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王安石的   败笔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news.163.com/16/0512/08/BMRP2PSO00014AED.html 在 2019-04-11 09:45:4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王安石的“败笔”_网易新闻

王安石的败笔

2016-05-12 08:08:00 来源: 浙江在线-东阳日报(杭州)
0
分享到:
T + -

(原标题:王安石的败笔”)

北宋王朝出了一位以“改革”闻名的人物:王安石。其实,王安石也以学者资格誉满朝野,名贯古今。他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成为名篇,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名句。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推陈出新,翻新出奇,无论是思想内容或是艺术手法都有很高成就,在北宋文坛上享有杰出地位。

笔者翻阅有关“文选”、“诗选”,大致都这样说法。然而,钱钟书先生对王安石的评价却不高,钱先生在《谈艺录》中说王安石屡屡偷换袭用前人意境及其句式句意:“他的《自谴》则‘攻许愁城终不破……’之显形也。《径暖》则‘一鸠鸣午寂……’之变相也。《金山会宿》则‘天末海门横北固……’之放大也。《钟山即事》则‘蝉噪林愈静’之翻案也。《闲居》则‘兴阑啼鸟换……’之引申也。五律《怀古》则陶渊明《归去来辞》之捃华也。《即事》则太白《月下独酌》之摹本也。《定林院》则右丞《终南别业》之背临也……”

钱钟书先生对王安石的评论似乎太苛刻了,简直一无是处。笔者认为,王荆公写诗,虽然喜欢在前人诗作上进行改动,成为自己的诗句,但经他改动,往往出奇制胜,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例如,《夜直》诗中的“春色恼人眠不得”,出自晚唐罗隐《春日叶秀才曲江》诗中的“春色恼人遮不得”。王安石改“遮”为“眠”,十分切题、得体,令人不觉其借用。又如,《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暗香来。”虽有抄袭之嫌,但反而用之,抄得高明之极。何满子先生说:“这首《古乐府》不过是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不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则以‘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故其中有所寄托。这样,诗人自己就进入了诗,所咏的是‘有我之境’。”我认为,很有道理。再如《红梅》诗中的“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出自晏殊的《红梅》诗中的“若更迟开三两月,北人应作杏花看”。但经王安石这样一反用,有了自己的独特意境。甚至连前面提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可能也是借鉴唐人的,李白有“春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之句,丘为有“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之句。但无论从诗人思想感情的深度上,还是从描写意境的广度上,王安石的“绿”字诗句比李白和丘为要好得多。“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成为后人讲究用字的典范。

不过,由于王安石喜欢沿袭前人成果,有时未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比如,王安石的“一鸟不啼山更幽”的诗句,出自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诗句“鸟鸣山更幽”。王籍这句描写山之幽静,最得其妙趣。而王安石改为“一鸟不啼山更幽”似觉较平。虽然按常理分析,山中鸟不啼比鸟啼更静,但静不等于幽,山中没有其他声音,偶或一二声鸟音响起,才显得更幽。“一鸟不啼山更幽”其实不是诗的语言,而是一句普通文句。“鸟鸣山更幽”才是诗的语言,而且还富有哲理,也带有一点禅意。所以,王安石这样改诗,使人觉得画蛇添足和弄巧成拙。

当然,王安石的这一“败笔”比起他自己后来所著的《字解》(也称《字说》)来,简直算不了什么。《字解》才是王安石最大的败笔,书中对许多字的解释都有穿凿的毛病。难怪当时苏轼在《调谑编》中说:“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问曰:‘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乎?’坡云:‘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似九个。’公欣然而听,久之始悟其谑也。”

古人云:“圣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方面说明瑾瑜匿瑕,万无一失的人是没有的,昔日孔子还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呢。王安石的一些“败笔”,同他自己的成就相比,自然是瑕不掩瑜。另一方面,说明圣者尚且难免失误,何况一般凡夫俗子,所以更应该不断探索、进取。只有这样才会有所收益,即使“愚者”,“千虑”之后也“必有一得”。

netease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东阳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