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京华烟云中领略生活的艺术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6/1207/3400309.html?open_source=weibo_search 在 2018-03-25 12:53:15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京华烟云中领略生活的艺术_大公资讯_大公网

京华烟云中领略生活的艺术

图:林语堂作品《京华烟云》 /网上图片

曾获誉为最接近诺贝尔奖宝座的中国作家,林语堂与香港缘分不浅:1967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在港编纂了《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辞世。说起林语堂写作的特点,那就是他是华人作家中,英文造诣胜过不少以英语为母语的作家。除了用英语写《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名著,林语堂还将清嘉庆时期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纵观林语堂的作品,有份入世的闲适恬淡,有份出世的仙风道骨。

林语堂(1895-1976)在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位一代名作家、翻译家,亦有“幽默大师”之称号。林笔下作品广为流传,尤其是《京华烟云》多次搬上荧幕,由当红花旦挑梁主演,活跃在我们记忆中的就有赵雅芝主演的港版《京华烟云》和赵薇主演的《京华烟云》。林语堂原著描绘的是风云际会的抗战年代里,京华大家族发生的事情,反映的是那个年代动荡与变迁。林语堂曾说他是想把《京华烟云》写成《红楼梦》般的气势恢宏,错综复杂。事实上,林语堂着实在研究红学上花了不少工夫:1966年定居台湾时写过一部《平心论高鹗》,评判《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真伪,引发了一场红学争辩。

家族故事 婚姻是政治

《京华烟云》成书于1938年8月到1939年8月,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的。这本书展现的是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当我们读主人公故事时候,生活鲜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婚姻就是最大的政治,曾家三公子的结婚记可视为故事的缘起。大公子曾平亚染上了伤寒,遍访名医却束手无策,因此想结婚冲喜,未婚妻曼妮却身在南方。二公子襟亚与另一户大户人家牛家的小姐牛素云早有婚约。三公子荪亚桀骜不驯,姚家的二小姐莫愁却在平日的往来中喜欢上他。

曾家希望三喜临门,说服了牛家和姚家,曼妮也从远方回来了。然而莫愁误会了荪亚和大学生曹丽华的关系。大婚那日,莫愁逃婚了,她的姐姐姚木兰毅然替妹出嫁。平亚和曼妮,襟亚和素云,荪亚和木兰同天结婚了。但是第二天,大哥平亚还是因病去世,荪亚发现新娘竟然不是莫愁叛逆离去,并且在曹丽华身上找到了安慰。牛素云因为大婚那日,木兰抢了她的风头,处处针对木兰。而木兰,这位《京华烟云》中最着力刻画的女主人公,学识样貌都出众,常以大局为重,处处顾全大局。

以曾家三公子的婚姻生活为主线,而后来故事发展为曹丽华与荪亚同居生了一个孩子博文,但是在与曾母的争执中一头撞死;牛家因贪墨案衰败,牛素云投靠吴司令,襟亚登报与牛素云离婚;莫愁回来后怨恨起了木兰,交友不慎又被牛道云欺凌,最后和木兰的好友立夫走在一起。

社会变革 不进取就被抛离

凡此种种投射到今天的生活,其实作者通过弘扬姚木兰、立夫等人的生活态度,教会了读者该有的生活艺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风起云涌,我们都为时代所宠,为时代所累。今日的我们面对的不是战场上的生离死别,而是急速前进的社会变革,一次次的技术革命产业重构冲刷了我们的认识,教会我们固于执见,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就会迅速被甩在后头。善于观察,审时度势,灵活务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青年人恰恰可以因此利用的年龄优势,接受新事物,发挥良好教育带来的自学能力,快速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年轻是青年人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资本,但是青春折腾完了,能不能换取幸福,这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握自己不任性。有一句时髦的话叫做“no zuo no die”(网络语,意指“不作死就不会死”),还有一句朴实无华的话叫“脚踏实地”。

面对情感上的波澜,姚木兰身上有的品质:勇敢而不失和善,保有初心,坚韧不拔使她好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她没有像牛素云一样丧失底线,也没有像莫愁或者荪亚那样意气用事。该何去何从则决定了我们将来会在哪个高度。钟灵毓秀的年轻一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旧的传统被冲击的支离破散,土崩瓦解。即便我们的感情更容易面对考验,也要把自己打造成中流砥石,永不迷失。

时代变了,人心永远不变。我们都为《京华烟云》的风云际会所怆然,但是好好做自己,我们也可以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海客 香港尚青文社成员,从事科技工作,闲时以美食阅读丰富生活

责任编辑: 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