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1988年   人民日报   逝世消息汇总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01/16/7370215_382790380.shtml 在 2018-02-12 18:18:49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1988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1988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2014-06-01  山西西龙池

著名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姜椿芳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中国大百科全书》刚刚屹立在世界百科之林,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姜椿芳同志却不幸与世长辞了。1987年12月17日,他在北京被癌症夺去生命,享年75岁。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大礼堂里响起哀乐。首都各界群众近千人今天上午来到这里,向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著名的翻译家和编辑出版家沉痛告别。赵紫阳、彭真、邓颖超、姚依林、江泽民、杨尚昆、薄一波、王震、习仲勋、温家宝等领导同志送来了花圈,胡启立、宋平、宋任穷、阎明复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姜椿芳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19岁加入共青团,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以后,他在东北积极参加抗日社会活动,主编过《满洲青年》和《满洲红旗》。后来,他转移到上海从事进步文化活动,曾主编《时代》周刊。这个刊物当时对浴血奋战中的中国人民给予了很大鼓舞。抗战胜利后,他在党的领导下创办了《时代日报》,团结和吸引各界人士去迎接新中国的黎明。
全国解放以后,姜椿芳带头创办了上海俄文学校,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外语人才倾注了心血。之后他担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参加组织领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的翻译工作和《毛泽东选集》及中央重要文件外文版的翻译出版工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姜椿芳身陷囹圄仍然胸怀国家未来,曾在狱中拟就了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构想。1978年,他以66岁高龄挑起了筹组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编辑大百科全书的重担,把晚年的主要精力无私地献给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事业。
姜椿芳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止。他从事的社会工作十分丰富。他是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常委,是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第一届、第二届理事长,还是中国地名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
出席姜椿芳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宋健、杨静仁、康克清、钱昌照、周培源、赵朴初、钱学森等。送花圈的还有伍修权、李一氓、陆定一、胡乔木、严济慈、荣毅仁、黄华、楚图南、叶圣陶、巴金、雷洁琼等。中央有关部门、有关群众团体、姜椿芳工作过的单位及姜椿芳故乡江苏省和武进县的领导机关等也送了花圈。
(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杨乃俊同志在石家庄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河北省委主任委员、河北省原副省长杨乃俊1987年10月29日在石家庄逝世,终年83岁。杨乃俊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1月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杨乃俊同志是河南省封丘县人,解放前在山东、广西、四川、江苏等地任水利工程师和教授,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南京军管会水利部、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水利部、中央水利部工程师、河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副厅长、河北省副省长等职。他曾当选河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常委、河北省委主委。198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杨乃俊同志是一位爱国民主志士。解放前夕,他在国民政府水利部任职,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水利建设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把全部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在河北省的水利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后,他不顾年高,不辞辛劳到各地视察,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了不懈的努力。
杨乃俊同志逝世后,有关方面在石家庄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彭真、阎明复、陈丕显、许德珩等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和河北省党政领导机关等送了花圈。
(1988年1月9日《人民日报》)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军民深情向何长工同志遗体告别
据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郭殿成)严冬的鲜花翠柏簇拥着为革命扛了一辈子长工的老战士--何长工同志的遗体。他身穿军衣,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神态安详。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持枪为他守灵,近200个花圈编织成一条绚丽的彩带,绕过他的遗体伸向总后礼堂外的广场,在吹送着哀乐声的寒风中抖动。广场上,肃立着党政军领导同志和首都各界群众。
向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何长工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
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敬献了花圈,并赶来向遗体告别。他们瞻仰何长工同志的遗容,深情地行三鞠躬礼,并向他的子女表示亲切慰问。
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乌兰夫,也敬献了花圈。赶来向何长工同志遗体告别的不少是戎马生涯五六十载的老战士。何长工同志为革命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和崇高品德,是他们相互交谈的话题。
他们谈到他在白色恐怖中把党组织营救他妻子、儿女用的黄金,用来营救被关在敌人狱中的战友,自己的妻子、儿子、妹妹及其他40多位亲人惨遭反动派杀害;
进入新时期以后他主动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率先垂范。
他的几位老部下为他撰写了这样一副挽联:胸怀坦荡为国为民,气度豁达能屈能伸。
何长工同志的功绩永垂青史,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逝世的噩耗传出后,800多封唁电从革命老区、解放军营房、偏远的地质队飞向北京,表达了千百万军民深深悼念之情。他的故乡湖南省华容县人民特意送来家乡的泥土掩埋英雄儿子的忠骨。
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央组织部、国防部、地质矿产部,解放军三总部、军委办公厅、国防大学,湖南省及华容县、江西省峡江县党政机关等单位送了花圈。
参加向遗体告别并送花圈的领导人还有:万里、田纪云、李铁映、李瑞环、李锡铭、杨尚昆、吴学谦、宋平、胡耀邦、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芮杏文、阎明复、温家宝、王平、李德生、杨得志、肖克、陈丕显、陈锡联、耿飚、姬鹏飞、黄华、康世恩、彭冲、王任重、阿沛·阿旺晋美、周谷城、严济慈、廖汉生、楚图南、方毅、谷牧、陈慕华、王丙乾、宋健、郑天翔、杨易辰、杨静仁、康克清、胡子昂、钱昌照、陈再道、周培源、包尔汉、马文瑞、钱学森、汪锋、钱伟长、洪学智、刘华清等。
何长工同志生病住院期间,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李先念、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前往看望。
何长工同志的遗体今天在北京火化。他的骨灰将在满山开遍映山红的日子里,移至井冈山安放,让他的英灵安息在曾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安息在与他患难与共的人民之中。
(1988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石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新中国劳改劳教事业的创建者之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李石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7岁。李石生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彭真、乔石、习仲勋、陈丕显、彭冲等以及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组织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等单位送了花圈。国务委员谷牧以及政法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李石生同志的生前友好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李石生同志青少年时期就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投身革命运动,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石生同志从事政法工作40余年,历任公安部劳改局局长、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司法部副部长、中国劳改法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为公安、保卫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为劳改、劳教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8年1月17日《人民日报》)

罗孟文遗体告别仪式在南昌举行
新华社南昌1月16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省人大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省顾委筹备组副组长罗孟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举行。
罗孟文同志是1月7日在南昌逝世的,终年81岁。
陈丕显、康克清、王恩茂等送了花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吉林省委等也送了花圈。
罗孟文同志是江西赣县人,1927年参加农民武装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曾任省苏维埃委员。红军离开苏区后,他领导指挥了杨赣地区红军游击队,坚持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赣县工委书记、临时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等职。他作为党的“七大”候补代表曾参加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吉林省蛟河县委书记、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全国解放以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常委、省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并当选为一至四届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二、三届省政协副主席。1975年恢复工作后,任省委统战部部长、五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届省政协副主席,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罗孟文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在十年动乱中,他遭受诬陷和迫害,始终坚持原则。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江西省和南昌市各界群众500多人参加了向罗孟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1988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向廖梦醒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李鹏邓颖超杨尚昆宋平胡耀邦等参加并献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首都各界300多人,今天下午前往北京医院向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廖梦醒同志的遗体告别。廖梦醒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廖仲恺、何香凝的女儿,是廖承志同志的胞姊。她因病于1988年1月7日在京逝世,终年84岁。
李鹏、邓颖超、杨尚昆、宋平、胡耀邦、阎明复、彭冲、杨静仁、康克清、钱昌照、周培源、马文瑞、雷洁琼、汪锋等同志参加了向廖梦醒的遗体告别的仪式并献了花圈。杨尚昆转达了赵紫阳对廖梦醒亲属的慰问。献花圈的还有:徐向前、蔡畅、王震、习仲勋、刘澜涛、程子华、庄希泉、胡子昂、吕正操、王光英、赵朴初、屈武等同志,全国政协、全国妇联、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各有关领导机关。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全国政协的在京常委、委员、正副秘书长,全国妇联的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廖梦醒同志的生前友好马海德夫妇等。
廖梦醒同志是广东省惠阳县人。早在青少年时代,她就在父母的教育影响下,追随孙中山、宋庆龄积极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军阀的革命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她在岭南大学读书时,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留学法国期间,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她1930年与中共党员李少石结婚,并在香港建立秘密交通站,担负中央苏区和党中央所在地上海之间的联络。1931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我党的第一个对外宣传机构“中国工人通讯社”中担任英文翻译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何香凝主持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工作,1938年在香港协助护送白求恩、柯棣华等人往解放区,随后她和廖承志、邓文钊一起筹建由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任宋庆龄秘书,同时她还负责周恩来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络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她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9年春她参加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筹建工作,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她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廖梦醒同志入党50多年来,对共产主义事业忠心耿耿,默默无闻地埋头为党工作。她不计个人安危,严守党的纪律,为党的秘密联络工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她一生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坚定地执行党的对外政策。半个世纪以来,她为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廖梦醒同志在“文革”期间,饱受“四人帮”的打击迫害,她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对“四人帮”进行了坚决抵制。她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非常关心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在长期患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仍广泛地同港澳和国外的亲友进行联系,宣传党的政策,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廖梦醒同志品德高尚、禀性清廉,为人正直谦虚、热情、诚挚,平易近人。她一生为党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但从不居功自傲,不争名誉地位。她对于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不仅身体力行,而且以此教育后代。她好学多才,善书法,精通日、英、法多种语文,她既是革命家又是翻译家。
(1988年1月19日《人民日报》)

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振同志逝世
新华社成都1月20日电 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李振,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0日在成都逝世,终年88岁。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国务院参事室送了花圈,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和民革中央负责人也送了花圈。
四川省党政负责人1月16日参加了李振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
李振同志1949年在成都率部起义,为川西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党真诚合作,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
李振同志是广东省兴宁县人,生于1900年,历任国民党军队师、军长和兵团司令等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随部参加了北伐战争。“七七事变”后,他在广东积极投入抗日战争。解放后,李振同志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副司令员、西南军区高参室副主任、四川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委,四、五届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和民革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1988年1月21日《人民日报》)

著名汽车专家孟少农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汽车专家孟少农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孟少农是1月15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73岁。
李先念、陈云、姚依林、江泽民、宋平、薄一波、张劲夫、段君毅、严济慈、方毅、谷牧、宋健等同志以及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机械委等单位送了花圈。
孟少农同志是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之一,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曾在美国一些大汽车厂任过工程师。1946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汽车专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清华大学教授中最早的党员之一,他历任过中央重工业部技术室主任,第一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副厂长,陕西汽车厂革委会副主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总工程师,东风汽车联营公司副董事长等职。他亲自主持了“东风”载重汽车、“红旗”轿车和越野汽车的开发工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汽车开创了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孟少农同志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忘我地创造性地工作,建立了光辉的业绩。
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孟少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他功绩卓著,高风亮节,赢得了中国汽车界和学术界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衷心爱戴。
宋健、邹家华等同志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1988年1月24日《人民日报》)

一生坎坷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 陈企霞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200多名文化界人士,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向自己行列中一位优秀人物--陈企霞,作了最后的告别。他因患肺癌于10天前离开人世。
陈云、彭真、习仲勋、芮杏文、胡乔木、程子华、方毅等同志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作协、中国文联等单位为陈企霞送了花圈。
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文艺战士,陈企霞早在30年代初就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他是“无名文艺社”和《无名文艺》的创办者之一,并通过小说、评论等创作活动投身于左翼文学运动之中;1940年到延安之后,又为开展解放区的文艺事业忘我工作。新中国诞生仅两月之余,他和丁玲一起创办了《文艺报》,并担任副主编。
一生坎坷的陈企霞在50年代中期“丁陈反党集团”的错案中成了主角之一,1957年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有着坚定信念的陈企霞在如此逆境中仍默默地为党工作。活跃于文坛的陈企霞消失了,杭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却多了一位诲人不倦的严师。
1979年之后,恢复了被历史错误扭曲了一切的陈金霞,焕发了他晚年最后的热情,为新时期文学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心血。74岁的陈企霞在他临终前为他所挚爱的祖国作了最后一次贡献--他的遗体捐献给北京协和医院。
(1988年1月28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常委玛高维亚·贾库林在乌鲁木齐逝世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8日电 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玛高维亚·贾库林(哈萨克族),因病于1月26日在乌鲁木齐逝世,终年71岁。
玛高维亚·贾库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乌鲁木齐市举行。
邓颖超、王震、习仲勋、阎明复、赛福鼎·艾则孜、包尔汉、王恩茂等同志和全国政协以及中央有关部门送了花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军负责人以及乌鲁木齐各界人士600多人参加了向遗体告别仪式。
(198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薛愚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我国药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薛愚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周培源和首都各界人士400多人今天下午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向1月17日病逝的薛愚教授的遗体告别。
李鹏、邓颖超、胡启立、李锡铭、阎明复、王首道、刘澜涛、陆定一、许德珩、严济慈、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费孝通、叶圣陶、马文瑞、茅以升、汪锋等送了花圈。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国家教委、卫生部、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等单位以及薛愚的家乡襄阳人民也送来了花圈。
享年94岁的薛愚教授,湖北襄阳人。192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理学院,1930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先后任河南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齐鲁大学及北京大学、等校教授、主任、院长、校长等职。1946年,参加了九三学社、中国民主革命同盟。他在药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编写了多部著作,对发展我国的药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他还是政协全国委员第一、三、四、五届委员。198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


戏剧家马彦祥逝世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活动家、导演、剧作家马彦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根据马彦祥同志遗嘱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马彦祥同志的遗体已于1月21日火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马彦祥原籍浙江鄞县,1907年生于上海。1928年冬毕业于复旦大学,随即和著名戏剧家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从事进步戏剧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抗日救亡演剧队到南京、武汉、开封、郑州等地演出,宣传抗日。后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并辗转于长沙、桂林、重庆之间,从事抗日宣传及教育工作。1948年由北京抵达石家庄,参加戏曲改革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马彦祥长期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粉碎“四人帮”后,他任文化部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等职。
马彦祥一生奋斗在戏剧战线,曾编写、导演、演出过各类戏剧作品40余部,并撰写了大量戏剧和戏曲论文,为新中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988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原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田厚义同志在武汉逝世
新华社武汉2月1日电 原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田厚义同志,因病于1987年11月12日在武汉逝世,终年81岁。
田厚义同志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28年春投身革命,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曾被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田厚义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生活俭朴,联系群众,谦虚谨慎。
(1988年2月2日《人民日报》)

解放军总参管理局原顾问高克恭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局原顾问、离休干部高克恭因病于1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高克恭同志是陕西省绥德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参加革命60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1988年2月6日《人民日报》)

著名统计学家薛仲三病逝
据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我国著名统计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中国共产党党员薛仲三同志因病于1988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根据薛仲三生前遗愿,他的丧事从简,遗体献给祖国医学事业。
薛仲三是辽宁锦县人,1925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3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医学数理统计研究工作。1941年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医学统计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重庆市中央卫生实验院和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统计系主任、上海财经学院统计系主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和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顾问等职。
薛仲三同志从事统计教学和研究工作50多年,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培养了大批统计人才,为我国统计科学事业和军事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2月7日《人民日报》)

原中顾委员、轻工业部副部长夏之栩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夏之栩同志因病于1987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向夏之栩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李鹏、陈云、彭真、邓疑超、徐向前、聂荣臻、姚依林、万里、李铁映、杨尚昆、宋平、胡耀邦、薄一波、宋任穷、王震、习仲勋、王平、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江华、李一氓、李德生、杨得志、肖克、余秋里、宋时轮、张劲夫、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陈锡联、胡乔木、段君毅、耿飚、姬鹏飞、黄华、黄镇、康世恩、程子华、宋健、郑天翔、康克清等同志和中顾委、国务院、中办、中组部、国家经委、核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中共浙江省委送了花圈。
李鹏、姚依林、杨尚昆、宋平、胡耀邦、薄一波、宋任穷、王平、肖克、胡乔木、黄镇、郑天翔、康克清等领导同志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夏之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内杰出的女干部、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她1922年5月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在长达65年的革命斗争中,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
夏之栩同志1918年就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1923年秋她到北京担任北方区团委委员,1926年后她到上海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等职。1929年她到莫斯科学习,1932年被分配到全总女工部工作。此后她在南京、武汉、衡阳、延安担任过党内不少重要工作职务,1945年当选为“七大”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夏之栩同志任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长、秘书长、国家轻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党组成员、部长助理等职。
1978年以后她还担任过五届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等职。
建国以来,夏之栩同志在轻工业战线奋斗了30年,在轻工业部门工作期间,先后分管过干部、教育、工资、出版、政务以及机关党的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她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对待各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干部工作中,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反对拉帮结派;她以一个老党员的革命情感对待同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政治上、组织上,坚持党的原则,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耿直照人;在作风上,艰苦朴素,公私分明,平易近人。许多同志回顾夏之栩同志时,都说:她是一位好大姐。
(1988年2月7日《人民日报》)

我党早期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涂俊明同志在京逝世 首都各界七百多人向遗体告别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首都各界700多人今天下午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向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涂俊明同志的遗体告别。
涂俊明同志1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李鹏、薄一波、宋任穷、温家宝、李德生、方毅、杨易辰、杨静仁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献了花圈。
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胡耀邦、王震、习仲勋、芮杏文、温家宝、杨得志、张爱萍、陈丕显、陈锡联、胡乔木、程子华、王丙乾、郑天翔、康克清、杨成武、王光英、马文瑞、蔡畅、倪志福、邓力群、王鹤寿、李达同志,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全国总工会、《红旗》杂志社等单位,献了花圈。
涂俊明同志是湖北省黄冈县人。1897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16年与张浩同志(原名林育英,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曾任129师政委、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结婚。1924年她参加革命后从事职工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在武汉、上海等地继续做妇女工作、地下工作,以及交通员、侦察员等工作。她在白色恐怖下成功地掩护过瞿秋白、刘少奇等一批著名的党的领导人。1932年,上海党的机关遭敌人破坏,涂俊明同志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面对敌人的残酷刑讯,涂俊明同志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35年涂俊明同志出狱后,在上海、湖北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她1938年到延安,先后在《解放日报》社、光华书店、陕甘宁边区银行工作。随后的十几年间,她一直从事儿童工作,1980年被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涂俊明同志从大革命时期以来就信仰共产主义,和家人及亲属一起为其实现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她在严酷的环境中,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严守了党的机密。
在延安期间,她十年如一日,甘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勤奋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对同志从政治上、生活上多方关心、热情帮助,是延安时期几位受尊敬的老大姐之一。她对革命的后代关怀养育,孩子们都叫她“涂妈妈”。
建国前后,涂俊明同志从事了十余年的幼儿保育领导工作。她为培养革命下一代,不辞辛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培养革命新一代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当年的孩子现在已成为党的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涂俊明同志忧国忧民,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极为不满,表示出极大的愤慨。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她对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感到极大的欣慰。她年事虽高,仍不忘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涂俊明同志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时期,为革命先后献出了丈夫、两个弟弟和一双儿女。她光明磊落、忠诚正直、艰苦朴素、勤奋终生,表现出老一辈共产主义战士的高风亮节,是我们党的一位无名英雄。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1988年2月9日《人民日报》)

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逝世
本报讯 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汕头大学名誉校长许涤新同志,因患癌症,不幸于2月8日21时20分在北京医院病逝,终年81岁。
许涤新住院时,邓颖超特派秘书前往探视。宋平、彭冲、程子华、胡子昂等国家领导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副院长刘国光等曾先后前往医院探视。
(1988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首都各界人士向许涤新遗体告别 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等送了花圈 李鹏邓颖超胡启立姚依林等参加告别仪式
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首都各界群众近1600人今天下午前往北京医院,向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涤新同志遗体告别。
许涤新同志因患癌症于1988年2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灵堂四周放置着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江泽民、杨尚昆、胡耀邦、王震、习仲勋、程子华、韦国清、胡厥文、许德珩、王任重、朱学范、方毅、杨成武等领导人送来的花圈。
许涤新同志安卧在鲜花丛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四周堆放着亲属们献上的花圈。
在哀乐声中,李鹏、邓颖超、胡启立、姚依林、万里、李铁映、李锡铭、宋平、薄一波、宋任穷、芮杏文,阎明复、张劲夫、陈丕显、胡乔木、黄华、彭冲、周谷城、严济慈、荣毅仁、谷牧、宋健、郑天翔、杨静仁、康克清、胡子昂、周培源、王光英、费孝通、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学森、雷洁琼、汪锋等领导人先后向许涤新同志诀别。邓颖超同志握着许涤新妻子方卓芬的手说,涤新同志工作很努力,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中共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各民主党派中央等单位和组织送了花圈。
黄文欢和一些海外知名人士也送了花圈。
(198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优秀的民族工作者、壮族人民的好儿子 谢鹤筹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优秀的民族工作者、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原国家民委副主任谢鹤筹同志于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这位红军干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邓小平、乔石、姚依林、乌兰夫、田纪云、薄一波、王震、习仲勋、阎明复、江华、韦国清、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杨静仁、康克清、赵朴初、汪锋等送了花圈。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等有关部委也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
杨静仁、费孝通、汪锋以及统战部、民委系统职工,谢鹤筹同志生前友好共400多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谢鹤筹1908年生于广西同正县(现扶绥县)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著名的广西龙州起义,担任过左江崇善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赤卫部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广东进行革命活动12年多,是东江纵队的创建人之一,对广东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广东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广西梧州市委书记,桂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是党的“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革”期间,谢鹤筹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谢鹤筹同志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他重新工作后,不顾年迈体弱,先后到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寒山区、边境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和慰问活动。30多年来,谢鹤筹同志为党的民族工作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贡献卓著。
(1988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罗髫渔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教育家罗髫渔同志,因病于1988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罗髫渔四川古宋人。1919年受“五四”新文化思潮影响,开始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派至广州黄埔军校作政治教官。1927年春,罗髫渔投身北伐战争,同年8月,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曾任总政治部组织处长、十一军政治部代主任等职。
大革命失败后,罗髫渔同志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罗髫渔同志历任四川大学校管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并接连被选为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罗髫渔同志是我党早期的老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谦虚谨慎,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不谋私利,艰苦朴素,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
按照罗髫渔同志的遗愿,他的丧事从简进行,不开追悼会,也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198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潘德枫贡献遗体
本报讯 文化部中国对外展览公司原顾问潘德枫同志,因患癌症,于1988年2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潘德枫同志是湖南洞口县岩塘村人。他在1927年11月广州武装起义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因起义失败,在由广州前往上海途中被捕,1930年出狱后,继续坚持地下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潘德枫同志先后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文化服务部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专员和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亚非拉文化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兼政治协理员、中国对外展览公司顾问。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做出无私的奉献。
潘德枫同志临终前一再要求组织上和嘱咐他的亲属,在他身后:一、不要发讣告;二、不要搞遗体告别;三、不要开追悼会;四、遗体贡献给医院或医学院作科研用。这些遗言,都反映了他的崇高情操。
(198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政协副主席 民进名誉主席 著名教育家作家 叶圣陶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二月十六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八时二十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四岁。
叶圣陶同志是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从事教育工作和文学创作七十多年。五四运动前,他参加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托命于文艺”的战士、我国新文学史上的先驱者之一。一九二一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为民族解放、人民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同志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等许多领导职务,为发展人民教育和出版事业,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各界人士挥泪诀别五四文学运动最后一位元老叶圣陶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送花圈或参加告别仪式
据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 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低回的哀乐淹没不了人们的哭泣之声。今天下午,千余名各界人士在这里向五四文学运动的最后一位元老叶圣陶先生挥泪诀别。
2月16日离开人世的叶圣陶静卧在鲜花和翠柏丛中,覆盖在他身上的白缎映衬着叶老那双被94年风霜染白了的浓眉。冰心托女儿送来的花篮紧靠在他身旁,花篮的挽带上是冰心的手书:“圣陶前辈灵次”。
众多的花圈和花环摆放在灵堂内外,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李鹏、陈云、彭真、邓颖超、聂荣臻、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乌兰夫、杨尚昆、胡耀邦、薄一波、习仲勋、阎明复、温家宝、王首道、刘澜涛、肖克、陆定一、陈丕显、胡乔木、程子华、胡厥文、许德珩、彭冲、朱学范、周谷城、荣毅仁、楚图南、杨静仁、康克清、庄希泉、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钱昌照、董其武、陶峙岳、杨成武、陈再道、吕正操、周培源、包尔汉、缪云台、王光英、邓兆祥、费孝通、赵朴初、屈武、巴金、马文瑞、茅以升、刘靖基、王恩茂、钱学森、雷洁琼、汪锋、钱伟长,以及孙起孟、黄鼎臣、林盛中、周扬、夏衍、阳翰笙等同志送了花圈、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民进中央、中央统战部、国家教委、文化部、新闻出版署、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文联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以及江苏省和苏州市领导机关等也送了花圈。
李鹏、邓颖超、乔石、胡启立、姚依林、阎明复、刘澜涛、胡乔木、周谷城、杨静仁、康克清、钱昌照、陈再道、吕正操、周培源、包尔汉、王光英、费孝通、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学森以及孙起孟、黄鼎臣等同志佩戴白花,和排着长队的各界人士一起向这位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的遗体鞠躬致哀。
人们深情地凝望着叶老,把叶老的容貌铭记在心。展望出版社的总编辑阮波在叶老的遗体前,拍下好几张照片,她说:“我听过叶老讲课,叶老还批改过我的作品。他对待我们晚辈如同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我要记住他!”84岁高龄的吕叔湘先生不顾病痛,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到叶老的身旁,满含泪水,向叶老告别。
当年经叶老审阅的《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骑着自行车,顶着寒风从外交学院赶来了,这时告别仪式已快要结束。他深情地说:“我要再看他老人家一眼。”他说,“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留下了作品、精神和道德,谁又能忘记他呢?!”
叶圣陶逝世后,他在美国、日本、新加坡、苏联、荷兰、意大利、南斯拉夫、联邦德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生前友好,发来了唁电、唁函,或打来电话,对叶老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也发来了唁函。
(1988年3月1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常委、原交通部顾问刘亚雄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二日电 全国政协第五、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原交通部顾问刘亚雄,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刘亚雄同志是山西省兴县人,从事革命工作六十余年。一九二四年参加革命,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干事、科长,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晋冀豫三专署专员,长春市委书记。解放后,历任过全国妇联城工部长、劳动部副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兼驻交通部监察组组长等职。她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8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杰出妇女工作者刘亚雄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李鹏胡启立姚依林等参加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杰出的妇女工作者刘亚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刘亚雄同志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交通部顾问。她是2月21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87岁。
刘亚雄同志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她静静地躺在绿叶丛中。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李鹏、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乌兰夫、万里、田纪云、江泽民、李铁映、李锡铭、杨尚昆、宋平、胡耀邦、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王震、习仲勋、芮杏文、阎明复、王首道、刘澜涛、张劲夫、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黄镇、程子华、胡厥文、许德珩、彭冲、王任重、叶飞、宋健、郑天翔、杨静仁、康克清、吕正操、王光英、马文瑞、雷洁琼、汪锋等同志,以及中顾委,中纪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部,统战部,全国妇联,劳动人事部,交通部,中共北京市委,江苏、河北、山西、吉林省委,长春市委等送了花圈。
李鹏、胡启立、姚依林、李铁映、宋平、薄一波、宋任穷、芮杏文、刘澜涛、叶飞、宋健、康克清、马文瑞等领导同志,以及刘亚雄的生前友好和各界群众1500多人参加了今天的遗体告别仪式。
在刘亚雄同志住院期间,李鹏、宋平、薄一波、阎明复、康克清、马文瑞等同志到医院看望,邓颖超同志也派人前往医院看望。
(1988年3月4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刘峻峰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原交通部基建总局顾问、高级工程师刘峻峰因病于2月2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刘峻峰同志是湖北省枣阳县人,1925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他历任过北宁铁路管理局工程师,荷兰治港公司工程师,荷兰治港公司江阴分公司经理兼总工程师,五十二兵工厂工程顾问,武汉区域规划委员会专门委员兼规划处长,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专门委员,铁道部上海材料办事处总工程师,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海河总局、基建总局、航务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常务理事,第三、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刘峻峰参加革命工作后,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水运工程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根据刘峻峰同志的遗愿和家属子女的要求,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他的遗体今天火化后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8年3月2日《人民日报》)

沈阳军区原副参谋长叶超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沈阳3月1日电 沈阳军区司令部原副参谋长叶超同志因病于1988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叶超是湖北省黄陂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科长,华东野战军九纵队司令部处长、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华东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军委炮兵科学研究部部长、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国防科委陆军兵器研究院院长等职。
叶超同志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勤奋工作,服从大局,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戎马一生,英勇顽强,能文能武。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他临危不惧,浴血奋战,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解放战争时期,他转战南北,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南麻、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为祖国的解放作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设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作了不懈的努力。
(1988年3月2日《人民日报》)

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工作创始人之一罗若遐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工作创始人之一--罗若遐同志于2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昨天,首都党政军各界干部群众400多人沉痛向罗若遐同志遗体告别。
罗若遐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07年12月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红军。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历任新华通讯社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新闻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报务主任、无线电营营长,红四方面军新闻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军委三局队长,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电台台长兼秘书、党内交通联络处副主任,新四军竹沟留守处秘书长兼华中无线电大队长,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秘书长,中共华中局秘书,旅大电器工程专门学校副校长,大连大学辅导处处长、组织部部长等职。全国解放后,他先后担任军委通信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通信兵教授会主任,高等军事学院通讯兵教研室主任、战略教研室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罗若遐同志长期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和院校教育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实事求是,兢兢业业,为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立和发展、为培养国防建设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襟怀坦白,待人诚恳,党性强,作风正派,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保持了党员的革命本色。
李德生、康克清等同志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中央军委、解放军三总部、国防大学、新华通讯社、全国记协、大连工学院、湖南浏阳县等单位,以及张爱萍、陈丕显等同志送了花圈。
(1988年3月3日《人民日报》)

张家树主教追悼会在沪举行
新华社上海3月2日电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天主教上海教区张家树主教追悼会今天下午在龙华殡仪馆举行。
李鹏、邓颖超敬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江泽民、习仲勋、阎明复、陈丕显、杨静仁、包尔汉、赵朴初等同志。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各宗教团体以及各省市宗教、统战部门也送了花圈。
追悼会由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毛经权主持。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主教致悼词。悼词说,张家树主教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积极推动神长教友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贡献力量,领导中国天主教会走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不仅得到全国教友的爱戴,在宗教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也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尊重。
张家树主教在住院治疗期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领导人曾专程来沪探望,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也派专人探望。
96岁的张家树主教是于2月25日病逝的,遗体大殓于27日在徐汇主教大堂举行。
今天上午,宗怀德等五位主教在徐汇大堂主持弥撒和追思大礼,3000多名教徒参加了仪式。
(1988年3月3日《人民日报》)


张从周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中国科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技术科学部原副主任张从周同志,因病于1988年2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张从周是山东省荣成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他曾参加组织胶东著名的“一一四”革命武装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在山东和东北革命根据地工作。从1958年起,张从周到科技战线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科学院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计量科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负责人、技术科学部副主任等职。
张从周56年的革命生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他一身正气,忠于职守,胸怀坦荡,朴素廉洁,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1988年3月7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漆克昌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综考会主任兼党委书记漆克昌同志,因病于1988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漆克昌是四川省江津县人,1922年到日本学习,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联部副处长、处长、中央马列学院二分院副院长。1957年起,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兼党委书记,将自己全部心血倾注到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中。
漆克昌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坚持原则、光明磊落;博学多才、谦虚勤勉。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
(1988年3月7日《人民日报》)

陈曾固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原教育部顾问陈曾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2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陈曾固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赵紫阳、邓小平、李鹏、陈云、乔石、胡启立、万里、田纪云、杨尚昆、宋平、宋任穷、习仲勋、刘澜涛、胡乔木等领导同志以及全国政协、中组部、国家教委、辽宁省委省政府、贵州省委省政府、甘肃省委省政府、河北省委、武汉市委分别送了花圈。
万里、宋平、宋任穷等领导同志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陈曾固同志生于贵州省安顺县,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历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代理市委书记,陕北中央机关直属党委书记,辽西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副书记,贵州省委副书记兼省政府副主席、代主席,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教育部顾问等职。
陈曾固同志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历尽艰辛、百折不挠,坚持原则,刚直不阿,实事求是,能上能下,顾全大局,始终保持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1988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倪海曙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著名语言学家、文字改革活动家、全国政协委员倪海曙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阎明复、胡乔木、赵朴初、柳斌、贺光华、吕叔湘等各界人士200多人向倪海曙同志的遗体告别,刘澜涛、朱学范、宋健、缪云台、胡绳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妇联书记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送了花圈。
倪海曙同志是上海市人,生于1918年5月3日。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支持下,在上海难民收容所进行了有名的拉丁化新文字扫盲试验,取得很大成功。50多年来,倪海曙同志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和文字改革进行了大量工作,著述甚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倪海曙同志2月27日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
(1988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著名生物学家陈世骧逝世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生物学家、昆虫学家、分类学家、一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名誉所长陈世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1月25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3岁。
陈世骧同志1905年11月5日生于浙江嘉兴。192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同年赴法国留学。1934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中国和越南北部叶甲亚科研究》获法国昆虫学会1934年巴赛奖金。1934年8月回国,在中央研究院动物所任研究员。解放后,他先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实验生物所昆虫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和《中国动物志》编委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副主编、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协荣誉委员等职,曾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逝世前又在浙江省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世骧同志毕生从事叶甲系统分类和分类学理论研究。他的叶甲分类研究和《进化论与分类学》一书都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78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陈世骧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积极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的一生,是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一生,是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生。
(198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原武汉军区后勤部长姚醒吾逝世
新华社武汉3月15日电 原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姚醒吾同志因病于1988年2月18日在武汉逝世,终年92岁。
向姚醒吾同志遗体告别仪式2月26日在武昌殡仪馆举行。洪学智、李聚奎、陈再道、赵南起、刘安元,解放军总后勤部,湖北省、武汉市、湖州市党政机关送了花圈。
姚醒吾同志是浙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师军需处长、军供给部长、联防司令部供给部长、陕甘宁边区银行秘书处长、东北东线供给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第三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姚醒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大革命时期,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持我党地下工作;红军时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辽沈战役,为战役和战斗的胜利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成为我军后勤战线的一名优秀指挥员。建国后,他积极工作,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他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胸怀坦荡,善于团结同志,为我军后勤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离休后,他仍然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我军建设。
(198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湖北省原副省长刘济荪逝世
新华社武汉3月15日电 湖北省原副省长刘济荪同志因病于3月7日在武汉逝世,终年81岁。
刘济荪1908年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37年5月参加革命,194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专署主任秘书、行署代主任,以及工商管理局局长、经济部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工商厅厅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计划委员会主任、副省长、省物价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政府顾问等职。
刘济荪追悼会3月12日在武汉举行。
(198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著名法学家潘念之逝世
新华社上海3月22日电 我国著名法学家、原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潘念之,因患癌症,于3月10日在上海逝世。今天下午,上海各界人士500余人前往龙华殡仪馆,向这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遗体告别。
走完了人生87年历程的潘念之,是浙江省新昌县人。他1925年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党宁波地区工作的开辟者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遭国民党通缉,流亡日本,就学于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部。归国后,他积极进行争取民主和宣传救亡的活动。抗战开始,他奔赴祖国的西南、西北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来受党指派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和地下秘密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建设奋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潘念之同志对法学、政治学造诣很深,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建设卓有建树。多年来,他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撰写了大量有关民主与法制的论文,主编了有关的论著,对一些重大法律的制定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他还曾主编《法学》杂志、《辞海(政治法律分册)》、《政治与法律》和《国外法学知识译丛》,参加并领导编写《法学词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为我国法学与政治学基本理论的建设和普及做了大量工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988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沈阳军区后勤部原副政委张济民在沈阳病逝
新华社沈阳4月1日电 沈阳军区后勤部原副政治委员张济民同志,因病于1987年11月6日在沈阳逝世,终年91岁。
张济民同志是江西省泰和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司务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供给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供给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创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奉命奔赴东北,完成了四平等重大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全国解放后,他为加强部队后勤建设,作出了贡献。
(1988年4月2日《人民日报》)

女民族企业家汤蒂因逝世
新华社上海4月2日电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汤蒂因,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3月25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2岁。汤蒂因同志追悼会今天在上海举行。
李先念、邓颖超、胡厥文、荣毅仁、胡子昂、刘靖基、孙起孟等发来唁电并送了花圈。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上海各党派团体也送了花圈。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杨堤以及各界人士3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汤蒂因同志生于1916年,江苏人。1947年,她开办了绿宝金笔厂,积极发展我国的民族制笔工业,是一位爱国的女企业家。1954年,她创办的绿宝金笔厂在全市制笔行业中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发挥了带头作用,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陈云、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会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她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繁荣景象感到由衷的高兴,为振兴我国的制笔工业、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汤蒂因同志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旅大警备区原顾问黄思沛病逝
新华社沈阳电 旅大警备区原顾问黄思沛同志因病于1988年2月28日在大连逝世,终年76岁。
黄思沛同志是江西省宁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
黄思沛参加革命58年来,热爱党,热爱人民,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多次负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工作积极,作风正派,严于律己,联系群众,艰苦朴素,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贡献。
(1988年4月5日《人民日报》)

谭震林陵墓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举行
新华社长沙电 谭震林同志陵墓落成暨骨灰安放仪式4日在湖南省攸县梅城公园举行。
谭震林同志1925年参加革命,一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文革”中因怒斥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惨遭迫害。谭震林同志于1983年9月逝世,把骨灰安放在故乡是他的遗愿。
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和谭震林同志的子女等参加了仪式。
(1988年4月9日《人民日报》)

原炮兵技术学院政委栗彬成病逝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原人民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政治委员栗彬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3月2日在合肥逝世,终年70岁。
栗彬成同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历任宣传员、指导员、组织科长、团政委、师政委、副军长、炮兵学院高级系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浙江省军区政委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栗彬成早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入伍后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平汉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和解放太原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是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1988年4月10日《人民日报》)

我党优秀党员、原民政部顾问安建平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原民政部顾问安建平同志因病于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安建平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彭真、姚依林、宋平、胡耀邦、宋任穷、程子华、习仲勋、荣毅仁、康克清,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全国政协办公厅、民政部、纺织工业部等送了花圈。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安建平是陕西省米脂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区党委组织部干部科长、组织部副部长、中共辽吉省委敌后工作委员会委员、东北局妇委书记、东北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安建平担任了由苏联援助的我国第一项轻纺工程哈尔滨亚麻厂的第一任党总支书记,卓有成效地组织和领导了从建厂到生产的全部工作。1955年调北京后,任中央监委监察员、中央监委派驻纺织部监察组副组长。
十年内乱期间,她被下放基层工作,1978年,调任民政部政治部副主任,1981年被任命为民政部顾问。在民政部工作期间,她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关心爱护干部,深得干部和群众的称赞。
安建平是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曾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与安建平相熟识的同志们评价说,她具有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公道正派,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兼洁奉公,是一位优秀的党的政治工作者。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安建平同志的亲属及生前好友等共500多人。
(198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长征干部郭斌因病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铁道部原劳动保护监察室主任、离休干部郭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4月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郭斌同志1914年10月生于江西省吉水县。1929年参加区游击队,1930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郭斌同志在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临汾战役和雁北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四旅卫生部长、晋绥军区吕梁军区卫生部医务主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医政处长,参加了解放张家口、太原战斗和平津战役。1949年任军委铁道部卫生局副局长兼铁路总医院院长、铁道部卫生局副局长、铁道部休干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铁道部视察室副主任和劳动保护监察室主任等职。1982年12月离职休养。
郭斌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在6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在患病期间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铁路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郭斌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已于15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1988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沈尔炎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水文地质专家、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原煤炭工业部地质局顾问沈尔炎同志因病于今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向沈尔炎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阎明复、程思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于洪恩、宋堃、常捷等参加了今天的仪式。
王任重、阎明复、杨静仁、胡子昂、周培源、缪云台、王光英、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学森、钱伟长、孙晓村、程思远、钱正英和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等送了花圈。
沈尔炎同志原籍江苏苏州,早年留学比利时,攻读采矿和地质专业。于1948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过东北煤管局工程师和煤炭部高级工程师等职,曾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沈尔炎同志对水文地质、找矿和采矿有较深造诣,曾领导和完成了抚顺露天煤矿总体改造中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不辞辛劳地到各地考察,提出过对煤矿地下水“排供结合、综合利用”的重要建议。他平易近人,作风正派,光明磊落,为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工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8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国家地震局原副局长卫一清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国家地震局原副局长、顾问卫一清同志因病于4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
卫一清是山西省洪洞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而后历任指导员、县委书记、晋西北行政公署武装部长、晋绥边区武委会主任、临汾军分区副政委、中央军委总参人民武装部组织处长。1955年他调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等职。
卫一清同志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毅然投笔从戎。他在吕梁地区和晋绥地区负责人民武装部民兵的组织工作和指挥工作时,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被誉为“吕梁英雄”。他调到中国科学院后,为我国建立地球物理和地震研究的基础作出贡献,并参与组织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生产工作。在国家地震局工作期间,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促进我国地震工作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向卫一清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1988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著名美术家文学家朱丹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美术理论家、书画家、文学家朱丹同志,因病于4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朱丹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姚依林等出席了告别仪式。
朱丹同志是徐州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二九”运动时,他为天津市学联代表,积极参与建立抗日组织和进步文艺社团,并担任中共南开大学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先后任西北文艺工作团副团长和东北画报社社长。全国解放后,朱丹曾任人民画报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文化部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职。
朱丹同志参加革命50多年来,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勇于献身。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爱才如渴,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他忧国忧民,疾恶如仇,但在过去“左”的路线下,却屡遭迫害,“文革”中更受尽磨难。
几十年来,朱丹同志还在文艺的众多领域里发挥了自己的才华。他在文艺史方面的著述及精辟的杂文、随笔,早为我国学术界所推崇。
(198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原劳动人事部机关临时党委书记王炯骨灰安放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原劳动人事部机关临时党委书记王炯同志,因病于1988年3月28日在广东韶关逝世,终年70岁。王炯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倪志福、王汉斌等领导以及首都各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骨灰安放仪式。万里、彭真、姚依林、江泽民、李锡铭、宋平、薄一波、陈希同等和原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北京市政府、山西省政府等单位献了花圈。
王炯同志是山西省临猗县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炯同志早在1935年在中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担任平遥县委书记,太岳区党委秘书长等职。解放后,历任太原市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委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市人委财贸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北京市第一服务局局长、党委书记,市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七、八、九届执委和八届主席团委员,国家劳动总局副总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王炯同志是中共“八大”第一、二次会议代表。
王炯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党的好干部。他长期从事工会和党政工作,埋头实干,注重调查研究。他作风民主,公正廉洁,爱护干部,严于律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十年动乱中,他受到错误路线的冲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3年,王炯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退出第一线。
(198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申仲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申仲义同志因病于1988年4月14日逝世,终年66岁。向申仲义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申仲义同志是河北宛平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无线电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自学成才的我国雷达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军委三局无线电材料厂试验室主任和西北军区通联处技术主任。解放后,他历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长、总参四部副部长和四机部副部长等职。他为我国战时的通讯事业,为新兴的雷达事业和国防科研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申仲义同志作风正派,襟怀坦白,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他的逝世是我党科技工作的一大损失。
(1988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向潘菽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因病于3月26日在北京逝世。向潘菽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阎明复、周谷城、宋健、周培源、钱学森、卢嘉锡,全国政协在京部分常委、委员、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在京副主席、常委、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及潘菽生前友好300多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李鹏、李先念、邓颖超、胡启立、宋平、张劲夫、习仲勋、严济慈、王任重、方毅、杨静仁、胡子昂、钱昌照、屈武、马文瑞、孙晓村、许德珩、茅以升等同志,以及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中国科学院、民革中央、民盟中央、中央江苏省委和省政府、中共江苏省宜兴市委和市政府等单位送了花圈。
潘菽,江苏宜兴人,生于1897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学美国主修心理学,曾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心理系教授,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55年至1984年间,他连续被推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并且一直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潘菽同志是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8年以来一直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市和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潘菽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坚强的民主战士,早年在北大读书时,就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被捕的32名爱国青年之一。1937年至1946年,他随中央大学内迁重庆,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抗日民主爱国斗争,用个人微薄工资资助学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常为中共党员提供活动条件,还在困难时刻帮助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安全转移。
潘菽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是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国际心理学界也十分知名。他一生著述很多,由他主编的《人类的智能》和《教育心理学》曾分别获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潘菽同志坚决拥护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政治生活,认真参政议政,他宽厚朴实、谦虚谨慎、正直坦荡,曾多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1988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经济学家樊弘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一级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樊弘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樊弘同志因病于1988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聂荣臻、胡启立、严济慈、费孝通、许德珩等送了花圈。政协副主席周培源等前往八宝山向樊弘同志遗体诀别。
樊弘同志系四川江津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他先后担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等职务。
樊弘同志经历了长达62年的教学生涯。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樊弘同志曾著有《工资理论之发展》、《现代货币学》、《西山农业合作社调查》、《凯恩斯就业理论批判》等。在剑桥大学《经济评论》杂志上曾发表《关于马克思与凯恩斯的资本积累、利息率和货币理论的比较研究》的论文,是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异同的文章,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
樊弘同志具有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他言行一致,威武不屈。解放前,他公开揭露国民党四大家族的黑暗统治,受到革命青年的爱戴和敬重,被誉为“民主教授”。
樊弘同志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大党组织中得到中央直接批准的第一个入党的教授。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不移,对社会主义忠贞不二,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优秀品质。
首都经济、教育等界200多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九三学社等单位和团体也送了花圈。
(1988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张树德同志逝世
新华社郑州5月1日电 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张树德同志,因病于1988年4月29日逝世,终年66岁。
张树德同志生于山西省灵石县,1938年5月参加工作。
(1988年5月2日《人民日报》)
我党优秀党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树德追悼会在郑州举行
新华社郑州5月10日电 河南省郑州市800多人昨天举行追悼会,深切悼念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树德同志。
张树德同志是4月29日因病在河南新乡去世的,终年66岁。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及万里、彭真、宋平、胡耀邦、宋任穷、阿沛·阿旺晋美等发来了唁电、送了花圈。
追悼会由河南省省长程维高主持,省委书记杨析综致悼词。杨析综同志说,张树德同志为党为人民整整奋斗了50年。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忘我工作的一生。
(1988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成都军区后勤部原顾问李华安病逝
新华社成都电 成都军区后勤部原顾问李华安同志因病于1988年1月4日逝世,终年74岁。
李华安同志是四川省渠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华安历任连政治指导员、团政委等职。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历任师政治部副主任、川南军区后勤部政委、四川军区后勤部政委、西藏军区后勤部政委、公安部队西藏总队第二政委、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参加并领导了川南剿匪和西藏平叛,为巩固四川新生政权、保卫边疆,作出了贡献。
(1988年5月3日《人民日报》)

蒋南翔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中国青年运动著名的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蒋南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8年5月3日14时0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1988年5月4日《人民日报》)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教育家 蒋南翔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赵紫阳李鹏彭真乔石姚依林王震等参加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人士500多人今天分别来到北京医院和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向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蒋南翔同志的遗体告别。
蒋南翔同志是今年5月3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74岁。
蒋南翔同志的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丛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哀乐声中,赵紫阳、李鹏、彭真、乔石、姚依林、王震、李铁映、吴学谦、宋平、王平、刘澜涛、江华、李德生、余秋里、陈锡联、胡乔木、段君毅、姬鹏飞、习仲勋、彭冲、严济慈、雷洁琼、王汉斌、刘复之、康克清、周培源、胡绳以及蒋南翔同志生前友好等,在蒋南翔同志遗体前鞠躬致哀,向这位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告别。
邓小平、杨尚昆、陈云、万里、李先念、邓颖超、聂荣臻、李锡铭、胡耀邦、薄一波、宋任穷、王首道、伍修权、李一氓、杨得志、肖克、宋时轮、张劲夫、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耿飚、黄华、黄镇、康世恩、程子华、叶飞、宋键、方毅等和中顾委、中共中央办公厅、中组部、中央党校、国家教委、清华大学等单位献了花圈。
胡启立等从外地发来唁电对蒋南翔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在蒋南翔同志病重期间,彭真、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王震、薄一波、宋任穷等曾去医院看望。
(1988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雍增·土登唐巴逝世
新华社拉萨5月6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西藏佛教分会副会长雍增·土登唐巴同志因病于4月28日逝世,终年75岁。雍增·土登唐巴同志追悼会于今天下午在西藏自治区政协礼堂举行。
雍增·土登唐巴1913年生于西藏丁青县,1948年任帕巴拉·格列朗杰活佛经师。他历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佛协分会秘书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等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分别打来电话和发来唁电,对雍增·土登唐巴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国家民委、国务院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西藏自治区党政军负责同志等献了花圈。
西藏自治区党政军负责同志及各界代表5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巴桑主持。
(1988年5月7日《人民日报》)

著名流行病学专家何斌病逝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著名流行病学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何斌同志因病于1988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9年。
何斌是台湾省台北县人,1939年考入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主任教员、医务主任、内科医师、卫生科长、防疫处副处长、军事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曾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理事、顾问。
何斌同志青年时代参加台湾人民的“二·二八”起义,起义失败后投身到祖国大陆的解放斗争中。
何斌同志长期从事热带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工作,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他不计名利,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严于律己。他积极宣传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二制”方针和政策,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大量工作。
(1988年5月8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贺敏学同志在福州逝世
新华社福州5月8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贺敏学同志4月26日在福州病逝,终年84岁。
贺敏学同志追悼会5月8日在福州举行。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组织部、江西省委、上海市委、江苏省委等单位;万里、李先念、胡耀邦、薄一波、宋任穷、彭冲、叶飞、王首道、江华、张劲夫、陈丕显、费孝通、孙起孟、方毅、谷牧、康克清、钱昌照、周培源、赵朴初、卢嘉锡等以及邓颖超、庄希泉、杨成武发来唁电或送了花圈。
追悼会由省长王兆国主持,省委书记陈光毅致悼词。悼词说,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党久经考验的好干部贺敏学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永新农民自卫军副指挥、指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时,贺敏学同志率部上了井冈山,汇入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红军主力北上后,他坚持南方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做出了卓越贡献。
建国后,贺敏学同志担任了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二、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悼词说,贺敏学同志是一位坚持斗争、百折不挠的坚强革命者。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1988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庄希泉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庄希泉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今天上午11时1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庄希泉同志系福建厦门人,1888年生。新中国成立前,曾长期在海外从事爱国民主活动。全国解放后,历任中侨委副主任,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名誉主席,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华侨大学董事长。
(198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首都各界人士向庄希泉遗体告别 赵紫阳李鹏万里乔石胡启立等参加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庄希泉--这位“永爱中华、矢志不渝”的爱国侨领,今天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的覆盖下,安详地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
首都各界人士500多人静静地走到他的身旁,向这位百岁老人、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侨联名誉主席诀别。
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今天下午哀乐低回。赵紫阳、李鹏、万里、乔石、胡启立等同志在庄希泉同志遗体前静默致哀。赵紫阳握着庄希泉之子庄炎林的手说:“庄老5月14日去世后,庄老夫人也在22日去世了,对此我表示深切悼念。”
前来告别的人群中,有宋平、阎明复、习仲勋、彭冲、叶飞、孙起孟、雷洁琼、王汉斌、方毅、钱昌照、赵朴初、屈武、钱学森、胡绳、程思远、钱正英等同志;有庄希泉同志的生前友好;还有他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台湾等地的亲属。
大厅周围摆满了花圈,送花圈的有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邓颖超、姚依林、王震、田纪云、吴学谦、宋平、宋任穷、王首道、刘澜涛、陆定一、程子华、费孝通、任建新、刘复之、王任重、谷牧、杨静仁、康克清、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周培源、缪云台、王光英、邓兆祥、巴金、马文瑞、刘靖基、王恩茂、钱伟长、孙晓村、卢嘉锡、苏步青、司马义·艾买提等同志;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国务院、中顾委、中组部、中央统战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民盟等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以及福建省党政部门等单位。
庄希泉同志在北京逝世后,宋任穷等同志和海外华侨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唁函,对庄老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1988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范培义同志在京病逝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范培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范培义同志1948年参加革命,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斯大林机床工具学院。回国后,他先后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常委,1985年任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今年5月1日,范培义同志因患突发性心脏病在北京病逝,终年58岁。
乔石、严济慈、卢嘉锡、肖洪达、郁文、王兆国、韩天石、韩光、李昌、周光召等同志送了花圈,中纪委、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500余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1988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空军原副政委黄立清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向空军原副政治委员黄立清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中共中央,中央纪委,中央军委,国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军委纪委等单位送了花圈。
杨尚昆、李先念、徐向前、胡耀邦、宋任穷、杨得志、乌兰夫、廖汉生、洪学智等送了花圈。
王震、秦基伟、王平、李德生、余秋里、陈锡联、段君毅、习仲勋等参加了向遗体告别仪式,并献了花圈。他们向黄立清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
黄立清同志因病于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逝世。
黄立清是湖北省大悟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红军班长、排长、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团政治委员,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兼政委、沈阳军区防空军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军防空军的组建和人民空军的发展壮大,为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十年动乱”中,黄立清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黄立清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黄立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他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坚决服从党的决定,以党的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原则性强,公道正派,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他工作一贯积极,敢于负责,作风深入,雷厉风行,认识问题敏锐,处理问题有魄力。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和子女,深受广大指战员的爱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
(1988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眷恋乡土多名作 饮誉中外何寂寞 杰出作家沈从文告别亲友读者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郭玲春)没有人为他主持这最后的仪式,也没有名人为他致悼词,只有他的家人,他亲近的朋友和弟子,今天在八宝山公墓一个素朴的灵堂里,向他--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沈从文先生告别。
8天之前,1988年5月10日晚,久病的沈老以86岁高龄,在北京的住宅里与世长辞。生前他曾留言,他死后不希望为他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因此,今天只有不多的人闻讯来到这里见他最后一面。灵前是他的挚友巴金献的花圈。灵堂里响起贝多芬的奏鸣曲《悲怆》的旋律,人们将一株株月季放在他的身边,淡淡的色彩和一缕清香,正如他令人怀念的一生。
他1902年末出生在湖南凤凰县一个中医之家。20年之后,受“五四”运动的冲击,他只身来到北京,就像他的自述那样,“从此进入了一个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学习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此后的10余年间,他发表了《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名作--那是他在眷恋着湘西沅水和沅水边的人们,用底层人的哀乐故事寄托他“不可言说的温爱之情”。由于那些反映社会现实不同侧面的作品文笔清丽,他被称为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
然而,这位撰文六七百篇,有百多种文集出版,中外都享有盛名的乡土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是被遗落的一章。1953年,他的全部作品曾被认为已经过时而销毁纸型。以后一段时间人们极少能在书店里见到他的集子。作为大学教科书的文学史上,他的名字和作品介绍,只在“其它作家和作品”这一节的一个段落里匆匆而过。
就在那时,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忠诚,欢欣国家进入了明时盛世,却又痛苦地不知怎样去寻找自己的位置。60年代初,有过几次他想在新的天地里试步,却又莫可奈何地放下了笔。年已半百的沈先生由此转入了文物考古、古代服饰方面的研究,用他的话说,那是“人弃我取”的工作,他愿为此做一块小小的铺路石。对国家对人民的热忱使他在这一领域里取得了成果,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我国物质文化史填补了一项空白。这位“五四”以来杰出的作家任职于故宫博物院,最后的工作岗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沈先生早年执教西南联合大学时的学生,著名作家汪曾祺,今天在同他崇敬的师长告别时说,沈先生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是我见到的作家中最甘于淡泊的,这不仅是人的一种品格,也是人的一种境界”。
历史跨进80年代,沈先生与他无法销毁的著作一道重返文坛。十余种作品的再版,使他在当代青年中以及在海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有几所大学要开展对他的研究,病榻上的沈老用歪歪扭扭的笔迹写下3封信劝阻他们。这是今年4月间的事,他写道:这与我所看重的、所珍视的完全不同。
中国现代文学史将怎样重新看待这位寂寞的作家?沈先生说过,让历史来作出评价吧。
他曾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他逝去后,李先念、李铁映、王任重、武连元、宋堃等,以各种方式表示了对他的悼念。
(1988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人大法委会副主委、香港《大公报》社长 费彝民先生在香港逝世
新华社香港5月18日电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于5月18日凌晨3时38分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终年80岁。
费彝民先生去年底因病住院。住院期间,国家领导人深表关切,杨尚昆、彭真、邓颖超等分别派人来香港探望,并派北京的医学专家来港诊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伟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晖,全国记协主席吴冷西等来港期间,也曾到医院探望。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曾多次前往医院探望费彝民先生。
费彝民先生弥留时,夫人苏务滋及子女均随侍在侧。《大公报》负责人李侠文、陈彬、尹任先等今天前往医院向费先生遗体告别。
费彝民先生热爱祖国,为爱国事业奋斗了终生。他还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逝世使爱国团结事业失去了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使新闻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1988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报坛巨匠 爱国楷模 费彝民先生追悼会在香港举行
本报香港5月26日电 报坛巨匠、爱国楷模费彝民先生追悼会今日上午在香港殡仪馆举行。
云天未开,雨丝纷落。各界知名人士及费先生亲友共1000多人冒雨步入灵堂,气氛肃穆。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主祭,副社长郑华以沉重的语调宣读悼词。
悼词说,费彝民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08年12月生于上海,1925年在北京法文高等学校毕业,30年代初期参加天津《大公报》工作,曾任经济课主任兼编辑部书记。1935年参与上海《大公报》的筹备工作。上海沦陷后留在上海坚持抗日救国活动。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上海《大公报》副经理兼社评委员。1948年香港《大公报》复刊,调来香港任经理。1949年上海解放后,兼任上海《大公报》经理。1952年香港《大公报》改组,任社长至今。
费彝民先生从1955年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3年后被选为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选为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及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和1983年先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委和副主席。
悼词称赞费先生50多年来坚守新闻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进步,追求真理,服务社会,匡扶正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我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贡献给我国的新闻事业。
参加追悼会的有“咨委会”的成员。他们深知费先生生前抱有热切希望,力促各方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出一部理想的基本法,造福香港,造福国家。而今正当“基本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不久,先生溘然长逝,大家感到无限痛憾!
灵堂四周摆着许多花圈。人们徐步环视,见到送花圈的名单中有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胡启立等多位领导人的姓名。追悼会上还宣读了李鹏、万里、彭真、邓颖超、乔石、习仲勋、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海外各界人士发来的唁电。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全国人大、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的代表到灵前致祭。
费先生的夫人苏务滋代表全体家属致谢辞时表示,中央对彝民关怀备至,使我们感激不尽,永志难忘。港督卫奕信爵士写了慰问信,海内外各界人士及亲友也纷致慰问。
在筹办此次追悼会期间,费彝民先生的家属和治丧委员会收到亲友捐赠款项,有关方面计划以此作为基金,成立“费彝民新闻基金会”,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198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费彝民先生骨灰安放仪式在京举行 杨尚昆、万里、胡启立等出席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长征)今天下午,费彝民先生--一位热诚的爱国者的骨灰由其妻子和儿子亲手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杨尚昆、万里、胡启立、吴学谦、宋平、阎明复、姬鹏飞、黄华、习仲勋、彭冲、朱学范、荣毅仁、孙起孟、雷洁琼、王汉斌、方毅、康克清、钱昌照、周培源、屈武、胡绳、孙晓村、程思远、钱正英、汪锋等出席了费彝民先生骨灰安放仪式,并对费彝民先生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首都各界人士近500人出席了今天的仪式。
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中央,悬挂着费彝民先生的遗像,周围摆满了青松和鲜花。遗像的正下方,安放着费彝民先生的妻子苏务滋女士及子女们敬献的花圈。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彭真、邓颖超、乔石、胡启立、姚依林、宋平、姬鹏飞、阎明复、习仲勋、彭冲、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周谷城、荣毅仁、费孝通、雷洁琼、王汉斌、王芳、王任重、方毅、钱昌照、周培源、赵朴初、屈武、钱伟长、胡绳、孙晓村、程思远、钱正英和汪锋送的花圈摆放在礼堂周围。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新华社香港分社和江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也送了花圈。
(1988年6月1日《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离休干部陈伯仲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向陈伯仲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陈伯仲同志是5月8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66岁。
陈伯仲同志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长期从事妇女工作,去世前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离休干部。在50年的革命实践中,她赤胆忠心,一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听从党的安排,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赵紫阳、杨尚昆、万里、彭真、胡启立、宋平、薄一波、阎明复等送了花圈。温家宝、段君毅、康克清等和首都各界300多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1988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 蒙定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电 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蒙定军同志因病于5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向蒙定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5月25日上午在北京医院举行。宋平、阎明复、王首道、刘澜涛、习仲勋、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王任重、方毅、谷牧、杨静仁、周培源、赵朴初、屈武、马文瑞、孙晓村、程思远等同志送了花圈。
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民委,以及甘肃省政协和陕西省旬邑县的有关部门也送了花圈。
宋平、刘澜涛、习仲勋等同志和各界人士2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蒙定军同志是陕西旬邑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我党领导的“栒邑暴动”,以后长期在杨虎城将军的17路军做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工作。先后任中共38军特派员、工作委员会书记。1947年后,他任关中地委常委、军分区参谋长、西安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等职。解放后他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秘书长、西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副部长,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省民工委副书记兼省民委主任、西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刘君雅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原参谋长刘君雅,因病于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刘君雅同志是山东省夏津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入伍,历任山东省夏津县党支部书记,恩县抗日政府科长、冀鲁边支队供给主任、滨海军分区供给主任、华东军区总供给部副部长、皖南办事处副主任、海军东海舰队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64年离职休养。
(1988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文化名人梁漱溟逝世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今天11时4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梁漱溟是当代我国文化名人。
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早年应蔡元培之邀执教北京大学。
随后,他与黄炎培等发起组织民主同盟。他致力于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及《中国文化要义》等。
“文化大革命”后,梁漱溟重新活跃于学术界,年过90后,还出版了《人心与人生》等著作。
(198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一代宗师诲人不倦 一生磊落宁折不弯 梁漱溟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走完近一个世纪人生旅程的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今天安详地躺在北京医院的一间房子内。
络绎不绝的吊唁者,在哀乐声中默默地从他身旁走过,向他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这当中有李先念、阎明复、刘澜涛、习仲勋、费孝通、孙起孟、王任重、钱昌照、周培源、赵朴初、马文瑞、孙晓村、程思远等领导同志,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有梁漱溟先生的生前友好等,共400多人。
灵堂内悬挂着梁漱溟的遗像:清癯的面孔,头戴一顶瓜皮帽。遗体上覆盖着一块素洁的白布,周围摆放着鲜花和家人敬献的花篮,四壁排列着花圈和挽联。
“一代宗师,诲人不倦;一生磊落,宁折不弯。”一幅幅低垂的挽联,表达了人们对梁漱溟的敬重和思念。
梁漱溟先生是甲午战争前一年出生的,于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他与同时代的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上下求索。他醉心过“君主立宪”,信奉过“改良主义”,但这些思想意识上的差异,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并最终认定跟着共产党走。
作为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梁漱溟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造诣颇深,著述甚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然而,人们之所以敬重他,不仅因为他是一位文化名人,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一生刚直不阿,敢于仗义直言。1946年,当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闻一多被害后,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站出来说:“我要连喊一百声‘取消特务’,我们要看看国民党特务能不能把要求民主的人都杀完!我在这里等着他!”28年后,当“四人帮”大搞“批林批孔”时,他又站出来反对把批判孔子与批判林彪相并提,并勇敢地为刘少奇、彭德怀辩护。当受到围攻时,他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表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敢于坚持真理的高风亮节。
今天送花圈的有:赵紫阳、万里、李先念、彭真、邓颖超、胡启立、田纪云、李铁映、宋平、胡耀邦、宋任穷、阎明复、王首道、刘澜涛、肖克、陆定一、程子华、习仲勋、乌兰夫、朱学范、周谷城、严济慈、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王任重、谷牧、杨静仁、康克清、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缪云台、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伟长、胡绳、孙晓村、程思远、苏步青、胡厥文、许德珩、楚图南等。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国文化书院、广西自治区有关党政机关,也送了花圈。
据悉,梁漱溟先生的骨灰将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8年7月8日《人民日报》)

农业部原副部长刘瑞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刘瑞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刘瑞龙在广州主持全国农史学术讨论会期间,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猝发,抢救无效,于1988年5月25日不幸逝世,享年78岁。
刘瑞龙同志1910年10月3日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县。1925年就读于南通师范,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共产党。同年,秘密组织共产党南通特别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是党在南通地区早期创始人之一。1930年,他任中共通海区特委书记,参与创建和领导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同年,他被调到江苏省委工作,先后任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宁沪线巡视员、省农委书记兼省军委委员。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刘瑞龙同志先后任红军第29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长、红军第4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豫皖苏区党委副书记、苏皖军政委员会书记、淮北行政公署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民运部部长、苏皖边区政府第一副主席、华东野战军第二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豫皖苏分局财经办事处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兼政委等职。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刘瑞龙同志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农委书记、华东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刘瑞龙同志被调国家农业部任常务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
刘瑞龙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过举世闻名的长征。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他做为第3野战军后勤司令参与了动员和组织起几百万人的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奋勇支前的工作。在淮海战役和横渡长江战役的两大战役中,刘瑞龙同志建立了功勋。
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刘瑞龙根据中央指示,起草《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初稿)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建设方案(初稿);并参考古代与近代的农书,广征博引,撰述了《农业增产的八项措施》。
“文化大革命”中,刘瑞龙同志遭到残酷迫害,被非法关押达5年之久,身心受到极大摧残。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后,刘瑞龙同志得到彻底平反,调回农业部,先后任顾问、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务。1984年,他还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主任。
刘瑞龙同志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襟怀坦白、坚持原则、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为人表率,受到大家的普遍推崇和尊敬。
在今天下午刘瑞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上,送花圈的有: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陈云、李先念、彭真、徐向前、聂荣臻、乔石、乌兰夫、田纪云、江泽民、胡耀邦、肖克、杨得志、彭冲、韦国清、陈俊生、朱学范、胡厥文、王恩茂、王光英、张震、肖劲光、廖汉生、胡绳、杨成武、李一氓、雷洁琼、王鹤寿、严济慈、陆定一、荣毅仁、刘澜涛、宋时轮、叶飞、张劲夫、程子华、杜润生等。
参加安放仪式的有:李鹏、姚依林、万里、王震、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李德生、余秋里、张爱萍、陈丕显、胡乔木、段君毅、黄华、习仲勋、周谷城、王汉斌、王任重、方毅、谷牧、康克清、钱正英、洪学智。
(198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我党优秀党员、水利部副部长娄溥礼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水利部副部长娄溥礼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娄溥礼同志是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于1988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56岁。
娄溥礼同志是浙江省余姚县人,1932年11月生,1955年9月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参加工作,196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水利电力部水利司副处长,水利部科技局副局长,水利电力部科技司副总工程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1988年5月任水利部副部长,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担任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排灌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员等职。
娄溥礼同志是我国水利科技界有影响和威望的中年科技工作者。他先后主持或参与了长江、黄河等江河流域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论证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在海河、黄河下游及人民胜利渠的规划、治理、灌溉工程项目中得到运用、推广。
在今天上午的娄溥礼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送花圈的有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委,姚依林同志也送了花圈。参加遣体告别仪式的有田纪云、钱正英等同志。
(198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原农垦部党组成员刘旭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原农垦部党组成员刘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刘旭同志是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6月15日23时在北京逝世的,终年73岁。
刘旭同志是河北省深泽县人。1931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党组织遭到破坏,失掉联系,于1937年7月重新登记入党。刘旭同志曾历任冀中区九地委城工部部长、保定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冀中区党委直属机关委员会副书记、九地委社会部部长。土改时任深县县委书记、后调任十一地委社会部部长。1949年春随军南下,任晋中南下区党委五地委书记、湖南省长沙地委委员兼湘潭首任县委书记、湖南永顺地委书记、长沙市公安局长、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处书记兼监委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副书记、国家建委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等领导职务。
十年动乱期间,刘旭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在逆境中他同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1979年2月中央为刘旭同志平反,恢复工作。1980年调中央农垦部,担任部党组成员,分管干部工作,兼任纪检组副组长和人事局长。在农垦部工作期间,他顾全大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工作。为振兴农垦经济,改变农垦面貌,发展农垦事业做出了贡献。
农业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等单位送了花圈。康克清等同志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1988年7月1日《人民日报》)

国际问题研究所离休干部王倬如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离休干部王倬如同志因病于6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王倬如同志193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全国政协招待处副处长,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礼宾司司长等职。王倬如同志抗战前担任冯玉祥将军的秘书,跟随冯将军多年,为我党做过大量的重要统战和情报工作。他在地下工作中不避艰险,英勇机智,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他勤恳工作,为新中国外交礼宾工作的建设和国际斗争的胜利做了大量的出色工作。离休以后,他担任冯玉祥选集编辑委员会副主编,为宣传冯玉祥将军的爱国事迹,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了最后的奉献。
王倬如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医院举行。参加仪式的有黄镇、刘贯一、罗青长、钱其琛、孙晓村、荣高棠等同志。姬鹏飞、孙起孟等送了花圈。
(1988年7月5日《人民日报》)

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李光灿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著名法学家、教育家,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李光灿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李光灿同志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万里、乔石、李铁映、宋平、赵朴初、胡绳等同志和中央组织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教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盟中央、山东省、天津市等有关部门送了花圈。
李光灿同志病重期间,宋平、任建新同志曾到医院探望。
李光灿同志1918年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6月由上海去延安。全国解放后,李光灿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代理党组书记兼政务院政法委员会董必武办公室主任,参与和主持制定了多项法律、条例,为建国初期立法工作做出了贡献。1955年2月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61年11月出任辽宁大学副校长,1978年7月李光灿同志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1985年应邀到南开大学担任法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负责这个研究所的组建工作。
李光灿同志长期从事哲学、法学研究工作,在法学理论、刑法学、中国法律史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和政策等方面的建树,是极为可贵的。他撰写的法学、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著作有数百万字。仅1981年以来,李光灿同志主编或参与主编大型著作35部,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论》、《中国刑法通史》、《中国法律思想史》、《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等。
李光灿同志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胸怀坦荡,推功揽过。在受到错误批判,甚至十年动乱中遭受残酷迫害的情况下,依然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不计较个人恩怨。李光灿同志在学术界深孚重望,受到同志们的崇敬。
(1988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江苏省副省长李绶章逝世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全国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副省长李绶章同志,因病于1988年7月11日在南京逝世,终年47岁。
李绶章同志是江苏省江阴县人,1966年南京林学院研究生毕业,198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苏省农林厅副处长、林业局长、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他1983年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同时兼任中共淮阴市委书记。1988年,李绶章同志再次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
(198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更正
本社19日播发的《江苏省副省长李绶章逝世》稿,第一段中的“全国七届人大代表”应为“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原中顾委委员、原高检副检察长张苏同志病逝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7月22日17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张苏同志是河北省蔚县人。他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察行署主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他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88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张苏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等送花圈 万里等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苏同志因病于7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张苏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陈云、万里、李先念、彭真、邓颖超、聂荣臻、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王震、宋平、胡耀邦、薄一波、宋任穷、王平、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江华、李一氓、李德生、杨得志、肖克、余秋里、宋时轮、张劲夫、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陈锡联、胡乔木、段君毅、耿飚、姬鹏飞、黄华、黄镇、康世恩、程子华、习仲勋、乌兰夫、彭冲、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叶飞、孙起孟、雷洁琼、王汉斌、王芳、任建新、刘复之、王任重、方毅、谷牧、康克清、孙晓村等同志送了花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安部、司法部、民政部、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等也送了花圈。
万里、胡启立、姚依林、薄一波、宋任穷、王平、刘澜涛、江华、李德生、肖克、余秋里、陈锡联、段君毅、黄镇、康世恩、习仲勋、孙起孟、王汉斌、王芳、刘复之、王任重、方毅、谷牧、赵朴初、屈武等同志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张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他1901年10月20日生于河北省蔚县。1927年1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至1937年,他先后在榆林、蔚县、张家口、温州、北京等地秘密从事革命工作,是蔚县第一个马列主义的传播者。1931年7月,张苏同志在张家口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英勇不屈,严守了党的机密,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1938年2月直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张苏同志一直参与晋察冀边区政府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冀察区行署主任等职。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张苏同志和晋察冀边区其他领导同志一道,卓有成效地发展了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张苏同志继续领导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任察哈尔省主席、北岳区行署主任。他领导广大干部,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支援解放战争。1948年底,张苏同志担任张家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在他的领导下,张家口地区迅速建立了革命秩序,有力地支持了平津战役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后,张苏同志重新担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省委常委,后任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在领导广大军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各级政权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
1954年起,张苏同志根据党的事业需要,转到政法战线工作上来。先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机关党组书记。1962年11月,张苏同志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在这一时期的检察工作中,张苏同志着重抓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政法工作的有关指示,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政法各机关努力贯彻了中央的指示,使1965年捕人数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社会治安达到了历史上少有的良好状况。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苏同志受到长期迫害,但他不畏邪恶,始终保持对党的坚定信念。
1978年检察机关重建后,张苏同志继续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他以77岁的高龄积极投入检察机关的重建工作,同高检院党组同志一道,研究确定新时期检察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为从政治上、组织上、业务上解决重建检察机关的一系列问题做了有效的工作。
张苏同志曾先后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大”代表、中顾委委员、“十三大”特邀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张苏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了60多年。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公正廉洁,一生都扎根和战斗于人民群众之中,晚年还多次深入老根据地。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病重期间仍然认真研读中央文件。他以自己的言行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88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原广东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大副校长黄友谋先生追悼会在穗举行
新华社广州7月26日电(记者王传真)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名誉主委、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教授黄友谋先生因病于1988年7月9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0岁。黄友谋先生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广州殡仪馆举行。
黄友谋是广东省梅州市人,1927年赴日本留学,1937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回国后,他曾发表过多篇论文和著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广东省各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负责人,港澳知名人士,黄友谋先生亲属及其生前友好共800余人参加了今天的追悼会。
(1988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纪登奎遗体告别 赵紫阳李鹏万里李先念等送花圈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纪登奎同志的遗体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田纪云、秦基伟、阎明复、李德生、习仲勋、倪志福,纪登奎生前友好以及机关干部400多人,前来向纪登奎同志的遗体告别,并向他的亲属表示慰问。
纪登奎同志患病于7月13日晚9时6分逝世。在纪登奎同志住院病重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赵紫阳、万里、李先念、温家宝、陈锡联、倪志福等同志先后前往医院看望。在他去世之后向他家属表示慰问的还有胡启立、宋平、薄一波、杨得志、彭冲、陈慕华、谷牧、钱正英等领导同志。
赵紫阳、李鹏、万里、李先念、乔石、田纪云、宋平、胡耀邦、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阎明复、温家宝、李德生、杨得志、陈锡联、耿飚、习仲勋、乌兰夫、彭冲、倪志福、陈俊生、王任重、谷牧、钱正英以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北京军区、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武乡县委等送花圈寄托哀思。
(1988年8月3日《人民日报》)

原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王一伦同志病逝
新华社哈尔滨8月18日电 原中共黑龙江省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王一伦同志,因病于11日在哈尔滨逝世,终年76岁。王一伦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哈尔滨市举行。
王一伦同志是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参与领导了开辟太行山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受党中央派遣,奔赴东北工作。解放后,他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兼统战部长,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副省长。
(1988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黄升仁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记者吴会劲)北京中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升仁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王震、江一真、贺彪、胡熙明、顾英奇等及首都各界人士700多人向黄升仁同志作最后的告别。王首道、陈丕显、王恩茂、钱信忠等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送了花圈。
黄升仁8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黄升仁1915年出生在福建上杭,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黄升仁一直从事医护工作,他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历经艰难险阻,为改变和创造军团医疗救护的新局面,保证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作出了成绩,为部队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国解放后,黄升仁历任北京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副院长等职,是我国高等中医教育事业主要开创者之一。
黄升仁1983年离休。他病重住院期间,为了节省医药费用、减轻国家负担,他坚持不住高级房,多次要求出院,显示出一个老红军战士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革命本色。
(1988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国防科技战线优秀领导者、原国防科委副主任 唐延杰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向国防科技战线优秀领导者、原国防科委副主任、纪委书记唐延杰同志遗体告别的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唐延杰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中共中央,中央纪委,中央军委,国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中央军委纪委,国防科工委,长沙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彭真、徐向前、聂荣臻、乔石、胡启立、姚依林、胡耀邦、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王平、刘澜涛、李德生、杨得志、肖克、宋时轮、张爱萍、耿飚、程子华、钱学森、洪学智、刘华清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姚依林、宋任穷、王平、刘澜涛、杨得志、宋时轮、耿飚、钱学森、洪学智、刘华清、杨成武、吕正操、李聚奎等和唐延杰同志的生前友好数百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唐延杰是湖南省长沙市人。他青年时期在党的影响下从事工人运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队长、股长、科长、处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晋冀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兼防空司令员、军事学院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院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织武器弹药的生产和改造,为创建、发展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领和指挥部队参加了保北、石家庄、察绥、平津、太原、西南等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功勋。全国解放以后,他致力于军事教育事业,为培养提高我军高级干部的军事素质和现代化作战指挥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长期战斗在国防科研战线上,为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成绩。1955年,他曾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十年动乱中,他身处逆境,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革命精神和对党的坚定信念。
唐延杰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他党性强,作风正,识大体,顾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尽职尽责。他襟怀坦白,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勤勤恳恳地忘我工作,作风深入踏实,生活俭朴,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子女。他极其重视保持革命晚节。他在国防科研组织领导工作中,表现了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严谨作风。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的四化建设充满了信心。
(1988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廖体仁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新中国商检事业的开拓者、原国家商检总局顾问廖体仁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廖体仁7月23日在京逝世,终年92岁。杨尚昆、陈云、邓颖超、姚依林、田纪云、江泽民、胡耀邦、伍修权、肖克、黄华、程子华、廖汉生及蔡畅等和有关单位送了花圈。姚依林、田纪云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廖体仁是湖北省黄梅县人。他“五四”时期就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副司长、对外贸易部商品检验总局副局长、局长、国家商检总局顾问。他一生坎坷,几十年如一日,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生入死、历尽艰辛,贡献了全部精力。从1952年起,他长期领导商检工作,具体组织和主持制定了商检工作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法,培养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提高了我国商检工作在国际上的信誉。廖体仁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走过半个多世纪革命征途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1984年离休后仍在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以及商检事业的建设。
(198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宋治民同志逝世
新华社杭州8月26日电 浙江省军区原顾问宋治民同志,于1988年5月15日在杭州病逝,终年76岁。
宋治民同志是河南省固始县人,1936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战士、营部书记、总支书记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师干部科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人事处长、公安部队师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8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无产阶级革命家、空军原副司令员成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向空军原副司令员成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成钧同志因病于198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中共中央,中顾委,中央军委,中组部,国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中央军委纪委等单位送了花圈。
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陈云、徐向前、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李一氓、杨得志、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胡乔木、耿飚、黄华、黄镇、康世恩、程子华等领导同志送了花圈。
王震、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王平、江华、李德生、肖克、余秋里、宋时轮、张劲夫、陈锡联、段君毅、姬鹏飞、廖汉生、方毅、洪学智、刘华清、杨成武、陈再道、李聚奎等参加了向成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
成钧是湖北省石首县人,1927年参加石首农民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分区司令员、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军委防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建设防空军、国土防空体系和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成钧参加了创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多次反“围剿”斗争,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了闻名世界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成钧率部转战淮南、淮北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他多谋善断,精心指挥,多次取得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的重大战果。他还多次参与组织指挥了热核武器的试验,为空军的发展壮大和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了卓越的功绩。“十年动乱”中,他身处逆境,立场坚定,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成钧同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顾委委员。
成钧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顾大局、识大体,坚决服从党的需要,执行党的决议,以党的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为人正直,言行一致,襟怀坦白,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团结同志。他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艰苦朴素的无产阶级本色,对自己的亲属和子女要求严格。他工作一贯积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锐意进取,注重调查研究,作风深入细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1988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补正
本社8月27日播发的《向成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一稿,补正如下,送花圈的还有:李先念、彭真、康克清同志。成钧同志生前是中顾委委员,曾任第十兵团副司令员兼福建军区副司令员,被选为2至5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新华社8月29日)
(1988年8月30日《人民日报》)


肖平同志病逝
新华社广州8月28日电 我军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原海军学院副政治委员肖平同志,因病于今年8月4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4岁。
肖平同志是河北省定县人,1931年9月参加革命,次年1月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早在学生时期,他就积极从事学生爱国运动,组织领导了进步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八路军,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干部科长和冀晋军区卫生部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又历任辽西军区组织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后勤部政委、第四十四军组织部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和南下渡江、解放广州等战斗。
全国解放后,他在担任第44军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南军区海军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等职期间,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又为部队的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于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88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缪云台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缪云台同志,因病于9月3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缪云台同志是云南昆明人,早年留学美国。曾任个旧锡务公司总经理,国民党云南省政府委员兼农矿厅厅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1946年以“社会贤达”身份参加旧政协。1949年去香港,转赴美国。
1979年6月回国定居。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对外经济贸易部特约顾问,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集团)董事。为我国四化建设和和平统一事业,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缪云台同志病重期间,李先念、阎明复、王任重同志曾前往医院看望。邓颖超同志也派专人看望。
(1988年9月4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缪云台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缪云台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今天下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里哀乐低回。缪云台的遗体安卧在鲜花和松柏丛中。礼堂周围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有关单位、各界人士献的花圈。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领导人,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京的全国政协部分常委、委员,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其他各界人士和缪云台的生前友好500多人,缓缓来到缪云台遗体前鞠躬致哀,并向他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缪云台早年留学美国。他曾任龙云时期云南省政府委员兼农矿厅厅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主任。1946年他以社会贤达身份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他1979年6月回国定居,为我国四化建设和和平统一事业,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向缪云台遗体告别并送花圈的有赵紫阳、李鹏、李先念、邓颖超、胡启立、姚依林、阎明复、王首道、习仲勋、周谷城、孙起孟、雷洁琼、王任重、方毅、谷牧、杨静仁、康克清、胡子昂、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学森、钱伟长、孙晓村、程思远、钱正英、司马义·艾买提。
送花圈的还有杨尚昆、万里、彭真、乔石、刘澜涛、肖克、陆定一、程子华、乌兰夫、彭冲、朱学范、严济慈、荣毅仁、陈慕华、费孝通、帕巴拉·格列朗杰、钱昌照、周培源、王光英、邓兆祥、巴金、刘靖基、王恩茂、胡绳、卢嘉锡、苏步青等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管局、各民主党派中央、经贸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职教社、云南省和昆明市领导机关也送了花圈。
缪云台遗体火化后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1988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赵君迈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赵君迈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赵君迈同志因病于1988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赵君迈同志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是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担任国民党长春市市长期间,支持和保护民主运动。1955年回国定居,曾担任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中国摔跤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为巩固、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以及在恢复和开展欧美同学会的活动中做了不少工作。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有:李先念、阎明复、伍修权、王任重、康克清、赵朴初、屈武、程思远、钱正英;部分在京的政协常委、委员;中央统战部负责人;欧美同学会正、副会长、在京理事及生前友好共400人。
送花圈的有:赵紫阳、杨尚昆、李先念、彭真、邓颖超、乔石、胡启立、田纪云、宋平、胡耀邦、阎明复、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肖克、陆定一、程子华、习仲勋、乌兰夫、彭冲、严济慈、孙起孟、刘复之、雷洁琼、王任重、方毅、杨静仁、康克清、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缪云台、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伟长、孙晓村、程思远、钱正英、茅以升;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欧美同学会、各民主党派、湖南省政协、湖南省衡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也送了花圈。
(1988年9月4日《人民日报》)

杨寿山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赵紫阳李鹏万里等送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原卫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杨寿山同志因病于8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杨寿山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赵紫阳、李鹏、万里、李先念、田纪云、江泽民、李铁映、李锡铭、宋任穷、芮杏文、余秋里、张劲夫、陈丕显、段君毅、姬鹏飞、习仲勋、倪志福、王任重、康克清、钱正英、洪学智等同志送了花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国家机关工委、卫生部、中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中共河北省委等也送了花圈。
李鹏、李铁映、芮杏文等同志昨天上午专程到北京医院向杨寿山同志的遗体告别。
李先念、王平、余秋里、段君毅、倪志福等同志参加了今天的遗体告别仪式。
杨寿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他是河北省巨鹿县人,193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冀南、鲁西、冀鲁豫等地区工作,组织和领导了当地的抗日斗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中,杨寿山同随第二野战军转战南北,英勇战斗,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杨寿山同志曾在四川省担任领导工作,1954年到北京从事机械工业部门的领导工作,1966年参加北京市的领导工作,1978年调任卫生部副部长。
杨寿山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奋斗了50多年,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品德高尚。
(1988年9月4日《人民日报》)

刘子久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原劳动部副部长、原国家劳动总局顾问刘子久同志因病于8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刘子久同志是山东省广饶县人,192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河南省委书记,河南豫西军区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中原局民运部长,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1988年9月5日《人民日报》)
刘子久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等送花圈 李先念等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劳动部副部长、原国家劳动总局顾问刘子久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陈云、万里、李先念、彭真、邓颖超、姚依林、王震、田纪云、李锡铭、宋平、胡耀邦、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王首道、刘澜涛、张爱萍、朱学范、叶飞、倪志福、陈俊生、马文瑞、钱正英等同志送了花圈。李先念、宋平、宋任穷、刘澜涛、张爱萍、朱学范、叶飞、倪志福、马文瑞、钱正英等同志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刘子久同志8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刘子久同志生于山东省广饶县,1923年冬入团,1924年秋入党。刘子久同志参加革命后,曾从事工运、农运和党的地下联络工作。他面对白色恐怖和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中,出生入死,不畏艰险,多次被捕入狱,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经受了一次次锻炼和考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刘子久同志获释到河南开封做地下党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任中共豫西省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八路军洛阳办事处主任等职。1941年后,刘子久同志参与领导了有名的3个月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艰苦斗争,他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积极壮大地方武装,坚持统一战线,坚持对敌斗争,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刘子久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指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导才干,和其他负责同志一起,不屈不挠、奋勇作战,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功勋。全国解放后,刘子久同志先后任全国总工会文教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书记处书记、教育工会代主席、劳动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想着党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不逐名利,不避艰辛。他在受到不公正待遇、身处逆境时,仍然埋头苦干,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革命品德。刘子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一生。
(1988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常委、国际商会会长贾石同志逝世
本报北京9月6日讯 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贾石同志,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1988年9月4日清晨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1988年9月7日《人民日报》)
贾石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等送花圈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全国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贾石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贾石是4日清晨因病在京逝世的,终年69岁。
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陈云、万里、李先念,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王震、田纪云、江泽民、李铁映、吴学谦、宋平、胡耀邦、薄一波、宋任穷、阎明复、张劲夫、段君毅、姬鹏飞、黄华、康世恩、习仲勋、荣毅仁、陈慕华、雷洁琼、王汉斌、宋健、陈俊生、任建新、方毅、谷牧、王光英、钱伟长等送了花圈。港澳知名人士安子介、霍英东、李嘉诚、马万祺等也送了花圈。赵紫阳、李鹏、李先念、姚依林、王震、田纪云、宋平、薄一波、王首道、张劲夫、姬鹏飞、黄镇、习仲勋、陈慕华、任建新、方毅、谷牧、王光英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贾石生于江西省高安县,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5年,他在陕甘宁边区先后从事过干部工作和财贸工作。从1946年任西满军区驻满洲里办事处处长时起,贾石开始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建国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国外贸易司副司长、对外贸易部副局长、局长、部长助理、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第一、第二任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1986年1月出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兼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席。1986年以后,贾石先后被联邦德国总统授予星星大十字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勋章,被意大利比奥·马祖国际研究中心授予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勋章,被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授予该博览会金质荣誉勋章,被日本首相授予内阁总理大臣奖。
贾石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历程中,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日常领导工作中,他以实际行动坚决贯彻执行对外开放和改革的各项方针,促进了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
(198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原炮兵副司令员、全国侨联副主席黄登保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今天下午,解放军原炮兵副司令员、全国侨联副主席黄登保安卧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的鲜花丛中。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全国侨联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及首都各界人士、国际友人500余人,向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告别。
黄登保同志于1988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中央军委纪委、全国侨联等单位送的花圈摆放在礼堂大厅周围。杨尚昆、吴学谦、秦基伟、阎明复、王平、杨得志、陈锡联、叶飞、雷洁琼、王汉斌、方毅、卢嘉锡、洪学智、刘华清、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等同志也送了花圈。
中顾委常委王平、杨得志,总参谋长迟浩田,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等同志前来向黄登保遗体告别,并对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无产阶级战士、爱国华侨楷模”,挂在礼堂大厅前的这幅挽联概括了黄登保同志为人民奋斗的一生。黄登保于1918年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一个华侨家庭。1935年他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1937年加入抗日敌后援会,后经党组织安排回国。1938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八路军炮兵团排长、连长,延安炮兵学校队长,炮兵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军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炮兵学院训练部部长,军委炮兵技术部副部长,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炮兵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顾问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我军炮兵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了功勋。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登保坚决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罪恶活动,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抓战备和训练等工作。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一致。1979年,黄登保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侨联常委;198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侨联副主席。
治丧领导小组的黄登保的生平介绍中这样写道:黄登保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的逝世是我军炮兵的重大损失,是全国侨务工作的损失。他那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与学习。
(1988年9月8日《人民日报》)

六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 严信民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严信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严信民同志是因病于1988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86岁。
阎明复、周谷城、屈武、马文瑞、程思远、司马义·艾买提、沈其震、方荣欣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严信民的生前友好300多人参加了严信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李先念、彭真、邓颖超、胡启立、刘澜涛、习仲勋、朱学范、严济慈、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杨静仁、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钱学森、孙晓村、卢嘉锡、许德珩、楚图南、汪锋等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国务院参事室、民族学院、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农工民主党中央咨监委员会、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政协、澄城县人民政府、澄城县政协等单位送了花圈。
严信民同志是陕西省澄城县人。1927年他曾在西安中山学院任教,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的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汉口积极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活动,参加以团结抗日为主旨的《大团结》杂志的编辑工作。1942年夏,严信民同志在重庆加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坚持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先后编辑《中华论坛》和《人民时代》,为争取团结和抗日民主进步作出了显著成绩。1949年1月22日,严信民同志同到达解放区的中国农工民主党领导人章伯钧、彭泽民、丘哲、韩兆鹗以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庄严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革命进行到底。同年2月,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任北平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9月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严信民同志历任政务院参事,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室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长、中央主席团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严信民同志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一位可敬的领导人,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忠诚朋友。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风云变幻中,走过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默默地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辛勤工作,对祖国对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著名新闻工作者、出版家陈翰伯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代局长陈翰伯8月26日在京病逝,终年74岁,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陈云、邓颖超、胡启立、姚依林、李铁映、宋平、芮杏文、周谷城、费孝通、康克清等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全国政协、全国妇联、民盟中央、新闻出版署等送了花圈。
陈翰伯同志的遗体安放在鲜花丛中,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在低回的哀乐声中,乔石、黄华、雷洁琼、王任重等同志,向这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出版家告别。
他祖籍江苏苏州,青少年时代即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在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期间,他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平学联党团书记。
他大学毕业后,赴西安就任《西京民报》编辑,后任总编辑,时值“西安事变”前夕,于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主持报政。1937年5月,他陪同埃德加·斯诺的夫人尼姆·威尔斯赴延安采访。自1938年以后,他曾在白区工作了12年。在《新民报》、《时事新报》、《联合晚报》等报社任职期间,他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时评和政论,机智勇敢地开展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受过周恩来同志的嘉奖。解放以后,陈翰伯同志为党的新闻出版事业倾注了全部心力,培养了一批新闻和编译人才。人们称他是“不知疲倦的党的忠诚的宣传战士”。
(198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杨士杰病故
新华社北京9月10电 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杨士杰,因病于8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198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向杨士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向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杨士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杨士杰同志是1988年8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的,终年77岁。
今天下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里哀乐低回。杨士杰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和翠柏丛中,遗体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杨尚昆、李鹏、陈云、万里、李先念、彭真、邓颖超、聂荣臻、王震、秦基伟、薄一波、王首道、伍修权、江华、陆定一、黄华、程子华、方毅、谷牧、杨静仁、马文瑞、王恩茂、胡绳、司马义·艾买提等同志,以及全国政协、中直工委、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河北省党政领导机关等单位送的花圈摆放在礼堂周围。
乔石、胡启立、姚依林、宋平、胡耀邦、宋任穷、阎明复、王平、刘澜涛、肖克、余秋里、张劲夫、段君毅、习仲勋、刘复之、王任重、康克清、钱正英等同志,以及全国政协、中组部机关干部、杨士杰同志生前友好和亲属约4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杨士杰同志是河北省定县人。1931年他在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读书时,参加中国反帝大同盟,开始了革命生涯。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共青团定北县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晋察冀定北县、唐县、望都县县委书记,晋察冀三分区地委宣传部长,一分区地委副书记兼易县中心县委书记一分区、十三分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北岳区党委组织部长,察哈尔省委组织部长、纪检会书记、省委常委。全国解放后,他历任察哈尔省委第一副书记、代理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财委副主任,华北局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兼纪检会书记,山西省委第三书记,辽宁省省委委员、鞍山市委第一书记。他是中共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杨士杰同志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从不含煳。他作风正派,艰苦朴素,清正廉洁。
杨士杰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1988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周志飞逝世
新华社广州9月9日电 广东省军区原副司令员、离体干部周志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7月30日在广州逝世,终年73岁。
周志飞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指导员、教导员、团参谋长、副团长、旅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军参谋长、粤东军区司令员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周志飞同志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自觉地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忠于党,忠于人民,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1988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高启云追悼会在济南举行
新华社济南9月12日电 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高启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3日在济南逝世,终年74岁。高启云追悼会今天下午在济南举行。
万里、田纪云、薄一波、杨得志、王芳、谷牧、迟浩田等同志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山东省领导机关、济南驻军领导机关送了花圈。
(1988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王银山同志逝世
新华社成都9月15日电 云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离休干部王银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7月22日在成都逝世,终年75岁。
王银山同志1913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县一个佃农家庭。1935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等著名战斗、战役,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淮海、解放两广、进军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建国初期,参加指挥了贵州的剿匪战斗。曾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重庆市公安总队总队长,云南军区兵役局局长,云南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77年被选为云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王银山同志离休后,仍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的建设,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并将珍藏40余年的战争年代文史资料60余件献给了组织。晚年他身患重病,仍坚持学习,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进步,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王银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在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中,他始终不渝地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忠于党,忠于人民。
(1988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朱礼泉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电 向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国务院办公厅顾问朱礼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9月20日上午在北京医院举行。
朱礼泉同志是1988年9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的,终年72岁。
李先念、田纪云、习仲勋、王芳、陈俊生、任建新、谷牧等同志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山东省党政机关等单位送了花圈。田纪云和国务院办公厅领导同志、朱礼泉同志生前友好400余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朱礼泉同志是山东省新泰市人。他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他长期工作在党的公安战线上,以后曾任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国务院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办公厅顾问等职。
(1988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医学专家马海德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著名医学专家马海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3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马海德1910年生于美国,祖籍黎巴嫩,1933年来到中国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现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卫生部顾问、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马海德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将在10月10日举行。
(1988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医林乔木 友好飞鸿 马海德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邓颖超胡启立等参加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于长洪)被誉为“医林乔木,友好飞鸿”的马海德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里。
他的遗像悬挂在灵堂正中。仍旧是熟悉的笑容,甚至能让人想象到那爽朗的笑声。
赵紫阳、邓小平、陈云、彭真、徐向前、聂荣臻、乔石、姚依林、李锡铭、丁关根、薄一波、阎明复、周谷城、陈慕华、王汉斌、宋健、陈俊生、王任重、杨静仁、周培源、赵朴初等向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献了花圈。
马海德的遗体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邓颖超、胡启立走来了,他们默默地向这位为了实现自已的理想半个多世纪始终如一、战斗不懈的奋进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马海德1933年来中国,1936年到延安。在苏区延安,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有很多交往。正是在那里,1937年,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战争时期,马海德曾担任军委卫生部、中央外事组和新华社等部门顾问。1950年,他加入中国籍,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华籍的外国人。
建国后,马海德担任卫生部顾问、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并曾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王震、田纪云、李铁映、吴学谦、宋平、胡耀邦、秦基伟、宋任穷、芮杏文、温家宝、伍修权、刘澜涛、耿飚、姬鹏飞、黄华、程子华、习仲勋、彭冲、廖汉生、陈希同、方毅、康克清、吕正操等今天都来到北京医院,与这位著名医学专家--使我国在六十年代初基本消灭性病和大量减少麻风病的有功之臣马海德作最后的告别。
马海德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受到世界广泛赞扬。他先后荣获比利时“达米恩杜顿麻风协会”授予的1982年度奖章、黎巴嫩德科芒德尔国家勋章和美国1986年艾伯特-腊斯克医学奖,印度1987年甘地国际麻风奖。去年,他的母校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授予他名誉理学博士称号。
参加今天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外国友人米勒夫妇、艾泼斯坦夫妇、艾德勒夫妇、专程从美国赶来的柯林父子,中央和国务院一些部门负责人、马海德生前友好及有关国家使节共200多人。
根据本人遗愿,马海德的遗体献给医学事业。他的骨灰一部分安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一部分撒在延河里,还有一部分由马海德的国外亲属带回美国家乡。
(1988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降央伯姆逝世
新华社成都成都10月5日电 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降央伯姆,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9月27日在成都逝世,终年75岁。降央伯姆追悼会今天在成都举行。
四川省各界人士和降央伯姆的亲属、生前友好共3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降央伯姆同志出生于青海省囊谦县一个藏族家庭。1942年在其丈夫、德格土司泽旺邓登去世后,她承袭第51代四川德格土司职位至解放。
降央伯姆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朋友。在我军进军西藏途经甘孜、昌都地区时,她做了大量工作,为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积极贡献。她积极拥护1956年的民主改革,一向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1988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张隽轩逝世
新华社太原10月8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西省委第一、二、三、四届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第三、四、五届委员张隽轩同志,因病于1988年9月19日在太原逝世,享年85岁。10月7日上午,山西省各界人士在太原举行了向张隽轩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张隽轩同志出生于五台县。1927年1月在北京大学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隽轩同志担任晋中行署秘书长。建国以来,张隽轩同志长期从事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统战工作,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建设和发展山西省统一战线,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为山西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8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潘振武同志逝世
新华社武汉10月10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武汉军区顾问、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潘振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9月2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1岁。
潘振武同志追悼会于10月6日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防部,军委各总部,军委纪委,外交部,林业部,商业部,中共广州军区党委,济南军区,湖北省、湖南省、武汉市、常德县党政领导机关,送了花圈。
杨尚昆、李先念、彭真、徐向前、聂荣臻、王震、胡耀邦、秦基伟、王平、伍修权、杨得志、肖克、余秋里、宋时轮、张爱萍、陈丕显、耿飚、姬鹏飞、黄镇、康世恩、程子华、韦国清、邹家华、王任重、谷牧、王恩茂、洪学智等送了花圈。
潘振武同志是湖南省常德县人,1926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1945年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解放战争时期,潘振武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潘振武同志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广州军区后勤部政委、驻苏联大使武官、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外事局局长、武汉军区副政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他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十年动乱期间,他面对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义无反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潘振武同志是我军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军事指挥员。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团结同志,光明磊落。潘振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1988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钱昌照,因病于10月14日5时4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钱昌照同志是江苏常熟人,1899年生,早年留学英国,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教育部常务次长,资源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委员长,1948年出国考察。1949年6月由香港来北平,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钱昌照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局副局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我国四化建设和和平统一事业,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首都各界人士向钱昌照遗体告别 赵紫阳李鹏万里李先念等领导人出席告别仪式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首都各界5000余人今天下午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向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钱昌照的遗体告别。
钱昌照同志是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90岁。
钱昌照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礼堂两侧摆放着邓小平、杨尚昆、陈云、彭真、邓颖超、聂荣臻等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等单位送的花圈。
下午三时告别仪式开始,赵紫阳、李鹏、万里、李先念、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同志,缓步来到钱昌照同志遗体旁,向这位为我国四化建设和和平统一事业,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告别。
钱昌照同志是江苏常熟人,他早年在英国留学,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国民政府秘书,教育部常务次长等职。1949年,他由香港回到北平,参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他曾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局副局长,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副主席,第五、六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今天向钱昌照同志遗体告别并献花圈的同志还有:田纪云、宋任穷、刘澜涛、张劲夫、习仲勋、彭冲、朱学范、周谷城、严济慈、荣毅仁、叶飞、陈慕华、费孝通、雷洁琼、王任重、方毅、谷牧、康克清、胡子昂、周培源、王光英、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学森、钱伟长、胡绳、孙晓村、程思远、司马义·艾买提、杨成武、陈再道,部分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监察委员;其他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单位的负责人;钱昌照同志生前友好等。
送花圈的还有:宋平、胡耀邦、薄一波、芮杏文、阎明复、王首道、肖克、陆定一、黄华、黄镇、程子华、乌兰夫、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廖汉生、孙起孟、杨静仁、帕巴拉·格列朗杰、邓兆祥、巴金、刘靖基、王恩茂、卢嘉锡、钱正英、苏步青、吕正操、包尔汉、茅以升、董其武、陶峙岳、汪锋、楚图南、许德珩、胡厥文等同志,民革中央、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江苏省和海南省、江苏省张家港市的领导机关。
(1988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毛鹤年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电力工业部副部长、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毛鹤年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毛鹤年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0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李鹏、伍修权、钱正英等领导同志以及毛鹤年生前友好和国际友人等6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李鹏、李锡铭、宋平、严济慈、宋健、邹家华、钱正英以及国务院,中共中央组织部,能源部,水利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北京市人民政府,欧美同学会等送了花圈。
毛鹤年同志是北京市人,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大电网会议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等。
毛鹤年同志是我国老一辈电力工程技术专家,长期担任我国电力工业技术领导工作,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克己奉公,长期将月工资的40%交纳党费,是为政清廉的模范。十年动乱期间,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同极左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毛鹤年同志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奉献的一生。他不愧是我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198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朱语今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中国青少年出版社编审委员会主任朱语今因病于1988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向朱语今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0月17日在北京医院举行。邓颖超、胡启立等同志,中组部、中宣部、全国总工会、新闻出版署、湖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送了花圈。吴学谦、宋平、胡耀邦、阎明复、王汉斌等同志参加了告别仪式。
朱语今同志是湖北省宜都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曾任青年团中南工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中央常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筹备组成员,中国青年出版社党组书记、社长兼总编辑,文化部出版委员会委员等职。他还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史洛文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建设部离休干部、原国家城建总局顾问史洛文同志因病于1988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21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史洛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陈云、万里、黄华等送了花圈,胡乔木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史洛文同志是安徽省枞阳县人。他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革命战争年代历任北平辅仁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平共产党北城区委书记、山东华东党校副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史洛文同志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学生部代理部长、城建部城建局副局长等职,在党的组织建设、青年教育和国家建设中做出了贡献。
(1988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原铁道兵顾问肖春先病逝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原铁道兵顾问肖春先同志,因病于9月18日逝世,享年75岁。
肖春先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0月2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全国政协、国防部、军委各总部、军委纪委等送了花圈。
聂荣臻、王震、秦基伟、杨得志、陈再道、吕正操等送了花圈。
肖春先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铁道兵副司令员等职。1978年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转战于闽山赣水之间,参加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执行上级作战意图,机智果敢地指挥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多次参加战斗。在辽沈战役中,他带领部队奋力抢修吉林松花江大桥,并向长春前进抢修,有力地支援了解放长春的战役。1949年率部入关,抢修津浦铁路,使野战大军得以迅速运送过江。其后南下抢修粤汉铁路,为追歼国民党残部创造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部队在进行反轰炸抢修、保卫钢铁输线畅通的斗争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回国后,他参加了黎湛、鹰厦、包兰、湘黔等铁路建设,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奋斗了30多个春秋。十年动乱中,他旗帜鲜明地同林彪、“四个帮”反革命集团作坚决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拥护改革、开放政策,自觉地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肖春先同志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以来,驰骋沙场,身经百战,作战勇敢,不怕流血牺牲,始终保持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革命无私地奉献了一生。
(1988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王大中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司法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王大中同志于1988年10月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0岁。向王大中的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彭真、乔石、姚依林、薄一波等同志,中纪委、中组部、农业部等单位送了花圈。陈丕显、彭冲、刘澜涛、王芳、刘复之等同志参加了今天的遗体告别仪式。
王大中是河北省滦县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机关党委书记等职。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1988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首都各界向萨空了同志遗体告别
新华社北京十月三十一日电 首都各界四百余人今天下午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向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萨空了同志的遗体告别。
萨空了同志是今年十月十六日在北京逝世的,终年八十一岁。
萨空了同志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礼堂两侧摆放着杨尚昆、李鹏、万里等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等单位送的花圈。
王震、李铁映、宋任穷、刘澜涛、胡乔木、习仲勋、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康克清、王光英、赵朴初、屈武、马文瑞、胡绳、楚图南等同志来到告别大厅,向这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领导人的遗体告别,并向萨空了同志的夫人郑小箴和子女表示慰问。
萨空了同志是蒙古族人,一九○七年生于成都。一九二七年他开始在北京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北京晚报》、《世界日报》编辑、记者,《世界画报》总编辑。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他赴上海参加《立报》工作,初任副刊主编,后任总编辑兼经理。萨空了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报纸上积极呼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反对国民党一党专制,为唤起民众,推动民族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获得读者好评,他也成了国内知名的青年新闻记者。上海沦陷后,《立报》被迫停刊,他奔赴香港,重新办起《立报》,刊登了不少介绍延安的文章,并且积极帮助爱国进步青年赴延安参加革命。
一九三八年秋,萨空了和杜重远从香港赴新疆从事抗日救亡活动。途经武汉,会晤了周恩来、叶剑英同志,受到教益和鼓舞,从而在党的关怀下,更加积极地投入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他曾任《新疆日报》社长。由于盛世才反共面目暴露,他不得不离开新疆,到重庆任《新蜀报》经理,并积极配合《新华日报》开展工作,大力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政治主张。皖南事变后,他被迫离开重庆赴香港,一九四一年秋,接受刚刚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即民盟前身)的委托,出任民盟机关报《光明报》总经理,积极宣传民盟的政治主张。一九四三年五月,萨空了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桂林和重庆的集中营度过了两年的“政治犯”生活。一九四五年六月,由于民盟的营救得到释放后,他赴香港任《华商报》总经理,继续从事爱国民主活动。一九四九年四月,萨空了同志从香港到达北平。六月他和胡愈之同志一起创办了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任秘书长。他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并作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的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萨空了同志先后担任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至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萨空了同志毕生追求真理和进步,严于律己,待人热情,热心公益事业,勇于牺牲自己。他对工作历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事必躬亲。一九六○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加注意学习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从不搞特殊化。在十年浩劫中,萨空了同志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后,他年已古稀,仍以高度热情投入新的工作。一九八三年,他接受创办《人民政协报》的任务,兼任总编辑,亲自筹划,终于使人民政协的第一张报纸问世。他关心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临终前几天还不断问及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状况。
今天向萨空了同志遗体告别的还有:部分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常委、中央委员;新闻、出版界有关人士;全国政协机关、民盟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及生前友好等。
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国家民委、新闻出版署、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杂文学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民族大学、四川省领导机关送了花圈。
(1988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昆虫学家柳支英病逝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著名医学昆虫学家、中国蚤类学奠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柳支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柳支英是江苏吴县人,192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生物系,1933年赴美国求学,次年回国任浙江大学教授。1939年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蚤类专著《中国之蚤类》,受到国内外医学昆虫学家的重视。后在广西、贵州从事害虫防治和生物学教学工作。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从事反细菌战研究,提出了判别敌投昆虫防疫规律,在反细菌战中发挥了作用。中央卫生部颁发给“爱国卫生模范”奖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其“三级国旗”勋章。同年,柳支英同志调军事医学科学院,负责组建医学昆虫科研队伍。3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并指导完成了多次重要的国防科研任务。1973年以来,他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检视蚤类标本近万份,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中国蚤目志》,把我国蚤目分类学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
柳支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知识渊博,学风严谨,在医学昆虫学尤其是蚤类学研究方面造诣很深,成绩卓著。
他关心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进步,为我国医学昆虫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严于律已,廉洁奉公。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多次立功,获全国科学技术、国防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毕生追求真理,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他的逝世,是我国医学昆虫学界的重大损失。
(198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 谭政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讣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沉痛宣告: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中央军事委员会原顾问谭政同志,因病于1988年11月6日2时零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谭政同志是湖南湘乡县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第三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谭政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
谭政同志永垂不朽!
(1988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不朽功绩在三军 高尚风范启后人 首都举行谭政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赵紫阳杨尚昆万里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向谭政同志遗体告别
邓小平李鹏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王震献花圈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群众1千余人,今天在总后勤部礼堂向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谭政同志的遗体告别。
谭政同志的遗体身穿军装,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青年战士们为这位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建设一支人民军队的斗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的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持枪守灵。
赵紫阳、杨尚昆、万里、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来到灵堂向谭政同志的遗体告别,并在这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的灵前献了花圈。他们向谭政同志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邓小平、李鹏、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王震也献了花圈。
今天前来向谭政同志遗体告别的,有谭政同志秋收起义时的伙伴,井冈山上的战友,长征路上的部属,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同他并肩战斗过的许多将军。中顾委常委、老将军王平在谭政同志灵前献上一副挽联:“毕生致力政治工作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不朽功绩在三军,终生遵循立党为公坦坦荡荡宁正不阿高尚风范启后人。”
王平对记者说,谭政同志是我军从事政治工作资历最深、时间最久的一位,从井冈山斗争到和平建设时期,每个历史阶段他都有独到的建树。他坚持原则,清正廉洁,是同辈人的榜样,后来人的楷模。
谭政同志的家乡湖南省湘乡市的代表参加了今天的遗体告别仪式。
今天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并献花圈的还有:田纪云、李铁映、吴学谦、宋平、秦基伟、丁关根、芮杏文、王平、王首道、刘澜涛、江华、李德生、杨得志、余秋里、宋时轮、张劲夫、陈丕显、陈锡联、胡乔木、耿飚、姬鹏飞、黄华、习仲勋、彭冲、韦国清、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周谷城、严济慈、叶飞、倪志福、陈慕华、雷洁琼、王汉斌、王丙乾、宋健、任建新、刘复之、方毅、杨静仁、康克清、周培源、马文瑞、胡绳、孙晓村、程思远、钱正英、洪学智、刘华清、李聚奎、陈再道、吕正操等。
中共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国防部、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北京市、福建省、湖南省党政机关,送了花圈。
谭政同志患病期间,杨尚昆、乔石、胡启立等曾前往医院看望。
告别仪式结束后,谭政同志的遗体由治丧办公室杨白冰、徐惠滋、刘安元、杨德中、刘凯等陪同家属护送到八宝山火化。
(198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杨西林同志逝世
新华社西宁11月5日电 原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杨西林于10月21日在成都病逝,终年70岁。杨西林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西宁举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青海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等送了花圈。
(1988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李仙洲追悼会在济南举行
新华社济南11月8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李仙洲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10月22日在济南逝世,终年95岁。李仙洲追悼会11月5日下午在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悼念厅举行。
徐向前、聂荣臻、胡耀邦、朱学范、杨静仁、屈武、程子华等送了花圈。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民革中央监委、山东省政协、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在山东的组织送了花圈。
李仙洲是山东省齐河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加过东征和北伐。1928年至1935年,他先后在国民党军队担任团长、旅长、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北上抗日。1938年初,他担任国民党军队92军军长,当年4月率部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徐州会战。1942年后任国民党第28集团军总司令等高级军职。山东莱芜战役后,李仙洲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思想进步较快。
李仙洲曾任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顾问、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共中央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春云,省顾委主任苏毅然,省政协主席李子超,省人大、省民革等方面的负责人及李仙洲生前友好共3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1988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北京军区原干部部部长甘思和病逝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北京军区原干部部部长甘思和同志因病于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向甘思和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徐向前、聂荣臻、秦基伟、薄一波、杨得志、黄镇、廖汉生、王任重、洪学智,以及政协全国委员会、北京军区、湖北省红安县党政机关等送了花圈。
宋任穷、刘华清、王平、陈锡联等参加了向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
甘思和同志是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干事、红三十一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政委、华北军区炮兵政委、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当选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甘思和同志参加革命60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军队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经历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多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艰险条件下,为冀南三分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指挥了解放豫北的战役,为配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解放以后,他为部队干部队伍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甘思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不论在斗争残酷、环境恶劣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十年动乱中,他都对党坚信不疑,忠心耿耿,立场坚定,他竭诚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他襟怀坦荡,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子女要求严格。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1988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原工程兵副司令员薛克忠病逝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原工程兵副司令员薛克忠同志因病于1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向薛克忠同志遗体告别的仪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秦基伟、薄一波、杨得志、程子华、洪学智等,以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防部、解放军三总部、军委纪委、中共山西省委、陕西省军区、中共山西临汾地委和洪洞县委送了花圈。
薛克忠是山西省洪洞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伍,历任地区工委书记,团长,旅长,军参谋长,志愿军工程兵指挥所司令员,工程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军政干校、工程兵学院政委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薛克忠同志参加革命50多年,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多次参与和指挥了较大的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他为工程兵院校和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长期不辞劳苦,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
薛克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指挥员。在十年动乱中,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遵守党的纪律,顾全大局;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作风正派,团结同志。他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被大家誉为“老过硬”,他是工程兵部队干部战士、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榜样。
(1988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师容之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地质矿产部副部级离休干部师容之同志因病于今年11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3岁,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追悼会。
聂荣臻、温家宝、杨得志、杨成武、吕正操和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等送了花圈,杨得志等参加了追悼会。
师容之同志,河北深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深县县委宣传委员、安国县委书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和地质矿产部劳资司司长等职。
朱训同志在致悼词中高度评价了师容之同志革命的一生,称赞他为创建冀中人民武装力量和解放后为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及发展地质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8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程广文同志病逝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北京军区军事法院原院长程广文因病于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向程广文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1月3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徐向前、聂荣臻、秦基伟、宋任穷、杨得志、张爱萍、陆定一、韦国清、以及北京军区、湖北省暨崇阳县党政军机关等送了花圈。王平、陈锡联等参加了向程广文遗体告别的仪式,并送了花圈。
程广文同志是湖北省崇阳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保卫局股长、科长,八路军总部军法处副处长,辽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参加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参加了解放四平、长春、本溪以及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全国解放后,他为初建海军和培养我军第一代海军指战员及装甲兵建设,付出了心血。
程广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他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工作一贯积极负责,富于创新精神。他长期从事党的保卫工作,坚持原则,注重调查研究,处事公道正派,在担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期间秉公执法,为加强军事法制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8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海军原顾问周希汉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被誉为我军的一员战将、海军原顾问周希汉因病于1988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向周希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周希汉同志遗体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安卧在鲜花丛中。周围摆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防部、军委各总部、军委纪委、中共湖北省委、中共山西省委和成都军区、海军党委等送的花圈。
赵紫阳、邓小平、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乔石、胡启立、姚依林、胡耀邦、秦基伟、薄一波、宋任穷、王平、杨得志、张爱萍、陈丕显、陈锡联、段君毅、姬鹏飞、韦国清、叶飞、廖汉生、王芳、王任重、谷牧、康克清、邓兆祥、马文瑞、王恩茂、洪学智、刘华清等送了花圈。
秦基伟、宋任穷、王平、江华、杨得志、肖克、余秋里、宋时轮、陈锡联、刘复之、康克清、洪学智、刘华清等参加了向周希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周希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历尽艰辛,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班长、排长、指导员、参谋、作战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南进支队司令员、旅长。1940年秋他任太岳区南进支队司令员后,积极组织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本侵略军的扫荡,领导和发展了岳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极端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周希汉同志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旅长和军长,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挺进豫西和陇海西段战役、平汉破击战役、洛阳攻击战役、宛东宛西战役和徐州外围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他发扬不畏强敌、英勇善战、能打硬仗的作风,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绩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建国以后,周希汉调到海军工作,历任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等职。他是海军创建初期的领导人之一,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以党的事业为重,排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各种干扰,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我军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1973年胃癌手术后,他还始终关心着海军建设、积极出谋献策。周希汉同志保持和发扬了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为捍卫祖国的领海主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55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并当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十年动乱中,周希汉同志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斗争。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
(1988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讣告 乌兰夫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八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讣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沉痛宣告: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同志,因病经抢救无效,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八日十四时四十五分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二岁。
乌兰夫同志是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一九二三年参加革命,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政委。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他是第一至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乌兰夫同志弥留之际,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彭真、乔石、胡启立、姚依林、宋平、彭冲等领导同志前往医院探视。
乌兰夫同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
乌兰夫同志永垂不朽!
(1988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人士向乌兰夫同志遗体告别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千余人今天下午前往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向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同志的遗体告别。
乌兰夫同志是今年12月8日在京病逝的,终年82岁。他生前担任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灵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乌兰夫同志的遗体安放在鲜花和翠柏丛中,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两侧肃立着持枪守灵的卫士。
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彭真、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等同志,参加了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他们缓步走到乌兰夫同志的遗体前,鞠躬致哀,并向他的夫人云丽文及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邓小平、李先念、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王震、田纪云、江泽民、李铁映、李瑞环、杨汝岱、胡耀邦、薄一波、宋任穷、阎明复、李一氓、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姬鹏飞、康世恩、程子华、习仲勋、赛福鼎·艾则孜、倪志福、陈慕华、费孝通、孙起孟、陈俊生、任建新、王任重、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邓兆祥、巴金、刘靖基、王恩茂、钱伟长、程思远、钱正英、苏步青、司马义·艾买提等,送了花圈。
国家副主席王震从外地打电话,对乌兰夫同志的不幸病逝表示哀悼,并向他的亲属表示慰问。
乌兰夫同志1906年12月23日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一个蒙古族家庭。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战胜利后,他任绥蒙政府主席、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等职。建国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副书记,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书记,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内蒙古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五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国家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还是中共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届中央委员,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加强国防建设和政权建设,为民族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李锡铭、吴学谦、宋平、秦基伟、丁关根、芮杏文、温家宝、王平、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江华、李德生、杨得志、肖克、余秋里、宋时轮、张劲夫、陈锡联、段君毅、耿飚、黄华、黄镇、彭冲、韦国清、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周谷城、严济慈、荣毅仁、叶飞、廖汉生、雷洁琼、王汉斌、王丙乾、宋健、王芳、邹家华、李贵鲜、陈希同、刘复之、方毅、谷牧、杨静仁、康克清、胡子昂、周培源、赵朴初、屈武、马文瑞、钱学森、胡绳、孙晓村、卢嘉锡、洪学智、刘华清以及内蒙古党政军负责人等,参加了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参加告别仪式并送花圈的还有黄文欢同志。
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中顾委、中纪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和驻京各大单位、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单位。
告别仪式结束后,乌兰夫同志的遗体由宋平、彭冲等同志以及治丧办公室同志陪同家属护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1988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新华社补正
本社12月18日播发的《乌兰夫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一稿(见19日本报一版),在送花圈的领导同志中漏报陈云、胡乔木同志,特此补正。
(1988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沈阳军区政治部原顾问杨中行病逝
新华社沈阳12月8日电 沈阳军区政治部原顾问杨中行同志因病于10月26日在沈阳逝世,终年77岁。
向杨中行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11月3日在沈阳举行。
徐向前、廖汉生、康克清、洪学智等发了唁电、送了花圈。全国政协、沈阳军区、辽宁省人大和安徽省六安县党、政机关等送了花圈。
杨中行是安徽省六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中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战斗中表现勇猛顽强;抗日战争时期,他经受了艰难困苦环境的考验和频繁战斗生活的锻炼;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解放沈阳和黑山阻击战、湘西剿匪等战斗;全国解放以后,他为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作了不懈的努力。他工作兢兢业业,锐意进取,思想作风正派,生活艰苦朴素,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他坚定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1988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军事医科院一级研究员刘宝善病逝
新华社北京12月10电 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著名药用植物学家、生药学家刘宝善因病于11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刘宝善同志是江苏省无锡县人。他1920年考入南京国立高等师范生物系。从1924年至1951年,他先后在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大学、重庆歌乐山国立药专、浙江大学理学院等学校任教。1952年,他奉调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学系生药室主任。他运用生药学知识做了中药整理,特别在科学化与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研究中药治疗疟疾、血吸虫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中药驱避剂、某些中药化学成分及数十种生药抗癌作用的定量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他还领导了常用军用毒剂中毒的中药过筛和中药实验治疗以及某些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并提出了中药防治放射病的有效方法。他提出的棉油节育理论,引发了我国及世界各国棉酚避孕的广泛研究,取得了实际应用成果。
刘宝善教授治学严谨,严以律已,平易近人,作风正派,热爱祖国。几十年来,他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工作人员。他离休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完成了大量医著写作任务。
(198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社会科学家黄逸峰逝世
新华社上海12月12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社会科学家、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黄逸峰因病于11月27日在上海逝世,终年89岁。
黄逸峰同志1925年8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建国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长兼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社科院院长和市政协常委等职。著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核算制》《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书籍。
(1988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二炮兵原顾问刘友光病逝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第二炮兵原顾问刘友光因病于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向刘友光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2月11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徐向前、聂荣臻、秦基伟、王平、李德生、杨得志、余秋里、宋时轮、张爱萍、陈锡联、洪学智等领导同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军委纪委,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江西于都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以及第二炮兵、国防科工委等单位送了花圈。
王平、余秋里、陈锡联等参加向刘友光同志遗体告别的仪式。
刘友光同志是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通信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委、炮兵学校政委、炮兵学院政委、第二炮兵副政委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1977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友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指挥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作战指挥的通信联络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全国解放后,他坚持不懈地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奋发工作。他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为第二炮兵的发展和壮大,做了大量工作。十年动乱中,他旗帜鲜明地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党性强、讲原则、顾大局;遵守纪律、作风正派、平易近人;为人忠厚耿直,光明磊落,言行一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1988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一生追求真理 不向邪恶妥协 黎澍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黎澍同志,12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黎澍同志1912年生于湖南醴陵。1935年他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读书时便参加了“12·9”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7”事变后,他投身抗日救亡事业,始终战斗在新闻战线上,为发展抗日进步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7年后他先后在上海和香港从事新闻工作,在此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历史。1950年至1955年,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室主任、报纸处处长、出版处处长等职,为发展新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辛勤开拓。1955年以后黎澍开始致力于社会科学研究和编辑工作,历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历史组组长、《历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等职。
黎澍同志一生执著地追求真理,从不向邪恶势力妥协。十年动乱期间他横遭“四人帮”的诬陷和迫害,却从没屈服。粉碎“四人帮”后,他积极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为推动思想解放运动大胆探索,在史学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论点,特别是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主义、近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等问题,都有精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黎澍的研究领域广阔,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再思集》、《论历史的创造及其它》、《早岁》等。
根据黎澍同志生前的意愿,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1988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曾宪池同志病逝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原政治委员曾宪池因病于12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向曾宪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2月1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李德生、洪学智,以及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共金寨县委等送了花圈。王平等参加了向曾宪池遗体告别的仪式,并送了花圈。
曾宪池同志是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军分区副政委、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宪池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长期从事保卫工作和军分区的领导工作,作战英勇顽强;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豫北战斗和解放新乡的战斗。全国解放以后,他为防化兵院校、科研单位的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1988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济南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王香雄病逝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济南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王香雄因病于12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向王香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2月14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彭冲等参加了向王香雄遗体告别的仪式,并送了花圈;空军党委,福建、江苏省委、省政府,福建省上杭县委、县政府等单位送了花圈。
王香雄同志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参谋、营长、团参谋长、师长、军长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闽西地区红军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为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苏中7战7捷和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他参与指挥了击落第一架敌机及以后击落击伤80余架敌机的战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王香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军事指挥员。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服从命令。十年动乱期间,他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抵制和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几十年如一日,自觉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98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去世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我国著名的科学普及作家、科普活动家、中国科协荣誉委员高士其同志,因久病医治无效,于12月19日6时30分在北京去世,终年83岁。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士其在身体遭受疾病严重摧残,行动、说话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撰写了大量的科学小品文、论文、书籍和诗歌,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科学知识,为我国的科学普及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爱和尊敬。
(198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身残志坚勤笔耕 丹青难写是精神 首都各界向高士其遗体告别
邓小平杨尚昆万里邓颖超胡启立等送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唐虹)尚未消融的积雪,使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更显肃穆。首都各界人士千余人今天冒着寒风来到这里,向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的遗体挥泪告别。
灵堂里摆放着邓小平、杨尚昆、万里、邓颖超、胡启立、宋平、胡耀邦、宋任穷、芮杏文、王首道、伍修权、张爱萍、胡乔木、黄华、严济慈、宋健、王芳、陈希同、方毅、康克清、周培源、赵朴初、钱学森、钱伟长、卢嘉锡、苏步青等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单位送来的花圈。灵前放着北京四十四中学“高士其中队”送来的花篮,一条写着“高士其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红领巾,披在鲜花上。
低回的哀乐,隐隐的啜泣,人们沉浸在一片哀痛的气氛中。
宋任穷、芮杏文、宋健、王芳、康克清、周培源、钱学森、卢嘉锡等向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的高士其同志深深地鞠躬,并向高士其的亲属致以慰问。
一队队少先队员噙着泪水,举着鲜红的队旗,默默走进灵堂,向他们无限尊敬和热爱的高爷爷致以最后的敬礼。
高士其是1988年12月19日6点30分在北京逝世的,终年83岁。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书礼世家的高士其,在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时,就将原名“高仕錤”改名为高士其,并郑重声明:“去掉人旁不作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从此,这位曾留学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芝加哥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的“洋学士”,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1937年,他拖着已经半瘫的病体,冲破重重封锁,辗转数千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9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我的原子也在爆炸》等大量战斗檄文,声讨敌人的反动罪行。
1928年一次病毒试验感染,使高士其患了无法治愈的脑炎病毒后遗症。他的很大一部分作品就是在全身僵化、生活无法自理的病痛折磨中写出来的。从建国到文革以前,他共创作了70万字的科学小品,撰写了大量的科学诗、科普论文,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科学天地里驰骋翱翔。为了创作,他热情投身到沸腾的社会变革中去观察、体验生活,鞍山、大庆、三门峡水电站、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大草原、五指山苗寨、西双版纳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轮椅车轨迹。
“丹青难写是精神”。高士其一生的工作量无法用数字统计,他付出的心血也难以用价值来衡量,他是勤奋智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他是属于全社会、全中国人民的科学家、作家和传奇式的残疾人社会活动家。
(198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著名纤维素化学专家酆云鹤逝世
本报讯 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原纺织工业部顾问,上海纺织工业局顾问,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酆云鹤同志,12月14日18时在广州逝世,终年90岁。
酆云鹤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27年至1936年先后在美国和德国学习,获美国俄亥俄大学化工博士学位。她毕生致力于麻纺研究事业,是我国麻类纤维素化学的先驱,对我国纤维素化学的建立、发展和人才培养,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杰出外交家王炳南逝世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王炳南于1988年12月22日1时0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讣告说,“王炳南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忠诚战士、杰出的外交家”。
王炳南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1988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伍禅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向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伍禅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伍禅同志是1988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的,终年84岁。
阎明复、叶飞、杨静仁、程思远、张国基、黄鼎臣、董寅初和部分在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致公党中央等方面的负责人以及伍禅同志生前好友等300多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万里、习仲勋、雷洁琼、王任重、胡子昂、周培源、赵朴初、屈武、钱伟长、孙晓村、卢嘉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致公党中央、全国侨联等单位及广东省海丰县领导机关献了花圈。
伍禅同志1904年8月31日出生于广东海丰县。1926年他赴日本留学,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回国,创办刊物,宣传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前往沙捞越,在石隆门、古晋等地从事教育工作。1942年他和爱国华侨秘密组织西婆罗洲反日同盟会,被选为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同华侨人士筹组“中华公会”、团结当地侨胞,积极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1950年初他与古晋部分爱国华侨联名致电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1952年,他因从事爱国活动,遭英殖民军警逮捕,9月被驱逐出境,返回祖国。1956年他加入中国致公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曾任中国致公党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致公党北京市委会主任委员、名誉主委。伍禅同志曾相继被选为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等职务。
几十年来,伍禅同志坚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他为中国致公党的建设、进步和发展,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伍禅同志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待人诚恳,严于律己。在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赢得了致公党广大成员和所联系人士的尊敬和爱戴。
(198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六届政协副主席陶峙岳逝世
新华社长沙12月26日电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第六届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峙岳同志,因病于今日凌晨1时45分在长沙逝世,终年97岁。
陶峙岳同志系湖南省宁乡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1937年参加上海淞沪抗战,1949年在新疆担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司令时率部起义。建国后,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历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济南军区原步兵学校校长余克勤同志逝世
新华社济南12月21日电 济南军区原步兵学校校长余克勤同志,因病于9月14日在洛阳逝世,享年75岁。
余克勤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雇农家庭,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副军长、第八步兵学校校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6年离职休养。曾当选为河南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余克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军优秀指挥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红军长征。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作战勇敢顽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顾全大局,服从组织,能上能下,不计较个人得失。离休后,他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支持国家和军队的各项改革,认真撰写回忆录,他热情关怀青少年成长,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余克勤同志逝世后,杨得志参加了向余克勤遗体告别的仪式,并送了花圈。
(1988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哲学家杜任之逝世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哲学家杜任之同志悼念会今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彭真、秦基伟、薄一波、程子华、习仲勋、费孝通、雷洁琼、赵朴初、钱伟长等同志送了挽联。
杜任之同志11月27日因病在京逝世,终年83岁。
杜任之是山西万荣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受党的委派到国民党军队中进行“兵运和兵暴”工作;为了寻求革命真理,1929年到德国留学;1933年回到上海后,即被上海反帝同盟总部派到山西策动抗日工作;1936年他和一些进步人士发起组织了牺牲救国同盟会,被选为临时执委会委员。抗战胜利后,杜任之在山西大学边教学边联络进步教师和学生开展民主运动,1947年参加了民盟;1948年他到了北平,担任华北学院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利用和傅作义的私人关系积极参与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1949年9月杜任之回到太原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53年任山西省商业厅厅长。1956年杜任之调任北京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兼党组书记;1958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创办并主编了《哲学译丛》。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迫害坐牢六年多,在狱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据理驳斥了强加给他的一切不实之词。“四人帮”被粉碎后,杜任之不顾年老多病,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并担任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会长。
杜任之同志的主要论著有《孔子思想精华体系》、《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点》、《论主观能动性》、《全面开展社会学研究,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批判方法论问题》,他还主编了两卷本《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等,编译了《分析的时代》。
杜任之同志历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届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1988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赵洵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吴会劲)忧伤、圣洁而又昂扬的肖邦钢琴曲《葬礼进行曲》今天陪伴着安卧在花柏中的赵洵同志,阎明复、周培源、胡绳等首都各界人士500多人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向这位教育家、翻译家、著名苏联东欧问题学者作最后的告别,李鹏、江泽民、伍修权等同志送了花圈,苏联驻华使馆参赞代表大使和使馆人员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
赵洵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1917年2月4日生于吉林市,今年12月1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世。而就在逝世的前一天,她刚刚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的“老有所为精英奖”。
赵洵同志在身后留下了她翻译、主持编辑的《贵族之家》、《皇村的早晨》、《篱荫茉莉》、《让历史来审判》、《苏联百科辞典》和蒲宁的诗集《夏夜集》、《故园》等著述。她虽在1985年12月离休,但仍承担主编《俄华详解大辞典》的任务,终因积劳成疾,留下了这一未竟的事业。
赵洵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1934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0年至1945年先后任晋察冀华北联大教员、延安鲁艺文学系研究员和延安外国语学校教员;1946年至1958年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后为哈尔滨外语学院)教务长、副校长;1958年12月至1962年2月她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并兼任中国专家组组长;1962年归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文革”期间,赵洵同志蒙冤入狱八年,但她坚贞不屈,同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顽强斗争。平反后,赵洵同志还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苏联东欧所副所长、苏联东欧学会副会长等职。
(1988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张增智同志逝世
新华社12月27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张增智同志于12月21日病故,终年80岁。
张增智,女,云南省昆明市人。1926年5月加入共青团,1927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党员。她从青少年开始,就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1937年后,她一直从事上层统战工作,曾任最高人民法院秘书、内务部参事室专员。张增智同志入党60多年来,积极为党工作,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在争取龙云、卢汉起义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文革”期间,她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她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在政治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1988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