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sina.com.cn/c/edu/2006-04-10/15369580623.shtml 在 2023-03-27 07:24:5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中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王竹亭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交大110周年校庆专题 > 正文

中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王竹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15:36 西南交通大学网站

王竹亭,字绍庄、号雅轩,1904年2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一户书香门第之家。徐水县位于河北中部,地处太行山东麓,京、津、石金三角地带,北距北京120公里,东望天津145公里,南离今天的省会石家庄150公里。徐水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西汉时就已建县,当时称为北新成县;徐水人杰地灵,代有贤能,唐礼部尚书许敬宗、宋九原府主帅郝和尚拨都、元御史中丞郝天挺等历史名人都是徐水人。

王竹亭幼年时,他的祖父和父亲就相继去世,家境十分困难,母亲靠变卖家产才得以将他抚养成人。在母亲的教育下,懂事的王竹亭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简朴的优良品德。

1919年,王竹亭进入保定育德中学读书。育德中学是当时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一所学校,它是以陈幼云(1879-1909年)为首的13名同盟会员于1907年创办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保定各校停课,育德中学成为保定一带革命的总机关。1917年6月,留法勤工俭学发起人李石曾到育德中学宣传讲演,受到师生的赞同。随后,校长王国光创办了“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育德中学也因此成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王竹亭入学时正值“五四”运动高潮,而且该校当时拥有潘梓年、刘仙洲等一批优秀教师,校方还经常聘请一些社会名流来校演讲,如当时的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英国哲学家罗素等。王竹亭在保定育德中学学习的五年时间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树立了“科学救国”的终身抱负。

1923年,王竹亭以优异成绩从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并于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工学院,以第二名成绩考取天津北洋大学,但因家境困难,都没有入学。为获取公费,王竹亭报名参加北京交通大学俄文班,专修俄文。两年后,王竹亭从俄文班毕业,并考上了公费的中苏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铁道工程专业。经过五年的学习,班上除了俄国学生外,中国学生只剩下了几人。1930年毕业时,王竹亭名列全班第一,留校任教。按该校的章程规定,王竹亭可前往德国深造。但校长乌斯特茹高夫推荐王竹亭先去美国,然后再赴德国。

1932年,王竹亭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翌年获硕士学位,接着到Baltimore Ohio铁路公司实习。1933年底,王竹亭由美国纽约转赴德国,到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W.Muller教授,从事联结大型调车场、海港装卸码头联络线的铁路网设计研究。1935,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外国人在德国受到不公正待遇,王竹亭愤然结束学业,提前回国。

一、投身铁路建设五十余年

王竹亭回国后,经当时的铁道部长叶恭绰推荐,到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工作。从1935年起,到1941年间,先后在粤汉铁路株韶段、川湘铁路筹备处、京(南京)赣铁路、天成铁路、綦江铁路、宝天铁路等工程局工作。由于工作勤奋、作风正派、通晓俄、英、德文,汉语根底深厚,深得局长凌鸿勋的赏识,先是破例定职为帮工程司,很快又提为副工程司、正工程司、工程分段段长、测量领队。1941年,王竹亭受铁道部委任,筹划西北大铁路的测量、设计工作。

1941年后,为适应当时抗日战争的需要,王竹亭到西北公路、甘新公路、南疆公路等公路部门工作,历任科长、处长、总工程师等职。1945年因赶修南疆公路有功,被授予“景星勋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竹亭被任命为长春中苏共管的长春中长铁路局副局长(中方局长)、代局长。中长铁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沙俄在中国东北修筑了一条“丁”字宽轨铁路,亦称东清铁路、中国东省铁路。该铁路干线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支线从哈尔滨起向南,经长春、沈阳,直达旅顺口,全长2489公里。1895年,俄国决定将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东北。1896年和1898年,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建筑和经理中东铁路干支两线的特权。1897年8月,中东铁路开始动工兴建,到1903年2月,全线竣工通车,交给设在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管理局管理和运营,名为中俄共同修筑、经营,实为俄国所独占。日俄战争后,按照《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将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1924年,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经营。1933年中东铁路改称“北满铁路”。1935年,苏联将北满铁路卖给伪满洲国。1945年8月,根据南京国民政府与苏方有关协定,北满铁路和南满铁路合并,改称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铁路,归中苏共同所有和共同经营。王竹亭当时担任中方局长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国家主权,保持中苏对等地位,1946年,他在沈阳设置了中长铁路副局长办公处,中方理事也改在沈阳办公。

1948年,王竹亭在台湾参加中国工程师年会后,有多种机会可供选择:去美国学习机械筑路,出任美国阿拉斯加铁路副总工程师,或留在台湾……但他选择了回到北平,保护中长路财产,准备向人民交接。北平解放后,由于王竹亭能够按照党的要求妥善地办理了中长铁路移交手续,受到铁道部“移交出力,保管有功”的嘉奖,并于1949年2月20日,出席了董必武、叶剑英等领导同志为北平民主人士举办的宴会。

1951年,王竹亭接受周恩来总理的令派,赴西北干线铁路工程局,任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领导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天兰铁路的建设工作。天兰铁路是陇海铁路的最西一段,东起甘肃省天水市,西至甘肃省会兰州市,全长348公里。它西连兰新、兰青铁路,北通包兰铁路,是中国内地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这条铁路曾在1914年勘测,1946年动工,但是由于1949年之前的中国内忧外患频仍,难以集中力量搞建设,直到西北解放,这条铁路仅完成全部工程的13%,连一根铁轨还没有铺成。王竹亭受命领导建设这条铁路后,率领解放军筑路工人和铁路民工,仅用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胜利建成这条铁路。1952年9月29日,天兰铁路正式通车,首趟列车从天水站开出,有3万人参加了通车典礼。十月一日兰州10万人集会游行,庆祝建国三周年暨天兰铁路通车,毛泽东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亲笔题词。天兰铁路的建成通车使西北地区从此和国内各地区密切联系起来了。王竹亭也于1953年荣获通车奖。

1953年9月,为了学习苏联经验,把苏联铁道学院体制、铁道工程专业,尤其是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理论介绍到中国来,铁道部调王竹亭到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任教授兼系主任。从此,王竹亭一直专心于铁路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

1959年,王竹亭到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任教授,直到1987年退休。在此期间,他在审定教材、培养研究生以及关于我国铁路网建设的研究等工作中,尽心尽力,勤奋工作。

1984年,王竹亭当选为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副会长。

同年,王竹亭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六届二次会议上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继续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王竹亭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参加政协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和统一大业出谋献策。

1992年9月11日,王竹亭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从1935年回国到1992年去世,王竹亭投身铁路建设事业五十余年,东奔西走,始终勤勤恳恳。他的女儿王珥力--我国著名女地质学家,曾回忆说,在她少年时代的记忆里,铁路修到哪里,她就跟随父亲走到哪里,把建设好的成果留下来,再到荒无人烟的地方重新开拓。在女儿王珥力的心目中,父亲王竹亭就是她的精神家园,是勉励她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动力之源,她说,“从父亲身上,我吸收了无尽的营养”。

二、中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

铁路选线设计是整个铁路工程设计中一项关系到全局的总体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选线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结合线路经过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农业发展等情况,规划线路的基本走向,选定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和村镇、交通、农田、水利设施,来设计线路的空间位置;研究布置线路上的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桥梁、隧道、涵洞、路基、挡墙等,并确定其类型和大小,使其总体上互相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

我国铁路兴建之初,选线设计工作多为外国人把持。铁路选线设计作为一门学科,从基本理论到所含内容,以及设计方法等等,很长时间内在我国未真正形成。

王竹亭于1935年回国后,在我国铁路建设中亲自实践。在这段时间里,他白天工作,晚间阅读多种文字的文献资料,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到1945年,终于出版了《铁路选线及计划学(第一册)总论》,又经过近十年的时间,到1954年,以《铁路选线手册》作为第五册,出齐了《铁路选线及计划学》这一著作。这是用中文出版的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第一部系统、全面的专著。

1953年,王竹亭调到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工作以后,潜心于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他借鉴苏、美、德等国的理论,确定以牵引计算作为铁路选线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区间往返运行时分作为车站分布的原则,以技术经济比较作为方案取舍的依据,把技术标准的确定及定线方法的理论等作为铁路选线设计的核心内容,还介绍了拨距、线距的计算方法以改造旧线,增设新线。在此基础上,到1960年前后,以王竹亭为主编,编写出版了我国自己的高校统编教材《铁路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选线设计学科也不断向前发展。王竹亭一贯倡导铁路选线设计人员学习工程地质和经济科学,告诉人们不能光从地形选线,有时地质选线和经济选线更为重要。王竹亭还特别重视铁路选线设计学科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他对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给予大力支持。中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从建立到发展,整个过程都有王竹亭的贡献,他当之无愧是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三、我国铁路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

铁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是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家建设的“先行官”,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结构。世界上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先建成铁路网,后实行工业化的“先网后化”发展过程。王竹亭从青年时候起就认识到要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就必需大力发展铁路事业。因而他选择铁路作为自己献身的事业。为此,他刻苦学习苏、美、德等国的先进知识。学成回国后,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潜心研究,并集中了国内外许多先哲的精粹,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铁路网建设理论,这就是“先通后备、分期投资、分流补白、速成路网”。

“先通后备、分期投资”,即先求其通,后完其备,使建设资金根据轻重缓急分期投入,以降低初期投资,加速资金周转,解决我国铁路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先通后备、分期投资”还为铁路建设事业带来主动权,避免因远期运量估计不准或建设进程发生变化造成投资过大、过早带来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工程实践中,有些主事人借口“先通后备”,大量削减初期工程,通车后,又不安排后期投资,以致“后备”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缺乏系统观念的主事方法,不足为训。

“分流补白、速成路网”,强调在全国铁路网建成以前,以补路网空白为先,这样可使货流分散,避免长途转运集中,减轻既有铁路和枢纽的负担,同时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加,分流作用也越强,铁路抗御灾害的能力也越强。常言“只有堵塞的线、没有堵塞的网”,强调的正是“网”的作用。

在阐述铁路网建设理论时,王竹亭还提出“被动运量”和“主动运量”等概念。所谓“被动运量”,就是社会上业已存在的运量,因而需要修建铁路来运送;所谓“主动运量”,就是铁路建成以后,促进了地区繁荣、经济发展,因铁路建成而带来的新运量。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王竹亭还和设计人员一道实际铺画了我国铁路网的大致轮廓。认为我国至少应有十万公里的铁路网,才能实现“四化”。

从50年代开始,王竹亭为宣传早日建成我国铁路网不遗余力,他发表文章,参加学术会议,并在政协会议上提案。对自己长期工作过的西北地区以及当时尚无铁路的西藏地区铁路建设表现了极大的关心。他支持我国的地方铁路建设,认为地方铁路是全国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他被推举为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副会长。

王竹亭关于我国铁路网建设的系统理论不但是适应当时情况的,甚至在今天对我们仍极具指导价值。

四、我国优秀的铁路工程教育家

王竹亭一生关心我国的教育事业,重视科技人才培养。早在他就职于铁路工程部门时,就曾受聘于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担任兼职教授,讲授俄文、铁路工程等课程。

1953年以后,他调到唐山铁道学院专职从事教育工作,撰写了大量的教材,为介绍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又翻译了许多专著。在这些工作中,他特别注意提携青年教师。通过工作,让他们既学习科学技术,又提高外语水平。例如在翻译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高林诺夫新著的《铁路设计》一书中,他先辅导青年教师学习俄文,再为他们修改译文,常常工作到深夜。一批有为的青年教师在他的培养下很快地成长起来。

王竹亭学识渊博,又长期在工程部门工作,所以讲课中事例丰富、深入浅出,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在教学中他还特别注重贯彻爱国主义教育,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强调工科学生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并亲自带领学生到设计院、铁路建设工地实习。

王竹亭对解放初期我国铁路工程部门的领导干部学习专业知识特别热情,亲自在“高干班”上为他们讲课和辅导。

1955年,王竹亭与苏联专家雅科夫列夫教授一道开始培养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第一批研究生。此后,除“文革”期间中断以外,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为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输送了骨干力量。

他还关心工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工作过的单位,他都建立了工人文化补习班,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工人学文化、学技术,一些工人在他的培养下,后来成为技师或工程技术人员。

王竹亭一生勤俭朴素、廉洁奉公、宽厚待人、提携青年,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事业执着追求,对祖国一往情深,其道德风范、言传身教,在学生中有重大影响,受到学生们的崇敬。他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一位优秀的铁路工程教育家。

参考文献:

[1]曾学贵、王秋.王竹亭.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辑室. 竢实扬华 桃李春风:第1卷.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保定市金台驿街51号原育德中学旧址. www.xibaipo.com/98/2004-3-23/news2004323234930.htm,2005-11-27

[3]哈尔滨铁路历史.

www.sscz.com/MSTSBBS1/Dispbbs.asp?boardid=18&ID=115,2005-11-27

[4]朱奕. 王弭力:与罗布泊的生命之约.

www.93.gov.cn/sncf/syfc/syfc85.htm,2005-11-27

作者:刘晓洲

相关专题:交大110周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