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查询的关键词是:南北朝至隋唐 
下面是原始网址 http://bbs.tiexue.net/post2_5745977_1.html 在 2018-07-26 04:51:47 的快照。

360搜索与该网页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

南北朝至隋唐 – 铁血网

扫码订阅

南北朝(420年-589年[3]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420年刘裕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期对峙,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

北朝(439年 -589年[3])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南朝皇族主要是寒门或庶族,因为军权逐渐由寒门或庶族掌握,所以能够篡夺皇位。初期经济逐渐恢复,军力强盛。由于战略错误与北朝军力强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

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皇室和上层权贵为鲜卑族,处统治阶级低层的那些汉族官员受五胡文化影响,也与下层胡人通婚,鲜卑皇室也受到汉文化的熏陶。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世族拥有大量不需付税的依附人从事生产与作战,影响朝廷的税收。虽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拥护,不过也扶持寒门以平衡政治势力,并且在南朝梁时萌芽出科举制度。南朝世族因为长期安逸而逐渐衰退,在侯景之乱后彻底崩溃。北朝胡族缺乏统治中国的经验,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最盛行。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久之形成文化融合,融合的过程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政治斗争或种族冲突,例如六镇民变、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北齐提倡排汉文化。北周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在隋朝统一天下后,融合关东与江南人民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这要从源头北魏开始:

北魏兴起与汉化运动

1.迁都

汉化的第一步就是迁都洛城,《魏书 任城王云传》记载洛阳“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是个好地方,且在经济及战略上来讲,又可以通凿运河,《魏书 李冲传》中孝文帝言:“朕欲从此通渠于洛,南伐之日,何容不从此入洛,从洛入河,从河入汴,从汴入清,以至于淮?下船而战,犹开户而斗,此乃军国之大计。”

2.政治及经济方面,班禄制

北魏初年,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他人财物,后来国家渐渐安定,官员间贫富差距渐大,贪污成风。故此孝文帝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发薪。

3.三长制

北魏初年,户籍制度沿用“宗主督护制”,平民百姓大多因为生计依附世家大族(宗主),成为宗主的私产,中央政府不但难以收税,平民百姓更多受宗主威迫。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有助重新整理户口,方便收税。

4.均田制

均田制”配合“三长制”而行,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同时,推行“均田制”,亦可视为北魏政权由游牧业跃进为农业的过程。

5.习惯与文化

改变胡人习惯俗从汉俗。

6.改服装

首先改变衣着,命令人民改穿汉服,不得再穿胡服。《魏书 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

7.改籍贯

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不得回到北方落地归根,又“太和十九年……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这样一来便可绝代人故土之恋;反之,若不如此,鲜卑终无法成为中原士族。

8.禁胡语

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 咸阳王禧传》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9.改汉姓

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独孤→刘姓。

10.尊孔子

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伟大的祖先。

但是北魏孝文帝推动汉化运动后,将鲜卑贵族融入北方世族之中,明定**鲜卑世族的等级和地位分为膏粱、华腴、甲、乙、丙、丁六等,汉人世族的郡姓与汉化鲜卑世族的国姓(汉人称卢姓)。汉人和汉官地位仍低于汉化鲜卑世族。

北魏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圭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在道武帝(拓跋圭)、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下逐步壮大。拓跋圭与后燕交恶而发生多次战争,最后在张衮帮助下于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拓跋圭不久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至平城,并在次年称帝,即道武帝。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同年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南朝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南朝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华北战争。在439年攻灭北凉后结束“五胡十六国时期”,与南朝宋对峙。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还有后仇池,至443年方亡于北魏。

北魏初期国家组织与经济的建立皆仰赖崔宏与崔浩父子。虽然军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太武帝统一华北后又灭西域五大强国之一的鄯善,控制了西域。在450年又南征刘宋,直逼瓜步,并扬言渡江。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至此北朝军力压倒南朝,但军力大损。信仰佛教的卢水胡人盖吴率各族百姓起事,太武帝平定此事后打击佛教,成为三武灭佛之一。太武帝于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爱之乱至文成帝时方平定。 献文帝执政时,被其母冯太后毒杀。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并把持朝政。冯太后猜忌多智且滥刑,但使国政平稳。孝文帝可能因为冯太后的关系而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他为人英明好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于493年假借南征南朝齐名义,率众南迁洛阳。孝文帝在迁都后的三年间推动汉化运动,全用汉官官制、禁胡服胡语、推广教育、改姓氏(包括改拓拔氏为元氏)并同汉人世族通婚、禁止归葬及度量衡采汉制。汉化运动为南迁的鲜卑人提升文化素质,为北魏的政治与经济带来发展,但使得暮气重重的鲜卑贵族由尚武精神趋向奢侈及文弱。而后孝文帝在多次南征南朝齐后皆无功而返。至于留在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由于不愿南迁,逐渐不受洛阳朝廷重视而失势,这使得北魏内部分裂成鲜卑化与鲜卑汉化两大集团,成为日后六镇民变的原因之一。494年太子元恂意图北返平城,孝文帝得知后废太子并赐死。保守派穆泰、陆睿于平城拥王兵变,被镇压后孝文帝还亲自北巡安抚。当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走入下坡。杨大眼是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军功显赫,守卫南疆对抗南朝齐、梁。

六镇民变与北魏分裂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由宣武帝继任。他沈迷佛教,国政大乱,贵族竞相奢侈。孝明帝继任后,由胡太后执政。胡太后奢侈,私通清河王元怿并宠信元叉、刘腾。元刘二人因与清河王不合而叛变,并掌控朝政。刘腾去世后,到525年孝明帝与胡太后方平定乱党。但胡太后依旧如故,并与孝明帝不合。而后北方发生六镇民变,北魏走向灭亡之路。

早在北魏初年,为了避免柔然入侵北都平城,于阴山黄河一带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及怀荒等六镇来拱卫首都。六镇将领由鲜卑贵族担任,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可随时返京任职。但在迁都洛阳后,六镇地位下降。由于仍保有鲜卑原始习性,被汉化的贵族歧视为“代北寒人”,将领升迁备受压抑,心怀不满。最后北方贵族与屯兵于523年发生六镇民变,秦陇、关东等地各族人民也陆续起事。此事历经三年方定,并形成许多军阀。其中以镇守晋阳的尔朱荣的势力最大,他曾攻灭关东势力最大的葛荣。

孝明帝意图联合尔朱荣对付胡太后,但被胡太后毒死。胡太后先后立孝明帝独女敬哀公主及堂侄元钊为帝(即幼主)。同年尔朱荣以替孝明帝报仇为由,率军攻占洛阳,掌控朝政,史称河阴事变。他在河阴将北魏幼主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溺毙,杀死大臣两千余人,改立孝庄帝,于晋阳遥控朝政。孝庄帝愤为傀儡,于530年在尔朱荣晋见时亲自杀掉。而后尔朱荣之子尔朱兆及从弟尔朱世隆拥长广王元晔为帝,攻下洛阳后杀孝庄帝,改立节闵帝。同年军阀高欢于信都拥元朗为帝,并在532年攻下洛阳后,改立孝武帝。孝武帝为其所制,有意联合关中镇将贺拔岳(阿斗泥 敕勒族)对付高欢。高欢先发制人,于534年杀贺拔岳。孝武帝则任宇文泰代之,并与高欢决裂,投奔宇文泰。高欢追之不及,改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迁都邺城。孝武帝西奔后不久被宇文泰所杀,改立南阳王宝炬为帝,即西魏文帝,定都长安。北魏于534年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后灭亡。

东西魏对峙东魏

东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后裔所继承,实际上分别由高欢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数年后分别篡夺,形成北周与北齐的对峙。基本上东西魏为沿山西陕西的边河黄河为界。由于东魏继承北魏的国力较多,所以不论在军力、经济或文化上均胜过西魏,但东魏在多次进攻后皆失利,双方的对峙至此已定。 高欢所控制的东魏,是由鲜卑化的六镇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组成,高欢(原名贺六浑)有人认为他是胡化汉人,使得在政治上较倚重鲜卑族。后来北齐皇帝也都有意保持鲜卑习俗,提倡说鲜卑语及武事。高欢用人惟才是用,朝中不少名臣都是其伙伴,这些皆为后来的北齐打下坚固基础。然而他战术不及宇文泰,三次战役屡败于焉。536年高欢率窦泰等人西征西魏,于潼关战败,窦泰自杀。隔年高欢趁关中大饥时率军再度西征,于沙苑之役败给军力不多的宇文泰。至此分裂局势大定,战场也转向河东地区。546年高欢再率十万大军西征,于玉壁和西魏守将韦孝宽发生玉壁之役。最后高欢战败,死伤七万余人,隔年病死于晋阳。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之。他凶横暴烈,奸淫大臣妻子,后被家奴刺死。高洋继任后于550年废杀东魏帝,并屠杀东魏皇室,东魏亡。他建国北齐,史称北齐文宣帝。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建都长安历两代三帝享国二十二年),封旧世族为八柱国等将领协助(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侯莫陈崇。),有效地抵抗东魏的多次进攻,巩固西魏局势。当时西魏在经济、文化与军事皆不如东魏与南朝梁,例如邙山之战败于东魏。他让苏绰等人推行“六条诏书”,建立关中本位政策使胡汉将领同心协力,设置府兵制以建立职业军人,维持尚武精神。这些皆使西魏国力强盛,也影响隋唐的政治制度与集团分布。宇文泰趁南朝梁于侯景之乱后诸王内斗之际,先后攻下蜀地及江陵,并立西梁为傀儡国(见江陵之战)。西魏帝后由废帝、恭帝相继继立。556年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宇文护专政。他于隔年废西魏恭帝,建国北周,立宇文泰子宇文觉为北周孝闵帝,西魏亡。

隋朝建立与统一

杨坚为北周开国元勋杨忠之子,他的女儿为太子妃。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赟继立,即周宣帝。他荒淫昏庸,迷信佛道二教,立五位皇后并夺人妻子。他杀宗室功臣宇文宪并大撤诸王就国。这些皆为杨坚的篡位铺好路。杨坚开始集结周廷文武诸臣,形成一股庞大的集团。周宣帝去世后,其子宇文阐继位,即周静帝,由外戚杨坚专政。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起兵反杨。杨坚得李德林策划,以韦孝宽等人平定。581年杨坚篡位为帝,即隋高祖,建国隋,改元开皇,北周亡。587年隋高祖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588年隋文帝发动隋灭陈之战。以杨广为主将,同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发兵攻陈。隔年隋军攻陷南朝陈都城建康,南朝陈亡,中国地区再度统一。 自永嘉风暴以来,中国分裂二百八十年之久,至此“南北朝时期”结束,进入“隋朝时期”。历经民族混成后的新汉族,不久即开创隋唐盛世,将中国历史推向另一个高峰。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铁血立场。

全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更多精彩内容