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art.china.cn/travel/2010-09/09/content_3708443.htm 在 2018-03-26 08:26:52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从梁启超到梁思成--樱桃沟梁氏家族墓_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旅行

从梁启超到梁思成--樱桃沟梁氏家族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9 15:33:22 | 文章来源: www.bbker.com

京西的樱桃沟是个植被茂盛、鸟语花香的所在。很多北京人都喜欢在周末起个大早儿,去樱桃沟踏青。如今,樱桃沟曾经著名的泉水已经基本干涸,而十年前还有人背着水桶去接泉水。但现在除了美丽的风景,植物园樱桃沟一线还有许多可把玩之处--去蜜蜂研究所买蜂蜜,或者寻访一下隐藏在树林深处的名人遗迹。

这一次,是梁启超的家族墓。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提起梁启超,老年人会想起戊戌变法、公车上书;小学生会朗朗背诵他的《少年中国说》;而文艺青年则会津津乐道地谈论他在徐志摩和陆小蔓婚礼主婚时痛斥新郎的故事……

梁启超不仅在政治上活跃,还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自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文字,可见其史学功底深厚。

梁启超像

而梁公绝对不是一个老派学究,他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以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为例,大家可以看到其文体的特色:

“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

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梁氏家族墓

说到梁启超,不得不慨叹其人之奇!此等人物绝对是不世出的!: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在彼时一定是与现在7岁小童学完奥数、考过钢琴八级外加英语几级的概念,甚至有过之;而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的壮举同我们今天惊为天人的中国哈佛少年相比似乎难度更大。中举时的主考官以为梁启超“国士无双”,竟然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梁启超做妻子,这是古老中国表示对一个人的欣赏的最高礼遇吧?

主墓地-梁启超家族墓地遗址

天才不世出,但更难的,是天才之传承!

老话有“三代方有贵族”之说,最近则网络间多有“富二代”跋扈的传闻,而当你步入北京植物园,沿右手边的小径寻路标找到梁启超墓时,你会发现梁氏家族中居然有如此多名人,每个名字都如雷贯耳。经过研读,我也逐渐理清了梁启超后人的脉络: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敕赐”石碑-梁启超家族墓地遗址

梁启超家族成员墓

虽说我们最熟知的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但梁启超的每个子女,都可以说是各个领域的杰出者。如此走在梁氏家族的墓群,让人不禁回想起中国这一百年来的历史风雨与文化演戏,感慨多多:

--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多方面的,而侧重哪方面,往往受社会文化导向的影响

我们这一代人了解梁启超,是中学历史课本上的“戊戌变法”、是他和他的老师康有为与光绪皇帝、袁世凯、段祺瑞之间的故事,而这故事显然或多或少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信徒、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谈多了政治,则忽略了梁公的史学与文学贡献。对于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来说,梁先生的文学贡献更值得推崇--他曾著《梁启超》一书(胜利出版社,1944年版),对梁启超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他所创立的“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如此规模的梁氏家族墓能完好保留至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史无前例”的时代,是我们现在对文化大革命的称呼。这疯狂的年代里,多少文物被破坏,是谁保护了梁启超的墓地?

很多时候,对文化的破坏往往打着“创新”的旗号。即便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开始的解放初,梁启超的二儿子梁思成努力想要保护北京的城墙和古建筑,也无功而溃--据说,当年吴晗对梁思成“保护古建筑”的思路如此痛斥:北京以后都高楼林立了,你要保护的古建筑相比之下都成了鸡笼,有什么意思??

历史是公正的,但历史的错误很多时候是不可弥补的。难怪当时梁思成因为不能保护北京的古迹而失声痛哭!--当时的梁思成是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是中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如果他的学术地位都不能保护这些古迹,这是怎样的无奈啊!

梁启超与夫人墓-梁启超家族墓地遗址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