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  论雷峰塔的倒掉  赏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ruiwen.com/news/929.htm 在 2019-10-24 18:15:03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论雷峰塔的倒掉 教案教学设计

论雷峰塔的倒掉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7-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广东省珠海市第六中学语文科组招明乐 E-mail:Z@zhao.com.cn) 

目的要求

一、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褒贬分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

三、理解课文反对封建势力的思想内容,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四、基础知识

(一)字

识记:鬟(huán) 钵(bō) 盂(yú)

俶(chù) 雌(cí ) 锥(zhuī)

掌握:弹(tán弹词;dàn弹头)

禅(chán禅师;shàn禅让)

氓(méng村氓;máng流氓)

恙(yàng)祭(jì)

卷(juàn经卷;juǎn卷尺)

横(hèng横来;héng横贯)

荼(tú)诽(fěi)鬟(huán)

壳(ké贝壳;qiào地壳)薄(báo薄膜;bó薄弱;bò薄荷)

难(nán难点;nàn逃难)

(二)词语

理解:

夕照 名目 田夫野老 村氓 贵恙 罗汉

掌握:

非凡 招是搬非 嫉妒 荼毒生灵 腹诽

(三)修辞

理解讽喻、对照、反问等修辞方法对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

重点难点

本篇是杂文。作者借雷峰塔倒掉加以发挥,抨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礼教,鞭挞了那些封建复古主义者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作者在文中较具体地记叙了有关雷峰塔的传说故事,对雷峰塔赋予了比喻的意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文层次清楚,围绕雷峰塔的倒掉,先写对雷峰塔的厌恶,再写希望它倒掉的愿望,最后写对于它倒掉的热烈欢庆、欣喜,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夹叙夹议是本文写法的特点,有的段落以记叙为主,有的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交错使用,使文章富于变化,使中心更加鲜明。

本文引用材料极其丰富,有些语句含义很深刻,阅读时应认真思考体会。

写作背景

作者写作此文时,上距辛亥革命13年,下距五四运动则仅5年。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2000年来的皇权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五四运动,特别是同时进行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进行了有力的冲击,但也远没有将这些污泥浊水涤荡净尽。1924年冬,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加强其反动统治,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革命斗争也日趋高涨的时候,鲁迅恰于此时发表此文,大题小做,借题发挥,其意义是远远超过了批判封建礼教的范围的。

本来,以我国国土之大,名胜古迹之多,个把雷峰塔的倒掉,算得了什么?许多人恐怕还根本不知道雷峰塔是怎么回事。不就是在当年,一般人也只是感叹“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啊”么!可是鲁迅却摆脱什么“十景”“八景”的俗套,从此一事中联想、发掘和引申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实不能不使我们感到深受教益。

不过,“十景”之类,也并不是完全不值得议论的。鲁迅写完《论雷峰塔的倒掉》后,似乎意犹未尽。1925年2月,他在当时北京的《京报副刊》上看到了胡崇轩(按,即胡也频)的一篇通信,得知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家中,凡事就会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这就又引出了鲁迅的一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此文写于1925年2月6日,初载同年2月23日《语丝》周刊第15期,后亦收入杂文集《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姓周,本名樟寿,字豫才,后又取名为树人。浙江绍兴人。母亲鲁瑞,来自农村,从自学获得看书能力,她的品格对鲁迅一生有重要影响。鲁迅1898年离乡赴南京学习,1904年赴日留学,开始学医,后弃医从文,写了《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编了《域外小说集》。1906年回国。

1918年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五月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了。1923年将其14篇小说编为《呐喊》出版。还出版了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并写了大量杂文。

1927年去广州,年底返上海,开始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他主编刊物,参加论战,发起进步社团,辅导培植文学新人,做了大量工作。这时期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和《花边文学》等,1934年写了《故事新编》。

晚期杂文集有《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他一生写有杂文700多篇,130多万字。他的全部著作收为《鲁迅全集》,共20卷,近1000万字。鲁迅著作被译成50多种文字,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作家,更是新文学、新文化的巨人。

中学语文共选学鲁迅的作品20余篇。其中小说8篇:《呐喊》7篇,加上《彷徨》中的《祝福》;散文6篇:《雪》、《风筝》、《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为了忘却的记念》;杂文8篇:《“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呐喊〉》自序》。

段落大意

全文十个自然段,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1自然段)

借雷峰塔的倒掉,抒写了自己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情。

第二段,作者引用“白蛇娘娘”这个民间故事,叙述了雷峰塔的由来,阐明了雷峰塔是“镇压的塔”,并希望它倒掉。分两层:

第一层(2自然段)

用“白蛇传”这个民间故事,交代了对雷峰塔产生厌恶的缘由。

第二层(3自然段)

作者很早就盼望雷峰塔倒掉,心情迫切。

第三段,写雷峰塔倒后,人民的兴奋、欣喜的心情,并有力讽刺和鞭挞了法海的罪恶行径和可耻下场。分两层:

第一层(4、5自然段)

雷峰塔全倒了,普天下之人,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欣喜非常。

第二层(6、7、8自然段)

法海罪有应得,落得个可耻下场。

第四段(9、10自然段)

议论了白蛇娘娘与法海截然不同的结局。首尾圆合,总结全文。

主题思想

赞扬反抗、揭露本质、鞭挞卫道、抒发欢欣

鲁迅这篇杂文借题发挥,将雷峰塔倒掉的社会新闻与《白蛇传》的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借雷峰塔的倒掉,赞扬了白娘娘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鞭鞑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从而表达了人民对“镇压之塔”倒掉的无比欢欣的心情。

写作特点

以议为主,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这里的所谓以议为主,是说议论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因为归根结底,作者是要借雷峰塔的倒掉这个题目,写出自己的某些看法。但这不等于说议论的文字必然多于记叙部分的文字。相反,在本文中,白蛇娘娘遇难和法海和尚避难这两个故事的叙述和介绍,倒占有了不少篇幅。而这,正是鲁迅笔下的文艺性短论的一特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参”指出,“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灵活的手法,把雷峰塔倒塌的社会新闻,同‘白蛇传’‘蟹和尚’等与塔有关的民间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边叙述故事,边插入议论,记叙为议论服务,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行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观点便从中得到了确证,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我以为是有道理的。

“教参”还指出,夹叙夹议在本文中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从整篇文章看,有些段落以记叙为主,如第二、七、八段,有些以议论为主,如第一、三、四、五、六、九、十段。在议、叙之间,常常是交错运用,有时是议论引出记叙,如第一段引起第二段;有时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生发出议论,如第二段生发出第三段,第七、八段引发出第九、十段。二是从文章的局部看,在一些段中,常常表现为记叙的语言和议论性的语言夹杂在一起,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难舍难分。第一段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以为这看法也是有道理的。

叙的是事,是人,是物,是故事,是情节;议的是看法,是观点,是道理。叙的故事在发展,使你不断有所感,有所思,议的道理在不断深入,使你的感性变为理性,使你的思路随着作者的思路,逐渐提到更高的层次。这里没有强人所难的生硬的说教,只是以事感人,以理服人,情自事来,理自情出,似在轻松活泼地漫话家常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读者追随作者,作者导引读者,同感同思,从而达到一个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的境界。

层次分明,由近及远、逐步深入。

文章从现实中的雷峰塔的倒掉破题,但摒弃了一般人采取的“西湖十景”缺了一景的议论角度,认为不值一谈,却另辟蹊径,从民间传说中的白蛇娘娘的故事入手,概述主要情节,有条不紊,要言不烦,引出了传说中作为“镇压之塔”的雷峰塔,以一直希望他倒掉,显示了对白蛇娘娘无端受难的深厚同情。

从现实中的雷峰塔到传说中的雷峰塔,这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一步。

同情被雷峰塔镇压的白娘娘,必然憎恶造塔的法海。于是又引出玉皇捉拿法海,法海逃到蟹壳里避难的故事。故事梗概的叙述固是有条不紊,要言不烦,剥蟹一节的描绘更是井然有序,这动作细节本身也在由近及远,逐步深入。

最后作者把传说中的雷峰塔化为现实中一切镇压人民的反动制度的象征,而从雷峰塔倒掉一事,预言并断言了一切的塔,从“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塔,到法海造了用以镇压白娘娘的雷峰塔,一直到象征封建制度、反动统治“镇压之塔”,都将倒掉,都必然要倒掉,概莫能外。

一个偶发事件,雷峰塔的倒掉,前后呼应。两个主要人物,白娘娘和法海,有合有分。三座塔,现实中的破塔,传说中的“镇压之塔”,具有象征意义的“终究要倒”的塔,逐步引伸。短短千余字的一篇文章写得摇曳多姿,天衣无缝。

行文含蓄,语言幽默,爱憎分明。

分明和含蓄,是两个词义相反的概念,是互相矛盾的,然而在鲁迅的这一篇文章里,却似乎是统一起来了。鲁迅对白娘娘的同情,对法海和尚的憎恶,是十分明显的,可是他并未直白地明说白娘娘可爱,值得同情,法海可恨,应予诅咒。

关于白娘娘,作者只是极简略地介绍了白蛇遇救,嫁夫报恩,金山寻夫,中计被擒,法海造塔,地下永镇的故事,从中已足见白娘娘的可敬,可爱,可怜,可钦,多说已无必要。雷峰塔倒掉消息传来,作者多年梦想成真,却也未说自己如何欣喜而只说“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作者自身自然包括在内,是不言而喻的了。

法海应该说是本文要谴责的主要对象,在本文中的重要性是超过白娘娘的,但通篇不闻恶声,没有声色俱厉,没有剑拨弩张,相反在叙及、论及法海时,常以幽默语言、诙谐口吻出之。誉之为“得道的弹师”,比之为“非凡的人”,欲抑先扬,为后文的对法海的嘲讽做好铺垫。“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吧,像冷光闪闪的利刃,剖着法海污浊的内心。“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法海狼狈之状,跃然纸上。而当鲁迅深刻指出法海自食其果的时候,以塔倒白娘娘复出作对比,说是“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那可真是“活该”了。“幸灾乐祸”,一般来说大概是不宜提倡的。但对法海之类的遭灾罹祸,却似乎不妨“幸”一下,“乐”一下,本文最后,我们好像看到了鲁迅“幸”法海之“灾”,“乐”法海之“祸”的神情。

幽默语言、诙谐口吻中含着讽刺,含着嘲笑,含着揭露,含着谴责,行文含蓄而又爱憎分明,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特点之一。

作业练习

一、

1.给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注音:

2.选出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脑髓(suí) 腹腓(fěi)

B.嫉妒(dù) 钵盂(bō yú)

C.丫鬟(huán) 荼毒(tú)

D.贵恙(yàng) 掩映(yìn)

答( )

3.给下面字形相近的字组词。

4.指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①计策( ) ②村氓( )

③欣喜( ) ④生灵( )

⑤莫非( ) ⑥模样( )

5.选出下列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A.水满金山 杯盘狼藉

毫无怨言 魂飞魄散 

B.目瞪口呆 道听途说

幕天席地 群山环拱

C.招是搬非 废寝忘食

怨天尤人 赴汤蹈火

D.白鹤晾翅 纸上谈兵

风华正茂 潜滋暗长

答( )

6.分别选出下列各句应填的词语。

①现在,他 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A.固然 B.竟然 C.虽然 D.居然

答( )

②他逃来逃去, 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

A.一直 B.终于 C.始终 D.由于

答( )

③莫非他造塔的时候, 没有想到塔是 要倒的么?

A.还 终究 B.竟 还是 

C.竟 终究 D.还 一定

答( )

④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 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

A.其实 B.但是 C.然而 D.而且

答( )

7.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①白蛇娘娘终于被法海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病句类型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A.成分残缺 B.搭配不当

C.词序不当 D.指代不明

E.成分多余 F.用词不当

①若将二十支烟卷中所含的尼古丁,一次注射在体内,就足以能使牛死亡。( )

②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 )

③那人工湖的粼粼波光,映照着重重碧透的群山。

( )

④回顾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确实速度很快。( )

⑤经过迎亚运的活动,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 )

⑥新学期开始了,班长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 )

二、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各句子。

①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

句中的“破破烂烂”的具体含义是:

A.表达了作者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情。

B.形容雷峰塔破烂不堪。

C.说明雷峰塔迟早会倒掉。

D.叙述了雷峰塔虽破烂仍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的美好姿态。

答( )

②“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特点和表达的含义是:( )

A.定语前置 突出了“雷峰夕照”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美。

B.宾语前置 活现出鲁迅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情。

C.谓语前置 突出了“雷峰夕照”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美。

D.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活现出鲁迅对雷峰塔的厌恶之情。

③现在,他(指雷峰塔)居然倒掉了。“居然”在这里的含义是:

A.出乎意料之外。

B.感到十分吃惊。

C.觉得非常兴奋。

D.有点将信将疑。

答( )

④他(指法海)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A.突出了法海拨弄是非的行为和嫉妒的心理。

B.突出了法海不守其和尚本分,想充当封建统治阶级的鹰犬。

C.突出了法海不守其和尚本分,蛮横无理地干涉和破坏别人婚姻的丑恶行径。

D.体现了鲁迅的彻底的反对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精神。

答( )

2.对比文章第1段和第9段,说明本文议论的特点。

答案

论雷峰塔的倒掉

一、1.①chán shàn ② méng máng

③báo bó ④ké qiào ⑤héng hèng

⑥nán nàn ⑦tán dàn ⑧è wù

2.B

3.①圆锥 颈椎 ②厚簿 帐簿 ③诽谤 排比

④山峰 锋利 ⑤夕阳 歹毒 ⑥丫鬟 环绕

4.①办法 ②村民 ③高兴 ④百姓 ⑤难道 ⑥样子

5.C

6.①D ②B ③C ④A

7.①法海终于把白蛇娘娘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

②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都为白娘娘抱不平,都怪法海多事。

8.①E ②B ③F ④A ⑤C ⑥D

二、1.①A ②B ③C ④C

2.第1段是叙议相间:叙雷峰塔倒掉,叙见过的雷峰塔的情景;议我没有亲见雷峰塔倒掉,议“雷峰夕照”并不见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明显的感情倾向。第9段是集中议论:作者运用“当初”与“现在”对比,从历史议到现实,通过白蛇与法海两种不同结局,展现了新生事物与腐朽而行将溃灭的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雷峰塔的倒掉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2.《过秦论》的教案

3.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4.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5.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6.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7.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

8.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

9.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10.《为学》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