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4/11/11/2014111174324396961.htm 在 2016-04-08 09:40:4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四川日报-努力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
今日共16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1  第22387期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首页 >四川日报 > 专刊(04版)

努力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


    在四川省成都市,坐落着一所行业背景深厚、优势学科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四川省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该校始建于1951年,1978年升格为本科,更名为成都气象学院,隶属中国气象局;2000年划转为四川省属高校,现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共建。
    甲子光阴追星逐月,从初创时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到奋进中的风雨兼程、气象万千,再到信息化时代的改革创新、内涵发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成于大气,信达天下”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谱写了一曲地方行业高校融合开放、创新发展的青春壮歌。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该校现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38个,本科专业53个。现有专任教师1160余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890余人,其中,博士28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的49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国家级、省级专家50余人次。该校现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在校本科和研究生近2万人。
    近年来,该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扎实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的征程中,为国家建设气象强国、助力四川 “两个跨越”、推进统计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向朝伦图片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提供
人才培养篇
以人为本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008年,率全国之先,在全校范围借鉴并推行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
    今年6月15日-19日,CDIO国际组织第10届全球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作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全国CDIO改革试点组副组长单位、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之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应邀出席,并由院长周激流作大会主题报告。大会期间,该校参会代表与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2所高校代表,就CDIO工程教育的现状、挑战和发展等深入交流;参会学生代表参加本届大会举办的“基于移动嵌入式系统四旋翼飞行器项目”国际联赛摘得第二名,并且,大会确定,第11届全球年会在中国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行。
    一所中国西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何以在国际赛事中取得如此佳绩?参会的国际高校禁不住有些讶异。
    佳绩源自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实施多年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长期以来,该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继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之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试点单位,学校率全国之先,在全校借鉴推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美欧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工程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在此基础上,2009年,该校通过“抓住专业主线,实施全面综合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探索联合培养新机制”,以及“配套改革政策,建立教学管理新制度”等举措,深入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构建完善了“知识、素质、能力”并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该校45项教改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立项;18本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省级规划教材。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该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
追求卓越 重视学生科技创新
    近5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37项、省级立项50项,获国家级奖励168项
    这段时间,人称“代总”的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2012级学生代朋,与同学们一起成立了“成都我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只要没有课,他就会到成都一些社区、学校去,给家长、学校师生讲解教育机器人原型平台IOROBOX,这种由他和其余11名学生组成团队研发的新发明,仿佛一个“百变机器人”,青少年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设计、组装出自己喜欢的各种新玩意。IOROBOX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向社会推广。
    像代朋一样,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许多在校大学生,成为“科技达人”,科技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近5年来,该校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37项、省级立项50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68项。学生丁睿作为四川省唯一大学生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科技达人”的创新能力从哪里来?曾参加国际CDIO工程实践大赛的大四学生曹铎认为,学校对学生科创不搞“假摔”,特别鼓励学生实验实习操作,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他说,学校每个理工院系都建有3-5个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同学们随时可到实验室去真刀真枪练,原来在课本上死记硬背的知识,一做实验,入脑入心,获益良多。
    近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以“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心重”等诸多优势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等第三方评估监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科技创新篇
发挥学科优势 引领科技创新
    紧跟信息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脉搏,坚持走协同创新发展道路,紧密围绕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与气象科技的特色与优势,引领科技创新
    作为我国两所专门培养中国气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现代气象服务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大气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该校创新性地研制了多个型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改变了同类装备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在国内全面布网,并销往海外。
    2014年9月24日起,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正式在业务预报系统中启用中国研发的风云三号B星微波湿度计资料,这是ECMWF第一次在业务系统中使用中国的卫星数据,该成果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参与研发。
    该校主持并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基础平台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参与东方电气集团、攀钢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大型制造企业的核心软件开发,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校自主研制的舰载、机载气象雷达芯片、高精尖信息化软件及产品、北斗卫星定位射频芯片、抗核辐射芯片等被广泛应用于海军、空军、陆军、民航等部门。2010年,该校成功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
    近5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共取得2000余项科研成果,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余项。近日,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该校又有19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进入四川地方高校第一方阵。
注重协同创新 加快成果转化
    积极响应四川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获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推进奖”
    近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四川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一园多区”的模式,积极推进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把航空港园区作为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园区;双流、仁寿园区作为物联网、云计算、电子信息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园区。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登记、认定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
    按照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导引,围绕四川省、成都市近期出台的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校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新方式、新路径,积极推进局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在加强同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国家保密局、四川省经信委等部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云公司、Wipro等企业,成都、攀枝花等市(州)科研合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热情,该校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意见》等文件,由学校出场地、设备和人员,企业投经费,支持教师走“科研大道”,科技成果的“市场回报”参研团队及老师占大头。
特色服务篇
发挥信息科技优势 助力四川“两个跨越”
    紧紧围绕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相关产业信息化需求,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人才与科技支撑
    2013年,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大力推进工业强省、产业兴省,培育形成一批万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三个万亿产业之首。
    近年来,为顺应四川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性产业的发展需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目前,信息技术类专业达到21个,覆盖了从电子材料与器件到集成电路、设备与装备、网络与信息安全,再到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信息技术全产业链,是信息技术学科专业设置最齐全的四川省属高校之一。该校积极开展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研究,产学研优势明显,也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科研成果最多的四川省属高校之一。近5年来,该校先后承担电子信息类国家“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千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8项。
    此外,该校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特色优势,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服务四川省医疗信息产业、社会稳定、现代服务业、国防现代化建设以及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0年划转地方以来,该校累计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输送了16000余名科技人才,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最多的省属高校之一。近年来,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全国最大的专业软件产业园区)各企业招聘的技术类应届毕业生中,该校就业人数一直稳居全国高校前2位。
发挥决策智库功能 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
    参与《四川省“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等多项省级重大产业发展规划起草,为助推四川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四川省提出的“建设西部现代服务业强省”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投身信息化背景下的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在电子商务、物流、旅游等产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纳入规划、决策智库,参与了四川电子商务、物流、旅游等产业领域的规划发展建设方案的起草工作,由该校主持完成的《四川省现代服务业2014-2017四年行动计划》,成为指导四川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持完成的《四川省电子商务企业分类、分级评估标准》和《四川省“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对推动我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现居全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作出了积极贡献;牵头制定的《四川省构建西部物流中心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四川省物流企业分类、分级体系研究及评估标准》,为四川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建立天府新区智慧物流体系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主持制定的《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纲要》,对助推四川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目标、建设“智慧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
满足国家战略需要 助推行业现代化建设
    强化服务意识,矢志不渝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为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作为一所具有深厚气象行业背景的、现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共建的高校,建校63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累计培养了包括院士、杰青、神六功臣、全国劳模、国家首席天气预报员和气象局领导在内的2万多名气象人才,他们广泛分布在气象、民航、航空航天、部队、农业等行业或领域。中国气象局70%以上的大气探测业务骨干和科技人员、30%以上的气象预报员,中国民航系统约50%的气象预报、气象装备保障人才均来自于该校,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气象保障工作者中大部分是该校培养的毕业生。近5年,该校气象类专业学生几乎全部进入气象及相关行业就业,成为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国家气象科技研究的重要基地,近5年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先后承担气象领域国家“973”子项目、“86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中国气象部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气象事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符合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符合了中国气象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符合了中国气象局各时期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2008年,中国气象局主要领导走进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度肯定了该校的贡献。
    作为一所与统计行业具有深厚渊源的地方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统计局在该校建立的“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作用,大力推动信息科技和统计的融合,为国家及地方统计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校主持开展的“互联网时代统计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方法”研究,率先搭建了网络统计的基本架构,为统计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获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为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国防绿”文化创新育人实践受到总政治部、二炮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国防绿”文化建设成果先后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优秀奖、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该校参与歼10相关项目的研发,荣获一航集团“歼10功臣单位”称号;参与国家军工保密项目的某平台研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结语
    “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贴切且豪迈;“爱心、责任、行动”的校风,朴实而厚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向着建设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阔步迈进!


日期检索
版次导航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要    闻
天    下
专    刊
天府新论
市州观察遂宁
区域新闻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
文体新闻
经济观察
财经周刊
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