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

编辑 锁定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即美感。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
中文名
旅游美
旅游美的创生
五个活动节点
审美对象
五类旅游景观
美感经验
五种美感经验

目录

旅游美简介

编辑
旅游美的概念
旅游美[1]  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
旅游美,是继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之后,美学的又一大新领域。旅游美这个概念最早由贵州大学旅游美学和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大学区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陈昌茂教授创建。在长期的旅游研究、旅游教学和旅游工作实践中,他提出了“旅游美”这个概念,先后撰写并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以丰富旅游美的内涵。
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一次旅游活动过程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三部分构成,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前过程是对旅游标示物的认知,激发出旅游动机的过程--愿游;过程是游览过程,表现行游、居游、憩游;后过程是游览活动完成后游客对旅游的回忆--忆游。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某一节点客体形象的冲击而创生的直觉形象是一种美感经验,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体验,具有神话诗性[2]  、抒情诗性[3]  、畅爽诗性[4]  、狂欢诗性[5]  、梦幻诗性[6]  的特征。
美感经验又叫美感,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事件发生时所呈现的一种独特的陶醉的瞬间状态。美感经验是审美事件的唯一标志,只有产生了美感经验的活动,才能称作审美活动。美感经验不同于一般感官感觉的区别在于:第一,美感是内在心身与审美对象统一为一个直觉形象的经验。第二,美感是经过人的内在心境和情感自主创生才能诞生。第三,美感经验不是纯粹的生理感官层次上的,而是人的心、身、情感等整个生命活动所突然创生的状态。
陈昌茂教授建议,应把“旅游美”美育纳入国家社会政策体系[7]  。人要实现自我,就要有审美权利。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是多余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感受到来自美的声音。将旅游上升为一种必须,上升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上升为个体价值实现的途径,也就上升为一种权利,从法理学上说,如果能构成一种法理依据,那么,更需要从国家社会政策体系来保障这种权利,这是人类在自我实现或者说在追求人类价值上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旅游美的核心内容
一、旅游美的创生:五个活动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
二、旅游美的审美对象:五类旅游景观:拟态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三、旅游美的美感经验:五种美感经验: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
四、旅游美的审美境界:五个境界:象境、实境、艺境、场境、幻境。
扩展阅读
旅游美的审美对象与美感经验漫谈[8]  文/陈昌茂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即美感。在人类审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已经成为美学的三大领域,其理论与实践都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从理论上构建旅游美学的理论体系,以适应旅游时代的需求。审美对象与美感经验就成为旅游美学理论构建的基础工程。
从理论上来说,与旅游审美态度形成意向性结构的事物构成旅游审美对象。从实践上来看,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表现为旅游景观。所以,我们把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旅游景观界定为旅游美创生中的可感物像的总称,它是旅游美及美感发生的质料。 美感经验又叫美感,就是审美事件发生时所呈现的一种独特的陶醉的瞬间状态。旅游活动创生的美感我们称为旅游美美感经验。
一、旅游美的创生:五个活动节点
旅游美的创生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那么,什么样的怎么样的旅游活动才创生出旅游美呢?这就需要确立旅游活动的单位和结构。“次”是旅游活动的基本单位,一次旅游活动过程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三部分构成,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构成的逻辑结构。
1、愿游
愿者,本义:本初的想法。愿游者,旅游之“本真的念头”也。愿游活动指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是旅游活动的起动节点。
2、行游
行者,走也。行游者也。行游是指旅游活动中的客人在景区游览观赏活动,--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照交流。
3、居游
居者,住也。居游,客居之游也。居游就是在当地租房居住下来,再四处漫游,深入体验游戏生活。
4
憩者,休息也。have a rest。憩:憩息,小憩片刻。憩游就是指所有以狂欢节式的庆庆活动为主体的专项旅游活动。
5忆游
忆者,回忆也。忆游是人们在头脑中把旅游活动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简言之,一次旅游等于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之和,可以概括为“旅游五节点”。杜威说:“当我们拥有一个经验时,中间没有空洞,没有机械的结合,没有死点”。在这里,我们可以揭露“旅游六要素”理论的谬误了:它不是一个经验的元素的结构,而是多种经验的“机械的结合”,它是日常生活的多种经验的组合,不是“一次旅游”的经验。“旅游六要素”在实践中带来许多危害,应该好好反思。
二、旅游美的审美对象:五类旅游景观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审美对象很像是一个受优待的形象,因为它总会从背景当中凸显出来,使自生得以体现。这种体现就是旅游审美意识意向性结构的形成。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与实用对象的区别还在于,审美对象能够呈现自己的作者,同时显示出一定的风格,而如果某个实用对象也具备了这两个特征,那么它就同时转化成了人们的审美对象
1、拟态景观
拟态景观,就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旅游地形象,它并不是旅游地的的镜子式反映,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旅游地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的环境形象。旅游景观的重要特点: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景观影响人的旅游动机。
(1)旅游标示物
旅游标示物往往具有历史性、构造性与艺术性等特点,它的原型可能是简单的、世俗的、寻常的,但是由于人们在原型上附加了另外的“意义”,使这个寻常之物变得不寻常,成了具有深化的特点--它的附加的意义是虚构的,但不是虚假的,会指向人类心灵中某些价值诉求。
(2)旅游形象
根据城市本身旅游形象影响因子组合情况,可以把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综合型定位,另一种为特色型定位。
2、风景景观
风景景观主要由五个元素构成:山、水、林、气、筑。首先是这五个元素有自己独立的含义和状态,同时,也有自己的变形,我们把这种独立的形态和变形称为“单体景观”--即“景物”;进而,不同的景物又能组合成一个相对稳定而易识别的整体,我们把这种“组合景观”称之为“景点”。用“游线”将它们组合起来,结构地存为一个整体,我们就称之为“景区”了。
3、环境景观
形成三种城市风格,二种乡村风格。
三种城市风格:(1)生态城市;(2)山水城市;(3)园林城市。
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共同的本质是为人创造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想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秀的人工的环境,它不仅宜居而且宜游。
二种乡村风格:(1)农家乐风格: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农家乐”,是现阶段农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以城镇居民休闲需要为目标,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形成乡土文化氛围,避免盲目求大求洋:制订实施厕所、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基本生活设标准,逐步提升和规范接待服务水平。(2)博物苑风格:博物苑是在博物馆的基础上,包含了其周围以及其中的建筑、山水、动植物等的环境和园林因素,从而不仅能提供教育功能还能提供休闲娱乐功能的更为完善的博物馆。 “苑”中对自然环境的注重,以及可以有效发挥某一特定区域的经济、娱乐、健身、休闲功能。“民族村寨博物苑”中文化保护与利用和整体环境并重,利用文化作为核心吸引力,以自然环境为游览氛围,形成有范围广大的活动空间、环境优美、文化独特的理想游览地。
4、场所景观
场所设计:四元栖居(天、地、人、神)在一堂SITE。
从现代五花八门的旅游节目来看,场所景观越来越多了。也就是一种强刺激使人短暂地进入迷狂状态。一场大型演出、一次大型活动、一次节日庆典、一次竞技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明确的主题,有特别的场所,有轰动的人气。所以,我们用“专项”一词来对它进行概述。
专项活动产生迷狂的途径往往是使用一种“磁场”的效应--制造一种把人融入其中的强烈分为,这种强烈分为就像大型的“磁场”,每个游客彷佛是一个例子,进入其中便被磁化。如果我们借用“审美场”的理论,那么,这旅游美便是由于审美常产生的强大冲击力的后果。有的是某一活动本身的冲击力,如蹦极。如攀岩,如冲浪,如漂流……专项活动室旅游活动中的节目构成,也可以单独成立,如某大型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如民俗节日的竞技活动等。
5、旅游纪念品景观
旅游纪念品,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有极高的收藏与分享价值。
一物九变:变色、变形、变用途;变怪、变丑、变滑稽。
旅游纪念品的审美经验表现为小品诗性。“小品诗性”是借用近年来我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小品”。小品一般从美学上看,可以归纳为审美中的“喜”一类,即“怪”、“丑”、“滑稽”的类型。
三、旅游美的美感经验:五种美感经验
1神话诗性
在愿游活动中,游客大脑中的“现实”是经历了五次偏离呈现的一种格外的“超现实”图景,一种用想像和借助想像形成的神话图境,令人向往。由于从原型到“超现实”的过程与神话形成的过程极为相似,游客用想像和借助想像把握旅游地,是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了一个神话,于是我们用“神话诗性”来表述这种美感经验。
2、抒情诗性
行游就是指旅游活动中游客在旅游景区的游览观赏活动,是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流,这种交流创生的美感经验我们称为抒情诗性。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真正的诗人并无须从外在事物出发,满怀热情的去叙述它,也无须用其他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他的情感。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满自足的世界,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景,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
遗憾的是我们芸芸众生大多数不是“真正的诗人”,我们需要“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我们的情感”。于是,我们需要在旅游景区中行游,在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流中成为自己的诗人-抒发自己感情的抒情诗人。
3、畅爽诗性
我们把居游旅游活动创生的旅游美美感经验称为“畅爽诗性”。
居游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也是核心的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游戏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生活方式体现出或表现出了旅游美的最特有价值。
居游是生活在一种浪漫的诗情画意中,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世界。轻松、自由、惬意、快乐、幸福、自豪、自信、自得、自乐,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空间的生活。
4、狂欢诗性
憩游是指参与某种具体的特色文化活动,往往是宗教、艺术、体育、习俗为主体的专项旅游活动的总称。它把人们带入了一种陶醉的状态,进入了一种高峰体验,暂时地失去了自己,进入了一种迷狂的的状态。
“狂欢诗性”这一美学命题的由来
“狂欢诗性”源于对“狂欢化”的灵感。
“狂欢化”这一美学范畴是苏联文论家米·巴赫金提出来的。所谓狂欢化,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式、形式在文学体裁中的转化与渗透。我们将“专项旅游活动”创生的美感经验称为“狂欢诗性”是由于“专项旅游活动”与狂欢节相似。
狂欢注重的是群体的一种行为与思想的特别解放,在达到群体思想解放之后,个体在这种氛围中领略到人的在我的意义,自我的狂欢体验。这是一种审美高峰体验, 这是一种审美“狂欢诗性”。
5、梦幻诗性
我们把忆游活动创生的旅游美美感经验称为“梦幻诗性”。 当旅游活动进行时,游客都在“play”----“游戏”; 当旅游活动结束,人们回忆起它时,发生了“playback”---“ 回放”。
但是,记忆又往往会辜负我们,产生“话到嘴边”的现象:就是想不起来了。回忆变成了追忆:需要某种刺激才能唤醒记忆。对于旅游美来说,人们可以通过某物刺激回忆(recall)和再认(recognition)得到实现。旅游纪念品承担了这一功能。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往往会拍摄照片,现在大多使用了录像。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的一种方式,就是在游览过程中购买纪念品。它可以在游客心境好的时候,或遇见老朋友的时候,帮助回忆或再认当时的“旅游情景”。正是由于旅游美可以通过纪念品刺激回忆和再认复活,而且复活时成了“梦幻诗性”,-----超时空的美感经验。
在全球一体化和地球村的背景下,旅游成为大众生活方式。旅游美就成为研究一项事关人类价值(特别是个体价值)实现途径的人类审美文化领域。我们以“旅游活动”这一核心概念的逻辑结构----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为理论原点,按“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的原理,开始确立“旅游美”的学术工程。当然,我们还“在路上”。
四、旅游美的五个境界:象境、实境、艺境、场境、幻境。
书名:论旅游美
作者:陈昌茂
出版社: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ISBN:978-988-16781-2-6
开本:880mm*1230mm 1/32
定价:88.00元

旅游美内容简介

编辑
美虽然无处不在,但从人类文明至今,从美学学科上来说,是柏拉图、黑格尔使“艺术美”上升到了学理范畴,成为一个领域;是康德使“自然美”上升到学理层面,正式成为一个美学领域;“技术美”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的研究,使其成为国际公认的美学领域。所以,美学领域是不断扩大的。
旅游美”是继“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之后,美学的又一大新领域。“旅游美”这个概念最早由贵州大学区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贵州大学旅游美学和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陈昌茂教授创建。在长期的旅游研究、旅游教学和旅游工作实践中,他提出了“旅游美”这个概念,先后撰写并公开发表《论<旅游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构》、《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论旅游美的美感经验》等多篇学术论文以丰富“旅游美”的内涵。
该理论从美学角度较为系统地诠释了“旅游美”的创生、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和审美境界,从而成为继“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之后,美学研究的又一大新领域。
本书是旅游美理论构建的原典著作。

旅游美目录

编辑
序论 旅游美理论构建及其现代价值 庄勇
第一篇旅游美学讲义
第一章 什么是旅游美
第一节 旅游与美学的关系问题
第二节 《旅游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构建《旅游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
第二章 什么是旅游美
第一节 旅游美是美的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
第二节 旅游审美文化
第三节 旅游美的意义
第三章 旅游美的美感经验
第一节 旅游愿游的神话诗性
第二节 旅游行游的抒情诗性
第三节 旅游居游的畅爽诗性
第四节 旅游憩游的狂欢诗性
第五节 旅游美的梦幻诗性
第六节 旅游美美感分析的意义
第四章 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第一节 与旅游审美意识形成意向性结构的旅游景观
第二节 旅游景观是旅游地的旅游开发者的审美文化作品
第三节 旅游地审美开发精要
第五章 旅游美的审美境界
第一节 愿游之美:象境
第二节 行游之美:实境
第三节 居游之美:艺境
第四节 憩游之美:场境
第五节 忆游之美:幻境
第六节 旅游美的审美境界分析的意义
第六章 旅游美的旅游批评
第一节 旅游活动批评
第二节 旅游地旅游景观建设批评
第七章 旅游美美育
第一节 美育是指人从事非功利的感性活动
第二节 旅游美美育是美育的大众化途径
第三节 应把“旅游美”美育纳入国家社会政策体系
第二篇:旅游美专论
人类旅游生活的诗意化存在--对旅游“第二空间”理论的解读
黔东南苗乡侗寨文化旅游发展纲要
试论贵州傩堂戏的旅游美价值与利用方式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利用规划思想
论贵州省安龙历史文化的旅游开发
论水利风景的“复合景观”特性与景区界定的适中原则
《贵州恋歌》的旅游美美感经验表现
第三篇:旅游美百度
一、谈中国旅游美学的困境
旅游美学教学内容整合研究》述评(上篇)
旅游美学教学内容整合研究》述评(中篇)
旅游美学教学内容整合研究》述评(下篇)
二、硕士论文目录与摘要(选录)
三、用旅游美激发青春的激情(本科作业选录)
尾论 旅游美:中国美学研究的创新与贡献 李玉龙
附录
后记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