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郴州教育发展现状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czs.gov.cn/html/zjcz/czjy/content_35397.html 在 2020-05-07 07:46:1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郴州教育发展现状
浏览量:
郴州教育发展现状
郴州市人民政府 2009-09-26 09:21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字体:
打印
分享:
2006年郴州教育
 
  综述:2006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60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1所,普通中专7所,成人中专9所,职业高中30所,完全中学40所,高中21所,初中203所,小学1616所,幼儿园350所,教学点378个,特殊教育学校3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50342人,其中教育部门和集体办学校21915人,其他部门办学校785人,民办学校3352人。全市在校学生718077人,其中普通高校19833人,成人高校6101人,普通中专5252人,成人中专2310人,职业高中27253人,高中88181人,初中178232人,小学318129人,幼儿园72392人,特殊学校394人。
     一、安全稳定。全市排查安全隐患十大类,共3000余处。检查网吧860家,处理乱摆乱设摊点210余处,拆除违章搭棚24家,摧毁危害校园的流氓团伙10个、黑恶势力团伙2个,处理违法人员79人。广泛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举办专题讲座5000场次,发放宣传挂图6000余幅,组织师生参观示范基地达50多万人次。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参与人数达530873人。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以市政府的名义发布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的通告》。全年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二、救灾保学。今年“7·15”和“7·26”两次洪灾,给教育系统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全市受灾学校665所,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亿元;受灾学生44919人,受灾教职工4690人。灾害发生后,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同舟共济,救灾保学。一是迅速启动抗灾抢险预案,及时宣传抗灾保学的指示精神。确保了“五个到位”,即指挥到位、值班到位、报告到位、撤离到位、纪律到位。二是迅速组织开展救灾护校,部署落实水毁重建工作。制定了《教育系统抗灾保学具体工作方案》,从组织领导、资金筹措、校舍修复使用、环境卫生、纪律作风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全市各受灾学校无一因洪灾而发生学生中毒、学校停课等事件。三是启动“爱心行动”,迅速慰问帮扶受灾师生。市教育局慰问受灾教职工和学生400余人,资助金额共计130余万元。全市各级教育基金会利用基金增值部分扶助受灾教师2101人,资助受灾学生14233人,共支出增值基金584.7万元。为了确保每个受灾学生都能按时上学,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干部、教师分片包干,对受灾学生逐一家访,造册登记。对受灾严重的、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采取“减、免、缓、助”等多种措施予以救助。9月1日,全市4万多名受灾学生均按时开学。9月8日,国务委员陈至立特意致函许云昭副省长,高度称赞郴州救灾保学工作,并向广大教师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是200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我市2006年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省级项目(省考核项目)10个,计划建设面积12270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611.4万元。市级项目(部门考核项目)37个,计划建设面积25182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1693.4万元。县级项目23个,计划建设面积11196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644.6万元。在实际工作中,全市上下因地制宜,坚持抓好“五个结合”,即将寄宿制学校建设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与创办示范性学校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同时,各县(市、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建立和完善了四项工作制度(考评制度、月报制度、调度制度、督查制度),全市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多管齐下的工作格局。到11月30日止,我市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任务的70个项目全部建设完毕,项目建设面积51349平方米,比原计划增加2101平方米;其中省级项目建设面积13414平方米,比原计划增加9.3%;市级项目建设面积26569平方米,比原计划增加5.5%;县级11366平方米,比原计划增加1.5%。
      四、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一是狠抓了职前培训工作,在普通初中、高中学校引入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全市有8600名初、高中生参加“2+1”职前培训班学习。二是狠抓了农村劳动力继续培训,全市有2.4万名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这项培训工作,直接联系农户4.68万户,帮助开发“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生产基地120多个,扶植年纯收入过万元的产业大户4600多户。三是狠抓了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市有140多所职校、成校、农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参与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劳动力189000人,其中80%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3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开路--湖南省郴州市探索农村教育发展新模式纪实》,并配发《教育服务“三农”的有益实践》的短评。《湖南教育》2006年第5期推出长篇通讯《山高水阔显身手--郴州市教育服务“三农”掠影》。与此同时,湖南教育电视台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对我市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重点报道。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云昭对我市教育服务新农村工作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
     五、城区中小学扩容。推广永兴、桂阳等地的经验,全面推动各县(市、区)加大县城中小学扩容步伐。通过市一中五岭阁新校区建设,在下湄桥工业区启动市十一完小选址新建工程,指导湘南学院附小新建逸夫教学楼等措施,共完成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扩容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600个。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郴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郴州市星地一体化远程教育服务体系项目建设方案》,中心完小以上的学校60%的建成学校联网。开展了全市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使用、维护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应用活动。信息技术开课率中学达100%,中心小学达95%。举办了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导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500人。学生创新能力增强,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获国家级奖2个,省级奖32个。参加省“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例竞赛获一等奖。
     七、素质教育。全市教育系统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统揽学校德育工作,与新童谣创作相结合,与网络宣传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了践行“八荣八耻”“十个一”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德育整体建设工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开展了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月”、“两让我为先”现场会、 “公民道德日”宣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与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梦想小明星健康闯关电视大奖赛,书信写作比赛,“爱我郴州,兴我家园”演讲比赛,“远离网吧万人签名活动”。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全市有家长学校666所,任课教师5467人,参加学习的家长达35万人次。苏园中学曹攀攀同学和市九完小汤鹏正同学获得了第七届宋庆龄奖学金。嘉禾县成为国家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项目县,全市国家和省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达10所。开展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全市共评出省级优秀学生3人,省级三好优干149人,市级三好优干1852人。体卫艺工作成果丰硕,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展示活动,我市选送的2节初中体育课获二等奖。郴州市一中的合唱《蓝色多瑙河》和市二中的舞蹈《踏莎行、墨舞苏仙》将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这是迄今为止我市中学生首次有两个节目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的比赛;在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市中小学生共获得一等奖8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33个;在全省中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我市12名参赛中学生共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4名。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学生无涉毒、吸毒记录。高考考本科上线9924人,比2005年增加近300人。本、专科录取总人数13989人。
     八、教研教改。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进行改革。4月份,举办了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培训班,全市1700余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进入课改实验区,对初中毕业生实施了新的考试办法,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高中新生录取的依据。二是制定了全市课改实验教材培训计划。暑假期间组织对12个学科的3000余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新教材使用培训。三是加强了中小学校招生管理。对4所中小学校发布暑假广告、提前招生等违规进行了查处并通报全市。四是加强了会考管理。高、初中毕业会考全部实行网上阅卷,确保了会考工作高效运行。教研教改再上台阶。进行了省、市“十一五”课题立项工作。其中省规划办立项20项,列全省第三。中国教育学会立项7项,省教育学会立项56项,列全省第一。目前,我市共有省、市级基础教育立项课题207个,其中省级课题83个。课题研究成绩令人瞩目。全市参加省级科研课题评奖,共22项获奖,其中3项获省一等奖、8项获省二等奖、11项获省三等奖。组织高中学生参加国家数、理、化、生物、信息技术五科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有78人获得国家级奖,其中4人获国家级一等奖,其中数学1人,物理1人,化学2人,已取得大学保送生资格。全年有11个学科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比武活动,其中苏仙中学数学教师贺建琴参加“卡西欧杯”第五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获全国一等奖,苏园中学美术教师杨波参加第十七届中南六省(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比武获全国一等奖。我市中小学教师共有322篇论文在省里获奖,其中55篇获省一等奖。
     九、教育督导。今年3月6日至18日,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由市委组织部和市教育局牵头,教育督导室具体组织实施,组织市政府督学及专职督导人员共36人组成4个评估考核分团,每个分团由一名局领导带队,严格按照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规定的工作程序,分别对全市11个县(市、区)政府2005年度教育工作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2005年度教育实绩进行了督导评估考核,评估考核结果已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文通报。5月13日至24日,在市领导张万才、王贤国、陈社招、曹行达等陪同下,由省督学、省政府副主任督学汤汉文率领省人民政府“两项教育督导评估考核”第四评估考核团一行10人,先后对我市北湖区、苏仙区和桂阳县2005年度政府教育工作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进行了督导评估考核。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2005年度政府教育工作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均被定为优秀等级,其中,北湖、苏仙列该评估考核团所评估考核5个区的第一、二名,桂阳列4个县的第一名。这次评估考核真正达到了“督政为主”、“督学为本”目的。各县(市、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市督导评估考核后至省督导评估考核期间,桂阳县补拨城市教育费附加5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费90万元、公用经费72万元用于教育,补拨义务教育还债经费128万元,合计补拨340万元。在省督导评估考核期间,北湖区追加了教育经费600万元、苏仙区追加了460万元,使“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基本达到了要求。
     十、帮困助学。2006年“爱心助学”活动是继2004年“同心助学”、2005年“爱心助学”活动后继续第三年开展的大型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这项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这次“爱心助学”募集金额达 100.79万元,资助大学生211人。同时,全市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有135309名贫困学生享受到了“两免一补”,中央财政拨付我市免教科书经费1042万元,省财政拨付我市免杂费经费1023万元。
     十一、行风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形成党委(党组)行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继续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全市2229所学校全部制作了公示牌,向社会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让学生和家长“明白交费”。11个县(市、区)分别统一印制了《学校收费明白卡》或《中小学收费登记手册》,共发放126万余份。一年来,市教育局派出22个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对各县(市、区)的开学及收费情况进行督查,共抽查了84个乡镇的232所中小学,52所县属学校,6所市直学校。市县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检查了1143所学校的收费情况。全市共受理群众举报64次,共查出违规收费金额42万元,对查出的问题,立即责成有关学校认真整改自纠,无条件退还全部金额。全年共清退违规收费金额42万元,查处违纪案件8个,撤职以下3人,给予通报批评教育11人。评选表彰了首批20所“教育收费规范示范学校”。11月3日,邓党雄局长被邀到省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参加省纪委“向省党代会献礼”特别节目,向全省全国听众介绍郴州市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的经验。同时积极开展了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十二、其它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语言文字工作、局机关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老干部工作、教育工会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基础教育。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控辍保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中小学生入学率和辍学率达到国家和省里要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20678人。 高中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目前普通高中在校生88181人,比2005年增加了4000人,今年招收高一新生33017人,比2005年增加近1000人。全市13所示范性高中剥离了民办初中,2006年秋季停止了初中招生,剥离了近4000学位,这些全部由公办学校予以解决。这项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高度评价。创建示范性高中学校取得新进展,郴州市三中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宜章六中11月份接受了省示范性高中复评。目前,全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14所,占全省示范性高中的10%,仅次于长沙排全省第二位。郴州市十一中和宜章湘粤学校评为市级示范性高中,全市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创市级幼儿园4所,全市市一级幼儿园达18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30多所。创建安全文明学校440所,其中省级8所,市级112所,县级324所。创建勤工俭学示范学校32所。创建一级实验学校46所,实验教学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评估认定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21所,其中省级6所,市级15所。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建市级校园文化建设样板校36所,全市累计达550所。
     职业教育。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得到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重点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郴州工业学校等6所职业学校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将获得1800万元的专项扶助资金;        安仁职业技术学校等13所学校共17个专业首次申报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1月下旬,市重点专业建设评估组对申报学校进行了评估。全年中职学校招生20013人,比2005年增加4258人,增长27%;在校生人数达49063人,比2005年增加10107人,增长25.9%。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等4个单位和张国青等8人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7个厅局分别授予“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高等教育。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电大三所高校2006年在校生达2.35万人,比2005年的2.2万人增长6.8%;招生人数达7191人,首次突破7000人。湘南学院现有职工1567人。在校为生15000多人,成教在籍学生3528人。学校设有19个系部,开设了29个本科专业和21个专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课程2门。学院有专任教师81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等309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00多人。今年,学院已正式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共招普通高、中职学生2020人,其中高职1326人,在校学生4971人,初次就业率70.98%,年终就业率为95.88%,成人教育招生162人,社会培训280人;重点建设专业达到4个,新增专业4个,申报专业2个,实际开设专业24个,新招聘引进教师21人,2人取得教授职称,14人取得副教授职称,1人取得高级政工师职称。新校区建设取得进展,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价值168万元。郴州电大全年完成招生1600人,年底推出中专生就业120人。圆满完成了教育部对郴州电大的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并获“优秀”。
     民办教育。继续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民办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民办教育机构发展到367所,在校学生12万多人。其中学前教育已基本以民办为主,达225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41所,高中阶段民办学校30所,非学历教育机构71个。民办学校建设累计投入83465.62万元。以郴州明星学校、宜章湘粤学校、菁华园学校为代表的骨干示范性民办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良好影响。
     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推进新一轮中小学继续教育,制定了《郴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评定管理办法》,90%以上的中小学校推行了“一周一研修、一月一研教、一期一研讨”的校本培训机制。全面铺开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培训,举办培训班32期,350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在全市教育系统大力开展“知荣明辱、为人师表”教育活动,掀起新一轮学习胡昭程、盘振玉、匡妹仔等先进典型的热潮,营造了“人人学先进、个个赶先进” 的良好氛围。全面开展以县域内教师定期交流培训工作,从优质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送课支教,实行对口扶助,全市有210所学校、1600名教师参加。市本级举办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骨干教师培训班4期,共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200余人;3月份正式启动校长挂职培训机制,首期安排300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到上海市奉贤区教育部门挂职跟班培训。在全省率先组建了骨干教师资源库,近300名骨干教师成为首批入选对象。
 

责任编辑/不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