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都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舜都,出自唐·李泰括地志·蒲州·河东县》: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坛。
中文名
舜都
出    自
《括地志·蒲州·河东县》
位    置
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
作    者
李泰

舜都舜都蒲坂

编辑
蒲坂:皇甫谧云,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阳及潘者也。
唐·李泰《括地志·蒲州·河东县》:河东县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井及二妃坛。
《宋永初历山记》亦云:蒲坂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
顾炎武《历代宅京记》说:“舜都蒲坂,今山西平阳府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
蒲坂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禹贡》中描绘尧舜时代的九条贡税线路都是通向蒲州的。

舜都舜都潘城

编辑

舜都河北省涿鹿县保岱镇

河北省涿鹿县城西南20里处为古城保岱,相传是虞舜出生地。
水经注》曰:“漯水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括地志》云:“舜都在怀戎县,县北三里有舜庙,外城有舜井。”《史记》也曰:“舜,冀州人,居妫汭。”
从舜做都时起,古城保岱已有4000多年的古老历史。其饱经沧桑,数易其名,几经沉伏。舜时名宝带。汉为潘县,有潘城,元魏废。北齐为北燕郡。隋初为怀戎县。唐长安二年改妫州。辽为可汗州。清时名舜乡堡。从县治降为一般乡村。如今翻开西汉、西晋、北朝、隋代地图,在该村附近,都标有舜庙。舜庙建于夏初,为大禹时所修。
舜,轩辕黄帝九代孙,为昌意后人。舜与其后的夏禹的名字,就是华夏民族的由来。这位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首领继尧位后,作什器,陶沟滨,改良制陶工艺,使手工业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选贤佐政,设立九官,制作刑罚,流放四凶。”并在晚年正确地选择了大禹为继承人,是对华夏民族最大的贡献。如今的保岱村南通甘庄路两旁、西边通水沟村等黄土崖下,到处是烧制陶器、砖瓦的废窑,而地表和地下都有与黄帝城同期的黑陶、灰陶、红陶陶器的残片。尤其是古城墙下,后人取土时,仍可挖出大量较为完整的陶器残块,比黄帝城内还多。可见从前这里的陶器制作之规模
关于舜在其都保岱的遗迹,唐《括地志》曰:“在妫州城北三里,历山上有舜庙、瞽叟祠。”《史记》云:“舜都居妫水之?,城内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城北有历山,山上有舜庙。”
保岱村现有两座古城遗址,东城为明清时建造。村人称堡里,长宽约一里。四面堡墙较为完整。从表面上看,就相当于潘城圈里的“内城”。汉潘城和妫州城旧址,建在舜都遗址上。几年前长达三里多长的南城墙还高高耸峙着,巍峨跌宕,逶迤起伏,从村西向东绵延而去。东城墙也有百米长一殿顽强地屹立着,其余的被建砖厂裁为平地,后盖起了民房。西边的城墙还能看得出来。而北城墙则在明弘治四年那场“前晌火烧龙门寺,后晌水刮保岱县”大水中冲毁。西古城的一座城门洞还在,门洞用青砖砌成,砖比如今的长两倍宽一倍,颜色也比如今的深。门洞呈穹窿状。西古城内有两眼古泉,一眼用砖石砌成,直径一米有余,供生活用水。另一口名潘泉,近几年干涸。清时古城西建有镇潭寺,寺内有泉。村西有保宁塔,塔下有暗井四口,与寺泉相通。如今镇潭寺被拆盖了学校。寺迹早已是一片民房。如今,老城墙依然像屏风那样围着古老的舜都遗址,讲述着舜教民广播五谷、精作陶器的历史。保岱村原有四面大照壁,其中一座坐北面南的照壁上写着“竹鹿高照”四个大字,而从方向看,正是黄帝城南面的“竹鹿山”无疑。同时也说明了它与那场“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的渊源关系。
(作者:文史作家曲辰,写于1982年)

舜都舜都潘城介绍

(河北省涿鹿县保岱镇)
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潘城,位于河北省涿鹿西南二十五里处的保岱。按历史记载,此城当建于四千多年以前。
潘城中有一泉,名为潘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说此泉“从广十数步,东出城,注协阳关水(即岔道河),雨盛则通注,阳旱则不流,惟洴泉而已。”
潘泉遗址,在今保岱公社中学东南,粗线条四清时,曾重挖过一次,遂改名曰“四清井”。潘泉之名,系由泉水迥旋流溢之势而得。潘城之名,则是又随城中潘泉而称。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二O六年在此设县治,称为潘县。王莽改制时,凡天下所有城池县地,尽改新名,潘城被一度改称为“树武”。到十六国时,将潘县县治废除,北齐中,又在此置州级治所,改名为北燕。隋朝降州为县,称怀戎。唐朝贞观八年(公元六三四年)又复置州治,称妫州。其辖境相当于如今的张家口市、怀来、延庆,赤城,崇礼、张北、怀安、万全、涿鹿等县地。武则天做了女皇以后,于长安年中将妫州治所东移至清夷军城,也即后来的旧怀来城中。宋朝时,古潘城沦为辽地,属奉圣州(州治在今涿鹿城)所辖,以后改名为保岱。如今,它是公社管委会所在地。
古潘城,是为唐尧、虞的舜时的都城,夏以后,潘城为冀卅地域。因此,古史记载具云:“舜,冀州之人也”,“居妫汭”。妫,即是潘泉流出来的水,古称妫水。“汭”,就是流水弯曲之处。这就是说,舜住的房子,在潘城中潘泉泉水向东北流的一个拐弯处,也就是现在保岱村称之为“拐角子”的地方。舜的父亲是个瞎子,史称“瞽叟”母亲名握登。舜在幼年,母亲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个后妻,给舜生下了一个弟弟。舜的后娘把他视做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常同他父亲商量如何把舜害死。因此,舜常常挨打。而舜(未继帝位之前的名字叫重华)每逢遭到责打,就顺从地忍受。遇到谋杀时,就设法躲避。过后,仍照常孝顺父母,友爱小弟,始终如一。舜刚成年之时,其孝顺长者的贤德已广为人们所称颂。当他快到三十岁的时候,还未娶妻,唐尧以舜之贤德,有意将帝位传于他。尧征求人们的意见,人们都说舜能够担当这个大任。为了进一步观察舜的品德,尧帝就把娥皇、女英二个女儿下嫁于舜,以观察他治家的才能,还派了九个男子与舜相处,以试验他为人处事的品行。结果,舜不仅照常孝顺父母,友爱小弟,而且还能够使娥皇、女英也这样做,并不敢以自己的高贵身份而骄傲自满。即使是九个男子与他相处当中,也个个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获益不浅。舜的高尚品德,使人们对他都很尊敬:舜耕之于历山(今窑子头西的四顷梁),历山之人皆敬而尽让畔;渔于雷泽(即今桑干河边的水泽),雷泽的人皆让其居所。这些,使尧感到非常高兴,就赏了舜细布衣裳和五弦琴,帮他建筑了放粮食的库房,还给了他不少牛羊。
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舜的瞎眼父亲还是想害死他。瞽叟让舜上库房去抹房,当舜上了房之后,瞽叟就搬走梯子,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他烧死。舜急中生智,把两根竹杆一撑,就势顺着竹杆下了房,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其父又命舜去挖井,等到井挖得很深了,父亲和那个后娘生的弟弟趁舜在井下面弯腰挖土的当儿,一起往井中填士,将井填死。之后,舜的父亲、后娘和弟弟都很高兴,打算分一下舜的东西。他的弟弟说:“谋杀他是我的主意,因此,他的两个妻子、房屋和五弦琴,都应该归我。库房、粮食、牛羊,就归爹娘所有……正当舜的弟弟兴兴头头地奔入舜屋,拿过唐尧赏于舜的五弦琴刚要弹奏之时,一抬头,猛然看见舜从容如走了进来!这一突如其来的惊吓非同小可,舜弟慌忙进行拙劣的掩饰,说:“我想你想得根厉害,正自己烦闷得不行……”舜笑了笑说: “好啊,你的心中几时也有了兄弟之间的情谊呢?”
原来,早在舜的父亲命他挖井的时候,他就预先在井中挖了一个通往地上的地道。当井上面的父亲和弟弟忙乱中往井里填士的时候,他就钻进了这个地道,从另一处上了地面……
后来,尧帝又多次试了舜治理国家的本领,知道他德才兼备,确实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就让他代替自己管理国家大事,让他从中受到实际锻炼。二十年以后,尧帝感到自己老了,就正式让舜以天子的身份处理政事。
尧帝有子十人,其中有九个为普通的老百姓,都没有什么才能,另一个儿子叫丹朱,也品行不怎么好,尧选出身为老百姓的舜,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他,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而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他认为。舜贤而有才华,丹朱愚而不肖,“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说:“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尧这种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精神,使老百姓深受感动,他死了以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舜做了天子之后,也如尧一样,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至今,人们还常说。“尧天舜日,国泰民安”。
舜帝在位三十九年,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舜也和尧一样,没有将帝位传于自己的儿子商均,只是封了虞城给他。而将帝位授于禹,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夏朝的开始。
潘城西北三里,即古历山(今窑子头西面的山),是舜曾经耕耘过的地方。如今,尚有良田四百亩,名四顷地,亦称四顷梁。此处,周围高山围拢,俨似郭。中间为平地,犹如城址,其地形奇特,亦属罕见。不过,地质学家们对此则不感到稀奇,因为,这是石灰岩地质经长期雨水浸蚀而形成的“山间洼蚀盆地”。
历山之上,古代建有尧庙,尧庙,古代的皇帝们都定期到此祭祀尧、舜。其祭品是全猪,全牛、全羊,称为“太牢”。仅据《魏书》所载,从公元四OO年至四三O年的短短三十年中,北魏皇帝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 就曾先后五次登历山,以太牢祭祭尧、舜庙。如今,庙已无存,只剩下尧、舜庙的基址两个,南面的山弯里,旧有汉代古塔一座,为“文化革命”中,经卫兵“破四旧”所拆毁。
关于古潘城,不少史、地经典都有记载。《魏土地记》称:“下落城(汉代地名,即今涿鹿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水绎注》云:“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括地志》记:“妫州有妫水,水源出城中,耆旧传云即舜厘降二女于妫汭之所。外城申有舜井,城北有历山,山上有舜庙”;《史记·正义》载:“妫州历山…皆云舜所耕处”……
岁月流逝,沧桑变幻,尧、舜之事距今已有四千余载,潘城今昔风貌已经大不相同。但尧舜让贤的美德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按照党中央的选贤任能的治国方略,尽快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我们祖国就一定会长治久安。(文史作家 杨素梅)

舜都如何从石家庄去河北涿鹿舜都保岱

编辑
从河北省会石家庄上G5京昆高速到涞水上G95张涿高速-过野山坡-经黄帝城--涿鹿高速口下-由县城东南外环--过桑干河大桥--走12公里右转--走2.5公里即到舜都古城保岱[1] 
从河北省会石家庄开车去涿鹿县保岱古城,走高速有2条路可走 京港澳、张石(京昆部分路段)高速
从京港澳的走六环 上京藏 过八达岭,转京新高速 转张涿高速 从涿鹿出口下 直接进入涿鹿县城 东关
另一条 从省会中华北大街 直接上张石(京昆)高速,过保定 到蔚县 西合营下高速 走涿鹿到下花园 省道 进入涿鹿县
到张家堡一带的,在单家堡下高速方便,在县城附近的 在涿鹿高速口下
还有第三条去涿鹿的线路,2013年12月,张涿高速(张家堡--涿州)将通车,就是从涿州经过赵家蓬山区,直达矾山、黄帝城、涿鹿县成、单家堡,连接京新高速的。
第四条去涿鹿县的,走109国道,从北京自阜城门向西,途经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在门头沟区途经军庄、下苇店、雁翅、斋堂、清水,在小龙门林场以西进入河北省涿鹿县,绝大部分属于山区公路。经过涿鹿矾山、岔道、蔚县、阳原县,进入山西大同、内蒙
第五条去涿鹿县的,走110国道,起点为北京德胜门--北京昌平 32 --北京延庆县 75 --河北怀来县沙城 131 --下花园 156--涿鹿县
第六条去涿鹿县的,走京张高速,从北京延庆县康庄转新修的 康祁线快速路(预计年底全线通车,康庄--蔚县祁家皂),到达矾山、卧佛寺、大堡一带。
第七条去涿鹿县的,从沙城下高速,沿沙东公路,过暖泉、夹河,进入涿鹿县桑干河南的温泉屯乡 红彤营 百姓营 九堡、五堡一带
第八条去涿鹿县的,从沙城到怀来县大黄庄,过洋河漫水桥,到达东小庄镇的保庄、双树、大西庄、郭庄,桑干河北岸一带
第九条去涿鹿县的,上京张高速,从怀来县鸡鸣驿口下(如今从这里下的人不多,大多选择上京新,从单家堡或涿鹿口下),走鸡鸣驿--张家堡的县市道路,进入涿下公路,到达涿鹿境内
京石~六环~G7~G6~土木立交再上G7~涿鹿 桑干河以南如今还是走京昆蔚县西合营109合适
年底张涿开通的话,京昆--涿州--涿鹿县、赵家蓬、黄帝城、涿鹿县城、张家堡
张涿高速通了回涿鹿很方便,比如今近不少,现在开车总得5个多小时 张涿通了以后究竟到涞水怎样上张涿最好
张涿应该在京港澳、张石之间的涿州,通了应该就从往涞源拐的地方拐涿州了吧

舜都保岱古舜都文化开发与景点设置建设规划

编辑
]作为古舜都,保岱已有四、五千多年的历史。做为汉潘县,保岱也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到唐设妫州也有一千多年。保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影响面大。是舜日尧年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片圣地,虽然历经无数次朝代更替与政治变革,曾灿烂辉煌,也曾残破没落。但是至今仍然闪烁着炎黄尧舜的圣辉,他们在此治水、垦田、农耕,特别是大舜以“孝悌”治世的人性光泽,千秋辉耀,至今让世人缅怀向往。
在提升农村面貌,提高人民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巨变中,开发尧舜文化这一重大的历史蕴藏,是十分必要的。舜都古城人上下一心,一起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自强自立自尊自爱,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大家的大力支持下,及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要把自己的家乡,保岱古城建设的更丰足更美好,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回归尧舜的太平盛世。特做以下建设规划。(作者:青阳)

舜都保岱的历史沿革及名称由来

(1)五千年前,轩辕黄帝在此治水,称此地为翠妫州。《河图挺辅佐》记载:“黄帝乃祓斋七日,至于翠妫州,大鳊鱼折溜而至,乃天老迎之,五色具备。”(2)尧舜时,这里仍名翠妫州。《龙鱼河图》记载:“尧时与群臣贤智到翠妫之渊,大龟负图来出授,尧敕臣下写取,写毕,龟还在那里。”(3)西汉时,在此设县,名潘。北齐至隋朝改怀戎县。唐改妫州治。《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汉初在此设县治,名潘县。东晋十六国时撤销,改属广宁郡。建县约五百年。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又置州志,称妫州。”《涿鹿县志》涿鹿建制篇中记载:“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全国,这里属涿郡怀戎县(县治在保岱)。公元618年至907年,唐贞观八年,怀戎县改为妫州。”《陕西桥陵整修纪要》记载:“(涿鹿建制沿革)北燕时,属燕州广宁郡,州治在下洛县。仍置涿鹿、潘县。北魏末废潘县。北齐改怀戎县(治在今保岱),同时废广宁、涿鹿县。隋为怀戎县。唐初属河北道妫州怀戎县。那时涿鹿县被废,一切由妫州怀戎县管理,妫州治在保岱。截止唐穆宗长庆二年,保岱古城仍然是妫州治所在地。”《辞海》妫州条:“州名,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北燕州置。治怀戎县(今涿鹿西南,长安中移治清夷军城,今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怀来、涿鹿及北京市延庆县地。”(4)唐、宋时改保岱。《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一书中《唐代河北道南部妫州》与《宋辽时代西京道奉圣州》区域图上的妫州迁移到旧怀来,妫州改称宝带。(5)元朝时改保岱。《元朝时代中书道上都路奉圣州》区域图上的宝带改称保岱。(6)明朝时改称舜乡堡,清朝末年恢复保岱。《保安州考辩》记载:“下洛城乃清之保安州,古潘县乃保安州西南之舜乡堡,协阳关乃舜乡堡南之下关。”原北大教授王北辰的《黄帝史迹考》记载:“保岱公社即清之舜乡堡,位于协阳关山谷的北口。”据本城老知识分子,年过古稀的张宇希先生介绍,古城中的古堡里在明朝时名舜乡堡,南北一条大街,东西六条小巷,注册为舜乡堡。堡门上有“舜乡堡”三个大字。清朝后期把其余四个自然村(拐角、后庄、坝口、南五村)统称为保岱。岱,绿色。保岱二字,意思是即像泰山一样长留、安定,又是树木葱郁的好地方。综合以上的历史沿革,舜都保岱古城已有不止四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而是在五千年前就有人居住的风水宝地,山青水秀,轩辕黄帝在此治水,神农炎帝在此垦田,天下第一大孝的虞舜出生在此,并住在妫水畔。尧舜时又在此建都。汉时置县,唐时置州,明清时仍称为舜乡堡。是与黄帝城一样,华夏民族最古老的都城之一。因为拥有炎黄二帝的大群遗址,也有尧舜等上古圣人及贤明帝王的故乡与都城,涿鹿才在宋、辽时改称奉圣州。翻开西汉、西晋、北朝、隋朝地图,在该城附近都标有舜庙。古城北三里处的历山上还有尧庙、舜父瞽叟祠。保岱古城是一处气象万千的名胜之地,处处闪耀着三皇五帝的光泽,曾有一代代懂得华夏历名的后人慕名前来膜拜,领略尧天舜地的圣人情怀,感受尧舜创建的太平盛世遗风[2] 

舜都舜都保岱的众多尧舜文化遗址及传说

[4]舜都古城内外及方圆几十里炎黄尧舜遗址遗迹众多,是难得的帝舜故乡及尧舜古都,三皇五帝出入的圣地家园。上古时,舜都城北还没有窑子头村,据《保安州志》记载:“隋初怀戎县武官唐千在此告老,依山凿洞,砌石为家,取名窑子头。”所以,窑子头村建于隋朝。之前的历山、釜山上夏朝建的尧、舜庙,瞽叟祠以及汉唐以来修的鸿蒙寺都属于古舜都所有。(当地也有传说,说舜的母亲握登姓姚,生在姚墟,窑子头就是姚墟或姚墟的一部分。所以,如今也有人认为舜的出生地是窑子头。在四倾梁的四百亩地侧有一条沟名姚家沟,传说也是舜的母亲据登的家乡。)尧舜留下的来的众多遗址有:(1)历山。又名烈山、厉山。是炎黄二帝焚林垦田处,大舜耕田处,在釜山西,龙门山四顷梁一带。《史记》载:“舜,冀州人,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陶器不苦窳(坑洼)。一年成聚,三年成邑,三年成都。”《括地志》记载:“舜耕历山。”《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有历山,山上有舜庙。”(2)釜山。釜山在历山东,如今的窑子头村西北。是黄帝合符处。《史记》记载:“轩辕之时,北逐荤粥(读雨),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釜山在怀戎妫(读归)州北。”唐《括地志》记载:“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后魏舆地图风土记》记载:“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故以名之。”《宣府通志》记载:“黄帝合符釜山。”《察哈尔通志》记载:“釜山在涿鹿县西南,距城三十里。”原北大教授王北辰在他发在《北京文苑》上的《黄帝史迹考》中说:“……从而也就可以肯定釜山应是保岱古城北几里处的某山。揆之情理,所谓‘合符釜山’这一政治活动,即使是在山上举行某种仪式,而其主要实质性活动也应在山下平地。可以推测,现保岱古城这片地方,乃远古时黄帝与各部族(万国诸侯)集会、活动的所在。”“又表明,釜山之下的一片地方,不但沃衍宜耕,且扼交通要路,因而开辟甚早,到了汉代乃于其地设置潘县。”(3)潘城。(尧舜时都城名,一说是汉县城名)《水经注》记载:“漯水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西南四十里有潘城。城西有历山,山上有舜庙。”《涿鹿县志·古城遗址》记:“古潘县城,传为虞舜的出生地,舜初时的都城,夏以后,潘城为冀州地域。”《黄帝与中华文明》记载:“古之尧舜都潘城,在前后汉置为潘县治……取妫水之名为妫州,曰‘妫州’,领县一,为怀戎。州、县之治都在潘城。”上世纪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时,在古城东南的土崖下挖出绘有花纹的古房墙,埋在地下三米处。(4)潘泉。(妫水之源头,舜时饮用与浇灌水泉),又名龙湫、龙潭。《魏土地记》记载:“下洛城西南九十里有协阳关,关道西通代郡。其水东北流,历笄头山。阚骃曰:‘笄头山在潘城南,’即是山也。又北迳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渎旧上承潘泉于潘城中。或云:‘舜所都也。’”“妫州有妫水,水出于城中。”《保安州志》记:“龙湫,即潘泉……在保岱堡,为州八景之一。”“保宁山塔不可毁,保岱龙潭不可开。”传说黄帝时,妫州有九个大海眼往出冒水,洪水泛滥。黄帝带人到此治水,他们用大石头凿出九个大石盘盖住了海眼,水治住了。然而,第二年天大旱,此地又寸草不生了,黄帝立即叫人在大石盘上凿开一个海眼,即盘泉、潘泉的由来。(5)妫水。(舜都时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古城的一条河)《山海经》记载:“妫。水名,舜之居住地……舜为庶人,尧妻子二女,居于妫汭(妫水边弯曲的地方,读瑞)”《史记》记:“舜居妫汭,内行弥谨。”“舜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书·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魏土地记》记:“妫州有妫水,水源于城中。”此河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如今成为一条主街,即保栾路村内段。(6)舜井。《魏土地记》记载:“妫州有妫水,水源于城中,外城有舜井……”宣府《通志》记:“舜井在州东南七十里舜乡堡。”传说舜的后母是个没有见识的妒妇,她为了给自己生的儿子象霸占所有的财产,就一再怂恿舜父即糊涂的瞽叟陷害舜,让舜下井去掏井,舜刚下去,他们就往井里填土,企图制舜于死地。而大智的舜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在井壁旁挖好了一个逃生口,逃了出去。古城中有古井多口,因为早已不用,被覆盖废弃。(7)舜乡堡。(虞舜的出生地,即如今的堡里)宣府《通志》记:“舜井在州东南七十里舜乡堡。”《延庆县历代建制沿革》记:“妫为舜墟,传说潘县曾是舜都,珠宝地带,名曰宝带,后演变成保岱。”(8)尧庙、舜庙。《魏书·世祖纪》记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天兴三年五月已巳幸漯南宫,遂如广宁,遣使者以太牢祠历山帝尧、帝舜庙。”“拓跋焘于神(此字鹿字下面加个加字)元年(公元428年)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祀帝尧、帝舜庙。《魏书·礼志》记载:“拓跋睿于和平元年正月,东巡历山、桥山、祭黄帝、尧、舜庙。”《辽史·圣宗纪》记:“统和十三年(公元995年)八月壬辰,诏修山泽祠宇,先哲庙貌,以时祭之。奉圣州永兴桥山黄帝庙、历山尧庙、舜庙并得修缮。”《涿鹿县志》记:“夏,建舜庙于历山。”(9)瞽叟祠。(舜父庙)《后魏舆地图风土记》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故以名之。其下有舜庙,瞽叟祠存焉。”(10)二妃坛。(二妃,即尧二女,舜二妃)祭祀处。《史记》记:“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11)舜宅。(虞舜居住处)《史记》记:“舜都居妫水汭,城内有舜井,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12)汉潘县城。唐妫州城。(古舜都西南)原北大教授王北辰在他的《黄帝史迹考》中记载:“故可以肯定保岱的西古城乃唐之妫州,汉之潘县,而其东城乃明清之舜乡堡城,保岱堡城。”(13)清神台(舜帝祭天地山川的大石桌)从西汉到辽宋朝时的区域图上看,潘县北都标有清神台。到元朝时清神台改成辛庄子村。《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辛庄,秦代建村,因此地原有祭祀尧、舜的神台,建村后名‘清神台’,神台后被兵贲所毁,改名辛庄子。”据辛庄村老年人讲,此神台为一丈多长的大石桌,在旧小学院中,神台有护法神,很灵验,后来被居民盖房埋没。(14)蚩尤墓。《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记:“传说今潘县古城西侧那个黄土丘为蚩尤墓。”当地人传说蚩尤被黄帝斩杀在历山下,就埋在这里。所以窑子头村原名要斯头,要子头。蚩尤墓原来有四个高大的封土冢,称东四疙瘩,如今只剩一个。(15)鸿蒙寺。《轩辕黄帝在涿鹿》记载:“釜山,又名历山,位今涿鹿县保岱乡保岱村(古潘县遗址)西北三里,窑子头村背倚处,因山中诸峰状似覆釜而得名。斯山上早年建有舜庙(废墟中砖瓦纹饰为秦汉以前建筑)。历朝帝王将相多往祭祀,尤以北魏拓跋氏诸帝为频。唐时扩建改设‘天齐’、‘玉皇’、‘太极’等庙殿,总称鸿蒙寺,僧众数百。香火鼎盛。明初毁于灾火(潘城同期被山洪冲毁)。该遗址周遭10余亩,人称‘转香壶’,其上瓦砾成堆,庙迹可辩,龙雕石块俯拾可见(先为合釜地,后为舜庙遗址)。其上有一块宽长米余的石板和一块边长1·8米的正方形大石(柱础)。”鸿蒙寺有几个版本的传说故事,印证“前晌火烧鸿蒙寺,后晌水刮保岱城”的古话。(16)丹墀地。《轩辕黄帝在涿鹿》记:“‘转香壶’下有一片叫做‘丹墀地’的平地,传为当年举行合符仪式时万国诸侯朝拜黄帝之所。”(17)舜道。上世纪六十年代,保栾路称舜道。(18)银砂石。又名硫球石,古人炼银剩下的矿渣。保岱古城道路上、田地里到处皆有,尤其以西边为多。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人曾开着大汽车来收走许多,如今仍然俯拾皆是。因为挖银炼银,保岱古城出了三百六十家财主,他们为富不仁,造下滔天大罪,被玉皇大帝派人一把天火烧了鸿蒙寺,一场大水刮了保岱城。古城留有多个版本的火烧水刮传说。传说就因为被天遣,保岱古城被废弃,唐朝移妫州到怀来(清朝夷军城)。(19)镇潭寺。(西城墙下)原北大教授王北辰在他的《黄帝史迹考》中记载:“又据《保安州志》载,清代舜乡堡(保岱堡)有镇潭寺,其下有泉,保宁塔下也有四口暗井,泉与井通。虽然寺、塔、井早已不存,但这些记载表明古城内曾经的泉水量比如今丰富的多,其穿城而过的小河正相当于潘泉故渎。”(20)舜池。(鱼池)《保安州志》载:“舜池在州南七十里。”

舜都其它遗址

(1)古碑。现立在村南龙王庙院,不知什么原因,上面文字全部被划掉。另两块压在旧小学大礼堂门槛下,磨得光洁滑溜,角上依稀还有几个字。(原镇潭寺内的大石碑。)(2)百年历史的高小学堂。1913年,桑干河南42个村共同兴建,在拐角龙王庙旧址上,拆了镇潭寺改建,据说还有一些石碑压在房下面。(3)明清旧建筑。几所大院。拐角陈家大院、张玉川大院,朱汉州大院,郝礼大院,朱明州大院,后庄李大公大院,赵家大院,堡里王尚山大院,董家大院,张家大院等。(4)半个世纪的国办中学。(5)泰山庙、周武庙、城隍庙、护都庙等众多庙宇遗址。(6)人民公社址。(原古城东花园)(7)汉代石猴,曾被水刮到董家房,丁桂全书记找回。(8)小学门口的上马石,已埋在土中。(9)古堡地道。陈家大园暗道。(粮库下面)

舜都唐尧虞舜文化开发的核心价值意义

虞舜是因为大孝被尧选作帝位的继承人的,因为极其孝顺而天下闻名,被世人拥戴追随了几千年。虞舜虽然是轩辕黄帝九世孙,但是舜的这一支已经从曾祖就沦落为庶人。然而,由于虞舜(乳名重华、仲华,字都启,姓姚、妫、申屠)在亲生母亲握登的教育下,从小就具备了帝王怀拥天下的胸襟,圣贤养育万物的仁爱,知悟尧治世的执中。在他少年时,亲生母亲早亡,你父亲是个糊涂人,一味听从无知的后母教唆,与后母所生的弟弟象三人一再地迫害舜,千方百计要制他于死地,到了二十岁还没有给他娶妻。极其聪明的舜却不与家人为敌,他采取小杖受大杖走的办法,决不让父母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他的善良终于感动了家人,实现一家人和睦相处,家人帮助他共同治世。这样,一则没有了后顾之忧,二来家人成为世人的好表率,舜才能安心治理天下。“孝”是舜的大智慧,是舜治理天下的大举措。“孝道”是舜做人治世坚守的第一原则,是他人性放射出的万丈光芒。因为“孝”,舜成为千秋永垂不朽的巨人,成为世人膜拜的精神导师。因为“孝”,舜治世时“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上下咸和,百工致功,百谷时熟,百姓亲和,凤凰来翔。”是华夏民族理想中的太平盛世。舜自己孝,带着全家人孝悌忠义,有虞氏族人人效仿,真是“一个孝字天下安”啊!“孝”是舜文化的核心价值意义,“孝”是儒家仁、义、礼、智、信文化的老根,是佛家向善弃恶文化能在中国扎根的肥沃土壤。舜在他那个年代,在家族衰落的困窘时,在被家人不喜欢的艰难中,独立孝顺二十多年,不只是他那个年代的楷模,而成为华夏民族永远的榜样。所以,后人总结历史上最孝顺的二十四人,大舜名列第一,名“大舜耕田”。所以,舜对于历史的重大贡献不是他的农耕、渔猎与烧陶,而是精神世界里的“孝悌”,是真善美,是对于世人心灵的救赎。以“孝”治天下,是人们自我救赎,心志铸炼,行为约束,做人做官的必修课。在今天政府倡导和谐发展,重提振兴华夏民族文化历史,提升农村面貌的新时期,舜的大孝故事与他创建的太平盛世,不能不说是现代传统教育十分重要的一课。做为一处曾有四千多年“孝”文化的虞舜故地,应该对舜的“孝”文化领会更深,人心更善良,环境更优美,村容更整洁,言行更儒雅。所以,以“孝”作为振兴开发虞舜文化的指导思想,处处围绕“孝”字搞建设做文章。大幅度宣传舜的孝故事、孝言行,孝文化。把舜都古城保岱建成一个陶治人的心志,洗礼人的灵魂的“孝”文化教育基地。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而不是一般的旅游景观。

舜都虞舜文化开发的三个阶段

虽然古城拥有众多的尧舜文化遗址,但是绝大多数已成为一个名字,一段记忆,一个传说,无法重建。加上人口增加大批盖房,鱼池、小学大操场、妫水河床等许多的遗址都压在房屋下面,过去的妫水河及河边两人合抱不住的老柳树都不见了踪影,宽展的小学操场也成为住户,古城没有多少空地,更多的是村民的住房。发展与建设有不小的难度,连起码的空场地都很少了。特别是在眼下村中资金短缺,认识不足,人手少,条件不够的情况下,开发舜都及舜的“孝”文化,难度较大,但又是古城人的天赋职责,发掘这份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这一代人及下一代人的神圣义务,这是一项即荣耀又艰巨的任务,是从零做起的一件千秋大计。只有本照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并在进行过程中以文化促经济,通过搞知识讲座、技术传授等方式渐渐提高人的素质,改变村容村貌,实现利益共享。第一阶段(一)筹办保岱舜文化保护策划建设小组。给本地与外地工作的保岱行政部门、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外出打工的能人们寄发规划书与聘任书。上届丁桂全书记对此做了不少前期工作,与乡文办协商要回了旧小学,从董家房村找回了大水刮到那里的石猴,搞了简易的“舜都文化资料室”,把之前文人们写的关于舜都的文章复印装镜框十多个,现放在旧大礼堂中。准备筹建“舜都农耕文化陈列馆”,陈列村民家中的石制、木制、铁制、陶制的生活和生产用具,并搬进了一批小学淘汰下来的旧课桌。拍了一批照片。对这项工作有深刻的认知与贡献。(二)在不能再建的古遗址前立碑。(1)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废墟、土丘下立碑。上写“古舜都、汉潘城·唐妫州城城墙遗址”字样。(碑可以砖砌、打水泥、立石、木牌皆可,采取私人出资认领办法,即一个民营企业主出资立一至几块碑,字由村里统一书写)(2)妫水河遗址立碑。舜宅遗址立碑。二妃坛遗址立碑。舜道、舜池遗址立碑。(资金解决办法同上。碑正面写“妫水遗址,背面写史书典籍上关于妫水的记载”)(3)高小学堂前立碑,说明建校年代与情况简介。(三)在张蔚公路进入村口处立三米高巨碑,面向公路。要醒目,文字要用楷体,人人能看的明白。(可以砌三米高砖墙代替),标明保岱是古舜乡堡、古舜都城、汉潘县、唐妫州城故址。(四)在村口(可以稍往里一些)建仿古牌楼一座,上书“舜都古城”。(楷体,尽量不用古体字,以免大家看不懂。)(五)在村街繁华地段墙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及古代志书上关于舜都的记载。如:北魏《水经注》记载:“漯水经潘县故城,或云舜所都也。”唐《括地志》记载:“舜都在怀戎县,县北三里有舜庙,外城有舜井。”《保安州志考辩》记载:“古潘县为保安州西南之舜乡堡,协阳关乃舜乡堡南之下关。”《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古潘县城传为虞舜的出生地及舜初时的都城。”《辞海》记:“尧天舜日,比喻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小学韵语》记:“尧舜其君,尧舜其民,论道经邦,辅相太平。”《二十四孝》记:“队队春耕象,纷纷耕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东西汉演义》记:“昔日舜事父,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六)办尧舜文化资料室,供人参观时阅读,了解除古城历史。(丁桂全书记任上已搞了部分资料,装在镜框里,放在小学礼堂。最好摆在文化站的房子里对外展出,大门口有“舜都文化资料室”标志牌。供来人阅读,初步了解保岱古老历史。待以后有了条件再提升)(七)筹办“舜农耕文化陈列馆”(利用旧文化站及旧高小学堂的旧房与旧桌登),已有人捐出一些器物,如木犁、瓦缸、水斗、木工大锯、水胶锅等。包括虞舜文化展馆(主要书写虞舜的事迹与各种画像)(八)清理村里街面上垃圾与柴禾,要有合理的安排,帮助村民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要有专人负责常期看护。特别是几处明清大院要清理出来,潘泉遗址周边要清理,并在潘泉四边砌一短墙,书写潘泉的由来,志书典籍上关于潘泉的记载。四边种柳与桃树,空地打水泥。(九)自拍或请人拍出大批古遗址及古建筑照片对外宣传。(十)先清理古井一口,并立“舜井”碑一座。(堡里或拐角上头街)(十一)在村中路边选做饭手艺好,人品好的人家建农家饭庄一处,只做农家饭(可以与现有的两家商谈,做玉来饼子、凉粉、山药饼子、山野菜、豆饭等),收费一餐每人10元。开始不要急于挣钱,以吸收游客为目的。(十二)建公厕一座(离路边稍远一点,但能找得到)。设计要别致。厕边要植花树。着专人管理。(十三)整理古城传说故事,出故事集。第二阶段(一)与溪源村、窑子头村协商合办,在历山上重建夏朝时的尧、舜庙与瞽叟祠。(二)修上历山的水泥阶梯路。(三)与以上两村合作,在历山上重建汉唐时的“天齐”“太极”“玉皇”等道教庙宇,恢复“鸿蒙寺”的繁华。(四)在保岱村居高处建平台,塑虞舜架二牛扶犁耕田,犁辕上架一簸箕,二妃送饭高大塑像。下有层层石阶,供人瞻仰。(传说舜耕田不打牛,而打簸箕)(五)在村中空地处大量植柳、桃、杏、海棠、黄果树。并在路边栽花,种普通的黄疙瘩、生菜花、做饭花、大丽花,秋菊。四季有花。建凉亭,设石桌登,供人休息。(六)出《保岱四千年》(暂定书名)宣传图书。(七)建石碾一座。并在银砂石集中的地方(去窑头路上)围栏,建银砂石堆,供游人观看。在原六队场的城墙下挖“古陶器残片坑”,并围栏,供游客参观古陶片。寻找陶窑旧址。(窑湾河一带)(八)请外地摄影师拍照。请画家写生。然后出影画集。(九)制做《舜都保岱存留的古建筑》专题片(李林岐老师先出样片),这一工作可以在第一阶段开始着手运做,有图像,有讲解。(十)恢复晋剧团。拍折子戏,在本村戏台上演出,供团体参观旅游者欣赏。(十一)请本村在外地工作的技术人员回村讲课,做智力投资。比如,请在张家口电厂作建筑工作的李林岐工程师做村面貌建设提升工程总顾问。请他回村讲如何建节能环保的吊炕,如何搞新型建筑。请省医院的主任医师刘建贵回村讲医疗保健常识。请孙志强当村旅游顾问,策划如何开发旅游资源。请王志亮讲畜牲养殖知识。请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马玉录策划村办化工企业。请王志海策划舜都壁画宣传,做画册。请张家口报社理论科长刘世臣策划宣传。第三阶段(一)修村路及粉刷小巷,(街道颜色要古色古香,以灰砖黑瓦为主)硬化路面。留下花坛、花圃。树碗。(二)办各种农业技术班。请专家搞讲座。(三)办农牧养殖场一处。养牛、马、驴、骡、猪、羊、鸡、鸭、鹅,供人参观。(四)建果园一座。种杏、桃、李、梨、黄果、沙果等,供游人采摘口尝。(五)办农家饭庄人家建菜园一处。种各种菜蔬,供游客现摘现吃。(六)办古城名人展馆一处。展出保岱历朝历代对国家与故乡有贡献的人物,有照片与事迹,没照片的可以请人画像。如从炎黄尧舜到张玉民、马毓山、李藻、李湛溪、董浩善、董耀瑞等上辈做出贡献的一批人物,及考上高等学府,如今重要部门工作的当代人们、大学生们,历届村干部及他们的事迹,外地人帮助本村的人事迹。以此教育后代,做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七)在村里主要街道建仿古建筑街,出售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如花鞋垫、葫芦剪纸、特色水果文杏、李子等。(八)在进村路上分前后排栽植开花树木,可以一株柳一株杏,一棵杨一棵桃间开。在村所有的空地,垃圾堆上种花。并着专用人看管。(九)收集村民不用的缸、罐,堆集在村街能利用的道边、空地上,种四季花木。在道边建水泥登,供游人与村民歇息。

舜都几点注意事项

(一)村民要在规划内发展,不能随便开饭馆、旅店,进行无序的竞争。规划小组要摸清底数,按村民的枝术专长与经济实力安排合适的主业。如,会果树栽植的,又有路边果园的户搞采摘园;有餐饮专长,会做农家饭,又在路边有房的好人家,可以开农家饭庄;会种菜的,村边有地,又能及时浇上水的户,搞蔬菜种植,供农家饭庄游客现选新鲜蔬菜;会养殖的户,饲养畜牧。有瓦工、木工手艺的搞建筑。有文化的负责资料室,陈列馆等。规划小线要综合调配,让全体村民都参予其中,获得利益。并通告全体村民。(二)投资商只有捐资权限,并参予资金的分配管理与帐目。但是不能自己随便建羸利的堂馆等服务设施,服从村里统一调度规划。避免与村民争利。(三)凡有经济实力的保岱人,都可以认领其中一项投资,如建一块遗址碑,建一个凉亭、建一座公厕,办一座展馆,出一本画集、影集、故事集,打一条水泥路。没有经济条件的可以出力,盖房修路植树种花等,可以自报项目,经申明核心后批准。凡出资的都要有记录,并公开宣布于众。(四)凡办饭庄、旅馆的要公开招标,清洁人员,看管花树人员都要公开招聘。要有责任心,不讲报酬。(饭馆只需两三家,多了都不挣钱)(五)村干部要以公心办事,不徇私情,不照顾任何人面子。考虑全体村民的共同利益为先。不先办任何饭馆,旅馆等羸利项目,廉洁奉公,全身心投入建设,不带头谋利。(六)以上规划,要经村支部、村委会申核,再经过全本村民讨论。送报上级有关部门,与全体在外工作的保岱人,共同协手共建美好家园,为故乡舜都文化的开发出一份力。(作者:杨素梅)2014年4月10日

舜都附:虞舜创制的乐曲与歌词

《思亲操》涉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思父母兮历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卿云》卿云烂兮,纠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南风》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从舜帝做的歌曲,读出他的善良与帝王胸襟。让人读之下泪。以上歌曲可以书写在墙壁上,广泛宣传

舜都舜都古城保岱蕴藏宝物多

编辑
河北涿鹿保岱古城在上古炎黄尧舜时名翠妫州,汉时名潘城,在唐代曾名宝带,元朝改保岱。
宝带的意思就是珠宝地带。《延庆县历代建制沿革》记:“唐贞观八年改北燕州为妫州,妫为舜墟,传说潘县曾是舜都,珠宝地带,名曰宝带。后演变为保岱。”保岱在一千多年前曾名宝带,就是因为那时挖出银矿,家家炼银,户户发财,人们有了钱开始为富不仁,被水刮火烧成为废墟的。
保岱有宝,这是真的。我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保岱有宝,三口金锅露着沿,三把金镢露着鋬(读判,提梁)。”故事传了几百年,金锅、金镢始终没有露面。然而,却经常有人从地下土中或城墙下刨得金银,挖出文物,虽不够价值连城,却每每引起一番震动。
古城内随时有金银出现
保岱后庄村有个叫刘志远的农民,为人忠厚老诚,勤奋劳作,每天早起拾粪,饭后下地,由于不好吃懒做,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殷实。“四清”那年,突然给他戴上了富农帽子,不少人为之愕然。后来大家才知道,有一年冬天他在“镇潭寺”附近拾粪时拾到一个宝物,他悄悄地揣在怀里,回家后连至亲的妻子也没有告诉,就托词去了宣化,用宝物换了现金。具体换了多少钱?这是个什么宝物?是金饼还是银锭,他始终没有对人讲过。“四清”时才查出他用这笔钱在涿鹿县城南关、土关门内路西买下三处店院,三十多间店房。买下这么半道街的店铺,绝不是一块白银可以办得到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古城留下了一个不解的迷。此后,古城人更加确认保岱有宝不是妄言。虽然金锅、金镢只是有点夸张的传说,宝物确是有的。并不断被人捡到。
一九六二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也从古城东墙外果园内刨出一个五十两的银元宝。那天早上我和王尚斌到队房找活,队长祁生贵说:“有两俱牲口在东园耕地,准备种豆,地下面有树根,耕不动时你俩刨一下。”我俩就带了镢头、筐来到果园。我跟了王佃富大叔,耕了一会大叔喊:“有一个‘拦路虎’,快来刨一下。”我刨着刨着突然听到当的一声,刨出一个包裹严密的硬东西。打开一看是一个大元宝,上面铸有“光绪通宝”四个字。大叔说:“这是一个五十两的马蹄银。”我把它刚放到筐里,王尚斌三哥就过来了,他拿起元宝说:“光绪时期的元宝多是假的,我认得一个银匠,让他给鉴定一下,看是不是真的。”说完拿上元宝走了。他刚走,两个赶牲口的,一个看园的三人一齐过来责问我:“你刨出的元宝,为什么让他拿走,快去要回来,山坡跑鹿,见者有股,不能让他独占。”我一听这么多人争这个元宝,王尚斌拿走了,就等他处理吧,因此始终没有去追讨。后来,有人把此事反映到公社,当时公社潘书记讯问元宝去处,王尚斌说:“银匠鉴定是假的,我把他扔到枯井里了。”此事无人认真追究,只是成为新闻纷传一时,慢慢地也就销声匿迹了。
一九八零年秋天,保岱河沟村的王尚来盖新房,码好地基后,雇人从堡子里东南墙角取土垫地基。王奎吉正刨着“哗”的一声刨出一罐银元,有的顺着土坡往下滚,人们都跑上前去捡银元,王奎吉对着那罐银元扑上前去,搂在怀中,送回了家。散落土坡下的,被他人捡到,有的一两块,有的三四块。王奎吉高兴地对人说:“帮工有了意外收获,这盖房的工,我要帮到底。”
据说那次刨出的银元共两罐,多达350块,卖了几万块钱。这里原是张家花园,花园原有地道联结几处院,不用出街可以进出各房间,并在城墙上挖有储藏洞。人们在此园址上种菜,曾挖出三个金元宝。还挖出过一个陶罐,罐内有三支手枪,上百发子弹。
地下经常有文物出土
一九八一年,保岱村乔慎老师在坝口村西古城西墙边取土,在距地面约一米半的土层中刨出两具尸骨,其中一具头骨下枕着一块长方形巨砖,此砖一面平滑,一面竖道纹,当为汉砖。光面用毛笔对该人死因有简要的记述,文字大部分被血浆淹盖,但有“小荆州人,发配燕州……”字迹清晰可辩。据史笈记载,北齐时保岱为燕州治所,高开道曾在此称燕王。因而这块汉砖就是一个有史学价值的文物。
同年,也是在古城西墙外,坝口村民金明刨出一个文物,根据这一物件形体,人们纷传金明刨出了金饼。后来县文管所所长赶来与典笈图案查对,为唐代铜镜。虽然从金饼变为黄铜,在人们心头的重量轻了,而文物的史学价值不菲。
一九八二年保岱建砖场,选址正在古舜都内城的中部,取土制砖时发现距地面一米左右,下面正是一个古人生活的文化层,内有汉砖、汉瓦、夹砂红陶、灰陶、陶罐、陶纺轮、杂骨,还有很厚的灰土层,因此土制砖不宜,又向东挖开一个宽两米左右的通道,改从舜道路北侧的土崖取土制砖。我从通道一侧发现一个浅红色的陶罐,用镢头从外围小心奕奕地挖,因为工具不当,还是把这个陶罐破成三瓣。如今这一通道尚在。一四年春我和冯晴、老费、渠敖在县文联陈建明先生陪同下,又到残存的老城墙下考查,路过这个通道,又众崖壁上取出夹砂红陶、灰陶片、汉砖等装了一提袋。所取的陶片与黄帝城文物陈列室陶片比照,具有仰韶、龙山文化陶片的特征。
平地上四处滚着宝物
保岱舜都在古城西北,古时曾是银矿冶炼场,矿渣人称“硫球石”,拿在手上其重如铁。西至水沟村东沙坡,北到窑子头村砂坡,遍布这样的黑棒形石头。五八年麦田公社时,曾在保岱建土高炉群,全民参战日夜冶炼。那时的《麦田诗海》曾有群众描写夜战炼铁的情景:“高炉红光冲斗牛,炼铁群众兴意浓,鸡叫三遍天欲曙,铁水牵出太阳红。”参战人多,规模盛大,劲头十足,仅仅五十多年时光,当时的铁渣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而冶银已过去上千年,留下的银砂石竟是那么多,七十年代有人开着大汽车收走许多,仍然俯拾皆是。可见冶银的规模之大,历经时间之长。由此见证,古城不仅农业发达,也是一个早期就繁荣的工业城市。民间流传古城有三百六十家员外,几乎家家发财致富,这虽然不是准确数字,也说明这里由于工农业发展早,居民致富的人多。
改革开放后,有人看着这么多黑棒棒石头,重似钢铁,怀疑它内中一定含着什么有用的东西,于是送到宣钢化验,发现这矿渣仍然是宝贝,由于当时冶炼枝术原始,提取的金属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部分尚留碴石当中,很值得再次冶炼。于是宣钢收购了这些黑石头。开始人们把车开到碴石集中的地方,用锨直接往车上装,碴石较少的地方人们徒手捡,一些动手早的人又发了一笔小财。
保岱古城还发现过有许多类似的有价值的宝物。由于没有文物常识,常以为是破铜烂铁、石头瓦块扔掉了。有一年我从古崖头挖回一个古陶罐,拿到家里,家里人不看好它,用它喂鸡,被鸡踩了个稀巴烂。我的外孙对此深感遗憾地说:“没文化真可怕!”
同村的作家青杨先生曾从她老家灰坑的石头墙上找到一枚新石器时代的黑色完整石斧,长约三寸多,与黄帝城发现的属同一时期。她知道是老辈人从地里捡回塞进了墙里。她见那石斧露出的部分浑圆,怀疑不是普通石头,用力拔出来,果然是一枚石器。听说村民家还收藏有一柄轩辕黄帝时期前的最高礼器石钺。
……
保岱,古舜都,这座五帝时期的古城废墟,曾出土过多少文物?民间流落着多少宝藏?一次次阐释着这片古土拥有的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不知那里的地上地下还有多少珍贵的宝物深深地蕴藏着,有多少谜待解。(张宇希 2014年4月)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