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甘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牺牲的华侨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www.hnlswhw.cn/nshow.aspx?k=1577 在 2016-08-06 13:24:54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甘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牺牲的华侨-海南历史文化网
您好,欢迎访问历史在线系列网站--海南历史文化网!
  • 甘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牺牲的华侨

    2012年09月03日 19:12 浏览次数:1505

  • 海南籍华人华侨对故乡的热爱,还表现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积极支持上,他们不惜牺牲财产和生命。从财力、物力、人力和道义等方面,给予了源源不断的帮助,为琼崖和全中国人民的民主、独立、解放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中,新加坡海南侨胞大力支持和帮助琼崖纵队,如资助衣服、药品、钱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加坡琼州会馆特意召开庆祝大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华侨陈先光先生等人创办的《琼潮报》,则制造舆论,热情鼓励琼侨青年返乡参加战斗。
    遗憾的是,一些侨生投笔从戎、回琼参加革命,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却被琼崖纵队错误地当成“特务”枪杀了,幸存者也长期受到压制。海南解放初期琼崖地下学联冤案的产生,见证了革命运动的残酷性与阶级斗争的复杂性。
    土地改革运动期间,广东执行极左路钱,扩大打击面,错误地把爱国华侨、归侨、侨眷当“地主分子”进行残酷斗争,没收房屋财产,有的追“赃款”还追到国外去,有的被打成“反革命”遭受杀害。这样做,极大地伤害了华侨爱国爱乡的感情。此后历次政治运动,均断绝海外交往,致使华侨长达20多年有国不敢返,有家不能归,造成妻离子散的悲剧!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落实华侨政策,许多老华侨才携子带女回乡寻根,归侨、侨眷、侨属申请才有机会向国外移民,琼侨青年才有机会出国留学,在国外创业。
    了解周铮、曾毓英、曾镜冰、陈青山、吴克之、符确坚、符克……这些在国内和南洋吃过苦、受过罪,同时又沐浴过共产主义思想的琼侨青年的战斗经历之后,我们方能理解,当年他们为什么选择了一条这样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海南侨领周铮
    周铮(1910-1991),男,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洋上村人。5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15岁跟随母亲到泰国,投靠姐姐和姐夫过活。1928年回国。先后入南京五卅中学、上海建设大学、大夏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在上海期间,因走上街头参加反日救亡运动和群众集会,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33年出狱后重返泰国,在姐夫开办的火锯厂当理事。1944年,他担任了旅暹侨党领导的“反日同盟打攀杏埠分部”的主要负责人,并负责《火星》刊物的电讯和评论工作。1945年,他在旅暹侨党领导下筹办大众文化公司,办印刷厂,承印侨党办的《全民报》。1946年,筹建旅暹琼崖同乡会,创办启光学校。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在民盟领导下出版《曼谷商报》,配合《全民报》,并肩战斗。1949年夏末秋初,周铮和陈嘉庚、司徒美堂、蚁美厚等13位华侨代表,应邀回国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商议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1日,他和海南老红军谢飞、海南黎族领袖王国兴一起,光荣地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政务院设华侨事务委员会,委何香凝为主任委员,李任仁、廖承志、李铁民、庄希泉为副主任委员,陈嘉庚、周铮、叶剑英、张云逸等29人为委员。作为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周铮被派回广州参加组建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先后担任了广东省侨联第一至四届副主席、全国侨联第一至三届常委、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50年5月,海南解放,周铮出任海南区侨务局副局长。1962年后当选为全国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1978年海南区侨联恢复后连任主席,1991年改任海南省侨联名誉主席。1988年和1989年,周铮还参与了政协海南省委和民盟海南省委的创建工作。1988年8月22日,政协海南省第一届委员会(1988 年8月22日至1993年1月29 日)成立。周铮担任副主席。1月,中国民主同盟海南省第一届委员会(1989.1-1992.8)成立,周铮当选主任委员。
    曾氏兄弟义无反顾
    周铮在泰国筹建旅暹琼崖同乡会时,同乡曾毓英是积极参加者。
    曾毓英(1905-1973),又名曾镜英,男,1905年7月出生。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农场良田园村人。1923年,大革命的风暴吹到他的家乡,他和妻子李爱媛很早就参加了村里的农会组织,开始投身革命运动。1926年2月,广东省农民协会琼崖办事处成立。8月,琼崖农民协会成立。琼崖地区农民革命蔚然成风。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共琼崖地委宣告成立。这一年,中共琼山支部成立,曾毓英、李爱媛夫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曾毓英的共产党员身分暴露,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离开家乡,撤退到了泰国,在曼谷一家火锯厂当工人谋生。曾毓英的弟弟曾镜冰接过哥哥的重担,在村里继续宣传革命思想。后来,由于曾镜冰的影响日益扩大,敌人对他也下了通辑令,曾镜冰被迫转移到泰国曼谷大哥处,与其他从海南岛和广州起义失败后撤出来的同志成立了党、团支部。为了掩护革命,曾氏兄弟在曼谷筹建了一所华侨中文学校,叫光华中学。校内成立了中共特委。曾镜冰在这所学校就读,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兼学生会宣传股长。他们以学校为基地,团结教育广大华侨及其子女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活动。同时领导火锯厂华侨工人积极开展争取改善劳动生活待遇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三省的爱国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毓英于1950年回到北京。1951年,曾毓英荣归故里,担任琼山县人代会常委。后被分配到琼海县房建安装厂当技术员和经理。1957年,他被组织上调回家乡,担任琼山县人民委员会侨务科科长,负责全县侨务工作。
    作为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中共党员,曾毓英、李爱媛夫妇的思想行为影响了一大批向往革命的年轻人。曾毓英的弟弟,解放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的曾镜冰(曾毓蕃)就是在兄嫂的引导鼓舞下才走上革命道路的。
    曾镜冰 (1912-1967),又名曾毓蕃。1912年11月27日生于海南琼山县良田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革命失败后到泰国,就读于曼谷光华中学,并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年被泰国当局驱逐出境,到上海入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任该校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苏区共青团吉安县委书记、团闽赣省委宣传部部长。第二年,调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1933年担任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4月,成立闽赣省,任团省委宣传部长。在此期间,他与陈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3年9月,闽赣省首府黎川失守,曾镜冰与黄道等同志组成的省委代表团被阻于抚东地区,之后辗转来到闽北。1934年任中国工农红军闽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于1935年任闽北独立师代政委,1936年兼任中共闽赣省委组织部部长,率部在闽北地区坚持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38年初,任中共闽浙赣特委书记,同年6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领导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并保留了一支自卫武装。1939年秋,在崇安根据地创办武夷干部学校,兼任校长。在8年抗日斗争中,成功地实行了武装退却、合法斗争与武装斗争结合、反特务斗争,被中央领导人誉为“三大创造”,使福建党组织成为东南一面不倒的旗帜。1941年至1943年,率领省委机关和游击队,挫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三次军事围攻。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期间,1946年10月,曾镜冰任闽浙赣区党委(后改称闽浙赣省委)书记,曾到古田隆德洋参与发动澄洋暴动,并成立闽浙赣游击纵队,推动全省各地游击战争的发展。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组成,他兼任司令和政委,率部由南平北上,迎接南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年6月在江西遗溪地区与第二野战军陈赓兵团会师。是年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兼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1955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不久受到错误的审查和不公正的处理,被撤销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和省政协主席等职务。1957年起,先后到天津芦台农场、辽宁省盘锦农垦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分院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迫害。1967年5月27日于北京逝世。1983年6月22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建省委为他平反昭雪。其生平简介被国家录入《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是海南曾氏古往今来第一个被国家录入《辞海》的名人。
    陈青山和他的妻子何秀英
    1939年3月,18岁的中共党员、华侨女青年何秀英参加了香港第一个华侨回国服务团,从香港偷渡到雷州半岛,再偷渡海南,参加祖国抗战。那时,海南岛已被日军封锁,只能深夜乘船顺风漂上岛,风向不对不行,风停了更危险,日军搜寻紧密,随时可能遭遇巡逻艇。好几次听到敌舰的马达声,一被发现,肯定没命了。没有武器,每位团员上船前袋里装了一盒胡椒粉,敌人要抓人,就迎面撒粉,跳海同归于尽。,父母在新加坡,她是服务团里唯一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女学生。一年里,服务团跑遍了文昌周围县市所有集市和农村,宣传抗战。受过医务培训的服务团,也成为根据地医护主力。
    后来成为了何秀英丈夫的华侨将军陈青山,是在1941年9月的一个深夜,混在难民中游上海南岛的。
    陈青山,原名陈荣火,笔名陈焕。1919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镇陈埭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生活所迫,其父离开惠安,带着陈青山的大哥远走南洋,流落到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并靠拉人力车谋生。1922年惠安发生严重瘟疫,由于缺少医药,母亲和三个哥哥先后被夺走了生命。父亲在海外得悉家中噩耗后,由槟城赶回家乡,料理完丧事后含泪将幼年的陈青山带往槟城抚养。陈青山的父亲在槟榔屿拉黄包车为生。每天起早贪黑,拼死拼活地奔波一天,也挣不上几个钱,难以养活自己和两个孩子。无奈之下,只好将陈青山的大哥送回国内务农。可怜的大哥回国后不久就病故了。全家七口人最后只剩下父子俩在槟城相依为命。陈青山9岁那年,父亲靠拼命拉车终于有了些积蓄,找了位继母成了家,并开了个咖啡铺养家。为了让陈青山学点文化,全家省吃俭用,供陈青山入私塾读书。陈青山上学后知道自己读书不容易,因此学习格外刻苦,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槟城陈氏树堂的董事长陈汉文见陈青山有培养前途,于是提出愿以祠堂资助供陈青山读书。父亲便将陈青山从私塾转入中华中学就读。1935年,陈青山16岁,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华中学的高小部毕业。陈汉文等又将他送往槟城华侨创办的钟灵中学继续读书。陈青山入读的钟灵中学,是马来亚著名的中学。学校马来亚共产党支部负责人陈文庆见陈青山家庭出身贫寒,为人诚实办事精明,即将他作为骨干来培养,经常向他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故事和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并与他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祖国的前途和世界的未来。1936年3月,陈青山秘密入党。
    “九一八”事变后,马来亚半岛华侨的抗日呼声日益高涨,陈青山所在学校也响应“马来亚槟城各界华侨抗敌后援会”的号召,成立了“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组织,他们走上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义演义卖活动,把筹到的钱秘密汇到香港廖承志办事处,援助中共抗日。陈青山成为积极的参加者和学运骨干。1936年,陈青山加入马来亚共产党。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马共组织支援中国抗战的各项斗争也开展的越来越频繁。陈青山受党的委托负责了学校的抗敌后援会和全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的工作。不久,又担任“槟城各界抗敌后援会”的领导工作。1937年下半年,陈青山等代表槟城学生抗敌后援会赴新加坡开会,几个人骑脚踏车,以赛球为掩护,历时半个多月,在十多个城市撒下抗战火种。1938年,他代表槟城学生到新加坡参加全马“学抗”代表会议,当选为全马学抗会常务委员,分工主持北马(槟城、毗叻、吉打、三大洲)学抗的领导工作,并担任马共槟城市委常委。
    由于他的革命活动引起了马来亚英国殖民当局的注意。他受到殖民当局的拘留审查,最后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才得以释放。
    他为革命日夜奔忙的时候,父亲患病并日益加重。好心的邻居劝他少管社会上的事情,让父亲过几天舒心日子。陈青山看到父亲那日见衰弱的身体和那憔悴的面容,心里十分难过。但是,他认为从事抗日爱国运动,正是为了千千万万如同他父亲一样的受苦人不再受苦的革命事业,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父亲的病要治,但自己肩上的担子也不能放。于是,他一面安慰父亲和亲友,一面继续参加斗争。不久,马共槟城市委得悉,陈青山再度引起英国殖民当局的注意,已被列入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于是决定调他到新加坡从事爱国职工运动。眼看着父亲病得快不行了,但又必须遵照组织决定立即离开,心情是十分难受的。为了党的工作的需要,他忍痛离开父亲奔赴新加坡。在新加坡,他得知父亲离开了人世。是马共组织和好友帮助他为父亲治病并料理了后事。
    1940年初,陈青山担任了星洲总工会宣传部长、马来亚总工会《前锋报》主编,不久又担任总务(主持人)。为紧密配合国内抗日战争,马共新加坡市委领导各界工人和爱国华侨、青年学生开展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罢课斗争,以反对英国殖民当局打击镇压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决定由陈青山担任总指挥。5月1日,声势浩大的工人和学生示威游行开始,面对觉醒的人民大众,英国殖民当局惊恐万分,并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大批马共党员及其爱国华侨和职工、学生被押解进监狱。陈青山不幸落入虎口。在监狱中,他被反复审讯拷打,但仍一口咬定是失业青年,使真实身份始终没有暴露。殖民当局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只得以马共嫌疑分子的罪名叛处他半年监禁。
    在狱中,他见到了马共中央负责人杨少民、张理等20多人。在杨少民领导下,监狱中建立了临时党支部。杨少民出狱后,陈青山接任书记,继续领导难友们坚持斗争。
    服刑期满后,殖民当局宣布陈青山等300名政治犯和刑事犯为不受欢迎的人,分批驱逐出境。临行前,马共中央派专人看望了陈青山等,交待了到香港后接转党组织关系的手续,并指定由陈青山负责组织领导工作。
    1941年初,他被押送香港。由于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陈青山按照马共中央交代的联络暗号以及联络点已无法沟通联络。此时,国民党驻新加坡总领事高凌伯还与英国殖民当局秘密协议,将陈青山等一批抗日爱国华侨由新加坡引渡至中国国内乐昌县的“华侨训练班”(即集中营)继续看押。有些华侨爱国青年在此被秘密杀害。
    在乐昌华侨训练班,陈青山秘密组织计划了越狱准备。在一次“训练班”“观光”的有利时机,他带领部分难友机智摆脱了国民党看守人员的看管,经韶关、桂林辗转至湛江,终于找到了杨少民和张理等同志。在杨少民的帮助下经中共南方局审查批准,恢复了陈青山等党组织关系。
    找到党组织后,陈青山向党组织提出参加八路军或新四军。党组织负责人说:“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最近指示我们,要组织一批华侨和知识青年去海南岛支援冯白驹同志领导的抗日队伍。你既是华侨,又是知识青年,应带头到海南去。”陈青山立即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到琼崖去参加抗日斗争。
    陈青山抵达琼崖抗日根据地后,受到琼崖特委书记兼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冯白驹、副总队长庄田、参谋长李振亚等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与亲切接待。冯白驹鼓励陈青山等人在琼崖为抗日战争和今后根据地的华侨工作做出贡献,使陈青山等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地下秘密斗争转入公开武装斗争,从城市生活转入农村生活,对陈青山来说,是个极大的转变,艰苦的海岛丛林生活也是一个新的考验。他认真学习海南方言,很快就学会了用海南话与当地群众对话,并能够用海南方言给部队讲课。到根据地后一个月,就被任命为总队宣传科长,并协助总队参谋长李振亚创办了《军政杂志》。同年11月,琼崖独立总队进行反顽作战。在战斗中,他组织宣传鼓动工作十分出色,有力地配合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灭独”的阴谋。1942年初,陈青山调任总队组织科长。为培养总队各级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干部,他奉命主持政工干部训练工作,为琼崖总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工作人员。
    1943年5月,琼崖特委和总队领导机关转移至澄迈美厚山区。陈青山调任独立总队第4支队政治委员,与支队长马白山一起工作。由于马白山在作战中负伤,支队的军事领导工作落到了陈青山的肩上。同年7月,他亲率第一大队和猛进大队伏击日军运输车队,击毁日军军车2辆,歼敌3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数十支。随后,他率队开辟了四里根据地,并组织部队在洛基圩附近全歼了监修公路的日军一个小队,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此后,又歼灭并驱逐了国民党顽军游击大队,使四里成为抗日的可靠后方。在马白山和陈青山领导下的第4支队在反“蚕食”斗争中,保存了根据地,扩大了抗日游击区地。为总队进入白沙,建立以五指山为中心的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43年8月,五指山白沙黎族人民为反抗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在黎族领袖王国兴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但最后遭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当王国兴派人找到第4支队时,陈青山和支队长马白山立即与王国兴等少数民族头领歃血为盟,并派出武工队进入五指山,帮助黎族人民训练军事骨干。同时吸收黎族群众参加海南抗日独立总队,从而壮大了抗日力量。
    1945年,在驻地一间草棚里,陈青山、何秀英结为伉俪。因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冯白驹特批了10块光洋办喜事,陈青山一直很感激:“我们的婚礼太隆重了。”
    陈青山历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第1总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第4支队政治委员和琼崖人民抗日游去独立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琼崖独立纵队先遣支队政治委员,中共琼崖西区地委副书记,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3总队政治委员兼中共琼崖东区地委书记,琼崖纵队政治部第2副主任兼组织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新加坡流浪儿成长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1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吴克之,原名吴钟华。他5岁读私塾,12岁因父亲病故辍学。1925年随外祖父到新加坡谋生,刚到新加坡,外祖父就染病去世,吴克之流落街头,幸同乡帮忙,先后在橡胶园当雇工,在杂货店当学徒。吴克之在新加坡上了华侨工人夜校,因参加进步活动遭马来亚当局迫害而失业。
    1929年,结束海外侨居生活,回到琼山考入琼山师范学校,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开除学籍,到广州加入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1931年入广东燕塘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在第19路军任少尉排长、中尉连副。1935年因揭发一起贪污案,被罢免职务,到广州谋生。1937年,吴克之回海南岛,在琼山县任警政队队长,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0月26日,中共穷亚特委书记冯白驹夫妇在琼山县塔市乡演村被捕,关在琼山县监狱,吴克之筹划了营救方案。周恩来、叶剑英先后向国民党中央抗议和交涉。1938年10月25日,冯白驹被释放,吴克之身份暴露被撤职,前往根据地。琼崖红军被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有300余人,冯白驹任队长,吴克之任第3中队中队长。在改编大会上,吴克之指挥游击队受阅,他按照正规教范的要求,下达了标准的队列口令。前来检阅的国民党将官得知吴克之是燕塘军官学校毕业生后,惊叹:共产党游击队中也有此等人才!吴克之在琼山组建了第5大队,任大队长。
    1939年2月,第14区独立队在南渡江潭口渡口打响了共产党琼崖抗战第一枪。3月,冯白驹将队伍扩编为独立总队,吴克之任总队第2大队大队长,1940年任支队长。1941年11月7日,在琼山三门坡领导成立了赫赫有名的红色少年连。1942年,吴克之和马白山共同指挥了琼山县地区反顽斗争,击溃了国民党军3000人的进攻。他和马白山共同指挥扫除美德日军据点战斗,取得抗战以来较大的一次胜利。1943年,吴克之率支队到外线作战,开辟了儒万山根据地。1944年秋,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成立,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庄田任副司令员,李振亚任参谋长,王白伦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支队,吴克之是第1支队支队长。
    抗战胜利后,琼岛内战爆发,琼崖纵队在严峻的考验中得到发展。吴克之指挥部队三战三捷,歼敌近500人。1947年10月,琼崖纵队归入解放军建制,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李振亚、吴克之任副司令员,马白山任参谋长、黄康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总队。吴克之兼任第3总队总队长、政委。1948年9月,琼崖纵队在占领白沙、保亭、乐东后,调集5个支队进攻陵水。战斗中,前线作战指挥部总指挥兼政委李振亚牺牲,吴克之接任了他的职务,正确指挥,连拔六寨。1949年春季攻势,吴克之担任前线作战指挥部总指挥兼政委,歼敌2200人,解放了20座城镇。年底协助冯白驹接应解放军偷渡、强渡的指挥工作。海南岛解放后,组建海南军区,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吴克之、马白山任副司令员,黄康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2年,吴克之入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任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部副部长、训练部副部长。他主持编审了集团军攻防战术和战役思想的教材。1955年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64年任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文革中遭迫害。1976年任总参防化部副部长。1985年逝世。着有《不倒红旗》、《吴克之回忆录》。
    新加坡橡胶厂工人符确坚加入共产党
    新加坡橡胶厂工人符确坚的经历与吴克之有相似之处。
    符确坚是广东文昌人,1906年出生于贫农家庭。自幼放牛、打短工,11岁读小学,5年后辍学。1922年到1924年,在姑父开的店里当伙计。1925年到新加坡,在一家橡胶厂工作,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回国,在文昌开展党的工作,1930年中共文昌县委遭到破坏,他被迫离开文昌。1931年任琼东县苏维埃政府巡视员、县委秘书。1932年,琼崖苏区遭受严重挫折,符确坚母亲被杀害,妻子改嫁,敌人四处抓捕符确坚。符确坚逃亡到香港。1934年,符确坚在厦门找到了党组织,恢复了组织关系,并由厦门进入中央苏区。符确坚到苏区后,分配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部文书科,担任缮写工作。符确坚在长征途中,担任没收委员会保管科长。到达陕北后任中央财政部文书科科长兼印刷所所长,1936年任中央财政部国库局局长兼统收局局长。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任陕北公学队长、中央财政部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组织部统计科长、袁国平同志机要秘书,1938年任后方留守处政治处主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长,1940年任新四军总兵站政委,1941年任1师3旅政治部副主任、1师组织部副部长,1942年任1师组织部部长。1944年任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第4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2旅副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2旅副政委,1946年任滨海军分区副政委,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4纵10师政委,1949年任23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开封、睢杞、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1950年任23军副政委,1952年任31军政委,1955年任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符确坚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文革期间,1968年,符确坚因“叛徒”、“特务”、“反党乱军”罪名被送到东北受审,下放农场劳动。1972年因病去世。1978年获平反。

下一篇:海南华侨热心慈善  上一篇:海南华侨是民主革命运动的支持者与参加者 

    • 山岭
    • 岩洞
    • 水泉
    • 岛屿
    • 祠庙
    • 亭阁
    • 名墓
    • 文物
    • 民居
    • 人物
    • 植物
    • 动物
    • 矿物
      俄贤岭东山岭全景图棋子湾风光琼海白石岭风景区东山岭
      三沙永乐龙洞俄贤岭蝙蝠洞:喀斯特地下秘境王下乡钱铁洞七十二洞俄贤洞
      昌江污水处理厂再升级品读海南水生态灵动之美航拍海口滨江路带状公园海尾湿地公园七叉梯田美(海南昌江:早春农忙)
      南沙美济礁渚碧礁新建机场凤凰岛神奇大脚在澄迈永暑岛三亚海棠湾
      五公祠党管宗教昌化古庙王氏宗祠八角殿基督教府城堂
      琼中有近百家党员驿站洗心亭(洗心轩)钦州天涯亭定安清潭亭儋州市中和镇东坡书院内的“载酒堂”
      海瑞墓丘浚墓唐震墓塔墓东方市八所港鱼鳞洲万人坑与劳工监狱
      宋代的水果流行赌着卖于阗国用美男计窃走桑蚕儋州文峰塔故宫藏品椰雕云蝠镶金碗海南省博物馆征集的文物
      张岳崧故居中国传统村落三卿村琼山区三门坡镇龙鳞村琼中大边村琼中朝参村
      司徒雷登枪毙特务汉奸一身正气外国朋友品味昌江芒果毕业季 时装秀
      芒果飘香昌江情卢业锋种植了40多亩十多个品种的野菜到万绿园看“花海”红花木棉屯昌香草文化诱游人
      昌江精准扶贫发展和牛产业三沙市开展珊瑚和珊瑚礁保护专题调研澳大利亚和牛儋州借腹产子海南长臂猿昌江发现50万年的巨猿与熊猫牙齿
      翡翠奇石通灵海南硅化木:亲历千万年前的地球脉动飘红黄蜡石晶莹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