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巴拉圭简介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2008.qq.com/a/20080728/000004.htm 在 2017-10-26 21:56:1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巴拉圭简介 -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 腾讯网
巴拉圭简介

概况

国名:巴拉圭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araguay)

同北京(搜吧)时差: -12.00

首都:亚松森(Asuncion)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央正面为国徽图案,背面为财政玺。

自然地理

40.67万平方公里。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北与玻利维亚接壤,东邻巴西,西、南同阿根廷交界。 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从北向南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河东为丘陵、沼泽和波状平原,是巴西高原的延伸部分,海拔300~600米,约占领土面积的1/3,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河西为查科地区,大多为原始森林与草原。境内主要山脉是阿曼拜山和巴兰卡尤山。主要河流有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

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夏季(12月至次年2月)气温26-33℃;冬季(6月至8月)气温为10-20℃。降水由东向西递减,东部约1,300毫米,西部干旱地区400毫米左右。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54%,富珍贵硬木林、破斧树和马黛茶树等。石灰石储量较多,还有少量锰、铜、铁等矿藏。水力资源甚丰,已同邻国巴西、阿根廷合建大型水电站。

主要城市

首都亚松森

亚松森是巴拉圭共和国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巴拉圭的东岸,皮科马约河和巴拉圭河汇合处,南纬25度15’,西经57度47’.亚松森原来生活着印第安人.1537年8月15日西班牙人到达此地时正值天主教的圣母玛丽亚升天节.在西班牙语里,升天节的发音是"亚松森",因此,亚松森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1811年,巴拉圭独立,亚松森成为首都.该城地处南美第二大河巴拉圭河系的上游,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864-1870年发生了巴拉圭战争,亚松森被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占领,由巴西统治到 1876年.

亚松森是一座美丽如画的内河港口城市,人们称它为"森林与水之都".山坡高丘,桔园遍布.收获季节到来时,鲜红的桔子挂满了桔树,宛如一盏盏明亮的灯饰,因而许多人又把亚松森称为"桔城".

在殖民地时期,这座城市曾经是西班牙总督的驻地,有些古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物至今犹存.庄严肃穆的西班牙式教堂,古朴典雅的住宅,以至那些铁铸的窗户栏杆,幽静的庭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造型优美的现代化建筑和这些具有浓厚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掩映在绿荫丛中,显得十分协调.国民独立大街是亚松森的主要街道,从巴拉圭河岸向西横贯市区,两边耸立着一座座造型优美,形状各异的高层建筑.雄踞街头一角的政府大厦雄伟壮丽,始建于巴拉圭战争时期,具有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建筑风格.国会大厦白色素雅,屹立于宪法广场一侧,广场的另一角是古色古香的拉恩卡纳西翁大教堂.英雄广场有一座公墓,是为纪念过去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建.在繁华喧闹的帕尔玛大街,矗立着民族英雄纪念碑,这里是群众游行聚集的地方.宽阔的洛佩斯元帅大街是每年举行传统阅兵式的地点;5月14日大街上著名的"独立之家",为青年学生活动的场所.除帕尔玛大街外,埃斯特雷利亚大街和奥利瓦大街也是亚松森热闹的商业区,街头随处可见卖"蕾丝花边"的印第安妇女,以及弹竖琴或吉他的老人.妇女们头顶篮子或瓶子来往于市场上,构成了一幅巴拉圭人民生活特有的画面.

距亚松森45公里处,有一个驰名世界的伊帕卡拉伊湖.湖长24公里,宽4公里,湖面宽阔,湖水湛蓝,巴拉圭人称之为"蓝色的湖".这里环境十分幽静,环湖是一片树林,有柠檬树,面包树,兰科树等等,林间空地上开满玫瑰色,红色,黄色和蓝色的鲜花,异彩纷呈,灿烂似锦,一派绚丽的亚热带情调.湖畔建有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旅馆和别墅,并设有划船俱乐部.离城不远有著名的亚松森植物园,它是美洲规模最大的植物园之一,园内奇花异草,名贵林木荟萃一堂,千枝吐艳,万水秀荣.亚松森市还有许多大型公园,如骑士公园,卡洛斯·安托尼奥·洛佩斯公园,法国罗德里盖斯公园等.

亚松森是全国的宗教,文化中心.巴拉圭大主教住在亚松森.巴拉圭有两所大学,均设在亚松森.国立亚松森大学建于189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此外,在亚松森还设有商业学校,慈善学校等.

亚松森是巴拉圭最大的河港,外贸货物绝大部由此进出.市南20公里处建有巴拉圭境内巴拉圭河上的第一座桥梁.城郊有国际机场.铁路可通阿根廷的铁路网.亚松森的工业有纺织,卷烟,造船,榨油,制糖,制革,面粉加工等.

恩卡纳西翁

巴拉圭南部城市,伊塔普阿省首府。位于上巴拉那河畔,与阿根廷的波萨达斯隔河相望。人口2.8万(1982)。始建于1632年。1926年曾遭龙卷风破坏。周围农牧区和林区的贸易和工业中心。有木材加工、制茶(马黛茶)、卷烟、轧棉、制革、谷物加工等工业。铁路和公路通亚松森,并有火车轮渡同阿根廷铁路衔接。有飞机场。

人口

588万(2002年)。印欧混血种人占95%,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人。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为官方语言,瓜拉尼语为民族语言。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

简史

原为瓜拉尼族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纪以前,圭库鲁人活动在西巴拉圭,以渔猎为生;瓜拉尼人生活在东巴拉圭,从事农业生产。1537年西班牙人在巴拉圭河与皮科马约河汇合处建立第一个殖民点亚松森。此后,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6世纪末划归秘鲁总督管辖。1776年并入拉普拉塔总督区。1811年5月14日宣布独立,成立巴拉圭共和国。 1864~1870年,巴拉圭在同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进行的战争中失败,领土丧失一半,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32~1935年,巴拉圭同玻利维亚为争夺北查科地区的石油资源而爆发战争,巴拉圭获胜,占领争议地区约3/4的土地。

经济

巴拉圭经济较落后,农、牧、林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占国民收入的44.3%(1981年)和出口总值的95%(1982年)。农作物有木薯、玉米、大豆、稻米、甘蔗、小麦、烟草、棉花、咖啡等,还产桐油、马黛茶和水果。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畜牧业曾在巴拉圭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牲畜和肉类大量向邻国走私及国际市场肉类价格下跌,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增长率不高。森林覆盖率为39%。

工业基础薄弱,主要是农、牧、林产品的加工工业。工业有肉类和林产品加工、榨油、制糖、纺织、水泥、卷烟等。工厂一般规模较小,大部分工业品由家庭作坊生产。巴拉圭水力资源丰富,电力自给有余。1973年,同巴西达成协议,合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1992年全部建成。旅游业不发达。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

1991年巴拉圭国内生产总值为60亿美元。181.8瓜拉尼兑1美元(1993)。农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其中棉花和大豆出口约占外贸创汇的80%。其他还有肉类、木材、毛皮等。主要贸易对象为巴西、阿根廷、新西兰、斯威士兰、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近年来,随着中国产品大量涌进南美市场,巴拉圭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巨增,巴拉圭东部的边境城市CIDATE DE LESTE里面充斥着中国物品,从电器到日常生活用品,服装等等。很多中国商人在巴拉圭经商。

文化教育

实行小学6年义务教育制。主要大学有亚松森国立大学和天主教大学。主要报纸有《红色ABC》、《今日报》、《祖国报》、《论坛报》、《最后时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