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12-03/11/content_1032404.htm?div=-1 在 2018-03-13 11:57:18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人民论坛
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试验区关系研究

《 人民论坛 》()

    张贺全  逯庆章

    【摘要】基于充分调查研究,权威和可靠的资料,全面分析了三江源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来历、界定和分区划分,阐述三者的功能定位、保护对象、保护目的和保护方法,全面理清了其相互关系,指出三江源试验区将按照全新内涵开展生态保护。

    【关键词】三江源  国家生态保护区  综合实验区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是我国优质淡水资源的供应基地,是高寒地区生物自然种质基因库,是我国和世界气候的启动区和敏感性区域,是我国高原生态的安全屏障。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大削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倍受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特别是2000年建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5年启动实施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简称三江源试验区)并通过《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以来,更加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瞩目、关心和支持,专家、学者发表了很多具有建设性、战略性的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笔者发现在三江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试验区的范围、面积上专家学者的论述不同,对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试验区的目的意义、方法手段、以及两者的关系理解也不尽一致,概念混淆,看法不一。本文根据在编制《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参与《总体方案》起草工作和多年研究中所掌握的资料,对三江源区的范围和面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试验区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区域发展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于三江源的源头和源区

    黄河源头及源区。关于黄河源头,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卡日扎穷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确定玛曲为黄河正源,并立有河源标志,行政隶属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第二种认为黄河发源于卡日曲,源头在巴颜喀拉山脉塔鄂热西北2.2公里处,行政隶属玉树州称多县扎朵镇,197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考察后认为,由于卡日曲比约古宗列曲长36.54公里,流量比约古宗列曲多两倍,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将黄河源头定位于卡日曲。

    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曲汇合后,称玛曲,穿行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至玛多县玛查里镇后称黄河。而后进入玛沁县和达日县,再流经甘德县、久治县,过久治县门堂乡后进入甘肃省(部分河段为甘肃、四川两省界河),并转了180°的“S”型大转弯,在欧拉进入甘青交界,后复回到青海省玛沁县、同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共和县、贵德县、尖扎县、化隆县、循化县和民和县,其中在民和县黄河大部分地段为甘青两省界河。

    黄河源区归结起来有五种论点。一是黄河在青海省境内的全部区域,均划入黄河源区,包括黄河干流区、湟水(含大通河)、洮河和大夏河,流域总面积为15.26万平方公里。二是黄河干流与支流隆务河汇合口以上地区(含隆务河、大夏河、洮河)为黄河源区,流域总面积为11.85万平方公里。三是黄河干流龙羊峡以上为黄河源区,流域总面积为10.32万平方公里。四是黄河干流唐乃亥水文站以上为黄河源区,总流域面积为9.24万平方公里。五是黄河干流玛多县玛查理以上为黄河源区,流域总面积为2.09万平方公里。

    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三江源试验区。试验区范围为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玉树州,其余类推)、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和唐古拉山镇的全部行政区域。据此,本文将黄河源区的范围确定黄河干流与支流隆务河汇合口(含隆务河、大夏河、洮河)以上流域,包括黄南州全部,玉树州、果洛州和海南州的黄河流域,总面积11.85万平方公里。

    长江源头和源区。长江源区水系主要由北支楚玛尔河水系、西支沱沱河水系、南支当曲水系组成。197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确定长江正源为沱沱河的姜古迪如冰川,大多数地理书籍及有关专著均以沱沱河为正源,行政隶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2008年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对长江源头三大水系考察后认为,当曲长度比沱沱河长16.6公里,当曲的流量比沱沱河大5倍,当曲的流域面积比沱沱河多1.33万平方公里,同时河谷发育程度也相对好一些,唯有河流方向与长江主流方向不一致。经综合分析,考察队建议在科考成果通过评审后,经过有关程序审核批准,将长江源头定位于当曲的且曲。且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的无名山地东北处,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北支楚玛尔河发源于治多县可可西里山。

    源于杂多县的当曲与源于唐古拉山镇的沱沱河汇合后,称通天河。长江干流流经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县,于玉树县直门达以下进入四川、西藏。长江在青海还有长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上游和二级支流大渡河上游。雅砻江上游称扎曲,源于称多县巴颜喀拉山南麓,入四川后称雅砻江;雅砻江的一条支流称尼曲,又称曲科河,源于达日县巴颜喀拉山南麓。大渡河的正源为玛可河,源于久治县哇尔依乡,经班玛县后流入四川;大渡河的一条支流为多柯河,源于班玛县西北部,后流入四川。多数著作认同长江在青海省的全部流域均为长江源区,面积15.76万平方公里。

    澜沧江源头和源区。澜沧江干流源头为扎曲河的扎阿曲,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行政隶属于玉树州杂多县扎青乡。扎阿曲和扎那曲汇合后,始称扎曲,流经囊谦县,在娘拉乡入西藏昌都地区。澜沧江在青海还有解曲(吉曲)、子曲和巴曲3条支流,出境后均流入西藏昌都地区。多数著作认同澜沧江在青海省的全部流域均为澜沧江源区,面积3.74万平方公里。

    内陆河区。由于三江源区主要是按行政区域而不是按水系区划的,为全面掌握三江源区情况,对内陆河区亦作叙述。

    内陆河有可可西里水系、柴达木水系、沙珠玉水系和青海湖水系。分属玉树、果洛、海南3个州及唐古拉山镇。可可西里水系是由可可西里地区无数高原湖泊组成的内陆水系,主要有可可西里湖、西金乌兰湖、乌兰乌拉湖、勒斜武担错、库赛湖等湖泊,流域总面积4.52万平方公里。柴达木水系在三江源地区有那棱格勒河、格尔木河和香日德河。其中那棱格勒河南支洪水河,发源于库水浣,经太阳湖,穿越博卡雷克塔格山后进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与楚拉克阿干河汇合,始称格尔木河。格尔木河东支雪水河的上游有三条支流:西支霍兰郭勒河(源头称刚欠曲),南支格涌曲,东支加尕日曲,三条支流汇合后进入海西州境内。香日徳河的东支托索河的源头为东曲,源于阿尼玛卿山的长石头山,东曲流入冬给措纳湖(又名托索湖),出湖后称托索河,在都兰县境内与乌兰乌苏河汇合后称香日徳河。沙珠玉水系位于海南州共和县西部,主要河流有沙珠玉河。青海湖水系主要河流有倒淌河、黑马河以及布哈河。

    关于三江源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试验区

    三江源区。各类书籍中,对青海三江源区的称谓主要有:江河源、三江源、三江源区(地区)等。1、江河源。1999年以前,多数著作都将青海誉称“江河源”。其含义主要有两种,一是广义的概念,即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地区;二是狭义的概念,即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通俗理解,江河源为长江、黄河两条河流的源头地区。2、三江源。199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对澜沧江源头进行了综合考察。科考结束后首次提出长江、黄河、澜沧江出自同一源区,将此区域定名为三江源。并发出了“开发大西北、保护三江源”的号召,同时建议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以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江河的源头区域为主,包含了部分内陆河的流域,统称三江源区。3、三江源区的范围和面积。2003年,在编制《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时,是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18个保护分区所在的16个县和唐古拉山镇为三江源区范围,面积为36.3万平方公里,其中的15.23万平方公里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后绝大多数著作均认同这个范围和面积。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范围包括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个州和唐古拉山镇的全部行政区域,面积为39.5万平方公里。据此,我们建议,今后对青海三江源区的范围和面积的表述,要与国务院批准的试验区范围和面积保持一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初,中国科学院澜沧江综合科考队建议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后,同年3月21日,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关于建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研讨会。同年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类型最集中、生态系统最完整、生态地位最重要、高原生态最典型的区域,保护区土地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由18个相对独立的,以森林灌丛、高寒草甸、冰山、湖泊、沼泽以及野生动物为核心的保护分区组成。在原三江源地区16个县和唐古拉山镇36.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了各拉丹东、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当曲、约古宗列、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阿尼玛卿、中铁-军功、麦秀、年保玉则、玛可河、多柯河、通天河沿、东仲、江西、白扎、昂赛共18个自然保护分区。在自然保护区中,划分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面积分别为3.12万平方公里、3.92万平方公里和8.19万平方公里(表1)。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如调整方案得到批准,应采用调整后的数据。

    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从其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出发,决定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试验区范围包括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海南州和唐古拉山镇的全部行政区域,共21个县1镇。试验区总面积39.50万平方公里。目的是在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江河的源头地区通过试验,形成符合试验区分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方法手段,形成统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实现三江源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国社会持续发展。

    重点保护区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坎布拉风景名胜区、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麦秀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域,总面积19.77万平方公里,占试验区总面积的50.1%。一般保护区包括在生态安全格局中发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基础性作用的区域,该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并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总面积18.93万平方公里,占试验区总面积的47.9%。承接转移发展区主要是在生态保护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具备一定承接转移农牧业人口和产业发展潜力的区域,该区需要统筹开发开放与生态保护,总面积0.8万平方公里,占试验区总面积的2.0%。

    1、试验区的流域分布。在三江源试验区总面积中,外流河流域面积31.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9.5%;内陆河流域面积8.1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63%。在外流河流域面积中,黄河流域面积11.8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0%;长江流域面积15.7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9%;澜沧江流域面积3.7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47%。在内陆河流域面积中,可可西里水系面积4.5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44%;柴达木水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0%;青海湖水系面积0.62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7%;沙珠玉水系面积0.6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2%(表2)。

    2、试验区的行政区划分布。在三江源试验区总面积中,玉树州19.8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12%;果洛州7.6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35%;黄南州1.7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3%;海南州4.3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98%;唐古拉山镇5.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02%(表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与三江源试验区的关系

    范围和分区分析。如前所述,三江源试验区包括4个州和唐古拉山镇的全部行政区域,共21县1镇;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在4个州的16个县和唐古拉山镇,在黄南州的同仁、尖扎县,海南州的共和、贵德、贵南县5个县中没有分布。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三江源试验区不是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进行扩大,而是三江源试验区涵盖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三江源试验区的38.60%。 

    三江源试验区的区划是根据生态、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功能来划分的,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承接转移发展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划分的,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全部纳入三江源试验区的重点保护区,同时纳入重点保护区的还有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国家级保护区以及三江源试验区内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及风景名胜区。

    目的意义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以山地、草原、森林、水域、湿地、荒漠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栖息地或分布区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地区。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为区域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除允许一定限度科学考察外,严格限制生产活动。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外围,可以从事科学研究观察活动,进行实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研究,但不能破坏其物种群落和环境,限制在区内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外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要控制对自然生态有明显影响的产业发展、经营活动和城镇建设。

    三江源试验区的建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全局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促进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处理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三者关系,是试验区建设的宗旨和主线;积极探索建立规范和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新型绿色绩效考评制度、完善的监测预警及管理体制等,是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同时试验区还肩负着为全国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使命。

    保护对象和保护方法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高原型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保护分区有8个属高寒湿地草甸及寒漠动物区,包括高寒草甸、冰川、湖泊、沼泽等生态系统及寒漠(草原)动物;有10个属高山灌丛、森林、草原及动物区,包括高寒草原、灌丛、森林等生态系统及森林动物。从保护的方法看:以保护自然地原始状态为主,以自然修复为主;对人为活动干扰造成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地区则采用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退化草地治理、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等措施,遏制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人工促进生态的恢复;同时考虑了管理能力和科技方面的支撑能力。

    三江源试验区则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改善民生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发展生态型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尊重当地文化、符合三江源地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

    (作者分别为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工程师)

民族地区企业危机沟通管理策略研究
后三峡时期库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河北省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与机遇
义乌发展转口贸易的战略选择
人才战略实施与本土文化传承
环境保护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社区参与文化名镇旅游管理的途径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试验区关系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