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wokeji.com/qypd/qypdxwzbc/201511/t20151127_1966510_1.shtml 在 2017-01-26 12:32:40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上海交大师生追忆范绪箕的百年传奇人生 -- 新闻早班车 -- 中国科技网
分享到:

上海交大师生追忆范绪箕的百年传奇人生

来源:中国科技网 作者: 2015年11月27日 11:51
[导读] 102岁的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著名力学家、教育家范绪箕先生于11月21日逝世。今天,他的生前好友、学生讲述了范校长的感人故事,共同追忆他的百年传奇人生。

1945年,范绪箕再次受聘为浙江大学教授,开始筹建航空系,担任首任系主任。在无参考样板、缺建设经费、少专业人手的情况下,他白手起家,成功建成我国 第一座3英尺低速风洞,使浙大航空系在国内声名鹊起;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范绪箕奉命主持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校航空系合并及筹建华东航 空学院的工作,苦心孤诣,多方奔走,成绩斐然。1955年被评为当时我国航空院校中唯一的一级教授。1956年,范绪箕调任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自此坚守岗位23年,在建院改制、教学科研、师资培养、设备建设等关键环节上为南航的跨越式发展倾注了巨大心力,作出了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后,范绪箕就任上海交通大学第36任校长。对交大而言,拥有范绪箕是幸运的。众所周知,中国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而中国高 等教育波澜壮阔的改革则是从上海交通大学范绪箕校长和邓旭初书记手中启动的,他们带领交大成功度过了1980―1984年高等教育转型突破最困难的关键 期。具体而言,范校长尝试突破造船专业“专、精、细”的单一设置,着力恢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学科格局,鼓励发展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半导体等当时国 际科技界的前沿专业;在教学传统上适时改革,倡导启发式教育,提出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爱好和特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积极推行导师制,为入学新生量身打造 成长舞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校长敢于打破当时国内只派进修教师出国的传统作法,顶住巨大压力,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挑选了38位成绩优异的交大学子出国留学,此举在当时是“破天荒”的,38位“世行生”日后都学有所成,卓然一家。凡此种种改革举措,现在看来已属稀松平常,但在思想禁锢、风气闭塞的80年代 初需要何等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1984年,范绪箕卸去校长职务,却并未“解甲归田”,他自言“职务上我已经退休,但我的科研工作则刚刚开始。”这 是他的豪情之志,也是他的自谦之辞。其实,早在五六十年代,他已是知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者、热应力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的先导者。1958年,他在国内最早 提出研制“无人机”的构想,获得钱学森的大力肯定与支持,最终研制出“长空”系列无人靶机。60年代初,他独具慧眼地在国内率先开展热应力理论和实验应用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何友声说,他初涉系领导即以“赤手空拳”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浙大航空系,继而组织三校航空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 学院;刚逾不惑之年,又挑起改建“南航”的重担;妥善平息“学潮”后,马不停蹄地精心筹划学院的发展;他高瞻远瞩,提倡以科研促教学,大力推动无人机研究 及其基地的建设;使一个新建的尚不在高校之列的学校数年内科研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一跃进入全国重点高校行列,充分体现他在领导和管理上的杰出才能!

点击下载: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科技网官方微信(zgkjwwx)

关注中国科技网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wn443]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
京ICP备060051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4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50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