
  • 三师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局良好 开工率达77%2014/04/18
  • 八十九团2014年3030套安居工程动工2014/04/10
  • 三十六团保障房建设重视安全管理2014/04/09
  • 九〇团出台购房政策让大学毕业生买得起房2014/04/03
  • 锡伯族西迁节被纳入中华文脉丛书2014/03/31
  • .

    中国新疆网版权所有 北京五洲泛华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
    Copyright© China Xinjiang Web
     值班电话:13651236230 主编信箱
    京ICP备09057257号-9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